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08:51:41
...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9月30日,地处*东北部,东邻伊吾县,南接哈密市,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与蒙古国接壤,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典型的边境县、高寒县、易灾县,2006年被国家确定为五类地区。境内中蒙边界线长309公里,设有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

中文名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自治区哈密地区

下辖地区:4个镇、8个乡

*驻地:巴里坤镇

电话区号:0902

邮政区码:839200

地理位置:中国西北地区

面积:3.84万平方公里

方言:哈萨克语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

车牌代码:新L

区划代码:652222

1、历史沿革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

巴里坤古称蒲类,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进入*的第一重镇。巴里坤,一说系突厥语“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说系蒙古语“巴尔库勒”的谐音,意为“虎前爪”,以地势险要取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汉为蒲类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汉属伊吾卢,隋为伊吾郡地。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建蒲类县,宋属伊州。元属别失八里东境,始称巴尔库勒。明属瓦剌,为准噶尔部游牧地。清初以巴尔库勒谐音称巴里坤。雍正九年(1731年)建巴尔库勒城,置安西同知,雍正十三年(1735年)将地名汉字写为“巴里坤”。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咸丰五年(1855年)裁府为直隶厅。1913年改厅为镇西县,属镇迪道。1934年划归哈密行政区。1953年经*人民*政务院批准,废除带歧视民族的镇西县名,恢复巴里坤名称;翌年9月30日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今属哈密地区。

2、行政区划

2005年全县下辖4镇、8乡、1场,两个开发区。有4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县*驻巴里坤镇。

3、人口民族

2010年年末总人口近10.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413人,占31.62%。少数民族人口38058,占37.11%,男女比为100:98。境内居住有哈萨克、蒙古、回、*、满、俄罗斯等13个少数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35%,汉族占62.89%,蒙古族占1.46%,其他少数民族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有的只有一两家不足十人。

4、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地理坐标为东经91°19′30″~94°48′30″、北纬43°21′~45°5′19″,东邻伊吾县,南接哈密市,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界蒙古人民*,中蒙国界长达309公里。全县总面积38445.3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276.4公里,南北宽180.6公里。

地貌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

巴里坤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地质构造控制,大体可以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类。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巴里坤山位于县境南沿,为天山山脉东段,绵延县境内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苏西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量的冰川。巴里坤县中部是天山支脉莫钦乌拉山,莫钦乌拉山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中部高,西部陷没,全长70公里,海拔在2800-3200米之间。最北部中蒙国界处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东西走向,逶迤县境内17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

气候

巴里坤属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暖季凉爽,冷季严寒,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偏少,蒸发量大,气温年、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1°C,极端最高气温42℃(三塘湖汉水泉),最低气温—43.6℃。无霜期98----104天,年降水量202----250毫米,年蒸发量1622毫米,日照时数2858----3373.4小时。光能资源丰富,为全国光能资源较优地区之一。

5、自然资源

水资源

县域水资源补给主要依靠高山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全县有大小河沟39条,年径流量3.45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西黑沟、乌沟、奎苏沟、二道白杨沟、大柳沟等,巴里坤县水资源总量4.205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3.573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不重复量0.6319亿立方米。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

农牧资源

全县有可耕地50.4万亩(其中基本农田36.6万亩),每年实播30万亩左右,2011年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36.1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大麦、饲用玉米、小麦、晚熟哈密瓜等。畜牧业已成为自治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巴里坤县牲畜品种种类有:巴里坤马,巴里坤双峰驼,驴,骡子,牛品种有:黄牛、荷斯坦奶牛、*褐牛、西门塔尔牛等,羊品种有:巴里坤哈萨克肉用羊、巴里坤绒山羊、阿尔泰大尾羊、细毛羊等;生猪品种有:长白条、杜洛克、大白猪等;禽品种种类有:三黄鸡、快麻鸡、肉杂鸡、鸭、鹅、大雁鹅、鸽子等。

全县湿地134万亩。林地面积122.7万亩(天然林109.8万亩、占91%,人工林12.9万亩、占9%),森林覆盖率1.45%。苗圃基地6个,总面积534亩(县中心苗圃400亩)。

