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故宫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6:40:48
...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现为故宫博物院的所在地。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2014年开始,恢复星期一休馆让馆藏文物得以修整。

中文名称:北京故宫

外文名称:ThePalaceMuseum

国家:*

地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地点:北京

时代:明清

竣工时间:1420年

类别:世界遗产-历史古迹-历史博物馆

馆藏精品:清明上河图

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为15.5万平方米

著名景点:乾清宫太和殿皇极殿午门

景区:AAAAA级

开放时间:08:30-16:00旺季/15:30淡季(周一闭馆)

门票:60元旺季/40元淡季

编号:1-100

登录:1961年

1、概况


俯瞰故宫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城墙高12米,底厚10米,顶厚6米至7米,四周由52米宽的护城河保护。有四门:正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神武门)。现玄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城墙高9.9米厚8.26米。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余座,清朝乾隆时期有殿宇1800余座,现存殿宇约2631座;紫禁城各宫殿样式图细画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测量、绘制典藏到民国初年。相传故宫共有9999.5座屋,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故宫在辛亥革命之前被称为“紫禁城”。它的名字来自“紫微星垣”,中国古代星像学家把天上的星星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其中三垣指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紫微星垣居于正中,据传皇天上帝的居所(紫宫)就在紫微星垣中,人间皇帝自称“天子”便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为紫禁城。故宫是以黄瓦、红墙、金饰、白石构成的建筑群。其中黄色琉璃瓦是天子的象征。

紫禁城最初的建设投入工匠23万人,民工士兵上百万,前后延续了15年之久。

2、历史

北京故宫为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为厌弃元代气运,基本上并没有在元朝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建构,而向东移150米,重新起造皇宫,包括所有宫殿宫墙均重新建造,规模超过大都皇宫,略小于南京紫禁城,设计师为工匠出身的御用匠师蒯祥,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从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500年间,明、清两代共有24帝在故宫生活过。

明朝


中和殿

1403年(永乐元年),朱棣颁诏改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元年至三年,多次下令从各地迁入人口至北京。永乐五年闰七月,朱棣颁诏开始营建紫禁城。主持营建工程为泰宁候陈珪、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设计师蔡信。著名的工匠如石工陆祥、瓦工杨青等以及大量工匠,在永乐五年五月到达北京。

建造紫禁城和改造北京是同时进行的,以原来的元大都城为基础改建。紫禁城工程开始后不久受到长陵建设及永乐八年和十一年朱棣攻打蒙古影响放慢,至永乐十六年六月方才开始重新集中力量开工。这次由蔡信统筹安排,在木工蒯祥、石工陆祥、瓦工杨青配合下,制作预制件并加紧拼装。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紫禁城完工前,朱棣正式宣布定都北京。十二月紫禁城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明都迁移完成,朱棣特意在紫禁城内举行庆祝活动。五月遭雷击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清朝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以皇极门为常朝场所,以未被焚毁的建极殿为位育宫,作为顺治帝寝宫;摄政王多尔衮在武英殿办公。

顺治元年至顺治十四年,重建了午门、*、外朝前三殿,将位育宫恢复为建极殿、并改名为保和殿,并修建了内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路的钟粹宫、承乾宫、景仁宫,西路的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以及慈宁殿和奉先殿。康熙六年重建端门。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此时期营建了经筵用的文华殿、传心殿,太后居住的咸安宫、宁寿宫,嫔妃居住的景阳宫、永和宫、延祺宫、咸福宫、长春宫、启祥宫,皇子居住的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以及撷芳殿、毓庆宫、上驷院、造办处、内务府等建筑,并且重建了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奉先殿等建筑。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乾隆五年至七年,清高宗将其居住过的乾西二所改为重华宫,并在其西路修建建福宫、寿安宫、雨花阁等建筑。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二年花费白银130余万两改建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建筑群,作为清高宗晚年禅位归养的太上皇居所。乾隆三十九年在文华殿之北新建文渊阁,以备庋藏《四库全书》。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教众攻打紫禁城。

