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芜湖市三山区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10:08:59
...

三山区是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芜湖市新城区,位于芜湖主城区西南部。它北濒长江,与无为县隔江相望,东南隔漳河与弋江区、芜湖县、南陵县相邻,西与繁昌县城北工业区相接。由江城进入皖南,这里是一条必要的通道。三山区面积276.1平方公里,辖峨桥镇和三山、保定、龙湖三个街道办事处,40个行政村,还有三华和茗香两个居民社区。常住人口14.7万,是芜湖市辖人口最少,面积最大,发展潜力很大。

中文名称:三山区

外文名称:SanshanDistrict

别名:三山

行政区类别: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三山街道、保定街道、龙湖街道

*驻地:龙湖大道丁村

电话区号:0553

邮政区码:241080

地理位置:芜湖市中部

面积:319.8平方公里

人口:15.3万

方言:吴语宣州片,江淮官话芜湖小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龙窝湖,响水涧,三华山,浮山

火车站:芜湖火车站

车牌代码:皖B

代码:340208

拼音:SānShānQū

1、历史沿革

三山境内发现商周时期多处人类遗址,如三山镇大神墩遗址,浮山乡珠墩船墩,新淮乡磨盘墩,中沟疙瘩头遗址等,证明了三山早期就有人类生活繁衍。

汉末周瑜开筑保大圩,整治圩区水系,。唐末大将孙端、台蒙戍守鲁港。为御敌,在鲁港河上建筑了五堰。宋文天祥修复五堰,引江水倒灌,以提高漳河水位,使漳河水运畅达,称为“金坞”。元末将军从一彪倡议练兵于千军岭,遗“千军岭炮台”。

明代上中叶,三山老街建成,地处三江口之鲁港,为长江、漳河要津。


芜湖市三山区

元末,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于鲁港多次激战,使鲁港自明初后逐渐颓萎。

明成化七年(1471年),官府搜刮民财,又在鲁港始设“常关”,为明代六大税关之一,清代和民国继之。民国后二十余年,关税控制在外国人手里,鲁港常关自创关到裁撤共有480年历史,记录了鲁港港航之繁荣,也写下了人民的辛酸血泪。

建国以后,浮山农庄葛世玉带头创办农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抵抗灾荒,1954年受到*主席亲笔表彰;

1961年春,在繁昌县委的领导下,三万民工齐上阵,完成40余万土方,拦江打坝,筑成十里长的螃蟹矶大堤;水埠峨桥不产茶,素无巨贾茶商,却乘改革开放春风造出了一个“江南第一茶市”,今已拓展为国际茶城,千百万人东西南北闯市场,使古镇峨桥名扬四方;

1958年,古镇三山就建起了大型轧花厂;1985年兴建了蔬菜批发市场,1992年扩建成江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1998年大水以后,国家先后投巨资对长江、璋河堤防进行整治,长江江堤达标,平地行垸,退田还水,万亩圩口达标工程,造福万代。

2、地理

位置


芜湖市三山区

三山区位于芜湖市中部,北望长江,东临漳河,西南与皖南山脉余脉相连。

地形

三山区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地形为半山半圩,水抱山环,平均海拔9.5。

气候

三山区全年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充足,平均照约2000小时;雨量适中,平均年降雨量约1200毫米;四季分明,平均年无霜期达219-240天。

3、交通

截至2011年底,三山区沿江(上海至武汉)高速公路、滁(滁州)黄(黄山)高速公路、S321省道、宁(南京)铜(铜陵)铁路贯穿三山区。

在建的芜湖长江二桥与三山区紧邻,长三角城际铁路复线也由境内通过,区内乡村公路网已经形成。城区新建华电大道、三山大道、龙湖大道均为高标准设计施工,建设中的芜湖(保定)电厂铁路专用线由峨桥直通江边。

三山区拥有30公里长江岸线,具有水路运输得天独厚的优势,已建成海螺散货码头,在建的有东汇码头和中外运码头等。三山区交通干线可谓密如蛛网,四通八达。

4、资源

矿产资源


芜湖市三山区

三山盛产铜、铁,境内遗存了采铜和冶铜遗址。

水资源

三山区濒江临河,龙窝湖最大,仰洼套、虬塘湖历史悠久,河流溪涧纵横交织,三山河、峨溪河、泊口河、响水涧久有盛名。长江岸线达30公里,漳河岸线近30公里,“黄金水道”得天独厚。长江岸线又非常适合造船工业和建设深水港口。

龙窝湖为芜湖市最大的无公害及绿色水产品生产养殖基地,年产成鱼28万公斤,河蟹2万公斤,产值300余万元。2011年龙窝湖被批准为*细鳞斜颌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三山区正在建设中的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为全国第二大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气势宏伟,水库建成后四面环山,山水相连动。

