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
玛纳斯县位于**自治区中北部,昌吉州最西部,准噶尔盆地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5°34′至86°43′,北纬43°28′至45°38′。东接呼图壁县、西邻石河子市,南与和静县为界,北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玛纳斯镇距石河子市15千米。全县总面积9154.48平方千米,总人口167012人(2003年)。有汉、哈萨克、*、回、蒙古族等19个民族。
中文名称:玛纳斯县
外文名称:ManasiXian
行政区类别:下辖县
面积:1.1万平方千亩
代码:652324
电话区号:0994
气候条件: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邮政区码:832200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1、县情简介
玛纳斯,蒙语意为巡逻者,因古代玛纳斯河沿岸有巡逻士兵而得名,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全县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场站、5个驻县团场,有汉、回、哈萨克、*等32个民族,总人口28万人。
玛纳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古丝绸之路北道重镇,史有“金玉之乡”、“凤凰城”等美誉。唐朝设西海县,1778年(乾隆43年)建绥来县,1954年改称玛纳斯县。玛河文化、碧玉文化、凤凰文化并称为“玛纳斯三大文化”,“天山金凤凰、碧玉玛纳斯”文化品牌享誉全国。
玛纳斯县
玛纳斯物产丰富、资源独特。全县拥有100万亩耕地、750万亩天然草场、460万亩林地。有煤炭、石油、硫铁矿、碧玉、砂金等20多种矿产资源,已探明煤炭储量100亿吨、石油1.4亿吨、天然气128亿立方米。特别是玛纳斯作为世界三大碧玉产地之一,素有“中国碧玉之都”美誉,故宫博物院至今仍完好保存着聚珍图等一批玛纳斯玉雕精品。县境内地表水年径流量达15亿立方米,拥有10万亩国家湿地公园,是*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玛纳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部、乌昌经济一体化辐射区和乌鲁木齐一小时经济圈,第二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东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30公里,素有乌鲁木齐“西大门”之称,西与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河相望,是天山北坡重要的交通中转站和北疆地区物资集散地,也是东联西出的黄金通道。
玛纳斯产业聚集、环境优良。已建成40万只肉羊、50万亩棉花、5万亩加工番茄、7万亩酿酒葡萄、15万亩制种玉米、11万亩特色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是“中国萨福克之乡”、“中国优质棉花之乡”、“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中国优质加工番茄之乡”。中国碧玉之都、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际葡萄酒庄“四张名片”分别获得批准和命名,玛纳斯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建有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独具魅力。
玛纳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县委、县人民*紧紧围绕“均衡凤城、幸福玛纳斯”目标,以“率先跨越、富民强县”为主题,抢抓党的十八大、**工作座谈会等重大机遇,提质增效、重点突破,“三个率先、三大跨越”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县属生产总值108.2亿元,分别增长18%和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分别增长37.7%和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9亿元,增长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0元,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580元,增加1712元。
2、历史沿革
玛纳斯,哈萨克语为玛纳斯郭勒。“郭勒”即河,玛纳即巡逻,斯指人,意为滨河有巡逻的人。
秦汉以前玛纳斯是塞人驰骋地,公元前3世纪河西走廊月氏受匈奴侵袭,西迁至天山以北,塞人迫于南移,此地为月氏人游牧,西汉前属姑师国地,后称车师,属车师部。
西汉时其东为乌贪訾离国地,西为乌孙地。
三国时属乌孙;西魏为高车;北周为突厥地;隋为西突厥铁勒部。
唐宝应元年建西海县属西海县管辖,隶北庭都护府。
宋元属回鹘地。
明归剌地。
清初隶属于准噶汞呼拉玛部游牧地。
清乾隆二十八年建绥来堡。
玛纳斯县
1954年2月1日改绥来县为玛纳斯县,隶属乌鲁木齐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撤销乌鲁木齐专员,隶属于昌吉回族自治州。
1967年划归石河子地区。
1970年复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至今。
