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村工作会议
*农村工作会议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继*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农村农业工作的主线,总结“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指明了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这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好2017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会议情况
*农村工作会议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三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
会前,**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今年农业农村形势总体较好,明年“三农”工作要继续为全局作贡献。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强调,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协同发挥*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要尊重基层创造,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村发展空间。
会上传达学习了*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讨论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年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有望超额完成,脱贫攻坚实现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重点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把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
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
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
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
**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杨晶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
2、权威解读
20日闭幕的*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2017年“三农”工作的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什么重要意义?当前急需破解的新老“三农”难题何在?改革的重点任务有哪些?记者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两块板”“两道箍”倒逼改革“当前贯彻落实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韩长赋开宗明义地说。
他解释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求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韩长赋说,农业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他表示,我国农业受“两块板”“两道箍”束缚明显:
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这“两块板”的双向挤压,农民费时费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卖不上价,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
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他说,“既要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要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是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结构失衡的必然选择,又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是什么?韩长赋说,是要从产业和*两个方面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他提出要优化三个方面的结构——
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推进质量兴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
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重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业功能拓展,促进生产向优势区聚集;
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传统技术路径,大力发展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虽然增幅总体仍然高于城镇居民,但较往年已经明显放缓,为近13年来最低,2004年以来首次没有高于GDP增幅。
对此,韩长赋特别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关注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重视推进产业扶贫,让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
“改得对不对,市场说了算;改不改得动,农民说了算。”他说,“要努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的基本盘。”
3、三大重点
*农村工作会议20日闭幕,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结“十三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有哪些重点?就此,记者请有关专家进行解读。
重点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会议指出】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解读】张正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如今,“粮食安全”这一概念的内涵已经比过去更加综合、更加丰富,不仅涉及口粮数量,还涉及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粮食质量安全等诸多方面。以玉米为例,以前我们概念中更多是一种做为口粮的主食,但现在玉米收储不一定只是要玉米籽,还可以作为牲畜饲料直接收储利用,这样也能避免焚烧秸秆污染空气。
值得注意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一时之力,更是长久之功。目前我们一些农作物产量虽然不低,但质量却不高,而且生产它们消耗的土地、淡水、化肥、农药等资源却非常多,这就造成了“库存多”与“进口多”并存的现象。
此次*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目的在于集约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在不增加化肥、农药使用的基础上,实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新状态,最终使农业步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次会议对明年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显然是从更长远、更全面的角度考虑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体现了我国农业决策科学性的提高。
重点二: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会议指出】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重点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解读】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也在不断升级:过去是“能不能吃饱”,如今则是“能不能吃好”以及“能不能吃得健康”。可见,需求结构变化后,供给也就必然要随之转型。本次会议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主要内容原因即在于此。
对于当前的中国农业来讲,一边是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质量信心不足;另一边则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种粮领补贴”思维模式依然严重。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我们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呢?科技创新显然是重要的突破口。必须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体系一直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农产品产出量,而对农产品本身质量发力相对较少。与此同时,我们以往在推广先进国家农业科技成果时又相对较为简单直接,而对农民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作物质量问题却关注不够。因此,本次会议强调“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用意就在于优化农业科研资源配置,补齐我国农业科技的短板,最终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重点三:健全创业创新机制
【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
【解读】周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完善*、创新机制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具体农户的生产作业还是企业参与农业规模化生产,都需要在一定的*机制下完成,良好的*机制可以为农业生产创造稳定、有利的环境,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在农业*完善与机制创新中,要素的作用非常突出。过去,我们的农业要素在发挥作用过程中会有一些障碍,现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就是要通过理顺*和市场的关系,让资源要素更加市场化,充分鼓励农民、企业参与其中。
在具体的改革方面,本次*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多项举措,涉及价格、产权、财政、金融及创业创新,以农村金融创新为例,农业生产抵押物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获得更多金融支持的瓶颈,而通过推动金融创新,就是要尽量减少这些“束缚”,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未来,通过这些具体改革的推进,“三农”发展将会迎来更为便利化的市场环境、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支持,这些都可以推动“三农”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明年,在具体推进这些改革的过程中,还应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推动审批机制的改革,简化审批手续,为企业参与农业生产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同时,地方*也要提高积极性,积极落实*完善*、创新机制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创新,瞄准问题,解决问题。
4、五大任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农业长远发展。明年的重点任务是什么?韩长赋介绍了五项重点。
任务一:调整农业结构。明年将继续调减玉米,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建设优质奶源基地,逐步减少近海养殖,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任务二:推进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
任务三:推进创新驱动。围绕解决农业发展重大瓶颈制约,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尽快形成一批“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
