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八字地老虎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2:05:37
...

八字地老虎在中国内各地都有发生和分布,以东北和西南发生较多。成虫具趋光性。幼虫在春、秋两季为害。

1、基本信息


八字地老虎

中文名:八字地老虎

成虫参考资料:体长11~13mm,翅展29~36mm

主要颜色:头、胸灰褐色,足黑色有白环

幼虫参考资料:老熟幼虫体长33~37mm

参考资料蛹:体长约19mm,黄褐色

拉丁名:Xestiac-nigrum

野生驯化:野生

寄主:雏菊、百日草、菊花等多种花卉

性质:昆虫

2、外形特征

成虫:体长11~13mm,翅展29~36mm。头、胸灰褐色,足黑色有白环。前翅灰褐色略带紫色;基线双线黑色,外缘翅褶处黑褐色;内横线双线黑色,微波形;环纹具淡褐色黑边;肾纹褐色,外缘黑色;前方有2黑点;中室黑色,前缘起有1淡褐色三角形斑,顶角直达中室后缘中部;外横线双线锯齿形外弯,各脉有小黑点;亚缘线灰色,前端有1黑斑;端区各脉间有中黑点。后翅淡黄色,外缘淡灰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37mm,头黄褐色,有1对“八”字形黑褐色斑纹。颅侧区具暗褐色不规则网纹。后唇基等边三角形,颅中沟的长度约等于后唇基的高。体黄色至褐色,背、侧面满布褐色不规则花纹,体表较光滑,无颗粒。背线灰色,亚背线由不连续的黑褐色斑组成,从背面看呈倒八字形,愈后端愈显。从侧面看,亚背线上的斑纹和气门上线的黑斑纹则组成正八字形。臀板*部分及两角边缘颜色常较深。

蛹:体长约19mm,黄褐色。腹部第4~7节背、腹面前缘具5~7排圆形和半圆形凹纹,中间密些,两侧稀少。腹端生1对红色粗曲刺。背面及两侧生2对淡黄色细钩刺。

3、生物学特征


八字地老虎

在中国北方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在*林芝老熟幼虫在翌年2月上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进入化蛹高峰期。越冬代蛾在5月上中旬盛发。第一代盛卵期在5月中旬。6月下旬进入田间幼虫为害盛期,至7月下旬与8月上旬为止。7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第一代成虫在8月中旬始见,9月中下旬有两个高峰,10月下终见。第二代卵在8月下旬始见,幼虫在9月中旬到10月下旬为害,11月中旬以后陆续越冬。

卵期在11.4℃时8~12d;非越冬代幼虫期53d;蛹期28~31d;成虫寿命7~18d。

成虫具趋光性。幼虫在春、秋两季为害。

4、虫害防治

八字地老虎的防治应根据各地为害时期,因地制宜。采取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场所,也是幼虫向作物转移为害的桥梁。因此,春耕前进行精耕细作,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

物理防治

1、诱杀成虫。结合黏虫用糖、醋、酒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

2、诱捕幼虫。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于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在清晨到田间检查,入如果发现有断苗,拨开附近的土块,进行捕杀。

化学防治

对不同龄期的幼虫,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幼虫3龄前用喷雾,喷粉或撒毒土进行防治;3龄后,田间出现断苗,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

防治指标各地不完全相同,下列指标可供参考。棉花、甘薯每平米有虫(卵)0.5头(粒);玉米、高粱有虫(卵)1头(粒)或百株有虫2~3头;大豆穴害率达10%。

①喷雾。每公顷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l、90%晶体敌百虫750g,对水750L喷雾。喷药适期应在有虫3龄盛发前。

②毒土或毒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90~100ml,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适量,喷拌细土50kg配成毒土,每公顷300~37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标附近。

③毒饵或毒草。一般虫龄较大是可采用毒饵诱杀。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2.5~5L,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每公顷用75kg。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拌砸碎的鲜草75~100kg,每公顷用225~300kg。

上一篇:垂臀华枝

下一篇:抱扁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