动植物资源

三山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獐、鹿、豹、白面狐等珍稀动物,植物共有68科,600余种,森林茂密。

5、行政区划

三山区位于芜湖市城区西南部,东邻弋江区、芜湖县、南陵县、西南与繁昌接壤,北与无为县隔江相望。面积276.1平方千米,2006年常住人口14.59万人。2006年,三山区辖保定街道、龙湖街道、三山街道、峨桥镇,共有4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三山街道由原三山镇“撤镇建办”而设立,位于三山区中部,是三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繁昌县衔接,南峨桥镇接壤,西与龙湖街道相连,北与保定街道一桥相隔。面积40.5平方千米,人口29931人,10011户,辖6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2006年数据,根据“三山区*网”)保定街道位于芜湖西郊,北临长江,面积78.5平方千米。人口3.73万人,下辖9个村委会(联群村等),是由原繁昌县小洲乡和保定乡合并而成。(2006年数据,根据“芜湖新闻网”)

峨桥镇位于芜湖市南部,总面积105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2006年数据,根据“三山区*网”)

6、历史沿革

三山境内发现商周时期多处人类遗址,如三山大神墩遗址,浮山珠墩船墩,新淮磨盘墩,中沟疙瘩头遗址等,证明了三山早期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春秋战国时期,先人已在小铜山采铜、冶铜。汉末周瑜开筑保大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唐末大将孙端、台蒙戍守鲁港,为御敌,在鲁港河上建筑了五堰。宋文天祥修复五堰,引江水倒灌,以提高漳河水位,使漳河水运畅达,称为“金坞”。元末将军从一彪练兵于千军陵,遗“千军陵炮台”。明初小淮窑砖瓦驰运金陵,供葺造皇城,遐迩闻名。明代上中叶,三山老街建成,这时的三山,水路交通畅达,随之陆路官道连通,舟行日盛,商贾如云。后又设了邮亭、官驿、驿馆,多宿来往官绅,故有上马店下马店,接官亭的地名产生。后来,又相继修建了杨泗庙、文昌宫、城隍庙、三华禅院等寺庙,引来无数香客骚人。那时三山街已成为一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古埠峨桥因峨溪河、漳河水运发达、船帮兴盛,“峨船子”、“小划子”往来频繁,促进了峨桥商埠的繁荣。

地处三江口之鲁港,为长江、漳河要津。文天祥督师鲁港,流芳百世;贾似道弃守鲁港,遗臭万年。元末,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于鲁港多次激战,使鲁港自明初后逐渐颓萎。


芜湖市三山区

明成化七年(1471年),官府搜刮民财,又在鲁港始设“常关”,为明代六大税关之一,清代和民国继之。民国后二十余年,关税控制在外国人手里。鲁港常关自创关到裁撤共480年历史,记录了鲁港港航之繁荣,也写下了人民的辛酸血泪。

2005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77号)调整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设立芜湖市三山区,将马塘区的三山、保定2个街道和繁昌县的峨桥镇划归三山区管辖。三山区人民*驻三华路。2006年2月9日,芜湖市人民*批准:设立三山区,将繁昌县的原三山镇、峨桥镇划归三山区管辖,区*驻三山镇三华路。

2006年,经市*批准,三山区新设立保定、龙湖及三山街道办事处,保留峨桥镇,撤销三山镇。至4月4日,三山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已顺利完成。

三山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平均海拔9.5米,地形为半山半圩,水抱山环、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时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境内襟江带湖,山青水秀。浮山、铜山、三华山常年郁郁葱葱。龙窝湖、漳河、峨溪河、响水涧、三山河碧波荡漾,堤岸绿树行行。这里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每一个村庄都可入诗入画。三山秋月、浮丘丹井、鲁明放舟、峨溪烟柳等风景名胜给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陶醉的诗篇。如“孤村烟火三山隔,两县人家一水分。一片轻帆天际上,不知身在白鸥群。”就是对三山最概括的赞美。

7、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三山区将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在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带动下,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及长三角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辐射,把三山区打造成一个集电能生产基地、现代船舶制造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轻纺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新型现代化物流中心及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色新城区。经济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其中华电120亿元、响水涧40亿元、经济开发区30亿元、船舶工业园20亿元,城区建设40亿元,其他10亿元。到2010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其中华电25亿元、经济开发区40亿元、船舶工业园20亿元、海螺10亿元、其他5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以上(当年价格),财政总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的目标。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35平方米。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到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45%以上。

社会事业:基础教育方面:努力巩固并提高“两基”的水平和质量,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扩大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确保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逐步达到99.9%。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子女与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满足学龄前儿童入园需求。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认真组织实施“大教育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提高教职工素质工程、布局调整工程”四项教育工程。经过5年努力,使全区教师学历达标,90%以上的教师专业对口,100%的教育管理*经过专业培训,适当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紧缺学科的青年教师,从而使我区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1—2座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阶段的完全学校。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芜湖市三山区

