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樯
李樯,1968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毕业于*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中国内地编剧。2001年李樯首次编写话剧作品《富爸爸穷爸爸》。2004年11月8日担任编剧的《好想好想谈恋爱》播出。2005年编剧的电影《孔雀》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银熊奖。2006年凭借《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2007年担任电影《立春》的编剧。2011年担任赵薇电影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编剧,并获得第50届*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013年登上“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编剧作家富豪榜”。2015年9月凭编剧的电影《黄金时代》获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原创剧本。
中文名:李樯
籍贯:河南安阳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68年
职业:编剧
毕业院校:*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大专班
代表作品:《富爸爸穷爸爸》、《小王子》;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电影《孔雀》
1、成长经历
李樯
1996年李樯重回北京,成了真正的北漂,在一家报社当编辑。一年后,他辞去工作,帮人当枪手写过几集电视剧,接过剧本合约写分集提纲。1999年深秋,他决定回老家。
2、演艺经历
李樯
2004年11月8日担任编剧的都市爱情剧《好想好想谈恋爱》在广东南方电视影视频道首播,该剧由蒋雯丽、那英、罗海琼、梁静共同主演。
2005年担任顾长卫导演电影《孔雀》的编剧,该片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银熊奖。之后在意大利外交部发起、为赞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粮食组织"所拍摄的世界导演短片集《被遗忘的天使》中担任吴宇森导演的19分钟公益电影短片《桑桑与小猫》的编剧。
2006年在香港导演许鞍华执导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担任编剧,入围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编剧。
2007年继《孔雀》之后再次与顾长卫合作,担任电影《立春》的编剧,并提名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编剧。
2011年担任赵薇电影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编剧,并获得第50届*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2013年12月2日李樯登上"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编剧作家富豪榜"。
2014年担任许鞍华作品《黄金时代》的编剧。12月13日在"青年创建人物颁奖盛典"中获得杰出青年代表奖。
2015年编剧的作品《放浪记》开拍。
3、主要作品
担任编剧
年份 | 名称 |
合作导演 |
相关演员 |
2005年2月18日 |
《孔雀》 |
顾长卫 |
张静初、冯瓅、吕聿来 |
2005年 | 《被遗忘的天使之双双与小猫》 | 吴宇森 | 蒋雯丽、赵子纯、戚如仪 |
2007年3月6日 |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
许鞍华 |
斯琴高娃、周润发、赵薇、卢燕等 |
2008年4月11日 |
《立春》 |
顾长卫 |
蒋雯丽、张瑶、李光洁、董璇等 |
2013年4月26日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赵薇 |
韩庚、赵又廷、杨子姗等 |
2014年10月1日 |
《黄金时代》 |
许鞍华 |
汤唯、冯绍峰、朱亚文、郝蕾 |
2006年 | 《女人行》 | 杨文军 | 姜武,胡兵,孟广美,李梅 |
2004年11月8日 | 《好想好想谈恋爱》 | 刘心刚 | 蒋雯丽,那英,罗海琼,梁静 |
2001年 | 《富爸爸穷爸爸》 | ||
2008年 | 《小王子》 | 焦刚 | 肖宇 |
出版著作
出版时间 | 作品名称 | 出版社 |
2013/5/1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3/5/1 | 《孔雀》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3/5/1 | 《立春》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4/10/1 | 《黄金时代》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4/10/1 |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4、荣获奖项
中国电影金鸡奖
2015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原创剧本奖黄金时代(获奖)
2013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提名)
2009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立春(提名)
大众电影百花奖
2014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15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黄金时代(提名)
2008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提名)
*电影金马奖
2014第51届*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黄金时代(提名)
2013第50届*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奖)
2013第50届*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提名)
2006第43届*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提名)
亚洲电影大奖
2015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奖黄金时代(提名)
2014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提名)
2009第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奖立春(提名)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2008第8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奖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提名)