任务四: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加快培育新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垦*机制改革。
任务五:稳定粮食生产。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继续加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整合耕地建设投入,落实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保证全国人民能够到点开饭,始终是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韩长赋最后强调,“明年粮食生产不追求增产,但要防止出现大的滑坡,这是底线。”
5、五大看点
*农村工作会议2016年11月20日闭幕,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改革始自一年前的上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此番再度重提,从“着力加强”到“深入推进”,砸实了今后农业农村经济的主线。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发力点何在?记者采访专家进行解读。
改革首要任务: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
*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专家表示,这包含了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和区域结构三方面的调整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产,但同时大量谷物还要进口,暴露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有效供给不足,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人们真正需求的生产不出来,在品质和质量安全上还不适应。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则表示,要考虑农产品育种、标准化、流通、提高地力、环境治理等多方面问题,综合性、全局性进行规划调整。
今年以来,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已有良好开局。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得到优化。
尽管如此,专家们认为,调整离“调好调顺调优”还有很大差距,市场供需不匹配、农牧结合不紧、种养循环不畅、产业链条不长、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
农业部已确定,明年农业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继续调减玉米1000万亩,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扩大玉米大豆轮作试点,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大力稳生猪、兴奶业;逐步减少近海养殖,规划和发展“海洋牧场”,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
从“量”到“质”:以绿色供给满足绿色需求
会议指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把该退的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
专家认为,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强度过高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并存,耕地、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有效利用率偏低。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当前我国农业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生态功能不仅没有发挥,不少地区反而受到破坏。绿色发展一要保护生态环境,二是要适度利用资源。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出台的《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提出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的阶段性目标和政策措施,推动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维护国家资源和生态安全。
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表示,当前我国生态产品极度短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林业的优势在绿色,特色在丰富的产品资源。国家林业局将着力加快国土绿化,提高森林质量,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建设国家公园,不断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明年,有关部门还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市场、要素和主体“全面激活”
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社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样,都要围绕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展开。*要合理引导各种资源向供给侧质量效益提升聚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改革任务。要把市场和*的作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程国强强调,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稳步建立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办法实现节本增效、降成本,也很难补短板。
自2014年起,我国分别在*和东北地区实施的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为我国农产品价格政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专家认为,这将为突破目前粮价改革面临的瓶颈与难点问题提供借鉴。
据记者了解,明年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的重点是:将“三权分置”试点省份扩大到28个,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多元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垦*机制改革等。
财政花在“三农”上的钱也要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会议提出,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专家分析,这意味着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投入方式将迎来更大力度改革,以更精准的投入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这次会议前夕,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释放出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的积极信号。
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意味着一系列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需要完善。“2016年,我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面推开,明确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加强耕地地力保护,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吴奇修介绍,在这一导向下,2016年*财政共拨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1442亿元。
推进改革,关键要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对此,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表示,将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给予贫困县更多的自主权,最终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促进“六次产业”融合发展
会议确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是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
所谓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被称作是“六次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以结构性改革入手,全面发力、全面施策。
李国祥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态、健康等要素的需求明显提升,这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需要,也是大幅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的重要渠道,无疑还将推动农业生产得到更好发展。
“这项改革不同于过去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既要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又要转变方式,优化运行;既要广泛调整生产力,又要变革生产关系,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
明年,以扶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农业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为重点,有关部门将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发展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让“双创”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6、会议精神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社论
刚刚闭幕的*农村工作会议,是继*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全面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空前加大,全年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有望超额完成。这些成绩为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有所抬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正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三农”工作到了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只有积极进取,农业才能再上新台阶,一旦松劲,就可能陷入停滞徘徊,甚至滑坡倒退。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不断延续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性的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要通过加快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的方向已明,底线已定。农村改革是靠尊重基层创造取得成功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用好这个法宝。要尊重基层实践,鼓励农民创造,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宽松氛围。
