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公司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0:44:52
...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组建于1996年9月,是国务院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拥有*技术研发中心,总部设在安徽芜湖市。集团控股经营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两家上市公司,参股西部水泥、冀东水泥、青松建化、新力金融,是水泥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下属16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香港、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经营产业涉及水泥、化学建材、节能环保、国际贸易、酒店餐饮等领域,现有员工5万余人。到2016年末,集团总资产已达114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8.4%。熟料总产能2.44亿吨,水泥总产能3.13亿吨,发电装机容量1318兆瓦,骨料产能2490万吨;型材产能76万吨。集团连续13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荣列2017中国企业500强第15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3位,并首次跻身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

公司名称: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外文名称:ChinaAnhuiConchGroupCompanyLimited

总部地点:芜湖市九华山南路1011号

成立时间:1997年9月1日

经营范围:水泥生产企业

公司性质:上市公司

1、集团简介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组建于1996年9月,是国务院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拥有*技术研发中心,总部设在安徽芜湖市。


海螺集团

水泥制造是集团的主导产业。多年来,海螺始终以振兴民族水泥工业为己任,坚持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不断提高水泥生产的现代化、大型化、集约化水平,大力开发和推广水泥窑余热发电、垃圾焚烧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国产化示范线、第一条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线、第一套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第一套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统、第一个千万吨级熟料生产基地,并在安徽芜湖、铜陵、广东阳春兴建了代表当今世界技术最先进、单产规模最大的4条日产12000吨生产线,成为我国水泥行业的领头羊、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新型化学建材是集团的又一重要产业。引进德国、奥地利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生产的节能环保门窗新材料,具有设计科学、保温隔音等多种优点。目前海螺型材在安徽、浙江、河北、广东、*、四川、山东等省建有生产基地,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产销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做强主业的同时,集团顺应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将水泥工业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环保产业,通过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在芜湖投资建设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先后开发制造了系列余热锅炉、垃圾焚烧炉、CK系列节能立磨等节能、环保装备,已形成产业化雏形。

海螺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优质的服务,享誉国内外,通过国际贸易产品远销美国、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品牌出口商。海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被广泛认同,为海螺集团的全球战略实施和产业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以来,海螺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依托自身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瞄准新兴市场,着手海外布局,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目前集团已在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俄罗斯等国家落实发展项目15个、设立公司14家,海外员工已达1800多人。

“十三五”期间,集团上下将以崭新的姿态,围绕“一强三冠”规划目标,秉承“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的经营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努力开创集团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集团迈进!

2、公司领导

董事会成员:


高登榜

董事长:高登榜

副董事长:任勇

董事:齐生立、王建超、郭景彬、纪勤应

党委领导班子成员:

党委书记:高登榜

党委副书记:任勇、齐生立

党委委员:王建超、汪鹏飞、何承发、万涌、吴小明、吴斌、丁锋

纪委书记:吴小明

经营班子成员:

总经理:任勇

副总经理:王建超、汪鹏飞、何承发、万涌

总经济师、副总会计师:丁锋

副总经济师:*

3、发展历程

1978-1992宁国水泥厂筹建

海螺集团是在原安徽省宁国水泥厂发展的基础上改制设立,并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的。宁国水泥厂筹建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是我国“六•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我国水泥行业最早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大型水泥企业之一。

宁国水泥厂是在原上海胜利水泥厂扩建工程基础上建设的,1978年国家建委批准原上海胜利水泥厂扩建工程移交安徽省建设。1978年10月25日,省建委建政字(78)019号文批准成立“安徽省宁国水泥厂”。

“海螺”的名称来源于宁国水泥厂的“海螺”牌水泥商标,而海螺商标的命名则源自宁国水泥厂石灰石矿山的名称大海螺山和小海螺山。

宁国水泥厂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是我国最早引进的两条生产线之一,设计能力为年产熟料130万吨、水泥150万吨。项目总投资4.62亿元,1979年动工,后因国家拨款未到位而缓建;1982年,项目投资由国家拨款改为外资和国内银行贷款并重新启动,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第一个“拨改贷”项目;1982年9月,主体工程破土动工,1985年4月6日建成试生产,1987年7月1日通过由国家建材局组织的竣工验收并转入正式生产,1992年实现达产达标。

