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葫芦河

科普小知识 2022-09-27 22:19:54
...

葫芦河,古称“华水”,为黄河支流北洛河右岸的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子午岭紫坊畔,源地海拔高程1680m,自西北流向东南,在合水县太白镇瓦岗川口出境进入陕西省,于洛川县交口河附近汇入北洛河。全流域面积5449km2,河道全长291km,干流平均坡降2.37‰,属于跨省河流。流域内较大支流有大凤川、小凤川、二将川、平定川、连家砭川、荔园川、豹子川等。平均含沙量7.8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35万t。现状水质为Ⅱ类,矿化度402mg/L。

中文名称:葫芦河

别:称:华水、华池水

所属水系:黄河支流北洛河右岸支流

地理位置:甘东陕西

流经地区:华池县、合水县、洛川县

发源地:庆阳市华池县子午岭紫坊畔

主要支流:大凤川、小凤川、二将川、平定川、连家砭川、荔园川、豹子川等

河:长:291km

河流面积:5449km2

落:差:2.37‰

河:口:洛川县交口河附近

1、干流概况


葫芦河

  葫芦河古称“华水”,别名华池水。因流域地势平坦,植被良好,流水清澈见底而呈黑色,故又名黑水。《鄜州志》载:“水黑曰卢,故名卢河。”因卢河而演变为葫芦河。

葫芦河发源于庆阳市华池县子午岭山区紫坊畔乡(源地海拔高程1680m),林镇以上为二将川(流域面积246km2)和荔原堡河(荔园堡川)(流域面积274km2)两大支流。该流域地处子午岭林区,自西北流向东南,流经山庄、林镇乡,于东华池出境。接纳左岸支流豹子川,葫芦河在本县境内河长46km,主河道比降6.7‰,流域面积1128.9km2,入境径流量120.8×104m3/a,出境径流量2881×104m3/a。现状水质Ⅱ类,矿化度402mg/l,灌溉系数14.9,能满足生活饮用和农业灌溉。

葫芦河,在合水县太白镇瓦岗川口出境进入陕西省,于洛川县交口河附近汇入北洛河。全流域面积5449km2,河道全长291km,干流平均坡降2.37‰,属于跨省河流。其中庆阳市境内流域面积2330km2,占总流域面积的42.8%,河长70km,流经华池、合水两个县5个乡镇,均属子午岭林区,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轻微。在合水县,自西北向东南,纳平定川,经太白镇,出甘肃境。

葫芦河经甘肃合水县后,于张家湾乡雷家角村入富县境,自西北而东南,流经直罗、张村驿、吉子现等乡镇,于南道德乡兴民村出县境入黄陵县界。后于交口河注入洛河,为洛河的一级支流。葫芦河在境内流长109公里,流域面积3057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1/500;年均径流量11746万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1977)每秒468立方米,最小流量(1959)每秒0.003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3.73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45万吨。封冻期每年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大约70天左右,冰厚0.44米。葫芦河的最大支流是直罗南川小河水,流长57公里,流域面积856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321万立方米,于直罗镇东注入葫芦河。另有埝沟、大麦秸沟、大东沟、石场子沟、新窑子沟、马驹寺沟、水磨坪沟、娘娘庙沟、老虎沟、桦树沟、蒿地沟、蒿巴寺沟、天池沟、石渣子河、宽坪沟、姜家川、渭家河、野狐子沟、塘坊沟、芦村沟、古木沟、川口沟、黄家河、益水河、鹿首河、董家沟、石嘴河、后北沟、王家河等29条支流小溪。

葫芦河由富县的吉子现乡流入黄陵县境内,流长32公里,比降为2.37%,全部流域面积3172.2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8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2亿立方米。葫芦河流域地形复杂,流经黄陵地段全属山区峡谷,河流下切,断谷较多,河谷深,河岸高,未发生改道和泛滥现象。

葫芦河,源于甘肃东北部华池县之川家岔,东南流经合水县,过太白镇入陕西富县境,再入黄陵县境,抵咀头,陕境流长143.8公里,集水面积3068平方公里,占全河60%左右,平均比降2.4‰。流域为桥山林区,植被茂密,河水清澈,年径流量1.8亿立方米,年输沙量54万吨,每立方米水含沙仅3公斤,已建水库2座,蓄水能力500万立方米,浇地6000亩。

