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斯蒂芬·埃德温·金

科普小知识 2022-09-26 17:47:20
...

斯蒂芬·埃德温·金(StephenEdwinKing),出生于1947年9月21日,是一位作品多产、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编写过剧本、专栏评论,曾担任电影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

中文名斯蒂芬·埃德温·金(中文又名:斯蒂芬·金)

外文名:StephenEdwinKing

别 名:RichardBachman、JohnSwithen

国 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

出生日期:1947年9月21日

职  业:作家、电影导演、制片人、演员

主要成就:2003年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2007年获爱伦·坡大师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死光》、《绿里奇迹》、《肖申克的救赎》、《黑暗塔》系列等

1、人物简介

斯蒂芬·金(StepheflKing)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誉最高、名气最大的美国小说家,在美国及欧洲,他的名字几乎是妇孺皆知。斯蒂芬·金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在8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便独占7本。自8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小说类上斯蒂芬·金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被青年一代奉为“恐怖小说之王”。

2、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斯蒂芬·艾德温·金1947年9月21日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当金两岁大时,他的爸爸去买包烟而且再也没有回来,丢下了金的妈妈让她独立养育金和他的认养哥哥大卫,并留下一屁股债。

他的家庭四处搬家,其中他们搬过威斯康星州的西帝培瑞、印底安纳州的韦恩堡,康乃狄克州的史翠福,在金11岁时,他的妈妈带他们回到了缅因州的德罕去照顾她年老的双亲。当金的外公婆去逝之后,她在当地的洗衣店找了一些杂务差事以养活这一家人。

当斯蒂芬·金还是小孩的时候,他目击了他朋友被火车辗过并死亡,尽管他本人说他对这件事一点印象也没有。他的家人告诉他当他与他朋友玩后回到家中时,他完全不说话而且似乎受到了惊吓,直到他的家人得知他朋友的死讯。有些人认为这件事或许激发了他心理上的黑暗,影响他的创作,但斯蒂芬·金本人不同意这个想法。这件事也有可能激发了他收录在《四季奇谭》中的中篇小说《总要找到你》(后来改编成电影《站在我这边》)的灵感。

斯蒂芬·金就读德罕小学,从小就展现出对恐怖题材的热情。在就读期间也开始从事写作,其中最主要会替哥哥大卫创办的报纸撰文,还会将自己从其它题材获的灵感而写的小说卖给朋友(之后被学校导师发现,并且*将钱还给大家)。斯蒂芬·金的第一篇独立出版故事为《我是一个青年盗墓者》,之后连续刊登系列的三个故事在杂志上。来年再度在另一个杂志上刊载完整的故事。

1969年,斯蒂芬·金就读缅因大学英文系,并且在1970年毕业拿到文学士学位。就学期间他在学校的学生报上有定期专栏,并且参加学校教授波顿·海特伦(BurtonHatlen)的文学研讨会,而他也是在那里与他的未来妻子塔比莎·史布鲁斯坠入爱河。在就学期间,斯蒂芬·金曾在洗衣店以及学校图书馆打工,其中他也是因为在图书馆工作才得以认识他的妻子。

1970年斯蒂芬·金毕业后取得英文教师的资格,但是无法立即找到教职,他以从事额外的写作卖给男性杂志(例如《花花公子》)赚取稿费生活。1971年1月2日,斯蒂芬·金正式与塔比莎·史布鲁斯结为连理,两人婚后育有二子一女,如今婚姻仍幸福美满。之后斯蒂芬·金顺利找到在学校教书的工作,一方面执教鞭,另一方面也持续投稿作品赚取生活费,在此同时他日后的酗酒问题也悄悄发酵。

声名大噪


《魔女嘉莉》

1973年是斯蒂芬·金与一家人命运大转变的一年,斯蒂芬·金因为以前工作上的轶事而找到了写作题材,《魔女嘉莉》是关于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女生的故事。事实上,当初斯蒂芬·金对这故事并不看好,他不喜欢主角嘉莉也不清楚女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当他将手稿扔到纸篓中,是他的妻子将手稿捡了起来并且鼓励、协助丈夫完成故事,这个决定也成为了斯蒂芬·金一家人的转折点。当时的斯蒂芬·金薪水微薄,必须靠他与太太努力工作才能养活两个儿女,他们住在宽广的拖车上,甚至没有装上电话,当时捉襟见肘的程度可想而知。斯蒂芬·金将《魔女嘉莉》卖给双日出版社,并且拿到了2500美元的预付金(在当时并不算多,即使在如今也是),但是随后却赚了40万的权利金,其中的合约规定一半给出版社,斯蒂芬·金一家人实拿到20万美金,但是也足以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窘境。在《魔女嘉莉》出版后,斯蒂芬·金母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一家人搬回了南缅因照顾生病的母亲。1974年,斯蒂芬·金的母亲因为肺癌去世,去世前曾由姊妹代读《魔女嘉莉》。