光绪十四年(1886年)太和门护军值班室发生火灾,由于救火设施不完善,大火烧了两天,贞度门、太和门、昭德殿被焚。此次损坏直到光绪二十年才修复完毕。

中华民国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00年的故宫

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将故宫太和殿改名承运殿,中和殿改名体元殿,保和殿改名建极殿。太和门改名承运门,两旁为缉熙门(清朝昭德门)、贞度门;内金水河南边的协和门、熙和门改名为经文门、纬武门。

1923年(民国十二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1925年(民国十四年)10月10日(双十节),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国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国立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国立故宫博物院随国民*南迁约总量2/3的文物到*。

*

1949年2月,解放军占领北平后,不久成立故宫博物院。1950至1960年代,陆续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在*的命令下故宫受到保护,逃过*的劫难。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4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文物局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周边环境,以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间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周边缓冲区的要求,对故宫保护缓冲区作出规划草案。经过市民评议确定了以1984年市*所批准(1987年修正)的旧皇城及北城区(含故宫)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为基础,并结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要求的故宫保护缓冲区。缓冲区的范围北至北二环中路,南至前三门大街东西至东西皇城根,占地面积780公顷;建设控制区占地面积597公顷;故宫占地面积86公顷;共计1463公顷。该缓冲区方案将于2005年2月经批准报世界遗产中心备案后正式生效。

3、详细介绍


紫禁示意图

供应建设紫禁城的楠木木料,从西南各省、长江沿岸及浙江江西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后利用江河运送出去,运到崇文门外的神木厂存储加工。楠木如从四川运达北京往往要三到五年。地板的金砖是苏州、松江等五府生产;大城砖和青砖来自山东临清;红色颜料取自山东鲁山、博山;汉白玉来自房山县大窝;京西门头沟提供青石、白石;花岗石来自曲阳县;河北宣化烟筒山提供杏黄色刷墙包金土。

其中石材的运送最为困难,例如保和殿后面的云龙石雕,是冬天时在地板浇水冻成冰后,下铺滚木用人力从房山花20多天拉到北京。

紫禁城所用琉璃瓦件,是北京海王村(今天的琉璃厂)和黑窑厂(今天的陶然亭北一带)烧制的,白灰则是京西大灰厂制作。

城门

各门简介

*: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皇城城门的正门。最初时,它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天顺元年(1457年),牌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城楼。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仅逗留40日便*撤出,撤退前草草登极,当晚“焚毁宫殿及九门城楼”,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

·午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年间重建。楼阁巍峨,十分壮观。平面呈倒“凹”字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正中为门楼一座,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两侧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下部为敦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中门为皇帝出入专用,但在清代,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在发榜之日可以从该门进出一次。此外,皇帝结婚时,皇后可以乘轿从中门进入,其他文武官员从左门进出,宗室王公从右门进出。清代时,午门还是皇帝每年冬至颁发下一年历书之处。遇有战争获胜,也在此处举行凯旋、“献俘”的仪式。

·神武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玄武门”。清康熙帝(玄烨)即位为避讳所以将其易名“神武门”。原来门楼上设有钟鼓,每日起更、黄昏时鸣钟108响。清代,该门是帝后巡幸和去京西各园时进出的大门。当选秀女时,此门也是被选女子出入紫禁城的通道。

·地安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北安门”。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修,改名“地安门”。整体建筑为宫门式砖木结构,面阔七间,*三间为通道,左右各两间作为值房。

·东华门:故宫的东侧门。

·西华门:故宫的西侧门。

  • 门禁制度

  • *

    明代夜间,紫禁城各城门采用传铃巡更制度。在紫禁城城垣和护城河之间,建看守铺房40座,名为红铺,每铺驻10人。设了41个铜铃,放在阙右门。每晚从阙右门开始每隔一段时间传出一个铃,最后全部传回阙右门。

