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
吉木萨尔县位于**自治区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经88°30′-89°30′,北纬43°30′-45°00′,东邻奇台县,西与阜康市接壤,北越卡拉麦里岭和富蕴县相连,南以博格达山分水岭同吐鲁番地区、乌鲁木齐市为界。县城西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60公里,距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昌吉市206公里。全县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下辖3乡6镇,206个行政村,境内有*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2个团场,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总人口13.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9%。
中文名称:吉木萨尔县
外文名称:Jimusaer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自治区昌吉
下辖地区:吉木萨尔镇、三台镇、泉子街镇
*驻地:吉木萨尔镇
电话区号:0994
邮政区码:831700
地理位置:中国西北
面积:12795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车牌代码:新B
行政代码:652327
1、行政区划
吉木萨尔县下辖6镇3乡,9个社区、55个村委会、167个村,境内有*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红旗农场一个中心团场。
吉木萨尔镇
吉木萨尔县行政区划图
下辖苇湖巷社区、满城路社区、文化路社区、团结路居社区、文明路社区、中心路社区、西门村、红畦村、校场湖村、马家槽子村、北地村、白泉村、沙河村。
三台镇
下辖三台镇社区、八家地村、老庄湾村、东地村、喇嘛昭村、羊圈台子村、潘家台子村。
泉子街镇
下辖泉子街镇社区、小西沟村、太平村、公圣村、牧业村。
北庭镇
下辖北庭镇社区、泉水地村、西上湖村、余家宫村、东二畦村、古城村。
二工镇
下辖东台子村、红山子村、东沟村、大泉湖村、六户地村、八户村、海子沿村、芨芨窝子村、西芦芽湖村、大龙口村、董家湾村、头工街西村、头工街东村、十八户村、柳树河子村。
庆阳湖乡
下辖东庆村、二工梁村、西庆村、大东沟村、双河村。
老台乡
下辖西地村、老湖村、二工河村、老台村、阿克托别村。
大有镇
下辖广泉村、牧业村、大有村、渭户村、韭菜园子村。
新地乡
下辖新地村、新地沟村、小份子村。
兵团农六师红旗农场
下辖场部、五厂湖开发区生活区、红旗中心团场一零七社区、十连、十二连、十一连、草原工作站生活区、农一连、农二连、农三连、农四连、农五连、农六连、农七连、农八连、农九连。
2、民族人口
吉木萨尔县下辖6镇3乡,境内有兵团农六师2个团场,有汉、回、哈萨克、*、蒙古等13个民族,2011年县境总人口14.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9%。
3、自然地理
地形
吉木萨尔县
吉木萨尔县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南部为高山雪岭,北部为卡拉麦里山岭的低山残丘,两山之间是山前倾斜平原和低缓起伏的沙丘,最高点是二工河源头的雪峰,海拔500米。南部山区面积为436平方千米,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四季常青。中部平原面积为2828平方千米,占县城面积的22%,是吉木萨尔县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牧沙漠,面积达6719.9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53%,生长着耐旱的梭梭、红柳、小灌木等植物。
气候
属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861.1小时,年平均气温7.0℃。平原无霜期170天,山区无霜期145天左右。
河流
境内有主要河流10条及一个后堡子泉水系,由西向东为二工河、西大龙口河、大东沟河、新地沟河、渭户沟河、东大龙口河、牛圈子沟河、吾塘沟河、小东沟、白杨河。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吉木萨尔县
县域土地面积81.45万公顷,其中地方占有土地70.1万公顷,兵团占有土地1.02万公顷。耕地面积5.92万公顷,其中地方4.9万公顷,兵团1.02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3.97万公顷。
森林资源
吉木萨尔县的森林面积33.66万公顷,其中天然林22.31万公顷,人工林1.42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15%。
矿产资源
现已探明矿种有30余种,尤以石油、煤炭、天然气、油页岩、沸石、膨润土等最为可观,其中石油储量1.5亿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南部天山一带已探明煤炭储量11.6亿吨,北部五彩湾一带已探明煤炭储量500亿吨。
5、交通
吉木萨尔县城西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65公里,距州府昌吉市200公里,距*国际机场160公里。
铁路方面:境内乌鲁木齐北站至准东北站铁路已正式通车运营;
公路方面:吐—乌—大高等级公路穿越县境、国道216线将通往阿勒泰地区、省道303线贯穿全境通往哈密,是一条出疆公路;从县城向北的道路可通向准东五彩湾;从县城向南的道路,穿越车师古道可通向吐鲁番地区,陆路交通便捷。
6、地方习俗
清明节习俗
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随着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荡秋千
