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小井红军烈士墓
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位于江西井冈山市茨坪镇,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12月,湘赣两省的*反动派发动了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29日,反动派在叛徒陈开恩的带领下,窜入小井村,因威逼利诱也无法从伤员口中得出红军转移的方向,而恼羞成怒,将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全部活活枪杀。1951年井冈山人民将部分烈士遗骨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以示纪念。
1、历史典故
小井红军烈士墓
小井红军烈士墓,距小井红军医院仅百米之远,这里原是一片稻田。英雄们倒下后,隐蔽在深山密林里的井冈山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这块稻田中。“可恨奸佞引贼入,烈士命陨红土埋;井冈处处遗忠骨,松树风格励吾侪。”
这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解放后,根据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回忆,才得知吴鸿禄、李玉发、朱娥龙和邓颖发等20多名伤病员的名字,大部分则为无名英雄。
1951年,遂川县井冈山区人民*为纪念为革命而献身的先烈,在大井村背的山岗上,修建这座坐北朝南、墓门高2.66米、占地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大井红军烈士墓”,墓内安放着在大井壮烈牺牲的160多具革命烈士的遗骨。墓门上镶刻着井冈山人民深切悼念革命先烈的碑文。
2、景点重建
1951年井冈山人民将部分烈士遗骨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以示纪念,1969年在烈士牺牲的原地再建一座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碑上书写着*题词“死难烈士万岁!”1972年在小井原墓地建有烈士墓和烈士碑,供后人缅怀、瞻仰,表示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1988年9月,井冈山市*公布“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相关景点
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
位于江西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面约6公里处。1928年夏天,红四军在这里设立了红军伤病员医务管理组(第四组),当时全村的40多户农民家里,住了200多名伤病员。
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改善伤病员的医疗条件,根据湘赣边界特委的决定,1928年10月开始兴建小井红军医院。建院所需的木材、石料都是由井冈山军民上山砍伐,开采的,所需经费也是红军和群众节衣缩食自愿捐献的,共收到捐款1000余元。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建起了这栋两层木质结构、共32间、可容纳200名伤病员的病房。原打算建三栋这样的房子,因敌人进攻而停工。医院建好后命名“红光医院”,这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院长曹镕,党代表肖光球,党总支书记曾志,医生有:李宝森、段治中、谢秋月、伍海泉、伍文奎等。
当时医院的医疗设备很差,经常缺医少药。医院的医务人员自己采挖草药,自制医疗器械,同时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药品,采取中西两法治疗伤病员。
红光医院在1929年元月第三次反“会剿”中被*军队烧毁。
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1987年,江西省人民*公布修复后的红军医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相关人物
曾志同志墓
曾志(1911年4月-1998年6月)原名曾昭学,湖南省宜章县人,少年起即投身革命,1926年10月加入中国*。1928年春,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后上井冈山。在井冈山,曾志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12月,曾志在井冈山大井生下小孩后不久,即到小井红军医院担任党总支书记,1929年1月,曾志将年幼的儿子留在井冈山,跟随红四军主力奔赴新的战场,留下了一段“井冈送子”的动人佳话,并从此与井冈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曾志转战南北,先后担任过厦门、福州中心市委秘书长、闽南特委组织部长、*妇委秘书长等职,建国后,曾任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组织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等职。
曾志逝世前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不举行任何形式的遗体送别,骨灰撒到井冈山和广州白云山。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逝世。根据曾志的遗愿,6月30日,她的骨灰由她的亲属护送到井冈山,葬在她曾经工作过的小井红军医院旁边的小山包上,坟前是一块小小的墓碑,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几个字。
上一篇: 崇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下一篇: 抚州市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