野生动植物资源

野生动物有马鹿、雪豹、野驴、黄羊、野猪、狼、沙狐、松貂、旱獭、雪鸡、沙鸡、鹌鹑、鹰、隼等百余种,野生植物有500多种,中草药有百余种,主要有肉苁蓉、甘草、麻黄、薄荷、益母草、黑枸杞、麻仁等,尤以雪莲为珍贵。雪莲、蘑菇、益母草被称为草原“三宝”。

矿产资源

现已探明煤、石油、芒硝、黄金、膨润土等30余种。

6、经济建设

2008年,自治县完成生产总值64846万元,比上年增长8.4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163万元,增长5.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853万元,增长14.14%,其中,工业增加值9352万元,增长16.11%,建筑业增加值5501万元,增长10.45%;第三产业增加值23830万元,增长8.08%。自治县人均生产总值6452元,增长11.59%。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2.2:20.9:36.9调整为40.35:22.90:36.75。

年末从业人员44176人,比上年增长6.17%。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197人,增长1.83%。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950人,其中私营、个体和三资企业安置750人,其他单位安置200人。有9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3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907.36万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12494.42万元,增长8.9%;畜牧业产值21465.88万元,增长5.9%;林业产值487.46万元,下降28.5%;渔业产值194.5万元,增长15.7%。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898万元,增长4.2%。粮食播种面积10110公顷,同比持平,其中小麦7690公顷,下降9.4%,大麦1840公顷,增长75.2%;棉花播种面积60公顷,增长3倍;油料播种面积60公顷,下降50%;蔬菜播种面积180公顷,增长5.9%;水果面积(含果用瓜)142公顷,同比持平。全年粮食产量44647吨,增长15.1%;棉花产量68吨,增长3.4倍;马铃薯29089吨,增长1.5%;油料产量136吨,下降32%;饲草料产量74156吨,增长15.47%。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56.2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5%;牲畜出栏34.18万头(只),增长4.9%;肉类总产量10578吨,增长6.4%;牛奶产量11500吨,增长26.3%;禽蛋产量689吨,增长0.9%。水产品产量59吨,下降9.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09台,增长4%;小型拖拉机4933台,增长0.3%。化肥施用量(折纯)1874吨,增长28.2%。农村用电量1651万千瓦小时,增长0.06%。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87公顷。

工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521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9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全部国有独立核算企业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682万元,增加值7308万元,增长36.5%,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620万元;重工业总产值16062万元。全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原煤完成20.21万吨,同比下降0.63%;硫化碱完成107760吨,同比增长4.5%;芒硝完成395000吨,同比增长0.3%;配混合饲料完成25542吨,同比增长0.5%;食用植物油641吨,同比增长29.8%;小麦粉完成1.38万吨,同比下降19.8%。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3.5%,比上年上升16.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87.5%,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105.1%,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55%,比上年上升60.2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6.43%,同比上升13.25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63.4%,同比上升61.3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83.26%,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6次/年,同比加快0.31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6.97%,同比上升4.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2831元/人?年,同比提高6507元/人?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16万元,同比增加96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单耗11.1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0.9%。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按统计口径)12113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新建投资9306万元,增长2.95%;扩建投资1995万元,增长3倍;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812万元,下降46.61%。在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056万元,同比增长18.84%;第二产业投资4017万元,同比下降19.95%;第三产业投资4040万元,同比增长19.67%。

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8%。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10.8万元,增长16.39%;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39.2万元,增长8.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972.3万元,增长15.63%;餐饮业零售额657.8万元,增长9.12%;其他零售额1619.9万元,下降0.33%。

交通、邮电和旅游。200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30公里,比上年增长3.03%。完成客运量2003.3万人,比上年增长2.58%;旅客周转量28.08万人公里,增长1.4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155万元,比上年下降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874户(含小灵通用户1635户),移动电话用户8190户,互联网用户410户,增长117%。全年接待游客17.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旅游收入64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