吉木萨尔县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节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社火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按我国民间传统,元宵节这天,人们要点彩灯、放鞭炮、猜灯谜、吃汤圆,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因此汤圆又称“元宵”。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年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后称之为“元宵”,并得以流传。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添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在吉木萨尔县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也流传已久,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煮元宵、放鞭炮,在县城进行耍龙、舞狮,打连湘、跑旱驴等传统节目表演。
腊八粥
吉木萨尔县
农历十二月初八,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煮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煮食。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先祭祀祖先,后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我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百出,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小狮子。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吉木萨尔县也早有煮食腊八粥的习俗,鉴于条件没有外地复杂,一般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八宝粥相似,以大米,红枣、桂圆,红豆、绿豆为主。记得小时候生活在乡下,煮食的腊八粥就更为简单了,除了大米,红绿豆、花生仁外,就是青菜了,但是有一样是不可少的,就是用小麦面做的“疙瘩”,在那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能吃上一顿腊八粥,也是很不错的口福,所以到了腊八这一天孩子们也像过年似的高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煮食腊八粥的习俗也渐渐淡化了。
千佛洞庙会
每年农历4月初八、六月初六,吉木萨尔县千佛洞人流如海,热闹非凡,全县及周边县市游客都会来这里逛庙会,烧香拜佛。
7、名人
岑参
岑参是唐代诗人(公元715-769年)江陵人,唐朝宰相岑文本曾孙。他曾两次戍边西域,充安西节度使判官、北庭节度使判官,从西域回内地入朝后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其诗歌以反映边塞生活著称,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诗人在戍边西域北庭时,写下了许多直接描写北庭的诗歌。如:“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北庭苦寒地,体内今如何?”。他的诗歌多收集在《岑嘉州集》中,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等。
岑参
贯云石
贯云石是我国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畏兀儿人,原籍北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曲创作上,现存散曲、小令有79首,散见于《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中,绝大多是写隐逸与恋情的,其次为咏史与写景之作。代表作有《双调殿前欢》、《殿前欢失题》等。
僧古萨里
僧古萨里唐代世居别失八里的*人,杰出的翻译家和文学巨匠,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尤为可表的是他所处的时代已是唐末,中原云扰,战乱频繁,西域已分裂为高昌回鹘和哈喇汉王朝,他仍能热爱伟大祖国,维护多民族的统一事业,向往大唐各族人明创造的灿烂文化。他的文学成就以翻译佛经著称,现已发现他所翻译的佛经有五部。
王延德
宋朝的朝廷贡奉官。公元981年他率领庞大的使团出访一再向朝廷表示拥戴的高昌回鹘。高昌回鹘位于今*吐鲁番、吉木萨尔一带。王一行人经过一年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吐鲁番,受到高昌回鹘阿萨兰汗(狮子王)的隆重接待,还邀请他到天山北麓高昌回鹘的夏都—北庭避暑。984年回到开封,后写成了《高昌行记》。王延德为当时宋朝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高昌行记》也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文学依据。清代奉命征讨浩罕侵略者阿古柏的钦差大臣。为巩固西北边陲,加强祖国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
渥巴锡
吐尔扈特部落的首领。吐尔扈特是蒙古的一支,在明末清初时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因不堪忍受沙俄的控制,17万部众在渥巴锡的带领下于公元1771年,历经八个月的艰难跋涉,只剩7万多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伊勒图是当时奉命迎接渥巴锡一行的朝廷接受大员。