尽管在这期间母亲去世以及自身的问题,这对斯蒂芬·金来说仍是个*的时期。斯蒂芬·金一家人搬到科罗拉多,这期间他写作了《幽光》,之后在1975年搬回缅因州,完成了第四本小说《末日逼近》,之后斯蒂芬·金就长期定居于缅因州。

3、创作背景

要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应该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因为作家的写作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

1999年,斯蒂芬·金已创作畅销图书30多部。当年的6月,他不幸遭遇车祸。不久身体康复后,他将自己在心中酝酿已久的非小说类作品——《抚摸恐怖——我的创作生涯》一稿续写完成并出版。该书第一次全面讲述了作家的童年、青年、大学和爱情生活以及神秘的创作经历。这对世界上无数的恐怖小说迷们认识斯蒂芬·金是有所帮助的。

斯蒂芬·金于1947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他两岁时父亲有一天“出去买烟”,从此一去不返,后来听说是到刚果当了雇佣军。总之他母亲成了寡妇,为了养家吃尽了苦头。金从小肥胖异常,姿势可笑,童年时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惟一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5岁时在铁道边玩耍,眼见一个小伙伴被火车头碾成了肉酱。14岁那年,他在家中阁楼上发现了一个小箱子,里面是他父亲收藏的一些恐怖小说和科幻作品,金在阅读之余便也舞文弄墨起来,在缅因州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时还在校刊上发表了几篇习作。毕业后他白天在汽车修理站工作,晚上写一些神鬼古怪的恐怖小说。他工资菲薄却嗜酒如命,写出来的东西又没有人要,全家生活拮据,捉襟见肘。为此他通宵难眠,心中的怒火只有在扑向打字机写恐怖故事时才得以宣泄。可是他买不起稿纸,只能把字打在牛奶发票的背面。


斯蒂芬·金

1973年他时来运转,受到了出版商的垂青。他的长篇小说《凯莉》的精装本发行了13000册,后来又改编成电影。他的名字上了《纽约时报》,被誉为“现代恐怖大师”。他预支了2500元的稿费,从此闭门写作。在以后的日月里,金平均每两年出版一两部小说,作品的发行量惊人,只有《圣经》可与之相比。到1979年他32岁时,已经成了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富翁。他不喜欢听家乡电台的迪斯科乐曲,便干脆把电台买了下来,随心所欲地播放他爱听的摇摆舞曲。

斯蒂芬·金的作品数量之多、想象力之丰富,对读者来说始终是一个谜。其实他从不冥思苦想,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触发灵感。看到垃圾堆的旧冰箱里有只死鸟,他会想象人们发现冰箱里冻死一个孩子时的惊人效果;看到超级市场里一位顾客舔自己的手指,他便设想一个人若是切割自己的肢体可以忍耐到什么程度,从而写出一个现代鲁滨逊在荒岛上靠吃自己的肢体充饥的恐怖故事……他小说的魅力不在于描写恐怖,而是用悬念和暗示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以至于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他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

斯蒂芬·金对爱伦·坡等恐怖小说的先驱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受到现代恐怖电影及电视的启迪。但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欢迎,最主要的是他善于把离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和城市小镇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给都市的平庸生活带来刺激,从而与人们世纪末的焦虑形成心灵上的共鸣。生活中谁没有恐惧感?谁不怕死神光临?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越是读斯蒂芬·金的小说,越是在精神上经历恐怖的幻觉或场面,便越能激发出与生俱来的恐惧感。这种理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是斯蒂芬·金的小说的确反映了人们被恐惧和死亡所缠绕的焦虑心理,而且更把市井平民写成与恐怖的恶魔搏斗的英雄,使平庸之辈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因此尤其受到追求刺激和幻想的年轻人的青睐。加上80年代后科幻小说盛极而衰,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生逢其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大量的读者。此外他的每部小说都是好莱坞拍电影的抢手货,也成为驰名世界的捷径。

斯蒂芬·金写了这么多恐怖小说,照理说应该是个胆大包天的硬汉了,其实恰恰相反。他胆小如鼠,并且害怕黑暗,晚上不亮灯就睡不着,“总是害怕自己惊醒过来,感到有一只潮乎乎的手抓住我的脚脖子”。他也很迷信,怕街角的黑猫,怕13这个不祥的数字,如果打字打到第13页,他一定要拚命打下去直打到页码数字吉利为止。不过与鲜血和挖出的内脏相比,他最怕的还是不能写作。他写作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发泄从童年时代起蕴藏在心中的仇恨和愤怒,所以他身不由己,欲罢不能。一旦停止写作,他就会失去理智,“我害怕自己变成疯子”。

斯蒂芬·金及全家住在缅因州的一栋古老的房子里,铁门深锁,神秘、阴森、杀气、鬼怪而吓人。也许恐怖作家的生活,本身就带有恐怖之感吧!

