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侵缅甸最后被活活的饿死了,这是为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日本军已经是穷凶极恶的状态,不计后果疯狂地向东南亚地区发起猛烈进攻。1944年3月,侵缅日军以5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越过新敦江,气势汹汹地向固守印度英帕尔的英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然而这支疯狂的日军,还不到半年时间就山穷水尽、弹尽粮绝,扔下5万多具户体而全线撤退。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现这种情况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在日军在进攻前片面强调“就粮于敌”的传统补给思想,担任作战任务的日军第15军,直到下达开拔命令时,原定的后勤保障计划仅完成了18%,部队出发时只携带了2~3周的口粮、两个基数的弹药,牵了2万余头牛、马和象,数千只山羊,一心想坐吃丘吉尔的供应。
其实这也是日本人的传统,早在第二次世界战争爆发以后,日军高层便号召部队“抢粮于敌”,“在当地自己养活自己”。在这一口号下,日军需要的各种物资及补给品均抢自于敌人。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口号,其实还是因为日本人的军费问题。
当时日本的军费直接占到了财政预算支出的七成以上,而且不断地在上升。整体预算支出直接猛增四倍,如此巨额的军费以日本的财政收入根本无法承担。
尤其是到了战争后期,当英美对日本开始战略物资禁运之后,日本可以说立刻就陷入了绝境,不得不开始作死的东南亚侵略。这也为日本人的投降埋下伏笔!
日军经过20多天的行军抵达英帕尔前线时,出发时带的牛羊已死亡殆尽,弹药、口粮储存也急剧下降,加之英军固守阵地,日本人“就地补给”的计划成为泡影。
到了5月初,日军炮弹消耗一空,士兵口粮每餐由6两逐渐降到3钱,最后*以芭蕉树心、野菜、野草充饥,士兵衰弱不堪成群地饿死。另外又有3万多人染上了痢疾、疟疾、霍乱、伤寒等重病,由于没有药品治疗而相继死亡。最后,残存的5万名日军再也经不起英军与饥饿、疾病的多重打击,纷纷逃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