公共卫生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三山区医疗卫生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做到有完善的组织、预案、队伍和应急保障制度。建立和《三山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100%。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大中毒事件等题材应急演练工作。突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和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预防、保健工作,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控制在万分之0.5万以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完成率100%。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文化体育方面:逐步完成一批基本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区(文化馆)、街道或镇(文化站)、社区或村(文化活动室)三级文化网络。以文化进步推动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积极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使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达到较高标准。适时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路径完好率达100%,并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使全民健身工程设施遍布全区。

可持续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保持平稳的低生育水平,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使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在正常值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以内,关注人口安全,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大气质量、饮用水源水质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合理利用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在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并保护好山、水、林、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企业的废气、废水要做到达标排放,取缔粘土砖,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利用华电粉煤灰、余热等资源,做好循环利用。做好响水涧的综合开发利用,在作为工业发电项目开发的同时,还要把它建设成一个观光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做好龙窝湖的保护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三山。

8、旅游

浮山:曾名隐玉山,海拔436m,方圆18km,浮山主巅世传为浮邱公炼丹处,山上有库、洞、树、泉、碑、刹等名胜古迹,大诗人李白也在此留下了墨宝。

三华山:位于区*的曾是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早在唐肃宋至德年间新罗王子在前往九华山前曾在此做过道场,建立寺庙,气势恢宏。

铜山: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如建立于唐朝初年的铜山寺,李白诗云:“我爱铜山寺,千年未拟还”,以及铜山寺傍的“涌珠泉”、神仙洞和千年银杏等。

龙窝湖:其面积达700公顷(1.05万亩)的,环湖可供开发的区域面积近80平方公里,区域内及周边优质水体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景观,成为龙湖独特的资源。

区内仍有文化遗迹,如接官亭、战国古矿坑、商周文化遗址、明代陶窑遗址、文昌宫、城隍庙等。

9、文化艺术

历史文化

歌颂三山的第一首诗为《原道歌》,作者东周浮邱伯称巍峨的浮山为藏龙伏虎之地。谢眺、王安石、杨万里等名人也多有诗词歌咏三山。


芜湖市三山区

诗仙李白来到铜山寺,饱览此间山水奇景,颇有留恋之意,乘兴挥毫,题下“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举杯回午袖,扫尽五松山。”的绝句。他还曾乘舟过三山,作《江上答崔宣城》诗歌:“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对三华山大加赞赏,这可能是关于“三山秋月”的最早写照。

清姚鼐游三华山留吟数篇,字字珠玉。明宋棠咏《螃蟹矶》“扬子江头古石矶,秋来却羡蟹螯肥,卷舒不及鸱夷子,安得垂伦钓夕晖。”让“蟹矶钓踪”始成一景。

邑人曾作《三山秋月》、《峨溪匹练》、《浮丘丹井》等诗,虽为状物写景,实为托景抒情,传承着人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精神,物寓其理,景寓其情。自明初中顺大夫严允谐作《三山秋月》始,同题诗作不断,代不乏人。诗为心声,字里行间无不寄托着浓浓的乡情。

明涂溪杨氏宗臣等五君联袂登浮丘山,吟诗唱和,步本译韵留《浮丘列屏》佳作六章。“浮山览胜,诗书流云,文风代远,蔚启人闻。”清乾隆年间,本邑学博谢淋潜斋邀户部尚书董左田,太守王子卿,文博周最峰,金叶山等人同游三华山,分字吟对,互有唱和,遗诗十余首,开三华文人述宴之先河,扬三山文明风气之先声。

清末民初三山文风亦盛,他们还创办了“三山公学堂”,教于乡里。清末废科举之际,读书人不再孜孜于科考之事,便结社吟诗,以陶冶性情,增进学业。此时,三山九莲诗社于九莲庵内诞生,首聚者九人。

文化建设

三山习书学画者不乏其人,有书画展,让人流连,更有儿童书画展,悦目赏心。这里文体活动多姿多彩,农民象棋节每年在湖滨公园举行。 古老的“三华庙会”于今也推陈出新,演绎成一方风俗。春节穿龙灯,端午赛龙舟热闹非凡。古镇峨桥依托国际茶城,茶博会、茶文化、书画展、品茶、咏茶、歌咏会经常举行,茶韵流香,清心怡人。去峨桥饮茶香,写茶诗,登浮丘山吟胜,游铜山寺赏景,到龙窝湖荡舟,听渔歌唱晚,逛“三华庙会”,已成为芜湖人的时尚。

上一篇:巢湖市

下一篇: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