4、出版作品

中文名 英文名 出版年份
《魔女嘉丽》 Carrie 1974年
'SalemsLot 1975年
Rage 1977年
《闪灵》 TheShining 1977年
《守夜》 NightShift 1978年
《末日逼近(上、下两册)》 Stand,The 1978年
《死亡区域》 DeadZone,The 1979年
LongWalk,The 1979年
DanseMacabre  1980年 
《神秘火焰》 Firestarter 1980年
《厄兆》 Cujo  1981年 
Roadwork  1981年 
RunningMan,The 1982年
Creepshow 1982年
《肖申克的救赎(中篇集)》 DifferentSeasons 1982年
《黑暗塔I:枪侠》 DarkTower,The:TheGunslinger 1982年
《克里斯汀》 Christine 1983年
《宠物公墓》 PetSematary 1983年
Plant,The 1983-6
《魔符》 Talisman,The 1984年
Thinner 1984年
CycleoftheWerewolf 1984年
《斯蒂芬.金的故事贩卖机》 SkeletonCrew 1985年
《死光(上、下两册)》 It 1986年
《黑暗塔II:三张牌》 DarkTowerII,The:TheDrawingoftheThree 1987年
EyesoftheDragon,The 1987年
Tommyknockers,The 1987年
《头号书迷》 Misery 1987年
DarkVisions(Compilation) 1988年
NightmaresintheSky 1988年
《黑暗的另一半》 DarkHalf,The 1989年
FourPastMidnight 1990年
《末日逼近(上、下两册)》 Stand,The:Complete&UncutEdition 1990年
《必需品专卖店》 NeedfulThings 1991年
《黑暗塔III:荒原》 DarkTowerIII,The:TheWasteLands 1991年
《惊鸟》 DoloresClaiborne 1992年
《致命游戏》 Gerald'sGame 1992年
NightmaresandDreamscapes 1993年
Insomnia 1994年
《玫瑰疯狂者》 RoseMadder 1995年
Desperation 1996年
《绿里奇迹》 GreenMileparts1-6, 1996年
Regulators,The 1996年
《黑暗塔IV:巫师与玻璃球》 DarkTowerIV,The:WizardandGlAss 1997年
SixStories(LimitedEdition) 1997年
《尸骨袋》 BagofBones 1998年
Chinga(X-FilesEpisode) 1998年
LittleSistersofEluria(InLegends) 1998年
GirlWhoLovedTomGordon 1999年
《亚特兰蒂斯之心》 HeartsinAtlantis 1999年
BloodandSmoke(Audiobook) 1999年
StormOfTheCentury(Script) 1999年
SecretWindows 2000年
RidingtheBullet 2000年
《斯蒂芬·金传》 OnWriting 2000年
Plant,The 2000/1年
Dreamcatcher 2001年
BlackHouse:TheTalisman2 2001年
《世事无常》 Everything'sEventual 2002年
FromaBuick8 2002年
RoseRed 2002年
《黑暗塔V:卡拉之狼》 DarkTowerV,The:WolvesoftheCalla 2003年
《黑暗塔VI:苏珊娜之歌》 DarkTowerVI,The:SongofSusannah 2004年
《黑暗塔VII:黑暗之塔》 DarkTowerVII,The:DarkTower,The 2004年
TheColoradoKid 2005年
《手机》 Cell 2006年
UnderTheDome 2009年
《暗夜无星》 FullDark,NoStars, 2011年
11/22/63, 2011年
TheDarkTower:WindThroughtheKeyhole, 2012年
DoctorSleep, 2012年
Joyland, 2013年
TurnDowntheLights, 2013/12/17
Mr.Mercedes, 2014年