1997年,玛纳斯县辖6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玛纳斯镇、北五岔镇、六户地镇、凉州户镇、包家店镇、乐土驿镇、头工乡、广东地乡、兰州湾乡、清水河哈萨克族乡、塔西河哈萨克族乡、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设有县牧场、园艺场、试验站。驻有*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新湖农场和农八师147、148、149、150等5个团场和自治区南山林场、平原林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70533人,其中:玛纳斯镇30576人、乐土驿镇10784人、包家店镇16360人、凉州户镇6485人、北五岔镇7672人、六户地镇6682人、头工乡13221人、广东地乡6137人、兰州湾乡13160人、清水河哈萨克民族乡7505人、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4764人、旱卡滩哈萨克民族乡4426人、玛纳斯火力电厂虚拟镇3770人、县园艺场2790人、兵团新湖农场36201人。
2003年,玛纳斯县总面积9154.48平方千米,总人口167012人。辖7镇、4乡:玛纳斯镇、乐土驿镇、包家店镇、凉州户镇、六户地镇、北五岔镇、兰州湾镇、广东地乡、清水河哈萨克族乡、塔西河哈萨克族乡、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县*驻玛纳斯镇。
3、行政区划
玛纳斯县辖7个镇、1个乡、3个民族乡:玛纳斯镇、乐土驿镇、包家店镇、凉州户镇、北五岔镇、六户地镇、兰州湾镇、广东地乡、清水河哈萨克族乡、塔西河哈萨克族乡、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境内还有两场一站和五个驻县团场:玛纳斯园艺场、玛纳斯平原林场、农科院玛纳斯试验站、农六师新湖农场、农八师一四七团场、农八师一四八团场、农八师一四九团场、农八师150团场。
民族
县境内居住着*、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满族、达斡尔族、东乡族、壮族、藏族、撒拉族、苗族、朝鲜族、土族、布衣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彝族、白族、裕固族、水族、纳西族、独龙族、傈傈族、黎族、哈尼族等32个民族。
4、自然条件
地形
玛纳斯县南部为天山山区,北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部为冲积扇平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坡降为:山区平均50/170,平原区为150/200。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型:南部为天山山区和丘陵地,海拔在650米至5200米之间,是优良的夏牧场;中部为冲积平原区,海拔在350至650之间,是全县的粮产区;北部为沙漠区,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海拔在280米至400米之间,其沙漠中的湖滨沙地,部分已开垦成农田。〔山脉〕::县境内的山脉属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中段。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最高峰海拔5222.4米。高山冰川面积2909平方公里,有冰川80多条,其中冰川长3公里的就有5条,是天山第二大冰川区。冰川储水量72亿立方米,是玛纳斯河、塔西河的主要水源地。中山地区系森林草甸区,山体阴坡生长着大量云杉,草类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0%,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水系
玛纳斯县
有玛纳斯河、塔西河两大河系。玛纳斯河流经玛纳斯县、沙湾县、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最后注入玛纳斯湖,全长324公里,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0744平方公里。玛纳斯河主要支流有芦草沟、大白杨沟、呼斯台郭勒、哈熊沟和清水河,汇水面积5156平方公里,灌溉面积为309万亩。塔西河全长100公里,年均径流量为2.3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6.14万亩。
沙漠
境内的沙漠属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共4.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在县境内的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约占沙漠总面积的10%。
气候
玛纳斯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等特点。年平均气温7.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37.4℃。:全年无霜期165-172天,最长达190天。年平均降水量173.3毫米,最大年份251.1毫米,最大日降水量34.5毫米。年均降雪量74.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7%。积雪深度约15-25厘米,最大年降雪量深度33厘米。全年多东风,在6-7月转为西风,平均风速2.5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