2、主要支流

流域内较大支流有大凤川、小凤川、二将川、平定川、连家砭川、荔园川、豹子川等。

3、水文特征

平均含沙量7.8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35万t。现状水质为Ⅱ类,矿化度402mg/L。

洛河、葫芦河均属外流河,两河在境内一清一黄,大不相同,其差别:一是洛河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河水混浊不清,河边不长草;葫芦河流经子午岭林区,含沙量小,多年平均输沙量仅占洛河输沙量的0.7%,河边稻田连片,是一条清水河,可供人畜食用。二是洛河最大径流量与最小径流量的差值异常悬殊,而且7、8、9三个月的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50%以上;葫芦河7、8、9三个月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6%,年内流量分配比较均匀。三是“沧桑洛水毁鄜城”。据《鄜州志》记载:自明嘉庆十三年(1534)到清宣统三年(1911)377年间,洛河暴涨,洪水溢入鄜州城10次之多,城池冲毁,人畜伤亡,良田淹没,灾害惨重,人们视洛河为“恶河”。葫芦河灌溉农田1.8万亩,人们视为“益河”。建国后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大搞农田基建,使12万亩“三跑”(水、肥、土)田变成“三保田”,境内两河年总输沙量270万吨,比建国初的348万吨减少78万吨,洛河面貌有所改观,并开始修渠灌田。

4、流域概况


葫芦河

  葫芦河流域河川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年平均降水量523mm,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881.96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854万m3,地下水1621.92万m3,重复量1593.96万m3。人均水资源1899m3,大约是庆阳市的6倍,是黄河流域的4倍;亩均水资源600m3,约是庆阳市的5倍,是黄河流域的近3倍。流域水资源相对充沛,水质良好。

黄土高原经过地质运动和漫长历史岁月的水蚀、风蚀和重力剥夺等自然破坏,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原、梁、沟、川等地形面貌。就富县地域而言,东有洛河,西有葫芦河,两河流域之间的中心部位是以海拔1390.3米的北道德照八寺高地为“手掌”的“五指”原面:“拇指”太安原,长10余公里;“食指”钳二原,长20多公里;“中指”羊泉原,长30多公里;“无名指”北道德原(亦称柳池原),长20多公里;“小指”雨家原,长10多公里,形成原如“五指”向南伸的地貌特点。从“手掌”照八寺可以不翻沟,分别直通五个“手指”(原区)。若站立照八寺高地,背北面南,遥望“五指”原面,其景壮观,令人振奋。洛河以东有交道原,葫芦河西南有寺仙原和南道德原。原区北部为丘陵沟壑,县境西部为土石低山,以及河流阶地等不同的地形地貌。

地貌类型

高原沟壑区。洛河与葫芦河之间的“五指”原面和交道原、寺仙原、南道德原以及原间沟壑,构成了高原沟壑区。面积857.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0.5%。海拔1063.5—1390.3米。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2.32公里。原沟比例为7∶3。原面基本平坦,风成黄土厚达120—150米。原体多向四周及河谷下游微倾,并呈缓坡梯状结构,为主要旱作物农业区。

丘陵沟壑区。分布在高原沟壑区以北及以西的广大林区和半林半牧地区,面积2462.1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8.88%,海拔1172—1526米。1公里以上的沟壑1676条,占全县同类沟道的75.73%;沟谷深度为300米左右。沟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9公里。该区为植被保存较好的次生林区,现代侵蚀缓慢,水土流失较轻。次生林边缘地带,因植被稀疏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土石低山区。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与甘肃省交界的子午岭次生林地区。面积为553.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3.23%。海拔为1214—1687米,相对高差为470米。山顶黄土覆盖,山间岩石裸露。林草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是全县唯一的天然自生林保护区。

河流阶地。以洛河和葫芦河为主的河流阶地,面积309.0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39%。海拔846.6—1091.7米,土地比较平坦,现代侵蚀轻微,水利资源丰富,为主要灌溉农业区。

山脉略述

境内山脉最高海拔1687米,最低海拔846.6米,一般海拔为1000—1200米。因此,所谓山脉均属土石低山。洛河以东为黄龙山山系,洛河以西为子午岭山系。境内主要山脉包括:子午岭及其分支古道岭、关山梁、墩梁、分水梁和黄龙山系支脉晋师庙梁、艾蒿梁等。