5、改编电影作品

中文名 英文名 上映年份
《魔女嘉莉》 Carrie 1976
《闪灵》 TheShining 1979
《鬼作秀1》 CreepshowI 1982
《再死一次》 DeadZone 1983
《狂犬惊魂》 Cujo 1983
《花月断肠时》 Christine 1983
《猫眼》 Cat'sEye 1985
《火魔战车》 MaximumOverdrive 1986
《吸血鬼复仇记II》 AReturntoSalem'sLot 1987
《过关斩将》 TheRunningMan 1987
《鬼作秀2》 CreepshowII 1987
《宠物坟场》 PetSematary 1989
《小丑回魂》 It 1990
《坟场禁区》 GraveyardShift 1990
《大小精灵》 TalesfromtheDarkside 1990
《危情十日》 Misery 1990
《舐血夜魔》 SleepWalkers 1992
《肖申克的救赎》 TheShawkshankRedemption 1994
《时间裂缝》(海市蜃楼兰戈利尔人) TheLangoliers 1995
《瘦到死》 Thinner 1996
《纳粹追凶》 AptPupil 1998
《绿里奇迹》 TheGreenMile 1999
《血玫瑰第一部》 RoseRed 2002
《爱伦的日记》 TheDiaryofEllenRimbauer 2003
《劫梦惊魂》 Dreamcatcher 2003
《骑弹飞行》 RidingtheBullet 2004
《神秘窗》 SecretWindow 2004
《午夜行凶》 Salem'sLot 2004
《暴力拼命》 Desperation 2006
《鬼作秀3》 CreepshowIII 2006
《迷雾惊魂》 TheMist 2007
《1408幻影凶间》 1408 2007
《魔符》 TheTalisman 2008

6、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斯蒂芬·金在其大量恐怖作品中均以“毁灭”这一主题作为故事核心,特别是早期作品《凯莉》描述内向怯懦的嘉莉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能力,当她在舞会中被同学戏弄淋满一身鲜血时,她就用意念展开恐怖的大报复,将舞会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场;《闪灵》中带着妻儿搬进封闭酒店精神日趋分裂的作家杰克,最终与恶魔同归于尽。金在惊惊恐怖的表象下展现出对人性本质的关注与拷问,反映与揭示美国社会中种种令人担忧的现实状况。在他的作品中,“毁灭”并非目的,而是反衬他对人性“善”的寄望,通过对人性的解读来确认人的神性,即人是可以完全了解自己从而战胜自身恐惧和心魔来重塑理性与意志对抗各种外在力量的。


《闪灵》

斯蒂芬·金的很多小说其实是对某种现实焦虑的一种寄托和排遣。现实中的恐惧和焦虑会在噩梦中反映出来,而金则在作品中让噩梦回归现实,他揭示了人类内心黑暗的另一半—恐惧与焦虑。

斯蒂芬·金在大部分作品里都描写了人类因为自身罪恶而走向崩溃和毁灭,尤其在现代社会,人类心灵在孤离、孤独、压抑的情绪中逐步异化,由此产生一系列反常行为并带来反常的社会现象。斯蒂芬·金在多部作品中都向读者传达了一个信息:罪恶,是人性本质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毁灭”的根源。斯蒂芬·金大部分作品里表现出的令人恐惧的荒诞怪异的世界实质上源自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恐惧,而且还为他的恐怖意境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的情境—完全在一个真实自然的现实环境里表现奇幻故事里面的人的反应:《鬼店》里那条漫长的公路。《宠物坟场》里那条害死宠物和小孩的大公路。简单来说,金对恐惧,死亡、毁灭的表现埋伏于平凡的小地方和小人物的细微生活中,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深藏在自己潜意识中的各种阴霾与黑暗。

斯蒂芬·金在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毁灭——一个人的死亡或群体走向死亡,但他并非简单地只是描写毁灭,而是用来反观生存的精神困境,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意识。

斯蒂芬·金挖掘出所有生活中的细微恐惧,像是一面恐怖而扭曲的哈哈镜,照出人们心底梦魇的原貌,彻底挖出了现代人心底的幽阴黑暗。他善于把握人类内心一闪而逝的恐俱和转瞬忘却的不样预感,将之放大为整个插翅难飞的陷困僵局。小至家中结满蛛网的储藏柜角落,大至一望无际的美国中西部玉米田,或近如邻家男孩的高中生恩怨,远如未来的科技所可能等,透过斯蒂芬·金的引领,总是让人轻易地跨过了理性的界线,穿透现实的安全表象,走进意识、潜意识、灵魂的底层,在那里,恐惧无处不在,透过空间环境、时代氛围的真实呈现,让人跟着沉进了生活的流沙。读者从这些平凡而典型的小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与恐惧,甚至也跟着主人公一起挥舞瘦弱的臂膀,对抗莫名的压力和自己的恐惧,害怕着:我真的有可能就是他们。这种与世界和自己内心恐惧孤独的无望的抗争,显示出只有古典悲剧才具有的悲壮的震撼力,体现出作家隐藏在恐惧背后的最深层的渴望与哀伤。

