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街镇
2009年12月1日,撤销二街乡,设立二街镇。二街乡位于云南省晋宁县西北部。面积163.48平方千米,人口1.54万人(2006年)。辖肖家营、朱家营、锁溪渡、老高、鲁黑、甸头、三家、栗庙、响水9个行政村。乡*驻二街,距县城9千米。古(城)鸣(矣河)公路和二街河过境。
中文名称:二街镇
行政代码:530122103
身份证前6位:530122
长途区号:0871
邮政编码:650600
隶属政区:晋宁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A
人口数量:约1.54万人
1、地方简介
二街镇面积163.48平方千米,人口1.54万人(2006年)。辖肖家营、朱家营、锁溪渡、老高、鲁黑、甸头、三家、栗庙、响水9个行政村。乡*驻二街,距县城9千米。古(城)鸣(矣河)公路和二街河过境。2009年12月1日,撤销二街乡,设立二街镇。二街乡位于云南省晋宁县西北部。
二街镇~201肖家村~202朱家村~203锁溪村~204老高村~205鲁黒村~206甸头村~207三家村~208栗庙村~209响水村。
2、经济发展
二街镇
2003年,二街乡人民*在县委、县*、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抓住“现代新昆明建设”契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保稳定、扩集镇、企改制、调结构、抓水利、兴科教、促发展”的思路,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和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克服了干旱和非典带来的影响,使全乡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乡域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一年来,乡人民*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积极培育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合理利用资金,使全乡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36901万元,比2002年的36178万元增723万元,增2%;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4836万元,比2002年的19788万元增5048万元,增25.5%;企业实交税金完成812万元,比2002年的563万元增249万元,增44.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85万元,比2002年的539万元增46万元,增8.5%;全乡粮食总产661万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比2002年的2685元增加54元增2%。
3、城镇领导
杨俊党委书记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分管武装、党校工作,联系协调经济工作。
李鸿取人大主席主持镇人大主席团全面工作;分管白云洞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工作,翻水洞至二街集镇道路建设工作。
雷鸣镇长主持镇人民*全面工作,分管财政、农经、统计工作,联系国税、地税、金融、工商工作。
吴志国党委副书记负责镇纪委全面工作,分管组织、政法、工会、统战、机关内务、矿山秩序、党政办公室工作。联系政协工作。
高云燕党委副书记、派出所所长分管综治维稳工作。
闭艳玲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共青团、妇联、保密、“四创两争”工作,协助吴志国同志抓好组织工作。
吴聪副镇长分管土地、村镇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工作。
杨丽瑛副镇长分管企业、招商引资、消防、计生、旅游、环保工作。
刘继红副镇长:分管农业、林业、水利、科技、减负、扶贫、新农村建设、城乡园林绿化、城乡一体化、安全生产工作。
李建科副镇长分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人事、信访、司法、法制、民政、残联、民族宗教、老龄、交通、招投标、工程建设工作,联系派出所工作。
李晓琴副镇长。
王振兴武装部长负责镇人武部工作。分管市政管理工作。
4、城镇建设
二街镇