纪晓岚
公元1768-1771年,被流放到*的大学士纪晓岚接到一道圣旨,要求他在当地选择一块驻军所在地。于是纪晓岚对乌鲁木齐周边各县进行了勘察,在吉木萨尔的城郊,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已经废弃的古城,当地人称之为“护堡子破城子”。纪晓岚根据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烟灰,推测这座古城可能毁于战火。查遍史料及在古城中发现的遗迹,纪晓岚认为,这座古城就是史料记载中早已湮没的北庭都护府。在《阅微草堂笔记》第十一、十二卷《槐西杂志》中,纪晓岚还记载:“城中皆黑煤,掘一二尺乃见。”他还细心测量了城墙砖的大小,留下了“厚一尺,阔一尺五六寸,长二尺七八寸”的原始记录。这是北庭都护府于明代废弃后首次见于文字的记载,大学者纪晓岚也就是发现北庭的第一人,看来历史冥冥中自有安排。北庭都护府的历史地位,绝不亚于尽人皆知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自古以来就有“占北庭要塞得北疆沃野”的说法,这也说明当时的北庭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8、特产
吉木萨尔红花
地域范围:
主要产于*的塔城地区、额敏县、昌吉州、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阿克苏地区、哈密地区等地。
特定品质:
吉木萨尔红花
*特产*红花是一种珍贵的传统药用植物,属菊科,又名黄兰、红兰花、草红花、红花菜,红花花色鲜艳,花期变换多姿,可种于庭院,供人观赏;晒干制粉,掺入面粉,制成食品,味美可口,增进食欲。*红花具有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等功效。红花籽用来榨油,红花油色黄、味香、液清,是食用油中的上品,经常食用红花油可以防止动脉粥状硬化,治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
胡萝卜
胡萝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五种氨基酸。胡萝卜有多种用途,在医药上有降血压、强心、消炎、抗过敏等作用。
此外,可当水果生食,亦可煮食代粮。还可制干、制脯、腌渍、酱渍或作泡菜及胡萝卜汁、罐头等。胡萝卜的根、叶也是上等的饲料。我区胡萝卜栽培时间较长,主要栽培为黄、红胡萝卜两个品种,为各民族人民喜食的抓饭煮制必备品。
多年来,吉木萨尔县种植的胡萝卜一部分食用,另一部分作为牲畜的饲料,品种主要为当地传统品种。2001年,屯河股份公司在我县建立食品加工企业,引进了胡萝卜新品种一新黑田五寸人参、美国大头等,吉木萨尔胡萝卜产业迅猛发展。
据测吉木萨尔胡萝卜单根重200—300克,胡萝卜素含量10MG/100G
以上,较华北地区高出30%,是目前国内生产胡萝卜饮品的最佳原料。
番茄
吉木萨尔属平原气候条件,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3010小时,年平均辐射量5802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气温5—7℃,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36.8℃,大于或等于10℃以上的年有效积温3400℃,年均降水量168.2毫米,无霜期170天。这样的条件,特别适宜番茄的种植。
加工番茄是近几年开发的特色农产品,吉木萨尔县平原各乡镇均有种植,规模达到2万亩,平均亩产4吨,最高达到8吨,商品率95%,番茄红素8.2—11.4mg/lOOg(加工后的番茄红素经过浓缩一般在45mg/100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4.1—6.2%,果实硬度4.5—5.6kg/cm2,总酸0.30—0.41%,。总糖3.47—4.65%,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德番99、亨氏、87—5、红宝3号。
在2001年*番茄制品质量评比中吉木萨尔县加工番茄各项综合性指标均高居榜首。
黑加仑
黑加仑
黑加仑,学名黑穗醋栗,也叫黑豆,是虎耳草科茶镰子属,多年生小灌木,其果实紫黑色,多汁,味酸甜,维生素C含量极高,并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制作果汁、果酒、果酱的佳品。还可从中提炼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药品,其原料及产品逐年紧俏。
1991年自治区农科院园艺所率先与我县合作在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天山逆温带)建立黑加仑种植园,筛选出适合于北疆地区栽培品种:世纪星、世纪光、奥依宾等品种,现已在我县各乡镇推广种植,目前黑加仑种植面积0.5万亩。
随着黑加仑加工业的发展,吉木萨尔县计划建设5万亩黑加仑综合开发基地。
鲜食杏
鲜食杏因其果实肉厚汁多,营养丰富,风味甘美,酸甜可口,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青睐。鲜食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植、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每100克含糖11克、蛋白质12克、钙26毫克、胡萝卜素1.79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核黄素0.6毫克、尼克酸0.6毫克,杏仁可入药。鲜食杏的用途非常广泛,还可用于深加工各种产品,目前已开发并打入市场的主要有鲜食果品(果干)、杏汁、杏子酱、杏仁露等。
90年代年,吉木萨尔县先后两次从河北、山西等地引进鲜食杏等鲜食杏品种枝条,采用在本地山杏树上截杆高接换头的办法,筛选出适宜在我县山区逆温带栽培的鲜食杏品种——张公园、骆驼黄、沙金红、比利时等。与原产地相比,单果重量和丰产性能达到和超过了原产地的标准,果实七、八月份成熟,恰好填补*杏子市场空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到2005年,全县杏子累计种植3000亩。