在斯蒂芬·金的作品中,有一种对生命和死亡,对自我及他人,对世间的一草一木、一生一息,要持有怀疑和敬重,亲近又要保持距离的神秘感与敬畏之心。《玉米地的孩子》中一群孩子聚集在一片玉米地里,这里曾经是印地安人做法术的遗迹。他们破坏玉米,被咒上了恶灵,变成了杀人的魔鬼。他们杀光了镇里的大人,最后自相残杀。对生命的轻视,对世界的无知无畏,导致了一场恐怖的悲剧发生。《唯一生还者》中人类掌握的超自然的能力所能制造的大善和大恶,更是折射出作者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

斯蒂芬·金主要是创作长篇小说,有10多部已改编为电影。而他创作的近50多篇中、短篇小说同样不俗。短篇小说集《世事无常》是他第三本短篇小说集面世9年后的精品结集,想象力的丰富和恐怖氛围的营造同样折磨读者脆弱的心灵。斯蒂芬·金又一次向世人展现他驾驭短篇的创作才华。

艺术特色

斯蒂芬·金喜欢用大量的篇幅叙述故事主角的种种背景及人格发展过程,着墨处理人性的层面。他不只是创作恐怖的东西,尤其像《四季奇谭》这本书,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除了冬季之外,其他三个季节春、夏、秋都被改编成电影:《站在我这边》、《无邪的秋》、《谁在跟我玩游戏》、《肖申克的救赎》。在这些故事中,几乎没有恐怖的成分,斯蒂芬·金不再躲在鬼怪后面迂回地暗示隐喻,而是直接表白出更深的内心孤绝。这些看起来没那么恐怖的故事,让个人与世界的对立显得更孤独无助。


《肖申克的救赎》

斯蒂芬·金小说内容丰富,背景广阔,人物纷繁,在形式上汲取了美国当代文学的许多特征和传统,并将其杂糅在金式恐怖之中。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桑在论美国当代文学时谈及美国文学中沉默的两种声音,“一种是负面的、自我毁灭的、魔鬼式的、虚无主义的”,另一种是正面的、“自我超越的、神圣的和绝对的”。而哈桑所说的这两种声音在金的小说中能听见其回响:《凯丽》中魔女凯丽以魔鬼般的自我毁灭的形式把舞会现场变成了火海;《绿里奇迹》中柯菲默默承受着不该承担的罪名,并在自我超越中让绿里的人都感受到了一次人性的洗礼,“柯菲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奇迹”,而我们却亲手把上帝的奇迹送上电椅。在意象采集上,斯蒂芬金在承袭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小说元素,金不光善于运用坟场、猫、乌鸦,十字架等传统哥特式的标识,更加入了当代文学形变异化的意象、科幻的时空概念、灵异的力量等非理性元素来为其小说表现现代人精神和身份焦虑服务:《闪灵》和《宠物坟场》中的印第安人坟场、《凯丽》中母亲的忏悔室,甚至一片玉米地和几个玉米棒子,都成为了斯蒂芬·金很好的道具;而《兰戈利尔人》的时间穿越和裂缝主题、《亚特兰蒂斯之心》中泰德的身份的神秘性以及穿黄色外套的卑贱小人、凯丽和柯菲的特异功能、老轿车克里斯汀的异化等都体现了斯蒂芬·金小说中现代和后现代文学因素,并为他的作品对现代人身份的异化和不确定性的危机的传达提供了介质。

斯蒂芬·金的写作技巧与独特的风格是惊人的。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在读他的《黑暗的另一半》时,就像你躺在一张吊床上,吊床两头被不断拉伸,直到吊床的绳子突然断了,吊床落地,小说的故事也到此结束。金的恐怖故事种类很多,有鬼怪的、分尸的、复仇的等等,从有形到无形的,其创作无所不包。读他的小说时,你会感到恐怖从字里行间渗出来,你抬起头,它会从窗外望进来;你闭上眼,会突然感到下面的椅子在晃动,好像要散架,会不会有什么锋利的刃在地板下等着你?斯蒂芬·金有一点和一般畅销小说作家不同,就是他很少和自己的读者接触,他曾心情复杂地承认:“我不知道喜欢看我小说的都是些什么人。”