古二公路顺利竣工通车。古二公路年久失修、道路损毁严重,制约了二街乡经济的发展。在县委、县*的关心、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乡党委、乡人民*多方协调,总投资1100万元,二街乡出资312万元的古二公路已于2003年6月初竣工通车。古二公路的顺利通车对于改善二街乡投资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快二街乡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街集镇展现新面貌。一条长890米、宽36米、双车道、设绿化隔离带、街心花园,水电设施配套完备,总投资600余万元的集镇新大街业已成形;投资30余万元的老大街路面铺设、人行道改造及绿化工程现已竣工使用,新老大街相连,焕发出二街集镇的生机与活力。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3年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67.2万元。其中:县级以上投资51.7万元,乡以下筹资215.5万元,投工投劳11280个。一年来,共完成朱家村、柿子村、顺民村、三家村委会三个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6件;松林庄人畜饮水工程已于2003年11月份启动,预计春节前完工;完成顺民村西瓜基地沟路建设工程,松林庄坡改梯工程;新建朱家营抽水站一座,新修柿子村田间道路两条,新修拦沙坝3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东冲人畜饮水工程业已启动。乡人民*成立了东冲人畜饮水工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现已启动了预计投资236万元的东冲人畜饮水工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工程测量、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结束,主体工程水厂建设已经破土动工,管道铺设已近尾声,计划2004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该工程的建设将解决二街乡大部分群众饮用洁净水难的问题。
5、历史沿革
清末月逢农历二、六在此赶集,别称二街,乡因此得名。1950年前属昆阳县仁德乡,1950年属昆阳县第二区,1958年属晋宁县卫星公社,1961年改二街公社,1984年改区,2000年改为二街乡(中国政区大典:1988年置乡)。1997年,面积163.5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萧家营、宋家营、镇溪渡、老高村、栗庙、鲁黑、甸头、三家村、响水9个行政村。
6、行政区划
二街镇区划
530122103201121肖家村
530122103202220朱家村
530122103203220锁溪村
530122103204220老高村
530122103205220鲁黑村
530122103206220甸头村
530122103207220三家村
530122103208220栗庙村
530122103209220响水村
7、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5035
男7636
女7399
家庭户户数4550
家庭户总人口(总)14795
家庭户男7447
家庭户女7348
0-14岁(总)3572
0-14岁男1831
0-14岁女1741
15-64岁(总)10146
15-64岁男5180
15-64岁女4966
65岁及以上(总)1317
65岁及以上男625
65岁及以上女69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4088
8、城镇动态
二街镇召开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庆祝建党94周年
“七一”建党节到来之际,结合“三严三实”及“忠诚干净担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二街镇党委以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及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为着力点,组织全镇基层党组织书记、非公经济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及党建办工作人员共计45人于7月1日上午9:00在老高村党总支党员活动室召开2015年第二季度党建工作现场会,热烈庆祝建党94周年。镇党委书记韩富国同志,镇党委委员邢宇兵同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聪同志,副镇长李建科同志及晋宁县非公经济党工委副书记普俊豪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武云燕同志主持。
以“观”促学,实地走访观摩。首先,组织参会人员前往锁溪村一支部参观学习党员活动室建设情况,交流锁溪村党总支、支部抓农村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的新经验、新做法,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各支部党员活动室的措施和办法。