    清代入夜后四门都会上锁,钥匙由护军校送到景运门司钥长保管,第二天送回。传铃制则改为传筹,每晚传红色木棒八根。四个城门的守卫任务交给八旗的满族护军担当,乾隆年间四门又设章京各二人。嘉庆十八年林清起义后,四门又增设火器营官兵400人守卫。对无故闯入者施以重刑。

    外朝及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三大殿”。这三大殿连同与东侧文华殿、西侧武英殿合称为“外朝”。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明初称“奉天门”,后称“皇极门”,清朝时称“太和门”,全高23.8米。现存的太和门是


    太和门

    光绪年间重建的。明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在奉天门早朝,皇帝也亲自到此处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叫做“御门听政”。清初,皇帝曾在太和门受朝、赐宴等,但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举行。

    ·内金水河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朝时称“太和殿”。袁世凯登基时一度改名为“承运殿”。“太和”二字取自《易经》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一句,是说宇宙间一切关系都得到协调的意思。建在有汉白玉围栏的三层高大露台上,为“前三殿”之第一殿,殿高35米,面积2381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宫殿。面阔11间,进深5间,为中国古代殿宇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檐角有10个走兽,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太和殿是举行新皇帝登基、颁布重要诏书、“金殿传胪”(公布新进士名单)、派大将出征以及每年元旦节、冬至节、皇帝生日等重大仪式的地方。

    ·中和殿:明初称“华盖殿”,后称“中极殿”,清朝时称“中和殿”。袁世凯登基时一度改名为“体元殿”。“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才能使各方面关系处理得协和调顺,符合“中庸之道”。面阔、进深各3间。四角攒尖顶。内设宝座,皇帝参加大典前先在此休息,或由近臣演习礼仪。

    ·保和殿:明初称“谨身殿”,后称“建极殿”,清朝时称“保和殿”。袁世凯登基时一度改名为“建极殿”。“保和”二字是说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宴请外藩王公大臣的场所。从乾隆开始,殿试由太和殿移到此举行。

    ·文华殿

    ·武英殿

    ·弘义阁

    ·体仁阁

    紫禁城东南部

    ·精一堂

    ·恭默室

    ·九五斋

    ·玉食馆

    ·省愆居

    ·主敬殿

    ·本仁殿

    ·集义殿

    ·传心殿

    ·治牲所

    ·文渊阁

    ·銮仪卫所

    ·地和库房

    ·国史馆

    上驷院、南三所

    ·上驷院

    ·南三所

    ·撷芳殿

    ·御茶、御膳总房

  • 内阁
  • ·满本房

    ·汉本房

    ·蒙古房

    ·汉票签房

    ·满票签房

    ·大学士堂

    ·侍读拟写草签处

    ·书缮写真牵处

    ·收储本章档案处

    紫禁城西南部

    ·武英殿

    ·咸安殿(宝蕴楼)

    ·清字经馆

    ·三通馆

    ·实录馆

    ·文颖馆

    ·南薰殿

    ·外瓷器库

    ·御书处

    ·内务府

    ·广储司

    内廷

    后三宫

    ·乾清门:清初“御门听政”在此举行。清康熙时,在此处听政最多,至咸丰以后就不再实行了。乾清门西侧有一排消防,东为是为值房,西为内务府值房,中间为军机值房,俗称“军机处”。

    ·乾清宫:故宫“后三宫”之第一宫。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明思宗崇祯于此宫内迫周皇后悬梁自尽,至清康熙时为康熙幼年时代寝室。内有“正大光明”匾,清朝雍正帝设“秘密立储”制度后传位诏书藏此匾后。清初,该宫也是皇帝的寝宫,而至清代第三个皇帝雍正移居养心殿后,皇帝就不再居住在这里了。

    ·昭仁殿

    ·弘德殿

    ·端凝殿

    ·懋勤殿

    ·交泰殿:故宫“后三宫”之第二宫。面阔进深匀为3间,单檐攒尖顶。该殿是皇后过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