7、部份作品简介

1、《魔女嘉莉》

1973年的春天,妻子妲碧莎从家里的垃圾堆中捡到史蒂芬·金遗弃的一叠旧稿,她觉得故事很不错,于是劝说丈夫润色一下拿到出版社试试。结果这本处女作总共卖出了230万册,从此辞掉中学教师的工作,成为职业作家。这本名为《魔女嘉莉》(Carrie)的小说紧接着被效法希区柯克的大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拍成了电影,这也是斯蒂芬·金第一次与影视沾上边。主角嘉莉是一个晚熟、孤僻的女孩,母亲的宗教*使她备受邻居与同学的歧视和嘲笑,然而谁也不知道她是一个拥有魔力的孩子。初潮使得嘉莉受到严重惊吓,母亲认定邪恶降临,强迫她认罪,嘉莉的压抑与悲愤在学校舞会上彻底爆发。为了捉弄她,同学与老师特地邀请鼓励她站到舞会皇后的舞台上,却被一盆猪血临头洒下。嘉莉忍无可忍终于魔性大发,将舞会化作火海,向所有嘲弄过她的人开始了无情报复。


电影《玉米田的小孩》

2、《玉米田的小孩》

在斯蒂芬·金的故事里,常以受到社会与家庭不公对待的孩子为主人公,这完全来自其本人的经历。斯蒂芬三岁时父母离异,与哥哥由母亲抚养成人,而收入仅是母亲在一家智障收容所的工作所得。故此,史蒂芬贫困凄惨的童年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屡屡出现,也可想见他本人在少年时代对外部世界是怀着一种惊恐与怨恨的心态。1984年,琳达·汉密尔顿出演了由斯蒂芬·金的得意之作改编的《玉米田的小孩》(ChildrenoftheCorn),影片里一群*的青少年,专门杀害成年人,用他们的血祭奠自己的神。这个故事也来自于未成年者对成人世界的反抗、报复心理。恐怖片大师约翰·卡彭特在1983年执导他的作品《克里斯汀》,同样也是讲述高中生阿尼因呆板懦弱经常被同学欺负,在买下一辆名叫克里斯汀的不祥的老车后,他开始变得暴烈,向以往亏待过他的人实施报复,最终因罪恶走向毁灭。影片成为青春恐怖片的经典之作。

3、《亚特兰蒂斯之心》

2001年9月,由斯蒂芬·金的最新小说《亚特兰蒂斯之心》(HeartsinAtlantis)改编的影片上映。小说原本写了五个萦绕着越战回忆的故事串连起来,背景是令史蒂芬·金本人十分着迷的五、六十年代。影片则取材于第一个故事,编剧是曾改编过史蒂芬·金作品《危情十日》的威廉姆·古德曼。同样,11岁小主人公鲍比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刻薄自私从不满足他小小的心愿。然而他最终从由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的神秘老人泰德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亲情。在这位具有超能力的老人的帮助下,鲍比摆脱了终日欺负他的大孩子,并获得了女孩凯洛尔的好感。尽管影片没有过多悬念,但突出的温情亲切倒正是史蒂芬·金这位"恐怖小说之王"最被人忽略的另一面。

4、《伴我同行》

在此主题与风格下的“史蒂芬·金电影”中,《伴我同行》(StandbyMe)无疑是最优秀的。史蒂芬·金本人从不掩饰对这部影片的喜爱,他认为"、“这是罗伯·雷纳导演的最杰出、最震撼人心的作品。我喜欢它是因为看影片时,能感觉到当初写作时的心情。”这部电影改编自他的小说《尸体》(TheBody),讲述日后成为作家的戈迪在12岁时与三个死党克里斯、泰迪、维恩一起去寻找一具同龄男孩尸体的故事。在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戈迪终于找回了即将失去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故事里的四个小孩的家庭都不幸福,他们都受到学校、家庭,以及比自己年长的孩子的忽视或欺辱,这些无疑都是原著作者史蒂芬·金的亲身体验。影片的成功不仅来自风格清新自然,而且剧本改编也极为吸引人,片中五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也适当地烘托了时代气氛。这也是最为特别的一部“史蒂芬·金电影”。

5、《死亡禁地》

史蒂芬·金的小说《死亡禁地》(TheDeadZone)1983年拍摄。主人公强尼发生车祸,昏睡五年后醒来发现自己拥有了超能力,他可以借助接触别人的手来遇见未来。原本用此来惩善除恶的强尼却发现自己必须独自背负着十字架生活下去。