1993-1996海螺集团组建

1993年,宁国水泥厂新上任的厂部、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大胆改革,制订并实施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跨地区、跨行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了一个山区水泥工厂向跨地区、跨行业企业集团的转变,1996年9月正式组建海螺集团。

1994年,宁国水泥厂出资3100万元在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购买了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和120亩土地,组建芜湖海螺塑料型材有限公司,引进PVC型材生产线,开发生产第四代新型节能环保产品——塑钢门窗,奠定了海螺型材(000619)的发展基础,迈出了从山区到城市、从水泥到化学建材“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第一步,推动了我国门窗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铜陵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1983年开始筹建,由于缺乏投资主体和建设资金问题,建设不久就陷入困境,概算一超再超,从初期的8亿元调整到16.8亿元;1995年6月,建设银行停止贷款,项目*停工。1995年9月,在省*的主导下,以宁国水泥厂为主体,安徽省建设投资公司和铜陵市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安徽铜陵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发挥宁国水泥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经过9个多月的奋战,使这个凝聚了*和省委、省*领导心血的工程于1996年7月26日建成投产,提前5个月实现了省委、省*提出的投产目标,为这个长达13年之久的“胡子”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项目最终总投资为14亿元,较概算节省了2.8亿元。

白马山水泥厂是国家“六五”期间建设的重点水泥企业,拥有3条湿法生产线,始建于1975年,1981年建成投产。为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全省工业会议精神,支持芜湖市发展刚刚起步的汽车工业,于1996年9月出资2亿元整体承债式并购白马山水泥厂,恢复了该厂第三条湿法生产线的扩建,并投资2.5亿元、用16个月时间新建了一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汪洋评价:兼并白马山水泥厂,是安徽资产存量调整最成功的范例。

宁国水泥厂通过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战略,以资产为纽带进行产业扩张,积聚了人才、资金和技术力量,初步形成了集团化发展的格局。

面对新的形势变化,为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安徽省*决定改变当时全国各地普遍将建材局改制为企业集团的做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以宁国水泥厂为核心企业的海螺集团。

1996年8月24日,安徽省*在芜湖召开的皖江开发开放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成立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授予国有资产经营权。

1997-2010海螺集团壮大发展

海螺集团成立后,开始实施“T”型发展战略,在沿江等地大量购买石灰石资源,收购具有市场潜力的小水泥厂,将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创建了具有特色的海螺发展模式;随后,又适时制订并实施了“立足省内、巩固华东、拓展华南”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我国水泥产业结构升级、建材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水泥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海螺水泥”的诞生

为解决发展的资金问题,建立新的融资渠道,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管理与国际接轨,1997年9月,以宁国水泥厂、白马山水泥厂为主发起成立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10月21日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开创了水泥行业*上市的先河,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由此从海螺集团脱胎而出。

创建海螺发展模式

1999年,公司在正确分析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走势的基础上,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确立了“以水泥为主、化学建材为辅,谨慎发展与主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

按照这一战略,抓住国家“上大关小”的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在全国水泥行业率先打破“全能工厂”的建厂模式,依据“T”型发展思路,先后在沿江、沿海的宁波、南京等地并购立窑和中小水泥企业,将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同时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长江两岸的芜湖、铜陵、安庆、池州等地建设大型熟料生产基地,发挥长江水路运输的成本优势,快速拓展了在华东地区的市场覆盖面。这种“熟料基地+粉磨站”的建厂模式被行业誉为“海螺模式”,为加快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兼并重组飞速发展

海螺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先后成功地完成了40多家企业的兼并重组,盘活了大量国有存量资产和各金融机构不良信贷。通过技术改造、管理输出、制度移植和文化融合,使这些企业重焕生机,为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积极贡献。

“九五”期间,集团还相继收购重组了张家港市水泥厂、上海奉贤水泥厂、南通市水泥厂、泰州市水泥厂等企业,通过改扩建,加之新建生产线的投产,沿江沿海“T”型发展战略初具雏形,集团水泥、熟料净销量大幅提升。

“十五”期间,海螺水泥在大规模建设怀宁等熟料基地,太仓、海门等沿江粉磨站的基础上,重组7家公司,其中安徽1家,浙江1家,江苏2家,江西2家,湖南1家,进一步巩固了“T”型发展战略,完善了在长三角水运系统的全面布局,以其优质的产品和低廉的成本肩负起国家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重任,尽到了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集团“十一五”发展战略遵循“并购为辅,新建为主”的原则,加大新建项目力度,期间并购企业有佛山海螺和龙陵海螺。