财政和金融。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72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12万元,增长23.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138万元,增长32.5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266万元,比年初增加903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851万元,比年初增加323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7052万元,比年初减少11329万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减少3602万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减少8268万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县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4701人,下降16.74%;小学26所,小学在校学生6216人,下降4.7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小学毕业率99.5%;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8.14%,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0.23%,初中毕业率99.75%。“两基”验收后的脱盲人员1027人,剩余文盲2人。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19人,比上年增长4.5%。已登记的科技成果15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5项。

7、社会发展

文化和卫生。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电视台1座。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4%,电视人口覆盖率95%。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拥有病床17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78张。卫生技术人员318人。乡镇卫生院15个,拥有床位78张。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64元,实际增加233元,增长10.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总使用面积24平方米,增长1%;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2平方米,增长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201元,实际增长0.83%。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县有4743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4%;有4810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增长5%;有7856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增长12%,其中离退休人员1513人,增长10%。

据民政部门统计,城市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3765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0人。全县有社会福利院1个,乡敬老院3个,床位40张,收养人数21人。

8、科教文卫

科技工作

长期以来,巴里坤县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始终把科技工作列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纳入了全县社会经济生活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之中。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了放活农科人员的实施办法,制定并印发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巴里坤创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的实施办法》及《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应用的意见》。县、乡两级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科技兴巴、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科技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要求各级党政部门抓好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规划制定、资金筹措、人才培养等工为确保科技工作落到实处,县委、*与各乡(镇)场、各部门签订了科技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县组织部、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把科技工作纳入了党政领导综合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围,作为年终考核党政领导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全力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各相关部门配合抓的格局。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

文化体育

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局下设5个直属单位(业余体校、文化馆、影剧院、文物管理所、歌舞团)。业余体校成立于1986年。现有教练员4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现有比赛项目:速度滑冰、田径中长跑,训练运动员30名,现有简易训练房1座,建有400米标准跑道的速度滑冰训练场地。巴里坤县文化馆成立于1954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现有人员8名,其中研究馆员1名,馆员4名,管理员1名,工作人员2名。目前文化馆无水电暖、防火、防盗等基础设施,且年久失修,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图书馆成立时间1954年,建筑面积676.4平方米。现有人员5人,其中馆员2名,助理馆员2名,管理员1名。图书馆藏书近4万册。巴里坤县影剧院建于1979年,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设座位1030个,是我县各族群众唯一的大型文化活动场地。县影剧院现有工作人员11人,放影配套设备1套。多年来,我县各类文艺演出、电影放影均在影剧院进行,为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管所现有工作人员4名,房屋18间,总占地面积16200平方米。现有地藏寺、仙姑庙各1座,照壁2个,并设有大殿、厢房、凉亭,日月光楼。巴里坤县歌舞团现有人员18人,其中国家三级演员4人,四级演员8人。

教育事业

全县有中小学30所(小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完全中学1所,高中1所),教学点10个,幼教中心1所,民办幼幼儿园5所,职业技能学校1所。全县学前3年入园率达到82%,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39%(城区达到100%、农区达到99.47%、牧区达到98.98%),高中入学率达到68%(若含中专达到75%)。

全县中小学在校生9301人(小学5558人、初中2754人、高中989人(含职高94人)),寄宿生939人(城区598人,农牧区341人)。有教职工1377人(中学487人、小学852人、幼教中心38人,民族538人,大专以上学历1027人占74.5%,第一学历为师范类的895人占65%)。目前,教师超编169人,各学科缺111人(双语缺28余人,汉语、英语、体音美等83余人)。

全县中小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其中城区小学平均免教课本费小学90元,每学年每人补助住宿费500元;城区初中平均免教课本费180元,每学年每人补助住宿费750元。减免书本费109万元,发放中小学寄宿生伙食补助208万元,享受7491人次;社会捐助资金14.5万元,资助贫困高中生228人次。

全县青壮年人口52724人,非文盲人数52476人。现有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1所,办学面100%,村级分校43所,办学面95.55%,成人教育专干14人,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专职教师20人,兼职教师130人。

全县有贫困中小学生2050名左右;有贫困大学生153名,其中由民政投入21万元救济63名贫困大学生、16名贫困大学生由县总工会、团委负责,教育局为53名贫困大学生贷款10.6万,其他由社会各界救助。

