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
沈鸿烈(1882~1969),字成章。湖北天门人。18岁中秀才入日本海军兵校学习,1911年回国,成为张作霖、*的心腹,是东北海军的实际缔造者。沈鸿烈一向对蒋介石不满,背后骂蒋介石祸国殃民。但这样一个心中无蒋介石的人,却成了蒋介石的得力工具,当上了国民*山东省主席。
1、人物简介
沈鸿烈
2、人物生平
沈鸿烈
3、崂山事变
背景
由于历史的原因,1928年*“东北易帜”后,东北海军没有统一到*海军军部,故东北海军的军费开支始终在东北地方财政收入中列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海军虽然安全撤至青岛等地,但却丧失了财政来源,军费开支遇到极大困难,官兵军心动摇。当时,以海防第一舰队舰队长凌霄为代表的东北海军高级将领曾多次向沈鸿烈建议夺取青岛的行政权,以发展海军的陆上*,解决军费来源问题。这个建议深得东北海军将领的赞同。沈鸿烈正想借用凌霄等东北海军留日系将领的*,达到逼使国民*同意任命其为青岛市长的目的,所以对于这个建议从内心里是同意的。但是,他却以军人不宜干涉政治为由拒绝了凌霄等人的建议,其目的在于迫使留日系将领发难,从而达到既能使**同意任命他为青岛市长,又能排斥留日系其它将领独揽东北海军大权的目的。凌霄等人见沈鸿烈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便决定乘沈鸿烈来崂山向海军官兵训话之机,将其扣押,迫使沈鸿烈同意他们的建议,并夺取沈的军权。1931年12月初,沈鸿烈来崂山指导舰队训练,凌霄等人乘机将其软禁于太清宫内,并迫使其向*发电,称病辞职。凌霄等人的举动,引起了东北海军内航警系(原东北航警学校)军官的不满,他们认为沈鸿烈与凌霄等人同为留日学生,又共同创建东北海军,有事应共同商量解决,采取扣押、逼其交权的办法是不道德的。因此,以海圻舰水兵第一分队副队长关继周为首的航警系中下级军官组成了一支敢死队,登陆太清宫,解决了警戒的士兵,将沈鸿烈救出。沈鸿烈随即解除了事变的主谋者凌霄等人的职务,并遣送回原籍,从而排除了异已,独揽了东北海军的大权。这就是着名的“崂山事变”。
影响
“崂山事变”不仅使沈鸿烈独揽了东北海军的大权,也迫使当时任青岛市市长的胡若愚辞职。*为安定东北海军的军心,解决军费问题,遂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代理市长。“崂山事变”也使蒋介石认识到东北海军仍然是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从安定青岛局势,用东北海军制衡地方军阀、山东省省主席韩复榘的*考虑,蒋介石决定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市长。1932年1月,南京国民*正式发布任职命令。
4、晚年生活
1949年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由于没有实职,他便杜门谢客,埋头写书。其晚年着有《读史答记》、《欧战与海权》、《东北边防与航权》、《收回东北航权始末》、《青岛市政》、《抗战时期之山东党政军》、《抗战时期之农业建设》、《抗战时期之国家总动员》、《浙政两年》、《消夏漫笔》、《政海微澜》、《五十年间大梦记》等。从这些书目结合沈的历史看,这是沈鸿烈在逝世前对自己的一生所做的主观总结。1969年3月12日18点40分,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去世于台中市省立医院,终年88岁。
5、人物履历
任职
1931年12月上旬,沈鸿烈奉命率舰队抵达青岛,16日接任青岛市市长职务。
沈鸿烈
1931年12月16日,时年45岁的沈鸿烈被南京*任命为青岛市代理市长。宣誓结束后,沈鸿烈当即宣布了十大施政纲领:
一.整顿吏治,修明内政;
二.厉行自治,充实民力;
三.禁绝恶习,改良风俗;
四.建设乡村,施惠贫民;
五.普及教育,以求实用;
六.提倡国货,优遇劳工;
七.发展区务,繁荣市场;
八.整顿军警,巩固治安;
九.慎重邦交,保护外侨;
十.力图建设,输入文明。
政绩
沈鸿烈在青岛执政6年。1932~1935年间,他抓教育、建学校、定规划,设立民众教育馆、职工补习学校、女子补习学校等,每年均增加必要的教育经费。注重抓市政建设,前后修建了大港三号码头、青岛船坞、青岛体育场、青岛市礼堂;扩建和修建了青岛栈桥、薛家岛码头、四川路海军栈桥、小港第二码头;拓宽了崂山的道路,加修了崂山里盘山*石阶;整修了市内主要交通道路。此外,还整修了西广场、马虎寓、脏土沟,设立了“救济院”、“习艺所”、“感化院”等。在其任内,沈鸿烈也忠实执行**反共*方针,多次破坏*组织,逮捕*人,并镇压工人罢工与学生运动。为此,南京国民*奖许青岛市为“全国模范市”称号。1936~1937年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意欲再度占领青岛,加之“西安事变”等缘故,沈鸿烈进退维谷疲于周旋。1937年6月,青岛成立保安处,沈鸿烈亲兼处长。“七七”事变后,青岛局势紧张。“8·14德县路事件”发生后不久,日商各工厂相继关闭,两万余名日侨陆续回国。10月1日,蒋介石任命沈鸿烈为青岛陆海军总指挥。12月4日,蒋介石电令沈鸿烈实行“焦土抗战”政策,伺机撤离青岛。12月18日,蒋介石再次电令沈鸿烈炸毁日商纱厂及其重要企业。12月25日,日本驻青总领事率员降旗回国。12月26日,日本海军*了青岛海面。12月28日24时,沈下令炸毁20多家日商工厂。12月31日拂晓,沈鸿烈带队撤离青岛。
沈鸿烈重视崂山旅游开发中的名人效应。他规定凡全国学术组织在青岛开会者,均由*招待游览崂山。着名作家蹇先艾来青岛参加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对由*出面组织的崂山旅游留下了深刻印象。沈鸿烈还广邀全国政界要人、社会名流来崂山游览观光。着名学者杨振声、梁实秋、沈从文等数次来崂。曾任南京国民*交通部长、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的着名书法家叶恭绰,应邀游崂山后为鱼鳞瀑题写“潮音瀑”三个大字,镌于崖上,从此这里称为“潮音瀑”,成为崂山胜景之一。