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坚定信心,奋发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学习贯彻*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农,天下之大业也。”刚刚闭幕的*农村工作会议,是继*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农村农业工作的主线,总结“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指明了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三农”工作一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结构加快升级,而供给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农产品供不应求和积压滞销现象同时存在,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田间地头与百姓餐桌的“错配”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性问题。牵牛要牵牛鼻子,拎衣要拎衣领子。*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切中了问题的要害,抓住了强农兴农的根本,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按照*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把握原则、明确重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结构性问题,推动农业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目标明、方向明、途径明,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体讲,就是要优化产品结构,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优化经营结构,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优化区域结构,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只有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才能蹄疾步稳、稳中求进,逐渐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基层天地广阔,“三农”大有可为。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是“三农”工作的美好愿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好*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明确任务、合力攻坚,凝神聚力、真抓实干,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进展,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牛鼻子”
经济日报评论员
刚刚闭幕的*农村工作会议,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工作跨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的崭新格局,要求“三农”工作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培育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仍然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结构性难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从内部看,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放缓,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还受制于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从外部看,农产品需求格局发生变化,但供给结构调整滞后;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国际竞争环境变化,农业已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库存压力和进口压力不可小觑。
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有的是发展新难题,内在原因主要是结构性、*性矛盾。因此,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本上在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所进行的结构调整既有传承,更有发展创新,不是简单的新一轮结构调整,也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增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既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从产业和*两个方面,增强农业供给体系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当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为着眼点和主攻方向,优化产品结构、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基本立足点和核心目标,通过改革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要抓住市场导向这个关键切入点,以改革为根本途径,既调结构,也改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进动力;要把握创新*机制这个着力点,把创新思维作为重要动力,着眼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要推进绿色发展这个关键增长点,推进减量替代、科技支撑,做到“不欠新账,努力还旧账”。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重、难度大、头绪多,必须把握正确方向与原则,牢牢坚守三条底线:一是粮食生产能力不能降低,保供给、保全国人民能够到点开饭,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半点闪失。二是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能逆转,农业效益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检验尺度和持久动力。三是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节奏与力度,要尊重农民意愿,弯不能拐得过大过急。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紧紧抓住农业农村工作这一“牛鼻子”,稳中求进、蹄疾步稳,就能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真正使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使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使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7、农村变化
2016年12月19日—20日,*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安排了脱贫攻坚等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工作。
事实上,“三农”领域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力的过程。近年来,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动下,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权分置”激发活力
在农民进城务工的大潮下,湖南省永兴县湘阴渡镇松柏村显得有些“另类”:全村劳动力100%留在了村里,关键就在于土地流转。
几年前,村民何文华从深圳返乡创业,从村民手中流转来土地,投资种植瓜果蔬菜,劳动力全部为村民。这样一来,村民不仅可以收取土地租金,拿到分红,还可以在村里打工,有工资收入。
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3亿农户中,流转土地的农户已经超过30%。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10月,**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将流转土地上的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三权分置’是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秉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三权分置”赋予土地更多产权,如抵押权、担保权等,新的权利制度的构建,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突出绿色
蒲江虽然是四川中部的一个小县城,但能吸引到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前来落户,产品卖到了欧盟市场,靠的是有机农业。
据统计,蒲江全县培育的茶叶、柑橘、猕猴桃三大产业总面积占到全县种植业的90%以上,其中绿色、有机农业基地面积达14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万元,增长11%。
去年,*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月16日闭幕的*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20日闭幕的*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
“2017年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还会加大。”李秉龙说。
近日,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精准扶贫力度加大
“金菊看江陵,江陵看星星。”这是金菊行业内流传的一句话。但是由于近年来加工技术落后,湖北省江陵县星星村的菊花产业发展并不顺利,农民增收困难。直到两年前,湖北省文化厅到星星村驻扎开展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队帮助星星村建起了金菊加工厂。工厂投资31万元,其中湖北省文化厅出资15万元,以星星村名义入股合作社,成为大股东。
据统计,按照每亩150多公斤干花的产量,村民每亩可增收3000多元。同时,加工厂优先安排贫困户来上班,按照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发放工资。
“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扶贫,应该说是扶贫要攻克的最后堡垒。”李秉龙表示,农村精准扶贫是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后扶贫不仅在经济上扶,还包括文化、健康等多方面。”
8、配套文件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农村经济工作,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规划》强调,“十三五”时期要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做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山水林田湖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要更加健全有效,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繁荣协调,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农村经济*更加成熟定型。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要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形成*主导、多元参与、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加强重点区域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农村金融等改革。
《规划》突出加强了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方面的谋划。在重大工程方面,设置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5个重大工程专栏,从科技创新、物质装备、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33个重大工程和项目。在重大改革方面,围绕完善和巩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提出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金融等改革任务举措。在重大政策方面,更加注重*和市场作用的互补配合。发挥*在夯实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基础、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民生方面的投入保障作用。同时,推进*与社会资本合作,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采取*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并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三农”重点项目和工程的支持力度。
上一篇:地球高峰会议
下一篇:G20成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