为科普惠农服务插上信息化之翼 ——山西省科普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自2014年科普信息化顶层设计启动以来,科普信息化建设一直在迭代发展,目前正处于应用的关键阶段。从这个问题出发,连续三个阶段的科普研究重点关注山西省、上海市、江苏省等地方科普协会的科普信息化应用情况,全面客观地反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对科普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内容摘要
山西省科普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以科普和农业效益服务优势为基础,集中培育网上科普资源平台,夯实网下科普中国村E站功能展示,发挥科技传媒集团在资源、传播和产业化方面的核心优势,为科普和农业效益服务插上信息翅膀。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机构努力沟通协调,争取政策和制度支持,进一步推进科普信息化应用。
2016年8月,中国科普研究院科普信息化课题组对山西省科普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团队重点了解山西省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布局、应用现状、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研究现场一线科普工作者的建议和意见,研究小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山西省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布局
山西省在向农民普及科学方面采取了许多开创性的措施。从农村科普站到惠农兴村科普站,再到中国农村科普站,山西省农村科普工作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提高科普服务能力。2015年,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还承担了中国科协科普信息化工程,充分发挥了多年积累的农村科普优势。纵观山西省科普信息化建设,其途径是:精耕细作就行,紧实行下,发挥智慧中枢作用,帮助农民致富。
(一)精耕细作路线:构建权威、全面的农村科普信息平台
利用互联网获取科技知识是信息时代公民最常见的方式。因此,精心规划和收集权威的网络科普资源是现代科普的基本条件。“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是科普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唯一由地方组织承担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山西省始终以农民和农村创业群体为重点,以帮助农民致富和成长为目标。农村实用技术数据库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管理等。科普内容有多种媒体形式,包括文章、视频和图片。特别是,结合当前的阅读习惯,引入了微型视频、卡通和图表形式的作品。利用自主开发的中国科技云媒体终端,实现了农村与科技信息的单点交流,农民与科技专家的在线面对面交流。它完美诠释了项目名称的内涵:惠及农民的科普知识,通过代码致富,以及帮助你成为有用之人的实用技术。
(2)打线:从站栏到E村站的四级跳跃
科技面对面交流是传统科普的经典模式。然而,在信息时代,这种模式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是对网络传播的有益补充,为提高科普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西省从2005年开始培养“农村科普站工作人员”。“站”是科普活动站,“栏”是专门贴纸质科普挂图的科普宣传栏,“人员”是科普人员,版本1.0。版本2.0将科普宣传栏升级为电子显示屏,具有播放数字科普资源的功能。版本3.0是一个具有某些交互功能的电子屏幕。公众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科普内容来阅读。目前的农村科普电子站是一个现代化的科普平台。它之所以被称为4.0版,是因为它集成了农民远程互动培训平台、实用技术学习平台、即时信息查询平台、在线专家服务平台和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平台。
山西省作为中国科普村E站,具备了建设该站所需的信息条件:宽带接入、良好的网络环境、站内无线覆盖、个人电脑终端、移动终端、POS机、读卡器、科普图书等资源和设备,实现了实用技术咨询、会员客户管理和物资交易结算的信息化。特别是每个站的站长都有一定的专业农业技术知识,可以解决农民朋友常见的农业技术问题。经过四个层次的飞跃,E村站已接入信息翼,快速便捷地满足了农民在学习、培训、咨询和创业方面的需求。
(3)情报中心:发挥科技传媒集团优势
在省科协的总体布局和领导下,山西科技传媒集团负责山西省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山西科技传媒集团的前身是山西科技出版社和期刊公司,拥有科学导报、山西科技报、科学之友杂志等。它拥有一支专业的科技编辑队伍,宝贵的专家队伍和积累的内容资源。该集团于2012年9月成立后,除了三份报纸和八份期刊外,还有五个中心和五家公司。这五个中心是科技传播中心、科教影视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数字科技媒体中心和科普产业中心。五家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开发服务。因此,在山西省科普信息化建设中,科技传媒集团发挥了智慧中心的作用,集中了资源、传播、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减少了推进科普信息化的诸多中间协调环节,如期实现了预定目标。此外,在科普中国村e站的建设中,他们还注重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如山西大寨粮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和谐合作,发展和提高了农业在涉农信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着陆应用中的困难和问题
山西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勇于探索。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行业内部数据库有待建立,内容重复不可避免
目前,在科普产业中缺乏科普内容资源和用户信息方面的数据库。首先,在创作具有相同和相似内容的作品时,缺乏共享机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生产的重复和不必要的财务支出。此外,没有科普作品传播数据库,没有掌握公众对相关资源的偏好等情况,也没有量化数据可供判断资源质量时参考。
(2)站长年龄结构太老,设备使用效率不高。
山西省科普中国村电子站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跳跃式升级。科普E站的许多站长都是在科普一线工作多年的工作者。他们有丰富的科普工作经验,但年龄结构比较老。科普站配备先进的信息设备后,部分站长操作和使用信息设备的能力需要提高。他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该系统的优点,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还需要培养用户的习惯。
(3)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科普在中国的品牌效应不明显。
山西省将科普电子站建设与农资商店建设相结合,在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许多质量得到认可的农业原料和农产品进入了科普惠农的绿色通道,商品包装袋的显著位置印有标志。CCK云媒体平台还整合了“益民一沟”的电子商务部分。然而,目前科普中国品牌还没有用于产业发展,第一公里还没有走,品牌影响力还没有得到社会反馈。
三、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课题组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
(一)注重系统内地方科普资源的整合
在调查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在科技协会系统内有大量科普内容资源需要整合,尤其是各地区的科技报纸,既有专家团队和专业编辑团队的优势,又有因地制宜的有利条件。所提供的科技内容资源具有很强的地方适用性。建议我国在整合资源时,不仅要关注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的科普内容信息,还要关注系统内的科普资源。特别是在我国科普服务云的建设中,我们更应该了解当地资源整合的实际困难,做好相关工作的协调和衔接。
(二)提高e站科普人员的信息服务水平
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在信息设备的操作和应用方面有着固有的优势。在推进科普e站建设中,建议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服务水平,组织科普人员的信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培养科普人员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度年轻化年龄结构,或建立站长信息专员制度,以更大程度地调动科普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信息设施的科普效率。
(3)制定科普中国品牌使用细则
科普信息化建设注重社会资本的应用,希望通过科普产业的发展来支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使科普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具有市场价值的公益品牌。建议完善我国科普品牌授权管理制度,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鼓励参与科普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开发与品牌形象相匹配的市场产品,调动企业的创新和创造力,将科普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内容,促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