6、《绿里》

同样一个主题出现在1999年的《绿里》(theGreenMile)(又译《绿色奇迹》)中,由于过分“神化”史蒂芬·金的小说,在人物刻划与情节铺垫上心机过重,使得影片拖沓冗长难以忍受。导演法兰克.德拉邦特据说是“史蒂芬·金专业户”,他在1983年的处女作就是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房间中的女人》(TheWomanintheRoom)。1994年他拍摄了第二部作品,《肖申克的救赎》(TheShawshankRedemption),又被翻译为《刺激1995》(1995年在香港上映)。史蒂芬·金说:“一切都很完美——我没像传说的在影片结束时嚎啕大哭,但眼眶确实有点潮。”

7、《鬼怪》

1996年的《鬼怪》(Ghosts)由史蒂芬·金与Michael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流行音乐之王)共同编写,而导演则是好莱坞超级特效大师StanWinston。本片原是配合根据史蒂芬·金作品《瘦到死》改编的电影一同上映的短片。在片中,MichaelJackson分饰5个角色,过足了戏瘾。故事讲述了一个爱恶作剧的神秘人的故事,他与孩子们有着深厚的友谊,并为他们表演魔法与歌舞;而迂腐的镇长却执意要把“不正常的”Michael赶出镇去。这是一部伟大的狂想音乐录影带,总共35分钟长,这在当时是最长的音乐录影带,并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8、《肖申克的救赎》

很多人甚至将堤姆·罗宾斯在广播室播放莫扎特的片段当作讴歌美好人性的最伟大的场景。影片中那个“太平洋上没有回忆的小岛”,也成为人们希望的象征地。就一部通俗剧来说,产生如此之大的影片不仅在导演叙事手法的娴熟煽情,而且史蒂芬·金的确提供了一个出色的模板——一个囚犯在看守极其严密的*里,是如何利用一只小凿子,花19年时间挖地道逃出去。

甚至由于《肖申克的救赎》过于轰动,史蒂芬·金曾信誓旦旦地说,为保有美好记录,以后绝不再写*小说。然而过了几年,德拉邦特仍然没有影片拍,史蒂芬只得破例并一连写成了六本有关“绿里”死刑狱所的畅销小说。然而影片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史蒂芬·金在那一年也遇到了车祸,令他对人生改变了看法,逐渐萌生退意。而德拉邦特也与“史蒂芬·金的*”告别,去筹拍《电影人生》了。

9、《夜月风高》

1997年,马克·巴维亚这位年轻导演也借助史蒂芬·金的作品,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锐导演,他改编的是《夜月风高》(NightFlier)。一家小杂志的记者理查为了与同事竞争,决定追踪报道一名利用私人飞机连环杀人的凶手,然后他欲制造耸动效应的心理,促使他越来越怀疑那个凶手是吸血鬼……真相大白后,理查对人说“千万别相信你所写的事实,也千万别写你所见的事实”。其实这是史蒂芬·金作为一个作家(他也曾是小报的撰稿人),对媒体的反讽,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出一个作家面对生活压力,心理的无形恐惧如何逐渐化作来自外部空间的幽灵。“魔由心生”的主题,是史蒂芬·金小说中并最为出色的设计。而主人公的作家身份也常常出现在他的小说以及电影中。

10、《闪灵》

(TheShining),这部最伟大“史蒂芬·金电影”在1980年,被斯坦利·库布里克这位“天才的混蛋”拍竣。《闪灵》作为一部艺术恐怖片,无疑是经典的。他拍出了人类在生存压力下、彼此无法沟通下的精神变异,直至毁灭。主人公杰克的身份是业余作者,正在为家庭生活和个人事业而苦恼--这也恰恰是史蒂芬.金曾几何时的真实写照。库布利克在视听语言上的高超运用使得其它"史蒂芬·金电影"显得有些不足道。尤其是用低机位高速摄像机追拍杰克的儿子在诡异无比的地毯上骑车的镜头显足了天才本色。

影片里最显露心理恐怖之处莫过于,妻子乍见杰克日夜打印的小说稿纸上竟然一行行全是“只会工作不会娱乐的杰克很快就要发疯”!观众的凉意怎么不从足底生起,而这恐怕也是史蒂芬·金在未成名前的焦虑、绝望心态的抒发。而影片中与杰克喝酒的幽灵则可以当作是他创作出来的——作家由此受到内心与外界的双重折磨而终究崩溃。与本片可对照观看的是有凯西·贝茨叹为观止的表演的《危情十日》(Misery)。影片讲述的是作家与读者间的惊悚故事。

