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期颐之年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7:58:47
...

期颐之年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指百岁。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知,不惑;五十曰知天之命;六十曰耳顺之年;七十曰古来稀有;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中文名:期颐之年

定义类型:古代年龄称谓

称谓类型:100岁

称谓来源:《礼记·曲记篇》

1、年龄称谓简介

年龄称谓是古代代指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2、年龄称谓来源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3、“期颐之年”释义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期颐,词意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4、资料语出

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李华《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宋·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郁达夫《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觞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上一篇:髫龄

下一篇:伞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