子午岭:位于县境西部边陲,以岭脊分水梁为界,与甘肃省宁县、合水县相邻。南北走向,海拔为1274—1687米,相对高差为437米,清道光《鄜州志》云:“子午岭,州西200里,与终南子午谷相对,蜿蜒数百里,跨鄜庆二境之间。”“秦直道”就在这里,“秦直道”经黄陵以后于古道岭三面窑进入富县地域,沿子午岭东侧北上,于墩梁出县境入甘泉界。

古道岭:位于县境西南边陲,属于子午岭山系支脉。因山上有唐武德二年(619)秦王李世民北征所修行军运粮道路,故名古道岭。古道岭东西走向,西起境内子午岭主峰兴隆关(海拔1687米),向东山势逐渐降低。途经月亮坪、三面窑、天池湾、柏树店(海拔1463.3米)等山岭村庄一直延伸到寺仙乡太平村夷为平原。

关山梁:子午岭山系支脉,位于葫芦河以北西部边陲,南北走向,境内北起张家湾乡八卦寺行政村的山岭村庄高腰子,南至张家湾乡五里铺行政村雷家角村。山峦起伏,最高峰海拔1609.4米。

分水梁:子午岭山系支脉,自西北而东南走向。境内西北从八卦寺行政村的高腰子村起往东南山势逐渐降低。途经墩梁、风胜窑子,庙儿崾崄、降台、八掌坬(海拔1512米)而后分支。一支往东南直通北道德乡的照八寺高地(海拔1390.3米),另一支往东经八十亩原、榆树原、北崾崄等山地村庄后一直延伸到茶坊镇北部洛河西岸的东红(维磨寺)、李家川等村庄所背靠的雕山(海拔1172米)。

墩梁,分水梁上的一座凸起山峰,海拔高度为1625.4米;西北交志丹县界,东北交甘泉县界。

艾蒿梁:位于县境东北部,牛武镇与延安市南泥湾之间。属黄龙山系支脉,自东南而西北走向,山峦起伏,最高峰海拔1433米。

晋师庙梁:位于县境东部,属黄龙山系支脉,南北走向,富县与宜川县的天然分界线。境内最高海拔1478.1米。相传春秋时代,晋文公二年(前635),晋国占据黄河以西无定河与洛河之间的地域,晋军驻地建有晋师庙,故名“晋师庙梁”。

另有川原沟壑之间的梁、峁、山峰,群众习惯称其为山,清康熙道光《鄜州志》均有记载,故一并收录。

太和山:地处城区北教场,山峰顶端建有庙宇楼阁,“*”中被拆毁无存。

龟山:县城西山,其形似龟,故名龟山。

樱桃山:城南1.5公里处,因地产樱桃而得名。

道回岭:城南3.5公里处,古今交通要地,唐诗圣杜甫携家南归回车遥望州城,故名道回岭。

雕山:县北15公里处,洛河西岸山峰。《鄜州志》载,山多土穴,雕鹰所居,故名雕山。战国时期,魏国依雕山,傍洛水修建雕阴城,驻军御秦。今茶坊镇东红(维磨寺)、李家川等村庄背靠雕山面临洛水。维磨寺(误写为眉毛寺)台地俯首可拾秦砖汉瓦,为雕阴城遗址。

柏林山:城南20公里督河村后山,因柏树成林而得名。

莲山:县西50公里张村驿镇新城村,山*地形似莲花,故名莲花台,山为莲山。

大(音代)寺岭:县西50公里(兰宜路)葫芦河以西,张村驿镇桃花砭与直罗镇胡家坡(护驾坡)之间,10公里山岭通道迂回转折,树木成荫,古今行人无炎暑之感,原简易公路今废弃。