2006第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奖孔雀(获奖)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2014第5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编剧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提名)
亚太影展
2013第56届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提名)
北京影视春燕奖
2010第16届北京影视春燕奖最佳电影编剧奖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奖)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2007第12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编剧奖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提名)
国际华语电影节
2013-12第1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改编剧本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提名)
2013-10第5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提名)
其他奖项
2015-11第4届华语电影幕后英雄盛典最佳编剧奖黄金时代(获奖)
2015-06第6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本奖黄金时代(获奖)
5、创作生活
孔雀
《姨妈》讲述的是一个“不后现代”的故事。虽然,电影名叫《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李樯所做的却是解构“后现代”:即使到了“后现代”社会,人的情感遭遇、人的内心生活在时间变化中都没有改变。《姨妈》里除了叶如棠与潘知常外,疤脸女孩菲菲、农民工金永花等众多小人物都非常不“后现代”地生活着,饱含生活的艰难与内心的情感,带着略微的嘲讽与更多的悲悯。想像中,写作者的生活都会脱离日常生活,李樯却不是。他觉得,写作并没有使他和日常生活区别开来。“我是生活爱好者。现在的心情越来越平静,写作将来会越来越不自我。”关注他人是他写作的重点。
6、人物评价
网友评价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心灵是他写作的着眼点。写作使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把人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使人共鸣。对于很多人认为《姨妈》太过悲伤,他觉得,“电影有两种,给人慰藉的与促人深入内心真实境地的,前者使人观影时愉快,但他们走出电影院后还会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快,而后者使人们走出电影院后会感到安慰,比如他们看完《姨妈》一片后或许会想:我比《姨妈》的生活好得多呢。”
媒体评价
《孔雀》中梦想当伞兵的姐姐、《姨妈》中向往大都市上海的姨妈、《立春》中渴望到巴黎歌剧院一展歌喉的王彩玲。李樯笔下的人物有一些共同特征:他们是生活中怀揣梦想的“小人物”,但命运多舛,寻梦之路坎坷艰难,最终还是屈服于生活,直至对所追求的事物已然麻木(新华网评)。
李樯擅长于写女人,他的作品中大部分女性角色让人记忆深刻,以女人的角度来讲故事容易吸引人且能打动人(腾讯文化评)。他编写的剧本被媒体称为“小中见大,四两拨千斤”(新浪娱乐评)。
7、执著追梦
李樯
怀揣理想的小人物
在他之前,很少有电影上映后,大家会如此热衷于讨论电影文本。作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编剧,李樯的文本每次都很抢镜。
他的处女作《孔雀》公映后,许多导演都希望与他合作。
李樯的作品直指生活和人性的本质,让人无从回避,也无可回避;让人不忍面对,又必须面对。“我喜欢矛盾性、对立、挣扎,这时最能显示出人性的力量,无论你是欢娱的、痛苦的、愤怒的,那一刹那,他的人性纯度最高。”他说。
迄今为止,李樯作品已经上映、并参加评奖的影片有3部(《孔雀》、《立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女主角都拿了奖项。有人说他擅长于写女人,他不否认,“翻翻名著中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女性是最感性的动物,她们具有强烈的情感波动。以女性的角度来讲故事一定是最吸引人且能打动人的。”
他作品里的角色都是小人物,卑微,经常遭遇挫折,但却怀揣理想,执著,不肯轻易放弃,这大概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2006年,他开始创作《立春》,剧本花了5个月时间完成。“我被王彩玲感动,因为我在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人生。生活再不堪、再不容易,如果命运没有安排你死的话,一定是有你活着的意义。”
李樯出席颁奖活动
有人说,《孔雀》是他7年磨一剑的结果,但成功远不是一蹴而就的。
1987年高中毕业后,李樯从老家河南安阳入伍北京军区,1992年考入*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后分到了战友话剧团担任编剧。在话剧团两年,他没得到任何和编剧有关的工作内容。1994年,他离开部队,转业回老家,分配在安阳市文化局,工作内容是写地方戏曲——豫剧。“那不是我想要表达的。”工作半年后,他不再去上班。
1996年,他重回北京,成了真正的北漂,没有房子、没有户口,在一家报社当编辑。一年后,他辞去工作,帮人当枪手写过几集电视剧,接过剧本合约写分集提纲,拿到一点儿预付金后,就没了下文。曾有过一个中医世家,想为自家树碑立传拍个电影,筹到钱后,有人找到李樯写剧本,剧本写完了,钱却被中间牵线的人骗走。很长一段时间,李樯天天去讨债,“要钱的时间和写作的时间一样长,最后实在没有精力,不了了之。”电影也没拍成。
1999年深秋,他决定回老家。
“我一直以编剧自居,总得有部作品啊。不管这个作品能不能被拍成电影,我都要去完成它,也算是给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折腾一个交代。”就这样,他开始写起了《孔雀》。
“喜悦已在路上蒸发了”
“那7年,我的沧桑感特别大,当然,那是一个作家必须经历的,可如果用这么多东西换来我现在的写作才华,代价太大了。”
2005年,电影《孔雀》获柏林电影节评委会银熊奖。领奖当天,庆功会还没结束,李樯早早就回到酒店房间,“我的喜悦已经在通往喜悦的路上蒸发了。”
每次获奖后,他都有麦子丰收后的荒凉感。下一个轮回又要开始,施肥、播种,永远不可能一劳永逸。
“一个演员获奖了,这个奖项会带给他附加值,他可以去拍广告。编剧获奖,你只有更多选择剧本的机会,但不代表你的台词能力提高了,你讲述故事的能力提高了,叙述更巧妙了,替代不了。”
2013年5月,李樯出版自己的剧本集,《孔雀》、《立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次的文字结集出版,呈现的是最完整的故事。《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黄金时代》、《放浪记》(暂定名)等剧本也将陆续推出。
“我之前的剧本被拍成电影后,很多人问我要电影剧本看。我写剧本不功利,我的剧本阅读性跟小说一样。只不过,以前都是用影像的方式和观众交流,现在是用文字。”
“我现在比《孔雀》时成熟、圆润,但回看那时的锋棱突起,现在让我写我也写不出来了,它像某一季度的水果,只在那时候有,无法重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