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炒粿条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23:57:49
...

炒粿条(Charkwayteow)是广东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小吃。作为粿条一种煮食方法,通常特指干炒,常见于广东潮汕地区,和广府话中的“干炒河”基本相同,又写作炒贵刁,也是流行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美食,在马新两地的美食中心都可以找到其踪迹。

中文名:炒粿条

主要酱料:酱油、黑酱油、蚝油

料:虾仁、鸡蛋、腊肠、绿豆芽

原产地:潮汕

1、简介


槟城炒粿条

炒粿条是潮州人的小吃,是粿条的一种煮食方法,通常特指干炒,常见于广东潮汕地区,其做法与广东人的干炒河基本雷同。在福建、广东沿海一带,自古就有将粿条放入大火爆炒的美食,加入一般的炒面、炒米粉,随处可见,可搭配各种美食。但像槟城炒粿条般,固定加入蛋、血蚶、豆芽、腊肠、虾子等,加入黑酱油,炒得色深味浓的形似则只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独有。在潮汕一带,蚶是钱的象征,有开枝散叶、荣华富贵之意,习惯将血蚶用开水烫熟,搭配鱼露而食。但在马来半岛溽热的赤道气候里,食物保存不易,加上移居槟城的潮汕人士开始入乡随俗地加重口味以刺激食欲,在思想情谊的推动下,利用家乡惯有炒粿条的石材,再加上味浓的黑酱油及辣椒酱,炒出具有槟城特色的炒粿条,这也与潮汕一带原盛行的款式,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了。

经过超过一世纪的发展,炒粿条也流传至马来半岛各地,甚至也出现马来人版本的炒粿条,其马来名称也取潮州话的音译:CharKwayTeow,但呈现形式与华人版本有所差异。在超过三代华人的流传,从原本强调有潮州风味的“潮州炒粿条”,慢慢简化成符合当地本土精神的“炒粿条”,马来半岛各州的炒粿条也开始出现些许的差别。吉隆坡人在炒粿条时,所使用的粿条则是比较类似沙河粉,是较为细长,在炒制的过程中,也会添加黄面增加口感;槟城人所使用的粿条是较为宽厚的,且老抽放的不多,主要以酱油和鱼露调味,因此颜色较浅。在霹雳的怡保和金宝一带,甚至也将炒粿条名称更换至“炒蚶蛋粉”,彻底融入当地广东人做法中。

虽然各地所使用的粿条或配料略有不同,但味道和佐料的差异并不大,都是以酱油、黑酱油为主要酱料,嗜辣者还可以配上参巴辣椒酱,使炒粿条的味道在咸甜中带点辣味。炒粿条的佐料主要跳不出虾仁、鸡蛋、腊肠、绿豆芽、鱼饼和韭菜这几种。新加坡版本的则还用了些许的甜酱油,同时蚬也是不能少的佐料。随着槟城小吃的名声远播,许多的摊贩和店家虽然没有遵从槟城原本的做法制作炒粿条,但竞相冠上“槟城炒粿条”一名,以示正宗,吸引更多的顾客上门。

2、煮法


炒粿条

炒粿条的特色是融入血蚶、酱油、鱼露等食材,图的是仅放入少许的海鲜却有浓郁的“鲜味”,因此酱料的选择是关键。首先先烧热大锅,然后倒入一些油或猪油,油烧热后,可倒入蒜蓉爆香至金黄色。倒入粿条、豆芽一起炒,炒均一分钟后就可把粿条推至锅旁,接下来再倒入一些油烧热,加入鸡蛋,然后和粿条一起炒,过后可以酱油、黑酱油、蚝油、森巴辣椒酱炒匀。最后虾仁、腊肠、鱼饼和韭菜一起爆炒即可,炒好后的炒粿条通常都会盛在已放了香蕉叶的碟子上,据说这样会让炒粿条的味道更香,和保湿。

由于炒粿条的味道和佐料都大同小异,也就意味着炒粿条是个注重炒功的食物,炒得好吃,炒得够火候和炒得有特色,才能吸引顾客。在槟城仍然可以找到用炭火代替现代煤气来炒,火候十足。另外,有些档口有鸡蛋和鸭蛋供选择。

上一篇:棒槌果子

下一篇:厦门炒面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