9、旅游
吉木萨尔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昌吉州的旅游产业优势区域。境内自然风光迷人壮观,南部天山冰峰竞秀、森林河谷幽静深远,北部沙漠空旷神秘;吉木萨尔县历史悠久,人文遗产底蕴丰富。曾为丝路古道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汉时为车师后国,盛唐时设北庭都护府,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广大西域地区,雄峙天山南北一千余年,留下众多的人文古迹。境内北庭都护府、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贯通天山直达吐鲁番的车师古道、疏勒古城遗迹、小西沟遗址等30余处自治区、自治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开发的沙漠温泉渡假村和狩猎场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千佛洞
坐落在天山北麓距吉木萨尔县城西南5km的黄土岗上,向北有小路与乌奇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千佛洞建筑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面有山门。正殿坐西朝东,土木结构,南北两则建有配房,砖木建筑。正殿为一有斗拱的硬山顶建筑,分前、中、后堂三部分。前堂塑有丈许高的释加佛像一尊,中堂面阔三间,绘有佛说法图,18罗汉等塑像;后堂塑有卧佛一尊;三部分紧密相连,构成一个整体。寺院的西南搭有戏台,供庙会组织的戏班所用。
原千佛洞始建于唐代,现千佛洞始建于清代,四建四毁。我们现在见到的是1993年由吉木萨尔佛教理事会募捐修建的,面目已同历史上的千佛洞不同。壁画、雕像均为现代工匠重新雕塑绘制。
千佛洞东、西两面为前、后沟,泉水淙淙细流涓涓,山坡沟底,杂树丛生。周围低山簇拥,重岩垒嶂。每年接待前来敬香瞻拜的善男信女和专家学者达2万余人。每年农历4月初八、六月初六,这里人流如海,热闹非凡。千佛洞现已被列为昌吉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能加以妥善引导、利用,旅游开发前景看好。
北庭故城
是古代西域的著名城池之一,位于现在吉木萨尔县城北二十公里处。远在两汉时期,这建有金满城,是当时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所在地。唐代发展成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曾有重兵驻守;公元七一二年设置北庭都护府,以此地为治所,统辖北疆广大地区,所以称作北庭。宋代此城为高昌王的行宫,元代为别失八里帅府。
北庭故城曾经雄峙于天山北麓六百年,在十四世纪中期开始衰落,毁灭于十五世纪前期的战火之中。略呈长方形,周长约五公里,现在留存残垣断壁,但官署和街市依稀可见。北庭故城曾出土了唐代铜狮和玉石镇纸等大批文物。
回鹘寺
回鹘寺是高昌回鹘在陪都北庭建造的王家寺庙,位于北庭古城西700米处,建造年代约在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之间,是目前北疆地区仅存的回鹘寺庙遗址,规模宏伟,风格独特。寺庙座北朝南,南北长70.5米,东西宽43.8米,共有15个洞龛、8座配殿、4座库房、5座僧舍,组成一个四合院落。正殿残高14.3米,配殿残高0.2-4米不等。北面正殿两侧排列着上下两层佛洞。东西配殿尚存许多佛塑,内中佛祖、菩萨、罗汉、天王、神狮依稀可辩,其中有一卧佛,长达9米,为佛祖涅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卧佛对面存有一幅壁画,画工精细,色彩鲜艳,上书回鹘文字,清晰可见。西配殿内的佛塑或坐或站,情态各异。反映出当时佛教文化的发达程度。
回鹘寺的壁画,堪称一绝,大都以淡黑起稿,浓墨或土红定线。线条以素描为主,敷色多素雅平淡。以黄、红、赭等主色,技法熟练,构思独特,不失为古代艺术珍品。目前回鹘寺已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引来大批考古工作者和游客,成为*闻名的旅游景点。
车师故道
车师故道
远在两汉时期,西域的车师国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的都城在*吐鲁番,即交河故城。当年交河与北庭两地的车师国人沟通消息、贸易物产、消夏过冬,通常是由吐鲁番越过天山石窑子达坂到吉木萨尔的。这是一条著名的南北通道,后人称为车师故道。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商旅和军队由*跨越东部天山进入北疆,有许多可以通行的山路,但最方便的还是车师故道。这条山路缩短了由南到北的里程,沿途驿站甚多,因而相当繁忙。现在,车师故道仍然有人通行。吐鲁番和吉木萨尔两地的小商贩,偶尔也经由此路贩卖时鲜物产。吐鲁番的羊群还往往从这里翻山而过,到天山北坡放牧。车师故道狭窄处不足两米宽,曲径通幽,风景优美。沿途有古代堡垒遗址,有山涧激流瀑布,还有一尊身躯高大,形象逼真的草原石人。据专家考证,草原石人是隋唐时代我国突厥族墓前的标志,其身后不远即有墓室。
野马繁殖中心
位于吉木萨尔县城西北40km的老台乡境内。从县城出发有柏油路40km及3.5km的土路即可到达繁殖中心。准噶尔野马,又名普氏野马,蒙古野马,原栖息于蒙古和中国准噶尔盆地,现已见不到真正的野生种群。1985年、1986年和1988年间我国分别从德国和英国引进了A普系纯种野马16匹,建立了此繁殖中心。目前已有三代马50余匹,采用圈养加半放养两种方式。目前该中心有管理、研究野马人员十余人。围栏面积约2km2,中心的基本建设总投资550万元,已建成马舍、围栏、饲料房、草库和职工住宅等。野马已由16匹发展到50余匹,繁殖成活率居世界之首。部分在此出生的第一代野马由小圈喂养改为半放野喂养。近年来,除美、德、日等国近百名专家学者来中心考察外,每年也有不少国内团体和个人前来参观。野马矫健而优雅的风姿给每个前来参观的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