崂山旅游开发,经沈鸿烈的首倡,已初具规模。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崂山开发的步伐中止了。沈鸿烈带着遗憾惜别崂山,撤离了青岛。
经历
反共的追随者
撤离青岛后不久,沈鸿烈当上了*山东省*主席、山东省保安司令、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鲁苏战区副司令。抗日战争初期,沈鸿烈与八路军及其他抗日革命力量的合作关系尚好,曾制定实施八条抗日施政方针。随着蒋介石反共不抵抗政策的加紧推行,沈鸿烈开始反共。1939年春,沈部秦启荣首先制造了“太和*”,破坏山东敌后抗日斗争。“皖南事变”之后,沈鸿烈公开打出“防共、限共、反共、剿共”的旗号。1941年冬,沈鸿烈调任国民*农林部长。之后曾任过浙江省*主席、*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1949年去*。1969年3月12日(又说卒年为1970年),沈鸿烈病逝于*台中市。着有《政海微澜集》、《东北边防与航权》、《青岛市政》、《浙政两年》等。
脱离东北军投靠国民*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放弃了东三省,*调驻西安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以沈鸿烈为司令的东北海军失去了依归。在沈鸿烈焦虑不安的时候,*将其引荐给国民*,蒋介石在庐山召见了沈鸿烈。蒋允许沈的东北海军全部开驻青岛,预定任命沈为青岛市市长,以青岛税收直接拨充海军军饷,并提请**委员会补选沈鸿烈为*委员。这样一安排,使得沈鸿烈感激涕零,决心脱离东北军,投靠蒋介石。
1931年12月,沈鸿烈被南京*任命为青岛市市长。沈主青达6年之久,苦心经营,对青岛的开拓发展是有贡献的。他建了三号码头、船坞和海军造船厂,重视教育事业,举办了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主持修订了《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在城建、民政、教育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使青岛得以快速发展,青岛被南京*赞誉为模范市,蒋介石对沈鸿烈甚为满意。
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及南京方面,都希望沈鸿烈表态。深受张氏父子器重的沈鸿烈处在两难境地,他决定*、蒋介石都不得罪。他先致电南京*,敦促他们妥善解决事变,积极营救蒋介石,接着又致电*:“鸿烈受张氏知遇,已届两世,感恩图报,时系吾衷,平日言行,无不出自忠诚。顷读通电,惊悉西京兵谏,骊宫幽蒋,殊失将道。在此内忧外患日急,千钧一发之时,委座一身,国家安危所系……”他要求*必须保证蒋介石的安全。蒋介石回南京后,得知沈鸿烈的态度和作法甚为满意,视沈为心腹。
炸日本厂子得蒋介石嘉许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在青岛海面上集聚了大批军舰,虚张声势,企图不战而侵占青岛。这时,沈鸿烈收到蒋介石的密电,必要时将日本在青岛的纱厂全部炸掉。沈做了充分准备,12月7日,沈接到南京*炸毁日本在青岛所有工厂的命令,28日晚,沈下令炸日本厂子。从四方、沧口到青岛市内,连绵20里,爆炸声不断。沈连夜电告南京蒋介石,蒋复电对沈的作为颇致嘉许,并说今后行止可自行决定。沈鸿烈遂下令,自12月29日起全市撤退,限3日内撤尽。31日晚,沈鸿烈带着3个随从人员离开了青岛,乘车到徐州谒见李宗仁。李宗仁指示他把部队带到曹县驻下。到曹县后,沈又给蒋介石去电报,告知现状,恭候钧示。1938年1月25日,蒋介石刚处决了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正在物色接替韩的人选,收到沈鸿烈的电报后,拟让沈接任,惟一担心的是沈控制不了韩的老部下。遂复电沈鸿烈,大意是韩复榘违令放弃济南,撤兵后退,已在汉口正法,拟以沈鸿烈任山东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职,对于安抚军民有何意见,希即详细电复。沈在复电中提到,自己主青6年,与韩军将领、鲁省硕儒多有交往,相知颇深,对于政情民俗亦甚熟悉,安抚军心民心稳操胜券。此电报打消了蒋介石的惟一疑虑,没过几天,国民*便明令沈鸿烈任山东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
由联共走向反共结束主鲁生涯
沈鸿烈主鲁期间,正值日军大扫荡之时,胶济沿线及省内大城市均被日军占领,沈在省*成立了一个游击*。在日军大扫荡中,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的部队和沈鸿烈的部队受到不少损失,而群众基础好的八路军,作战灵活机动,又有群众掩护,力量有了发展。见此,原与*的武装联合抗日的沈鸿烈,指责八路军“破坏行政系统”、“游而不击”,由联共逐渐走向反共,随着**《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的发布,他便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共。反共的结果是他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蒋介石见沈在山东实在难以支撑下去了,于1941年秋,以召回述职为名,调沈鸿烈回后方,旋即公布沈鸿烈任农业部长,至此,沈鸿烈结束了主鲁生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