卫生事业

全县有卫生机构20家(县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合管中心各1家,乡镇卫生院15家),床位178张(县医院100张、乡镇78张,平均每千人病床数2张),卫生技术人员346人(县级医疗机构145人、乡镇卫生院201人)。全县乡镇共设村卫生室37个,牧业流动医疗点12个,乡村医生49人。全县有个体诊所5家。

2008年全县参合农牧民4.5万人(与常住农业人口相比)(07年参合农牧民3.6万人),参合率97%(07年参合率93%)。

9、美食特产

夹沙丸子砂锅

夹沙和丸子都须先将精肉剁成肉泥,再加适量粉面、鸡蛋以防过油时松散变形和僵硬。夹沙需增加的工序是先将鸡蛋煎成薄饼,再包夹剁好的肉泥过油,夹沙的制作工艺很是繁琐,现今要品尝到正宗的夹沙决非易事。将成型的夹沙、丸子调以牛、羊骨头汤,装入砂锅温火炖20分钟。


夹沙丸子砂锅

其特点:其汤鲜美,夹沙、丸子绵而不烂。物美价廉,深受顾客青睐。

巴里坤野蘑菇

巴里坤野蘑菇是*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的特产。巴里坤的野蘑菇有著独特的诱人魅力,因巴里坤县在东天山脚下,所以出产的野蘑菇也叫天山野蘑菇。

地处东天山脚下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分布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有种类繁多的野蘑菇,晾晒野蘑菇干成为当地民间的一种习俗。如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出产的野蘑菇干已成为该县著名的野菜品牌之一。

巴里坤野蘑菇招人喜爱的原因,还因为它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品质较高的野蘑菇一般都生长在天山的丛林和草地上,最好的蘑菇要数哈萨克牧民住过、羊群待过的羊场子上生长出来的蘑菇了,它肉厚洁白,清香味道更浓。

铁板肉

铁板肉是将巴里坤独有的绿色环保“力坤”牌羊肉、牛肉放在烧红的铁板上烧熟,要几成熟你作主。其特点:伴着吱吱作响的烧烤声,吃着被烤得口感适中,味美鲜嫩、嚼头十足的肉片,喝着清凉甘醇的啤酒,这会成为你盛夏首选的解暑黄金搭配的佳味。


烤羊肉

烤羊肉

*烤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烤肉铁槽上烤灸而成的。铁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成孔状,用无烟煤作燃料。烤羊肉串用的铁钎子。制做时,先将精羊肉切成3平方厘米见方的薄片,依次穿上铁钎,然后置放在烤肉槽上,一边用煤火烤,一边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等佐料,3~5分钟左右翻烤另一面,几分钟后即可食用。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烤羊肉串》,使这一风味小吃声名大噪,踪迹遍及全国。除了烤羊肉串,现在还有烤羊筋、烤鸡、烤鱼、烤排骨等等。 

农抗黄金龙

果实长卵圆形,成熟后果皮金黄色,中粗网纹布满全瓜,果肉桔红色,肉质松脆甜蜜,品质佳风味上等,单瓜重4—5公斤。

火州一号

果实为圆球形,单瓜重3—4公斤,果皮浅绿,瓜上附淡黑绿条带,瓜瓤为鲜红色,质地松脆爽口,皮薄,耐贮运。

里扎马特葡萄

里扎马特葡萄,别名玫瑰牛奶、沙尔,原产于前苏联。该品种果穗大,平均达850g。果粒鲜红色,十分艳丽,皮薄,肉脆,清香味甜,品质优良。该品种在多雨年份病害多,大小粒现象严重,成熟期遇降雨时有裂果现象,效益高低不稳,露地种植越来越少。里扎马特果粒着生松散,粒极大,平均粒重10克,最大粒重19克,长圆柱形。果粒红色至暗红色,十分美观,果皮极薄,果粉少,肉脆,汁多,风味甜,品质佳。

哈密种植葡萄历史悠久,清代就有一定规模的葡萄园。葡萄营养价值高,含糖量一般在21—23%,新鲜的果浆中含有65—88%水分,有机酸0.5—1.5%,蛋白质0.1—0.9%,还有钾、磷、钙、铁等矿物质3—5%,以及多种维生素,是一种有价值的补品。除鲜食和制干外,可酿造各种葡萄酒,味美质佳。唐代诗人王翰的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形容葡萄佳酿的绝唱。