土壤
玛纳斯县的土壤共分7个类型,即灌淤土、潮土、灰漠土、栗钙土、棕钙土、风沙土、盐土。七个土壤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灌淤土,在全县灌溉农区均有分布,是玛纳斯的基本农田,面积达236227亩。潮土,分布于玛纳斯县中部冲积扇北缘与河漫滩等地形低洼处,当地群众称之为“下潮地”。灰漠土,主要分布在玛纳斯河、塔西河两河冲积扇中部和上部。栗钙土、棕钙土,是半干旱草原地区形成的热带性土壤,分布在县南部前山丘陵地区,其中前山丘陵地区的南半部主要为栗钙土。风沙土,分布于北五岔乡、六户地乡北部及准噶尔盆地的腹地,属于古玛纳斯盆地的一部分。盐土,是玛纳斯县平原地区分布最广的荒地土壤,常与耕作土壤形成复区,面积为392832.5亩。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硫铁矿、碧玉、砂金、石灰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已探明煤炭储量100亿吨,石油1.4亿吨,天然气128亿立方米。特别玛纳斯碧玉,颜色鲜艳,玉质细腻,光泽良好,闻名中外。玛纳斯作为世界三大碧玉产地之一,自古就是碧玉的重要产地,史料可查清乾隆年间就有开采记录。故宫博物馆至今仍完好保存着聚珍图等一批玛纳斯玉雕精品。2011年成功申报“中国碧玉之都”。其黄金出产量,居昌吉州之首。
水资源、湿地资源
玛纳斯县
玛纳斯县域内地表径流量达15亿立方米,拥有10万亩国家湿地公园,是*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有雪豹、熊、野驴、狼、跑鹿、黄羊、野猪、野兔、狐狸、旱獭、松鼠、雪鸡、鹰、班鸠、等数10种。药用植物有210种,其中分布在山区182种,平原区189种。珠茅蓼、野葱、水芹菜、荠菜等可作蔬菜食用;乌头、狼毒、大戟、白头翁等可制农药;蔷薇、白榆等可炼胶;荨麻、冰草、独话、柴胡、小叶薄荷可提取芳香油。历史上,玛纳斯是西北地区三大药材集散地之一,所产贝母为大宗,产量多,质量好,远销国内外。黄芪品种多,分布广。常用及名贵药材有甘草、大荔子、锁阳、红花、大云、鹿茸等。每年收购药材约50个品种,3万公斤左右。
林木
全县林木品种有104种。主要有杨柳科、榆科、杉科、藜科、柽柳科、蔷薇科、忍冬科等种类。
6、经济发展
综述
玛纳斯县依托澳洋科技、中信国安、中粮屯河、天康生物等农业产业化的大企业,已建成50万亩棉花、5万亩加工番茄、6万亩酿酒葡萄、15万亩制种玉米、40万头生猪、100万只肉羊、1200羽肉鸡生产基地,是“中国优质棉花之乡”、“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中国优质加工番茄之乡”。
围绕打造混纺、能源、煤化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混纺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建有一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玛纳斯县农民年人均收入曾连续19年保持*第一,共有经济连续八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分别增长37%和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亿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0元,增长12.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750元,增加2170元。
第一产业
玛纳斯县
截至2013年,以肉羊产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攻点,投入6.1亿元,实施农业重点项目30个。肉羊产业迅猛发展,一级纯繁核心种群达到3000只,二级扩繁优质母羊达到8.2万只,三级经济杂交肉羊9.1万只。完成“玛纳斯萨福克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中玛萨福克羊”商标注册、成功承办第十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完成水权交易平台基础性工作。智能节水、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等高新技术加快应用,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93%,被认定为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杂交制种玉米生产基地。新增联营合作社43家,实现土地联营11.7万亩。牧区“五大工程”成效显著,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53元。
第二产业
截至2013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41.7%。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8个,引进到位资金118亿元,增长25.8%。嘉润资源第一系列45万吨电解铝及铝母线、铝板带等下游产业项目顺利投产,科西嘉新材料、嘉通铝业等15个新型项目成为新的增长点。煤炭资源向重点项目配置取得重大进展,有效解决了重点产业发展瓶颈。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入驻企业15家。园区建设累计投入8.3亿元,新建和改造34.8公里排污管线,15.2公里主干道开工建设,3个输变电站建设进展顺利,2000万方供水续建工程全面完成。