11、《危情十日》

在1990年的《危情十日》里,书迷安妮在大雪中救起了她崇拜的作家保罗·希尔顿,并将他带回家修养腿伤。希尔顿为写出真正的小说,让他连载小说的主人公米塞罗死去,安妮勃然大怒,烧毁了手稿,令无法行走的希尔顿重写。当希尔顿发现她与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丝丝关联后,安妮更将他的踝关节敲碎!最终希尔顿终于将最后一部分写完,并让米塞罗死而复生。当安妮欣喜若狂时,希尔顿自己将手稿烧毁以示报复……从这个故事里,不难发现史蒂芬.金内心深处与读者的对立,他渴望做一个“真正的作家”,他诅咒读者们的束缚,却也无法接受库布利克式的残忍结局——于是,作家、人物、读者,三者在冥冥中纠缠者,相互伤害,无休无止,对于史蒂芬·金的创作生涯来说,这是“惊悚”最大的心理源泉。

有记者问史蒂芬·金:“你认为上帝是好人还是坏人?”他说:“我想他还算可爱。毕竟我们半个世纪多只被原子弹炸过一次。”据说在《闪灵》的拍片期间,库布里克曾经在凌晨三点打电话问史蒂芬·金:"你相信上帝吗?",那一次没有人知道史蒂芬·金的回答。

8、人物影响

斯蒂芬·金作品销售超过3亿5000万册,以恐怖小说着称,活脱脱概括了此一类别的整个发展沿革。他同时以笔名理查德.巴克曼写作,也曾以笔名约翰·史怀森(JohnSwithen)发表一篇短篇小说。他在2003年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

斯蒂芬·金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恐怖小说家,发表过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十多部中篇小说、上百部短篇小说、两部散文作品、以及数不清的电影剧本和网络小说,甚至还包括一部动漫小说。根据StephenJ.Spignesi的统计,斯蒂芬·金个人独立作品就高达550部,他还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他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好莱坞制片商的抢手货,有超过七十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1979年,他32岁时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斯蒂芬·金还是第一位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并提供收费下载的作家。

斯蒂芬·金现象

斯蒂芬·金现象随其小说的畅销而兴起,甚至已经“由虚构变成了现实”。波士顿的一个女孩子,模仿《凯莉》中的情节,在厨房里用刀叉杀死了她的母亲;在巴尔的摩,一位妇女边等车边读金的小说,忽被一流氓调戏,她立即按小说里的描写如法炮制,从兜里掏出水果刀向他猛扑过去,使他一命呜呼;在佛罗里达州,一个有同性恋癖好的医生死在家中,血肉模糊,墙上用血写成了“谋杀”二字。斯蒂芬·金得知后大为光火,认为对凶手应该审判两次:一次判他谋杀罪,一次判他剽窃罪,因为凶手杀人留字的方式是从金的小说《闪灵》里学来的。

他的写字台上放着一个读者寄给他的礼物:一个大玻璃圆球罩着一个张着血盆大嘴的响尾蛇头,每天上午他面对这件礼物写作1500字。他还没有发疯,他是否心理变态或精神失常,心理学家日后自有分晓。不过在我们看来,在科学技术充分发达的今天,文坛上竟会出现这种近于疯狂的斯蒂芬·金现象,的确值得深思的。

9、社会评价

“现代惊悚小说大师。”——《纽约时报》

“斯蒂芬·金是美国当代的狄更斯。一位杰出的作家……金是最高产的现代小说作家之一。”——《星期日泰晤士报》

2003年,当“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因为“黑暗塔”系列的缘故而决定正式授予斯蒂芬·金“终身成就奖”,他们在颁奖辞中这样宣称:“他的作品继承了美国文学注重情节和气氛的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和悲惨的道德真相”。

史蒂芬·金本身就是一个按照畅销规律设计作品的作家,他走的一直是大众的路线,按照好莱坞的模式在写小说,这个作家才气足够,他是具有驾驭文学的本领的。——新星出版社社长谢刚

因为斯蒂芬·金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吸引读者,讲一个恐怖故事,而是强调当代社会生活深层次的东西,他对于生活的反思在大众文学当中算是优秀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负责人、类型文学研究者马季

10、人物荣誉

斯蒂芬·金6次获布莱姆·斯托克奖,6次获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1996年获欧·亨利奖。

2003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

2004年,获世界奇幻文学奖“终生成就奖”。

2007年,获爱伦·坡奖“大师奖”。

2008年,获英国恐怖小说作家协会“史铎克奖”。

11、人物家庭

父亲:唐纳·艾德温·金

母亲:尼莉·露丝·皮尔斯贝瑞·金

配偶:塔比莎·金

子女:娜欧蜜·瑞秋·金

乔·希尔·金

欧文·菲利普·金

上一篇: 宠物公墓

下一篇: 神像之眼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