哈密瓜

哈密瓜,色、香、味俱佳,瓜肉肥厚,香甜清脆,含糖量高(最高者达21%),“色黄明如缎”、“瓜熟时到口即融,无滓”。哈密瓜松脆汁多,甜而不腻。哈密瓜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哈密一带就普遍栽培哈密瓜,不过当时不叫哈密瓜,只称“甜瓜”。至清初康熙年间,“自康熙初,哈密投城,此瓜始入贡,谓之哈密瓜”。

土火锅

土火锅用巴里坤传统的用铜特制的火锅,里面放入夹沙、丸子、粉条、豆腐、绿菜叶,然后将牛、羊骨头汤,装入砂锅,可点燃煤或柴来加热,肉汤开后即可吃。夹沙和丸子须先将精肉剁成肉泥,再加适量粉面、鸡蛋以防过油时松散变形和僵硬。夹沙需增加的工序是先将鸡蛋煎成薄饼,再包夹剁好的肉泥过油,夹沙的制作工艺很是繁琐,现今要品尝到正宗的夹沙决非易事。土火锅汤鲜美,夹沙、丸子绵而不烂,物美价廉,深受顾客青睐。

巴里坤油酥馍


巴里坤油酥饼

巴里坤油酥馍巴里坤油酥馍,烧烤不同形状和不同配料、不同口味的馍馍,是巴里坤人年节的事情。用米糟制作的酵头发面、醇香的新鲜牛奶发面自有一股扑鼻的米酒清香。擀成薄饼加油加糖,卷成花卷状再按平,而后放入用土制成的烤炉中烘烤半小时即可食用。加蒸好的葫芦,烧制的倭瓜馍黄亮油香,加香豆子清油烧成锅盔,口感独特,不可不尝。其特点:焦香脆甜,烧烤的干粮适口还能治疗胃酸过多等胃病。

野蘑菇炖鲜鱼

巴里坤天然野蘑菇产于天山北坡草丛之中,大都须在七、八月雨后方可采到,属山珍中佳品。其味清香悠长,炖各类肉食,烧汤,煎炒均为上乘调味品。清炖鲜鱼,再佐以野生蘑菇,更使鱼腥味顿除。其特点:肉嫩色美,口感全新,其汤味道清淡却不失鲜美,别有一番滋味。

10、旅游景点

巴里坤古城景区

巴里坤古城景区西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70公里,东南离哈密行署所在地哈密市142公里。城区交通便利,坐客车去乌鲁木齐是“朝发夕至”,而去哈密市仅需要两个小时。出租车、公交车遍布全景区。


巴里坤古城景区

位于东天山腹地的巴里坤古城景区,四面环山,南北山相距五十公里,东、西山相距百余公里。东、西、北山均为天山的支脉,原始松树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六十。海拔165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草原辽阔,一望无际。冬天一派冰天雪地景象,平地积雪尺余厚,春、夏、秋季绿草成荫,五颜六色的草花竞相开放,引来大批外界游人避暑观光。

巴里坤古城景区由汉、满两城组成,汉城建于清雍正9年,满城建于清乾隆37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汉满两城首尾衔接,登高俯视,苍茫草地一碧如海,而两座城如海中游动的两条扬子锷。此景触动文人诗情,使获"瀚海鼍城"之美称。古城景区面积1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万人。景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沧桑的古建筑、辽阔的草原风光、浓郁的哈萨克风情在这里地造天设的混为一体。在众多景点中,兰州湾子古遗址风景区、蒲类大观园、巴里坤大草原、阳光乐园、哈萨克文化展馆、西城墙、地藏寺、仙姑庙、大河唐城、哈萨克风情园等景点各具特色,能给游客不同的文化品味。