第三产业
截至2013年,以“四张名片”为主体,“赏碧玉”、“游湿地”、“观天鹅”、“品美酒”为玛纳斯游的特色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分别增长28.4%、63.1%。亚中凤凰广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投入运营,中华碧玉园、绥来美食文化园和自治区碧玉、葡萄酒检测中心等一批特色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特色产业培训示范基地快速发展,共培训295期4.9万人次。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52.7亿元,增长18%。
7、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3年,投入1.2亿元,建成5所乡镇公办双语幼儿园,顺利实施县五小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率先通过自治区验收。牧区免费学前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入园率达到94%。
截至2014年8月,玛纳斯县共有学校26所,其中幼儿园7所,小学11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中1所,职业学校1所。
玛纳斯县
文化
截至2013年,启动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成功举办自治区第五届碧玉文化旅游节、首届林博会等大型节会活动。投入文体基础建设资金1.03亿元,凤城文体活动中心和8个基层文体中心项目顺利实施,博物馆布展工作全面完成。《*社火》和《哈萨克族小刀制作技艺》分别申报为国家、区级“非遗”保护项目。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411场次,放映电影1269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9800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7万人次。支付各类社会保险金4.35亿元,发放低保补贴717万元。兑付各类惠农补贴1.2亿元,人均达到1244元。援疆资金累计投入1.08亿元,14个民生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卫生
截至2013年,投入5360万元,为基层配备医疗设备400件,改扩建7个乡村卫生院(室)。县医院、中医院分别通过二甲医院复验和申创。新农合报销比例达到70.2%。
截至2014年8月,玛纳斯县共有各种医疗机构130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14家,镇级卫生院(室)84家,医务室、诊所32家。
民生
截至2013年,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0.2亿元,共投入民生建设资金21.4亿元,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79%,以“九大民生工程”为重点的各项民生工作全面推进。建成安居富民房1820套、保障性住房1787套、牧民定居房300套。新增天然气用户2400户。实施6个老旧小区节能和供水管网改造。升级供热首站,“双回路”主管网投入使用,为供暖安全上了“双保险”,供暖能力提升到500万平方米。
8、名人
李玉琮
李玉琮祖籍天津,1921年生于甘肃。后移居*迪化(今乌鲁木齐),1953年调玛纳斯县工作。曾任玛纳斯县文教科科长,玛纳斯师范学校校长,玛纳斯县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
高克勤
高克勤1919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1938年参加革命,1941年参加中国*。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六军十七师五十一团进入*。1950年3月集体转业到绥来(今玛纳斯),任县委书记历时五年。
穆兴发
玛纳斯县
穆兴发,回族,1903年出生于*吉木萨尔县三台镇,穆兴发(左)和专家1940年迁到绥来县兰州湾大疙瘩村定居。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历任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玛纳斯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玛纳斯县红旗人民公社副社长,红旗大队党总支书记,玛纳斯县人民*科委副主任,县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等职。他是玛纳斯县著名的小麦丰产能手,被誉为“小麦专家”。
李千甫
李千甫,原名李发俊,别号千甫,后以号行世。1910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五)出生于绥来县广东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千甫家族在绥来县曾经显赫一时。李千甫的长兄李发元、侄子李治国先后在北区担任区长;侄子李沛国曾任绥来县国民一校校长、县教育科长;其外甥女婿何立勋,曾任绥来县副县长;四个侄女婿,其一张国顺,县城商户,曾任城关镇镇长;其二顾铭鼎,曾随陈方伯县长来到绥来,任县财政科长、县*秘书;其三史秉刚,是绥来县县长史秉直的堂弟;其四魏文毓,曾任新中国第一届绥来县*秘书。李千甫本人,则担任过绥来县国民一校校长、教育科长、民政科长、县参议会参议长、汉族文化促进会理事长等职。
