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束发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7:41:49
...

束发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指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时,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也指束发的头饰。

中文名:束发

定义类型:古代年龄称谓

称谓类型:15岁

称谓来源:《礼记·玉藻》

1、年龄称谓简介

年龄称谓是古代代指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2、年龄称谓来源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束发”释义

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资料解释

1、束扎发髻。

《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緇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髮。”

孔颖达疏:“锦束髮者,以锦为緫而束髮也。”

汉·刘向《列女传·鲁秋洁妇》:“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官于陈,五年乃归……妇曰:‘子束髮辞亲,往仕五年乃还。’”

2、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汉·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髮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

唐·鲍溶《苦哉远行人》诗:“去时始束髮,今来髮已霜。”

宋·陆游《上执政书》:“某小人,生无他长,不幸束髮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以求圣贤致意处。”

清·钱谦益《南京通政司通政使林学曾授正议大夫继妻吴氏仍前封制》:“人臣束髮励行,老而弥固,则必有贤明之助焉。”

程善之《春日杂感》诗:“我生始束髮,便思万里行。”

3、用以束发的头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龙窝君嘉其惠悟,赐五文袴褶,鱼鬚金束髮,上嵌夜光珠。”

上一篇:久寿

下一篇: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