    ·坤宁宫:故宫“后三宫”之第三宫。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该宫仿照沈阳故宫重建。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重檐庑殿顶。紫禁城内最具满族住宅风格宫殿。明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雍正后,西暖阁为满人的信仰——萨满的祭祀地,东暖阁为帝后成婚的大婚喜房。

    内廷西侧

    ·养心殿:清朝自雍正之后,皇帝在故宫内的实际居所。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内设·宝座、御案,皇帝在此办理日常政务及接见大臣。

    东六宫

    ·景仁宫

    ·承乾宫

    ·锺粹宫

    ·延禧宫

    ·景阳宫

    ·永和宫

    西六宫

    ·永寿宫

    ·太极殿(启祥宫)

    ·体元殿

    ·体和殿

  • ·长春宫
  • ·承禧殿

    ·绥寿殿

    ·履绥殿

    ·平安室

    ·翊坤宫

    ·元和殿

    ·延洪殿

  • ·储秀宫

    ·体和殿

  • ·丽景轩

  • ·咸福宫
  • ·同道堂

    内廷东侧

    ·斋宫

    ·毓庆宫:清朝皇帝十岁以后自立生活之寝宫。

    ·继德堂

    ·味余书室

    ·知不足斋

    ·宛委别藏室

  • ·奉先殿
  • 紫禁城西北部─养老宫区

    ·慈宁宫

    ·寿康宫

    ·长乐敷华殿

    ·寿安宫

    ·春禧殿

    ·福宜斋

    ·萱寿堂

  • ·英华殿
  • 紫禁城东北部─宁寿宫区

    ·皇极殿·宁寿宫:乾隆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皇宫,花费巨资一百一十万两银修建,宫门前两座镀金铜狮,造价尤为不赀。

    ·金昭玉粹殿

    ·养性殿

    ·乐寿堂

    ·颐和轩

    ·景祺阁

    ·畅音阁

    ·阅是楼

    ·寻沿书屋

    ·古华轩

    ·遂初堂

    ·延趣楼

    ·翠赏楼·

    ·养和精舍

    ·符望阁

    ·玉粹轩

    ·竹香馆

    ·倦勤斋

    ·景福宫

    ·佛日楼

    ·梵华楼

    ·庆寿堂

    ·兆祥所

    乾东五所

    ·古董房

    ·四执库

    ·敬事房

    ·寿药局

    ·如意馆

    重华宫区

    ·崇敬殿

    ·重华宫:乾隆皇帝修建,是笃信藏传佛教乾隆信仰佛堂:是古代典籍对舜帝敬称,大臣张廷玉建议以此为宫区命名,乾隆欣然采纳。

    ·芝兰室

    ·葆中殿

    ·雨花阁:位在重华宫西南端是紫禁城内最具藏传佛教风格建筑,内为喇嘛佛堂菩萨佛像数尊

    ·翠云馆

    ·浴德殿

    ·漱芳斋

    ·静憩轩

    ·金昭玉粹殿

    ·随安室

    御花园

    主条目:御花园

    该园建于明代,为皇宫的宫廷花园。面积约一万余平方米,布局紧凑,建筑福利,小巧玲珑,古色古·香,极为幽雅。

    相关建筑

    ·北京太庙

    ·北京*坛

    ·西苑

    ·万岁山(景山)

    ·故宫外八庙

    ·皇城

    4、相关作品

    纪录片

    ·分别由*电视台、*、日本NHK拍摄过关于故宫和故宫珍宝的纪录片。1996:NHK故宫(由日本NHK拍摄的故宫专题片)

    2005:《故宫》,*电视台拍摄的故宫专题片

    2006:《台北故宫》(纪录片)

    2011:《故宫100》,*电视台拍摄的故宫专题片

    2012:《当卢浮宫遇上紫禁城》,关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比较。

    上一篇:北京鼓楼

    下一篇:丹东溥仪东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