朱学珍
朱学珍,1912年出生在绥来县(今玛纳斯)北五岔朱家团庄村,在盛世才统治*时期,曾经出使过前苏联,是历史上唯一的绥来籍外交官员。
巨奴斯·吐依买拜
巨奴斯·吐依买拜于1918年出生于*绥来县(今玛纳斯)清水河子一个哈萨克牧民家庭。幼年时给他人放牧,到1928年巨奴斯10岁时,他自家拥有了小量牲畜,开始兼营商业,日子逐渐富裕起来,成了绥来县南山的有钱人家。巨奴斯小时候,受过经文教育,1936年开始经营自家的牲畜,也因其兄乌受阿吉的地位和声望而步入社会活动。1940年,巨奴斯被聘任为绥来县哈族文化促进会干事。1945年,乌受阿吉被委任为绥来县副县长,巨奴斯接任东山区区长。1947年,*保安司令部独立第八团(简称哈八团)成立,绥来县南山的哈族自卫队被扩编为第四连,巨奴斯兼任副连长。这一时期巨奴斯还被任命为西北行辕少校政治干事,驻军二二七旅少校谍报组长。
当时乌受阿吉、巨奴斯兄弟二人掌管的绥来县哈萨克族开列依部落,是绥来县哈萨克各部落中最大的一个,其户数、人口、居住区域、拥有的牲畜,均占本县哈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绥来首富人家。
9、美食特产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语称之为“喀瓦甫”。烤羊肉串在吐鲁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风味小吃。来吐鲁番旅游观光的中外宾客,几乎没有不吃烤羊肉串的。*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小吃,在城乡、街头和集市上随处可见,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1986年*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陈佩斯、朱时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鲁番这一风味小吃声名大噪,踪迹遍及全国。
馕
馕在*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
手抓饭
“抓饭”,*语叫“波罗”,是*、乌兹别克等民族兄弟以及中亚国家、俄罗斯联邦等民族执行宾客的风味食品之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先请客人们围坐在炕上,当中铺上一块干净餐布。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逐个淋洗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待客人们全部洗净手坐好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布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饭”。现在有些家庭接待汉族客人,一般都备有小勺。
烤包子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和薄皮包子(维语叫"皮特尔曼吐")是*同胞喜爱的食品。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多销售这两种食品,类如北京夹肉烧饼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样,很受顾客欢迎。有趣的是,当薄皮包子蒸熟揭笼或烤包子从馕坑取出那阵子,厨师常提高嗓门,拉着声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据说这个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几百年前的名厨,他做的烤包子、薄皮包子真是誉冠西域。于是后人就拿他的名字作为招徕顾客的牌子。
10、文物胜迹
玛纳斯破城子遗址
玛纳斯破城子遗址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处。据《中国名胜辞典》记载,为唐朝所建,毁于清代初。遗址内有许多铜、铁、石、陶器制品。出土的陶器中,有的完整无损。近几年来,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即将夷为平地。塔西河古堡遗址::位于县城东十六公里。相传为唐朝建的城。毁于清初。遗址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1965年尚存残垣断壁200余米。现仅存一座6米高的烽燧,居故城东门。
玛纳斯破城子遗址
塔西河破城子遗址
塔西河破城子遗址位于县城东16公里。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有东西二门,东门50米处有一座4米见方的烽燧,高6米。清代,此地曾居住百姓百余户,为千总领地。史籍中有“小北京”之称。毁于清同治年间。西营古城群遗址::位于县城北60余公里处。这里共建有城堡4座,即马桥城、西营城、东古城、野马城,均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以后所建。系赵兴体率民团,为抗击沙俄与阿古柏侵略者所建。
大疙瘩
位于县城西约1公里处。系古代接送官亭。土埠高10米。旧时,土埠上筑有庙宇。玛纳斯县有句“凤凰城”的谚语,大疙瘩谓凤凰之首。陕西会馆::坐落在县医院院内。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筑面积275平方米。会馆长25米,宽11米,高7米,砖木结构,庙宇模式。其造型美观,前檐及室内墙壁上饰有壁画、图案等。“文化革命”中,该馆遭到破坏,墙饰无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