以“听”查摆,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全体参会人员在老党村党总支党员活动室重温入党誓词,让党员在接受党性教育的同时,牢记党的纲领和宗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激发参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接着,逐一听取各村党总支书记、企业党总支书记围绕已签订的《2015年党建综合目标责任书》总结201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汇报。汇报结束后,晋宁县非公经济党工委副书记普俊豪同志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各党总支要明确党建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在强抓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的同时,狠抓党员的教育管理;三是各党组织书记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听取汇报,促使各党总支、支部查找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学习借鉴兄弟村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形成互相考察、比学赶超的氛围。
以“讲”带头,坚定理想信念。最后,以党员宗旨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教育为重点,镇党委书记韩富国同志为参会人员上党课,专题讲解党的发展历程、性质等党的基本知识。通过党课学习,促使参会人员正确了解和认识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党的认识,提升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下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9、附近景点
盘龙寺公园
郑和公园位于昆阳镇月山之巅,海拔1941.4米,占地面积250亩。为纪念郑和,晋宁县委县*决定从1979年起兴建郑和公园,经过连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建成。公园规模弘大,园内除遍植树木花草外,已建成郑和纪念馆、郑和纪念亭、郑和故居、郑和雕像、三宝楼、郑和碑林,并修复了郑和之父马哈只墓。其中郑和纪念馆被0云南省委列为近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之一,马哈只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和公园被列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景点名为“月山帆影”。
郑和公园在滇池南端昆阳镇的月山上。昆明是我国明初伟大航海家郑和故里。为了纪念郑和航海的历史事迹,在昆阳山上建了郑和公园,占地250余亩,苍松翠柏与果林交映。南大门巍峨壮观,两侧有“郑和下西洋”的浮雕,浩浩荡荡船队,向西乘风破浪,气势雄浑。东大门在昆阳大街中段,玻璃坊顶,翼角红墙。园内建有“郑和纪念馆”和“马哈只碑”等。
由东门入园,先达郑和纪念馆,馆址在原明代两层建筑玉皇阁内,里面陈列着100多件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其中有郑和航海图,郑和远洋楼船模型、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纪念馆西面松柏林中,有郑和父亲马哈只墓,墓前立有“马哈只碑”。此碑是明永历9年(1411年)郑和主立,字迹经570余年的风雨仍很清晰。因郑和11岁丧父,已记不清父亲的名字,只知道祖父和父亲都到达回教圣地麦加朝圣,被人们尊称为“哈只”(阿拉伯语意为虔诚而有学识修养的巡礼人),于是碑文中便写“公字哈只”,碑也就俗称“马哈只碑”了。碑文对马公籍贯、身世、任职等记述颇确,正碑两侧还有后人立的两碑,一是师范(荔扉)所录“明史.三保太监郑和传”,另一是夏光南的“郑和太公墓志铭跋”。此外还有“郑和纪念亭”,立在纪念馆南面的芙蓉丛中。
盘龙寺公园
盘龙寺公园及盘龙山庄盘龙寺位于晋城镇东3千米之盘龙山上,盘龙山与西山、鸡足山是我省三大佛教胜地。盘龙寺初名“大盘龙庵”,建于元末至正七年(1347),创建僧名崇照,号莲峰,俗敬称盘龙祖师。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更名为“具足禅院”,明正统十一年(1446)重修后,改称“盘龙寺”。明代为盘龙寺鼎盛时期,曾拥有佛、道8大院,殿宇450间,佛像千余尊,成为滇中首屈一指的大宝刹。清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二十三日晋宁发生强烈地震,盘龙寺的殿宇有的严重受损,有的则毁于一旦(如望月轩、华严阁等)。其后虽作了一些修缮,但“咸同兵燹”又遭焚毁。光绪初年,又开始重修,但规模不大。“0”兴起后,除数间殿宇因作他用尚存外,文物全数洗劫一空,佛像全毁,寺僧被逐,真可谓“十年浩劫遍地哀,古寺成墟罹重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以落实。1984年8月,“修复盘龙寺公园集资筹备处”成立,修复工作有序地逐渐展开。10多年来,累计集资逾千万,先后重修了大雄宝殿、接引佛殿、大悲殿、财神殿、祖师殿、观音殿,新建了光佛楼、望海楼、海会塔、素食堂及厨房,并修筑了进山公路2600米,盘山小道2000米、3个山泉蓄水池共188立方米,新塑佛像120余尊,新植花木万余株,新悬挂出当代名人撰书木刻楹联10余副。对尚存的元明清碑刻14块作了妥善保存,对元植名山茶“松子鳞”和元植名梅花“怀中抱子”以及清初“二度银桂”,均认真加以护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切实保护。近年来,每年游客逾30万,成为昆明地区旅游热点地区之一。