八庙大观

巴里坤曾享有“庙宇冠*”之美誉,城内外原有寺庙将近百座,现仅存的地藏寺、仙姑庙、孙膑庙是*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庙宇群落,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白云时掠地藏寺、明月常悬仙姑庙”,如今的古刹、放生池、门楼、大殿、楼台,间插着远山与近田,佛塔、碑亭一脉贯穿,构成了如诗如画的景观。佛家有言“愿将东土三尺界,尽种西方九品莲”,经历年修缮的一寺两庙,再现新姿,梵宇辉煌,道观庄严,构成了巴里坤新八景之一的“百庙大观”。

巴里坤哈萨克文化展馆

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更好地宣传巴里坤、保护地方民族文化遗产,自治县县委、县人民*决定建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民族文化展馆。该展馆是迄今为止在*境内占地面积较大、内容整合比较完美、美观大方而又较为完善的展馆之一、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哈萨克族从古到今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同时还介绍自古以来在此地繁衍生息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巴里坤县较为发达的工农业、辽阔富饶的草原、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从飞鸟到走兽、从野草到森林的各类动植物;介绍教育、卫生等各行各业的大发展。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实物与模型巧妙结合起来,有语言文字的介绍、有图片的展示、有原声的播放,使参观者在短时间内能够愉快地了解哈萨克民族和巴里坤草原。


巴里坤草原

巴里坤草原

巴里坤草原位于*东北部,这里有“天山淞雪”、“瀚海鳌城”、“镜泉宿月”、“岳台留胜”等8处名胜古迹。巴里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变幻莫测。此景被称为“天山淞雪”。传说,天山淞雪是远古时期黄帝开国后,唐尧、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国”的时候,在“瑶池欢宴”上赠赐的一幅中原丝绣,后来西王母把丝绣化成了“天马”牧场。迄今巴里坤草原仍有“天马故乡”之称。

距离巴里坤古城南约5公里处,有一座高约200米的小山,名为岳公台,岳公台背倚雪山,面对草原,山顶多奇峰怪石,山下泉涌瀑布。据《*图志·山脉志》记载:“群山惟岳公台最雄杰,前有八阵奇门,两面能容万马……”。传说在此山操兵点将可以克敌制胜。清代雍正七年和九年,宁远大将军威信公岳钟琪曾两次远征准噶尔,途经巴里坤草原,就扎营此山操兵点将,果然两次征战均获胜凯旋,故得美传“岳台留胜”。

巴里坤古民宅

巴里坤古民宅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古丝绸之路新北道鼎盛时期开始修建,嘉庆~民国末年之间陆续形成的巴里坤古民宅群落,与*“庙宇冠*”的巴里坤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汉文化建筑艺术在西域的集中体现。巴里坤古民宅中最具典型的为榆树巷王家院。

房屋所在地为南街榆树巷5号,关于榆树巷的来历缘于宅院内的一棵榆树,此榆树呈伞状,高十余米,已有一百三十四年的历史,这条巷子就此得名为:榆树巷。这所房屋为土木结构,原占地约十亩左右,当时建房用了三年时间,后因历史原因,现仅占地二亩左右。此院兴盛时,前后院共有四、五十人,一人统领共同生活,现已成为王氏后代祭祖和炎热季节回乡避暑之处。2002年被自治县人民*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丝路烽燧

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它往外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但也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境内的烽火台就是最好的例证。*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目前哈密地区尚保留各时代的烽燧共51座,是*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区。其中尤数巴里坤县保存的烽燧数量最多,共有29座,哈密市和伊吾县则分别有19座和3座。

哈密地区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现境内尚遗存唐烽燧4座,这就是哈密二堡的拉克苏木烽燧、柳树泉的下马不拉克烽燧、巴里昆三塘湖烽燧、伊吾前山阔吐尔肖纳烽燧。它们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今保存的绝大部分烽燧则都是清代建筑的。前烽燧分布密度最高的是巴里坤县城往西至萨尔乔克一线,这里每隔2~3千米就有一座,连绵相望有13座之多,城如岑参诗所云:“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蔚为丝绸之路的一大壮观!