寿峰山:县西黑水寺高峰,居葫芦河川道中心,四周清流环绕形似寿星老人,故名寿峰山。古有庙宇楼阁,“*”拆毁无存。

大夏古道

东晋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义熙九年(413)发役10万人修建大夏都城统万(今靖边县境内)。义熙十二年(416),赫连勃勃攻打后秦军事要地杏城(今黄陵县城西南),夺取长安,发役修筑行军运粮道路从境内通过,故称大夏古道。此道北起大夏都城统万,经志丹县后于张家湾乡八卦寺行政村的墩梁入县境,沿洛河与葫芦河的分水梁南下经降台、巴掌坬、高坡、照八寺、北道德、穿越葫芦河后经寺仙、南道德出县境,至隆坊,直逼杏城,大夏古道在境内长约130多公里,宽3—5米。南道德与北道德,相距50多公里,实际上是大夏古道在境内的南端村庄和北端村庄,故《鄜州志》载为南道头和道头寨(北道德)。

彩陶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亦称彩陶文化。其遗址有:交道乡交道村东侧遗址;洛阳乡西延铁路西侧明义沟遗址;吉子现乡西屯么遗址;茶坊镇袁家坬、纸坊、黄甫店遗址等。从地域来看,主要分布在洛河与葫芦河沿岸,原面地区比较少。其中西屯么遗址,1988年4月普查发掘,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距地面1米。出土文物有长13厘米、宽9.5厘米的黑玉石斧等石器以及红色彩陶、灰色彩陶等。鉴定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

大夏古道:位于境内洛河与葫芦河的分水岭上,是东晋时期大夏王朝凤翔五年(417)赫连勃勃为攻打后秦而修建的一条行军运粮道路。古道北起大夏都城统万(靖边县北),经志丹县后于墩梁入富县境,顺山岭向东南延伸,经照八寺、北道德、越葫芦河经寺仙南道德出县境入黄陵界。墩梁至照八寺一段约60多公里,乔灌丛生,但路迹清晰可辨,据1981年普查,路宽6-9米。

三川县城:葫芦河下游三川交会处,故名三川。西魏废帝三年(554),长城县治迁址三川,更名为三川县。历经隋、唐五代,均为三川县治。宋熙宁七年(1074)废三川县,设镇。后设驿站,更名三川驿,沿用至今。现存三川城墙,东西长490米,南北宽320米,高6.1米,平均厚度6米;城门洞宽4米,高3.5米。

5、水利工程


葫芦河

  葫芦河流域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明代就有合水太白等地筑坝护城、引水灌溉和种植水稻的遗迹。建国以来,在各级*的领导下,为了解决城乡群众的生活用水,以及城镇工业、乡镇企业和农业灌溉等用水困难,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建成了华池县的南梁灌溉工程、合水县的太白灌溉等工程。据统计到2010年底,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5处,其中小型水库一座、引水工程5处、提水工程19处、配套机电井10座,现年供水能力2883万m3,千亩以上灌区2处。

葫芦河流域用水主要有农业灌溉、农村人畜、工业和城镇生活等。2010年葫芦河流域各部分用水量为750.57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为577.42万m3,占总用水量的76.9%;工业用水量为93.95万m3,占总用水量的12.5%;农村生活用水量为70.87万m3,占总用水量的9.4%;城镇生活用水量为8.34万m3,占总用水量的1.1%。总供水量中地表水供水量为654万m3,地下水供水量为96.57万m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11.2%,水资源开发利用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境内筑渠引水灌溉工程,主要分布在葫芦河两岸的直罗、张村驿、张家湾3个乡镇。以葫芦河为水源,多灌稻田,洛河川、牛武川、大申号川的引水工程,均以浇菜地和抗旱为主。最早的引水工程据《鄜州志》记载为隋开皇三年(533),上郡(鄜州)太守崔仲方奉命修筑直罗城,开渠灌田,教民秧禾。清道光二十四年(1>44),张家湾乡水磨沟修建石渠引水灌溉,至今石渠、水井、水磨等设施遗迹可见。建国后至1989年,全县共兴建自流引水渠道89条,总设施灌溉面积2.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8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在千亩以上的渠道3条,千亩以下、百亩以上的渠道27条。

富张渠

富张渠位于张村驿,以葫芦河为水源,1955年冬,由延安地区水利队勘测设计,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于1956年3月动工兴建,在张村驿镇桌子村附近,长47米,高3.5米石坝1座,主体工程有5孔石拱大渡槽4座,进水闸5座,公路桥3座,排洪桥两座,涵洞3座,跌水8座,斗门11座,人行桥7座,道1座,渠长8.7公里,引水流量1.5m/秒。共开挖土方683万m,砌石354m。灌区通过张村驿镇5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