实现水泥装备技术新跨越

经过多年的生产和建设实践,海螺对水泥行业以新型干法为主的发展方向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和体会。通过系统总结宁国水泥厂日产2000吨和白马山水泥厂日产2500吨“低投资、国产化”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建设和运行经验,攻克了日产5000吨“国产化”设备的技术难关,探索了一条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新路子。2000年8月,原国家建材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228号文件,从此,迎来了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春天。

2000年8月,按照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视察海螺时提出的“不增加水泥总量、除控制系统外设备全部国产化、投资不超过5亿元、工期不超过两年半”的要求,通过优化设计、集成创新和大胆实践,于2002年3月在铜陵海螺率先建成国内第一条日产5000吨国产化示范线,标志着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迈上了新台阶,结束了我国大型水泥装备重复引进、代代引进的历史,推动了中国水泥工业的整体进步,在我国水泥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4年,在消化引进的池州海螺日产8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从国外引进的关键技术,分别在铜陵、枞阳等地建成了4条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使中国成为继泰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万吨生产线的国家,中国水泥生产技术由此登上了世界水泥行业的最高点。

“十二五”期间,在铜陵海螺、芜湖海螺、阳春海螺建成的4条日产1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集成了目前最优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工艺和装备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水泥行业最先进水平。水泥装备技术上的跨越和突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集中度,铜陵海螺、芜湖海螺、池州海螺、枞阳海螺等多个千万吨级的熟料生产基地陆续形成,重塑了中国水泥行业的国际形象,“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早已成为国内外同行的共识。

集团改制

为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活化经营机制,根据安徽省委常委会24号和省长办公会40号会议纪要关于海螺集团改制的决定,2002年10月起集团改制工作全面展开。按照省经贸委拟定的改制方案,经国信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海螺集团进行的整体资产评估,省财政厅以“财企字503号”文件批复了资产评估报告。2003年1月19日,集团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改制方案,并经省*批准后实施。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发139号文件的要求,按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社秘74号文件)批复计算确认的员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金,参照省内各企业改制做法,经2008年7月27日202名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将员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金一次性全部返还给集团改制员工,全面完成了省委、省*交给的改制任务。通过改制,实现了员工由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形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海螺集团的改制,不仅没有给*增加一分钱负担,而且上缴省*改制资金6亿多元,为安徽省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资本运作

海螺集团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成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海螺水泥”自1997年在香港上市以来,不仅从资本市场上获得了140多亿元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引进了上市公司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公平、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赢得了境内外广大股东的信赖。

华南战略

随着海螺水泥在华东地区战略布点的基本完成,2002年下半年,奋发进取的海螺集团领导层开始研究制订新一轮的战略发展规划,在全面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立足省内、巩固华东、拓展华南”的总体发展思路。2003年,开始迅速向华南等地拓展,先后在广西、广东、湖南等地选址建设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加快了华南区域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西部开发

在巩固华东、拓展华南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为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完善集团战略布点,2007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西部发展战略。通过详细的考察调研和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先后启动了甘肃、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多个项目,规划形成3200万吨熟料生产能力。“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行业龙头的海螺集团,积极履行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快了川、渝、贵等项目的建设步伐。

2011至今“走出去”布局海外

2011年集团工作会议上,确立了“国际化发展、兼并重组、科技创新、人才强企”四大战略。“十二五”期间,海螺集团先后建成了集成世界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装备的三条日产12000t/d生产线,开发了世界首个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持续推广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综合利用技术,着力将水泥行业打造成节能绿色环保的新型工业。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2010〕27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按照有利于完善市场布局、有利于区域资源整合、有利于提升市场控制力的标准,海螺采取全资收购、股权控股、项目托管等多种合作方式,成功并购了云南壮乡、陕西众喜、国产实业等数十家水泥企业,新增熟料产能3110万吨,水泥产能4565万吨,进一步完善了战略布局,扩大了市场份额,增强了市场控制力和话语权,为推动我国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与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海螺集团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等四大战略。从此,海螺扬帆出海,拉开了国际化发展的大幕。集团主要领导先后率队考察了俄罗斯、蒙古、印尼、巴西、北非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最终论证确立了海外投资发展项目。“十二五”期间,海螺集团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出口,到承建国际工程,再到海外投资建厂的大步跨越,成为安徽省属大型企业和中国建材工业“走出去”的先行者。集团在海外累计完成投资42.5亿元,落实12个发展项目、设立了12家公司,海外员工已达1200多人。