西黑沟

距县城西南8公里处有一个山沟叫西黑沟。黑沟山高、沟长,植被茂盛,暖季一片葱笼墨绿,即使冬季大雪封盖,但松柏长青,依然苍翠,与墨色有不解之缘,才以黑命名,所以称"黑沟"。


西黑沟

黑沟山高,雪冠终年晶莹闪耀,冰川纯白无瑕,与黑绿形成对比,是黑沟美景要素之一。黑沟森林茂盛,覆盖严密,连地皮也为穿地柏所覆盖,更有无处不在的奇花异草装点其间,形成植被的主体分布,这是黑沟美景要素之二。黑沟溪水长流,奔腾喧啸,西黑沟水电站引水发电,溪水攀山下跌,天然与人工合碧,很富诗情画意,这是黑沟景点要素之三。有冰、有雪、有水,又有立体植被,致使空气凉爽潮湿,因此也形成丰富的地形降水,见云就雨,这是黑沟美景要素之四。纵是严冬飞雪,山谷里依然是松色不凋,万绿长存,满沟青翠,蕴藏着一片春意,这就是巴里坤八景之一的"黑沟藏春"。1982年,沟口建成一座水电站,使旖旎的西黑沟锦上添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国7年(1981年)镇西统领(军政-)多凌在山口一块大卧牛石面上镌刻布告保护自然:"蒲海瑶岛,山高水长。西河松景,泉源保障。鹿乃仁兽,不可残伤。"碑石对保护西黑沟的森林、草原、水源及野生动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是*第一,全国当时也不多见的保护生态环境义碑文,其环境观念实属难能可贵。

玛瑙滩

玛瑙滩位于三塘湖乡东约95KM的牛圈湖北侧丘陵与戈壁带,距巴里坤县城175KM。从县城通往牛圈湖的途中,路经的240里戈壁外延部分地域和环境异常分明,景致特别。凡是到过玛瑙滩的人都会被眼前的景色惊呆。

因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散落着无数的玛瑙,那些透明的玛瑙被日光映照得闪闪发亮,散射出道道迷人的光彩。在十几平方公里的玛瑙滩上,数量之多、面积之大、质地之佳的玛瑙令人叹为观止,颜色有红、黄、白、灰、黑,大的有6公斤左右,小的也有拳头般大小,来者都会产生突然掉进宝石堆里的感觉,不知所措。

玛瑙是佛教七宝石之一,有避邪的作用,,在医学上是难得的药材,具有安定心神,帮助睡眠的作用,更为练气修道者护身助气的宝物。玛瑙的实用价值在于它是很好的散热型装饰品,夏天佩戴玛瑙项链和手镯,不但清纯美丽,而且凉爽宜人。

并且,由于玛瑙中含有铁、锌、镍、铬、钴、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长期使用有益健康。近几年来琥珀成为艺术市场中的“新宠儿”。前几年全球十玩市场一片不景气,而琥珀艺术品却一枝独秀,价格不跌反而上涨,原因是琥珀属远古之物,流传下来极少,其他城市很难寻觅。


哈密鸣沙山

哈密鸣沙山

哈密鸣沙山位于哈密市正北70余公里,在巴里坤县和伊吾县交界处。长约五公里、宽约35-115米,高约180米,以石英砂堆积而成的沙山。山呈东西走向的长条形,北缓南陡,海拔高1930-2163米,相对差约50米。塔水河和柳条河绕沙山两侧蜿蜒流过。此山最令人神往的是:当你走进这座山时,似乎能听到从山的“内部”发出各种声响,犹如波动的琴弦,引起了游人种种遐想。立于天山庙上,可鸟瞰其全貌,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温度条件的作用,当有人静卧沙丘时,风动沙移,沙鸣声如泣如诉,如箫如笛,隆隆作响。新华社一位记者报道:游遍全国四大鸣沙山,哈密鸣沙山沙鸣声最大,冠盖全国三大沙鸣(指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县沙波头和内蒙古包头响沙湾)。

提到鸣沙山,人们首先会想到敦煌,那里的鸣沙山和歌手田震演唱的《月牙泉》一样,已经深入人心了。

而对于国内的其他三座鸣沙山(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包头响沙湾和哈密的草原鸣沙山),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就在敦煌鸣沙山声名远播之时,哈密的鸣沙山正在崛起。

上一篇: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

下一篇: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