第二期工程是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由延安地区水利局勘测设计,省水利厅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审定,于1957年3月开始施工。工程由原渠尾罗儿山跌水处引水,分为东西两干渠道。东干渠由罗儿山退水闸引水,经过阎西门、榆树、姜家沟村尾退水止。渠长5公里,引水流量0.5m/秒,西干渠由原工程跌水上游引水经倒虹吸洞,穿葫芦河底,通过平水沟、杨家、马家沟、寺峪等村,将水退入葫芦河。渠长4.4公里,引水量为0.3m/秒。东西干渠共设有进水口2座,渡槽2座,斗门11座,便桥16座,倒虹吸洞2座,涵洞8座,公路桥4座,排洪桥9座,退水闸4座,石渠工程共分为四段,东西干渠各两段。共砌石渠1246米,开挖土渠7910米。

全长18.1公里的富张渠于1957年12月12日全面竣工,总投资87万元。主体工程以张村驿、直罗、张家湾3个乡镇民工为主,羊泉、北道德、南道德、寺仙等乡民工支援,上劳最多时达4400人。共投入工日172万个,挖土方12350万m,砌石787m。富张渠为县属工程,县人民*委托张村驿镇代管,镇组建有7人渠道管理委员会,下设富张渠管理站。渠道各段均根据行政村区域划分,负责管理、维修。总设施灌溉面积5540亩,有效灌溉面积3907亩。1963年最大灌溉面积达到5397亩,玉米平均亩产达500公斤,小麦平均

张村驿水流“桥上桥下”亩产300公斤。

双联渠

双联渠连接张家湾、直罗两乡镇故名双联渠。该渠以葫芦河水为水源,在黑水寺鹰嘴山石砭下筑长20米,宽4.2米,高2.7米石坝1座,设冲刷闸、进水闸各1处。主体工程建有跌水1座,排洪桥2座,涵洞2座,公路桥2座。工程于1963年7月动工兴建,渠道总长9.5公里,引水流量1m/秒。灌区通过安家川、贺家坪、直罗3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设施灌溉面积1500亩,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总投资43万元,挖土方18634m,石方1432m,砌石渠350米,共投入工日5.2万个。

1964年11月至1966年10月,对双联渠龙王庙一带石渠和安家川村前退水闸与张家沟渡槽石墩进行维修、砌护等工程,三处共投资4246元。其中砌石1908m,投入工日1180个。

工程投入灌溉使用以来,由直罗镇负责管理,各受益村进行分段管理。多年平均灌溉面积800亩,1973年达到1150亩。

胜利渠

胜利渠位于直罗镇上游,引葫芦河水。工程由县革命委员会水电组勘测设计,直罗人民公社成立“胜利渠道施工委员会”负责施工。1969年7月14日开工兴建,1970年11月23日竣工。

主体工程是在距直罗镇上游5公里引水处筑长25米,高26米石坝1座(当时命名反修坝),枢纽工程共建筑斗门3座,便桥2座,55千瓦水电站1处,公路2座,跌水2座,退水桥2座。

工程总投资1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贷款3万元。共挖土方2.36万m,填土8005m,开石3723m,砌石2854m,修石渠523米,开石砭400米,挖沙子870m,用去石灰175吨,水泥113吨。共投工日87万个。渠道长7.5公里,引水流量1.5m/秒。设施灌溉面积2500亩,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渠道建成通水后,由直罗镇统一管理,各受益村分段负责维护。

跃进渠

跃进渠的枢纽工程位于阿党乡杰沟村的葫芦河川道,是黄陵县内最大的一座浆砌石坝引水工程。于1958年10月16日开工,属“三边”工程,即:开工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到1961年修通干渠15公里,完成土方155064立方米,石方5104立方米;投工29万个;建成大小建筑物67座,其中建成拦河坝1座,大渡槽10座,涵洞12座,退水闸12座。累计完成投资66万元,有效灌溉面积2246亩。

196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跃进渠停修,以后再未续建。

1983年,黄陵县水利水保局统计,跃进渠有效灌溉面积1450亩。灌溉面积下降的原因是:灌区4公里以下干渠及其建筑物多数老化失修或遭破坏。

上一篇: 白象街

下一篇: 仙女山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