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峦寺
封峦寺坐落在河北省沙河市册井乡白庄村西的大安山脚下,南、北、西三面环山,东向开阔有路通,南北山间有河谷,旧时谓其山环三匝、水绕两河、岭危峦秀、云蒸霞蔚,乃灵岩胜境,佛门净地。封峦寺是沙河市仅有的两座皇家敕建寺庙之一,其遗址现为邢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碑十几通、古莲池、大殿遗址、对角三孔桥、八步三眼井、两槐夹一碑、塔林、九龙庙、观音殿、僧纲坟等。古碑中最早的刻于宋代,保存基本完好。
中文名:封峦寺
地理位置:大安山
别名:太安山
记载:沙河县志
1、景点简介
封峦寺
封峦寺建于宋初,至今约有千年历史。据《京畿金石考》记载:邢州大安山封峦寺碑,石介撰,释绍珍正书,康定二年立。康定为宋仁宗的年号之一,康定二年为公元1041年。
现存宋代古碑上也有“大宋邢州沙河县大安山封峦寺”等字样。明清时期封峦寺曾多次重修、增修。现在的封峦寺是最近几年才再次重建的。
2、历史传说
封峦寺
传说曹皇后曾经前往封峦寺介修殿降香,在经过沙河县御路村的时候,路边荆棘上的刺钩挂住了曹皇后的裙子,曹皇后曾亲自用手掰直刺钩,自此以后,这一带荆棘上弯弯的刺钩就都变成了向上的直刺。弯钩变直刺的传说或许不足为凭,但曹皇后亲往封峦寺修殿降香的故事却在当地流传甚久。
至于曹皇后为什么会到封峦寺降香修殿,这就涉及到另一个传说。据有关碑刻记载,封峦寺第一任主持名叫宋仁,出身高贵,与皇族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根据民间传说,封峦寺的第一任主持其实真名叫曹仁,乃是曹皇后之兄,宋仁为其化名。曹皇后因想念其兄,托词梦见有护国真神在大安山,请旨降香,获皇帝批准,千里迢迢来到沙河,与兄团聚以叙亲情。
3、佚事初考
封峦寺
尽管如此,但明代封峦寺高僧曾经担任过顺德府僧纲司的都纲或者副都纲还是有可能的。资料显示,明代顺德府的僧纲司也不是固定设在某个寺,比如:洪武年间曾在开元寺设有僧纲司,都纲、副都纲都是由“继”字辈法嗣担任;万历年间又曾在玉泉寺设僧纲司,玉泉寺主持妙进禅师任顺德府僧纲司僧纲。而封峦寺西也有当地人所说的僧纲坟,据传是用等身黄金殉葬,后曾有人试图挖掘,并使用了炸药,但点了几炮都均哑然无声,吓得惊慌而去。这虽给封峦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但僧纲坟中埋葬的究竟是何人、此人又究竟作过何官均有待进一步考证。
宋康定二年,当时的文学家石介曾为封峦寺碑撰写碑文。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市)人,曾读书于徂徕山,世称徂徕先生。石介、孙复、胡瑗共同提倡“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但石介是奉儒家为正统而反对佛教、道教的,其为封峦寺撰写碑文的原因尚待进一步考证。另,县志多记载封峦寺为宋元佑年间建。元佑为宋哲宗在公元1086—1094年间使用的年号,而康定为宋仁宗的年号,康定二年为公元1041年。封峦寺既然有康定二年之碑,则县志记载盖误矣。
4、诗文吟咏
明万历二十四年增修封峦寺莲池时,本县庠生李仲实撰文赞封峦寺曰:秀孕千岩,灵毓万壑,兰宫桂殿,高彻青天,玉像金容,光烂白日,古木苍苍,源泉混混,慈澐荫苍,楼阁惠日,照乎回廊,觉路大开,迷津有渡,一方胜景,万姓归依,天竺雷音,不俞此矣。
明《顺德府志》亦称封峦寺层峦叠峰,石泉不竭。
明末清初畿南三才子申涵光(申凫盟)、殷岳(殷伯岩)、张盖(张覆舆)等人经常到沙河县西部的广阳山、漆泉寺、封峦寺等地游览,并赋诗唱和。
有一次,申涵光约殷岳一同前往封峦寺避暑,因殷岳在外地迟迟不归,而申涵光又不愿意一个人去。这一次申涵光虽然没有去封峦寺,但却留下了一首诗,诗题为《与殷伯岩约今夏至西山封峦寺避暑伯岩久客宁夏予难独往怨而作诗》,诗曰:天气已炎热,山行事又无;非缘千里远,其奈一人孤;绝巘看横黛,阴泉想喷珠;寄言塞上客,竹杖待同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