4、集团文化

标识释义


logo

海螺集团标志是由标准英文CONCH(海螺)变形而来,粗壮的黑体字构现出海螺集团的实力特征,严谨、扎实、稳重,中心的红色平行四边形,表现海螺集团对未来的热切追求和海螺集团内部过人的生命力,红色的平行四边形上下突出整个黑体字母的框架,表现海螺集团寻求突破、上下求索,为人类开拓和创造新空间的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

经营理念:

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

企业精神:

团结创新敬业奉献

经营宗旨:

至高品质至诚服务

发展战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提升水泥主业和型材产业在国内外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大力发展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激励机制和商业模式,实施转型发展,创建国际知名品牌。

5、人才战略

人才是海螺的第一资源

海螺水泥一直秉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始终贯彻为员工创造机会帮助员工成功的用人宗旨,在公司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锻炼出了一批坚实的海螺人才队伍,他们创造了公司连续10年高速增长的神奇业绩,也成为企业成长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海螺水泥始终把专业人才的加盟作为保持公司高速发展和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公司每年都从全国各地重点高校中吸收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近六年来,每年加盟海螺的应届毕业生均超过500人,新生力量的加入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供给和人才储备。同时,海螺也广开渠道面向社会择优选聘,吸纳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通过培养融合已成为公司技术管理的中坚力量。

海螺水泥的人力资源战略紧紧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吸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多元化、复合型、国际性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未来五年的人才战略目标,以一体化人力资源开发为手段,立足国内,面向全球,构筑起海螺富有全面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力争在未来五至十年成为全球建材行业中最具吸引力和最具成长性的公司。

不断丰富的海螺文化、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多通道的职业发展计划、完善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注重内部晋升,大胆使用优秀的年轻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海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是我们人才战略的追求目标。

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并成为国际化一流企业是海螺人的目标和使命,我们渴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海螺事业的行列,同我们一起成长进步,共同开创海螺辉煌的未来。

海螺员工录用标准

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

有足够的热情与激情,能专注地投入工作

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与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敬业奉献精神

正直、诚信、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6、技术研发

生产工艺

海螺水泥生产工艺采用世界先进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生产过程通过*控制室的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从矿石开采到码头装运的全程自动化控制。海螺水泥在生产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实践"为人类创造未来生活空间"的经营理念。

节能环保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海螺的不懈追求。历年来,海螺本着“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经营理念,始终坚持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忠实履行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海螺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导作用,在国内率先开发并推广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积极实施氮氧化物减排技改,消纳工业废渣,美化绿色工厂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企业。


环境保护

海螺的经营理念和不懈追求,海螺水泥不仅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工厂的环保、美化、绿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把构建和谐工厂作为自己的一贯目标。

海螺在水泥生产中,大量消纳粉煤灰、脱硫石膏、铁矿铜矿尾渣、柠檬酸渣、硫酸渣等,2012年,公司废渣利用总量达2400万吨,挖掘了水泥工业作为工业循环经济的潜力,使得水泥工业成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上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做到了变废为宝,还解决了环境污染,占用土地等问题,社会效益显著。

工厂在设计和建设中还特别重视了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和相融,尽量保留原有林地,使厂区巧妙和谐地融入自然环境,保持周边地区原始风貌不变。在厂区、矿区及道路两侧实施美化绿化,保护周边景观不受影响,努力打造生态工厂。改变传统对水泥企业的“脏、乱、差”观念,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统一,自然、企业和人类和谐共存,最终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

7、大事记

国资改革

十多年后再度重启国企改革,安徽海螺集团可能将成为“改革永无止境”的现实注脚。2014年12月18日,海螺水泥(19.74,0.00,0.00%)(600585)与海螺型材(8.68,0.00,0.00%)(000619)双双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海螺集团的通知,正策划与公司有关的重大事项。两公司股票自当日起停牌。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此次海螺集团改革可能将进一步厘清产权制度,把推进混合所有制落到实处,一个可能的方案是,安徽省投资集团和海螺创业直接持股上市公司海螺水泥。海螺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海螺集团可能仍将保留部分资产,海创能否直接持股等问题,目前主要看安徽省*与国资委的决策,仍未有定论。”

上一篇:钢瓦

下一篇: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