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宋宇:贷存比调整 *仍有可能出台进一步促增长措施
虽然银行法中明文规定了贷存比不得超过75%,但这并不能阻碍*在实施中做出灵活处理,以实现既推行周期性放松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又收紧影子银行监管以防范风险的双重目标。
7月2日,高盛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表示,银监会调整存贷比是积极之举,未来*仍有可能出台进一步促增长措施。
宋宇指出,银监会宣布自7月1日起调整贷存比计算口径;三方面的调整最重要:
1)单独计算人民币业务和外币业务的贷存比,而调整之前的存贷比监管按照本外币合计口径进行考核。
2)在贷存比的分子中扣除:a)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b)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以及c)商业银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
3)在贷存比的分母中计入:a)银行对企业、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b)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
银监会从1998年开始对银行实施75%的贷存比上限要求。由于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6月份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调整贷存比,7月1日的调整在意料之中。鉴于此前部分观察人士认为同业存款可能都将获准计入分母,此次调整幅度未及他们的预期。目前还不清楚计算口径的调整会影响到多少已发放贷款,但规模不会显著高于1万亿人民币。存款变动的影响幅度要小得多。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整体信贷供应受到的影响与贷存比调整涉及金额不同,因为信贷供应还受到其他约束因素、特别是央行动态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的制约,后者实际上是一种更为复杂的信贷额度制度。
高盛将这一调整视为积极之举,因为贷存比要求本身是为了限制信贷供应而设定的。不过,近年来该要求更多地变成了促使银行以非传统形式投放信贷,其中经常涉及影子银行产品和其他活动,此外银行通过将理财产品到期日设定在监管部门考核之前的做法来拉高存款数据。因此,设立贷存比要求的初衷没能实现,还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因为这些产品往往透明度更低,而且较少受到宏观审慎监管。监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风险,并在近几个季度收紧了针对影子银行活动的控制。
宋宇认为,最近几个月*明显希望放松对实体经济的整体流动性供应。鉴于影子银行活动受到了制约,*现在要求有更多的一般贷款和债券等其他标准金融产品来提供融资。这种信贷结构的调整在5月份的货币供应数据中就已可见一斑。放松贷存比计算口径降低了金融状况意外收紧的风险。考虑到中国已经在采用巴塞尔三等国际监管标准,中国最终将取消贷存比要求,但是这需要一定时间。将大额可转让存单纳入存款等政策也为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金融改革方面又迈出了一步。
虽然5月份以来*的关注点已从出台新政策转向确保已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宋宇认为*仍有可能出台进一步促增长措施。随着实体经济环比增速出现更多反弹迹象,决策者关于经济过度下滑的焦虑可能会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