梅树村自然保护区
梅树村自然保护区位于晋宁县境内,是地质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80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中国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该剖面层序连续完整,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和痕迹化石,并且共生在一起,研究价值较高。
1984年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定作为全球唯一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梅树村自然保护区为大区域乃至全球地质演变史提供重要的地模式剖面,198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0、地方特产
滇味火锅
昆明卤鸭是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的名特食品。它以"卤味香醇、肥而不腻"而远近闻名。晋宁地处云南高原明珠──滇池之畔,是滇文化的发祥地,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故乡。早在明、清时代,昆阳就是水陆两通的重镇,以滇池麻鸭为原料精心制成的卤鸭,名噪一时。当地民间逢年过节、酬宾,以及外来旅客,都以卤鸭为首选佳肴。昆阳卤鸭之所以味美质佳,食者称赞,一是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活鸭都是选用1.5千克以上的滇池麻鸭,体壮肥嫩,尤以绿头毛亮的公鸭最为理想。宰杀后,要经烫褪、洗净、开膛、漂水、空水、腌揉、吊晒、锅卤等10多道工序。昆阳卤鸭色泽金黄,香酥可口。经有关部门测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A、B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优良的保健食品。其中以镇海餐厅加工的卤鸭为最佳,它保持和继承了昆阳卤鸭的传统特色,质量好。
夕阳葵花子
晋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昆明市晋宁县夕阳乡境内,涉及夕、阳保安、田房、新山、绿溪、木杵榔、高粱地、木鲊、一字格、打黑1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2′00″~102°46′00″,北纬24°24′00″~24°40′00″。
滇味火锅
正是寒冬腊月,到饭馆里吃火锅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我到饭馆吃饭,宁愿点吃几样不冷不热的炒菜,也绝不吃火锅,这倒不是我的脾气古怪或者有意要反潮流,只因本人乃地道的昆明人,对川味十足的火锅吃不惯,而当今的昆明又几乎是川味火锅的一统天下。
川味火锅特点是:麻、辣、腥、烫。这四个最显著的特点,前三个我都不敢领教,更不会恭维了。另外,川味火锅好像一个染缸,无论翠绿的蔬菜、洁白的粉丝、粉红的鲜肉、淡黄的腐皮、深黑的木耳,一放进火锅内,马上就会沾染变色。变了色的菜,用我们昆明话说已经没有看样了,而没有看样的菜自然会影响到食欲。然而,有时天气又的确太冷,吃几盘不冷不热的炒菜又的确不是滋味,这就使我怀念起昆明火锅来了。
昆明火锅在从前称为“炊锅”,吃火锅又叫“吃炊”。昔日的炊锅和现在的火锅不一样,最讲究的炊锅用白银敲打而成,稍差一点的炊锅,材料依次为白铜、紫铜、黄铜和铝。炊锅的上部为盛汤、菜的锅,下部是烧木炭的火炉,二者连为一体,形状颇为美观。昆明炊锅的汤最为讲究,一般采用原汁鸡汤、筒子骨汤或火腿骨汤。汤中除放食盐和少许味精外,一般不外加佐料,这样的汤喝起来十分鲜甜,最符合老昆明人的胃口。鲜汤煮沸后,便可陆续加进腐皮、粉丝、木耳、黄花菜、油炸豆腐、面筋、肉丸子、火腿片、白菜、青菜、豌豆尖、里脊肉片等,这些菜煮熟后大都能保持原有的颜色。昆明本地人,上了点年纪的老人喜欢烂、淡、烫;年轻人则喜欢略微生脆一些。吃炊时,就可根据各人的年龄特点,掌握住火候及时拈夹锅中的菜肉。若吃炊人中有个别“盐重分子”和喜食辣椒的人,还可外加几小碟佐料。这样的炊锅,汤和菜俱鲜,既能吃菜,也能喝汤,各种年龄、各种口味的人都可以照顾得到,最受地道的昆明人欢迎。记者幼年时,我家每到大年三十晚都要吃这样的炊锅。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围着八仙桌吃热气腾腾的炊锅,可以深刻地领略节日气氛、家庭温馨,真可谓不亦乐乎了。
在生活节奏很快的当今,饭馆继续使用昔日的炊锅,的确是应接不暇了,但继承滇味传统、保持昆明风味、使用新式火锅,必定能在餐饮业一枝独秀,吸引众多的昆明食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