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为奉天(今辽宁)海城人,故称奉系。主要头目有吴俊陛、张作相、张景惠、杨宇霆、姜登选、李景林、张宗昌、郭松龄等。奉系军阀在日本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所部由其子*统率,宣布归顺南京国民*,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派系名称:奉系军阀
*范围:东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
派系首领:张作霖
继任首领:*
扶持列强:日本
主要将领:张宗昌、汤玉麟、郭松龄、李景林、杨霆宇等
1、简述
奉系军阀是民国军阀派系之一,属于北洋系,先后以张作霖和其子*为首,并一度成为中国境內最大的军*。奉系受到日本*的支持。1918年,张作霖统一满洲。后联合皖系与孙中山的广东政权组成反直三角同盟。1928年被击败,张作霖在退出关外时于奉天郊区的皇姑屯三洞桥被炸死,引发皇姑屯事件。其子*掌握兵权后,同年宣布东北易帜,奉系改编为东北边防军,进入新奉系时期。1936年西安事变后不久,*遭蒋介石扣押,随后东北军被国民*逐步裁撤、收编,于1937年彻底消亡。
2、名称由来
因其首领张作霖为奉天(今辽宁)海城人,故称奉系。
3、代表人物
奉系首领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的父亲。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壮大,清*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返回东北。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主要将领
旧派:大部分人和张作霖一样是绿林出身,有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张海鹏、张宗昌、马占山、许兰州等人。
张宗昌
新派:新派又有士官派和大学派之别。
士官派(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中坚;
大学派(北京陆军大学)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曾任*老师的郭松龄尤为*所倚重,不过后来大学派等人反叛奉系。
一些人物如孙烈臣、于学忠、郭松龄、李景林等虽为新派,但同時为张作霖效力己久,是新旧派过渡人物。
4、建立和兴衰
建立
奉系首领张作霖,土匪出身。1902年被收编,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1906年,任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辛亥革命时,任奉天国民保安军事部副部长。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后,投靠袁世凯,被任为第二十七师师长。1916年,被任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攫取了奉天的军政大权。袁世凯死后,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极力扩充兵力,其*又扩展到吉林、黑龙江两省。1918年9月,任东三省巡闽使。到1919年7月,便完全控制了东三省军政大权,正式形成以张作霖为首领的奉系军阀集团。
兴衰
1920年直皖战争时,张作霖暗助直系,皖系失败后,奉、直两系共同掌握*。张作霖在北京设立奉军司令部,驻兵京津。1921年5月,又兼任蒙疆经略使,节制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区。
为争夺对北京*的控制权,直、奉两系在1922年4月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由于奉军素质差,再加指挥失误,被直军击败,退回东北。此后,张作霖自任东三省自治保安总司令,整军经武。同时,联络皖系首领段祺瑞和广州护法军*大元帅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并秘密拉拢冯玉祥,分化直系*,准备东山再起。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张作霖认为时机已到,通电声援皖系卢永祥,对直系宣战,并自任总司令,率六路大军,向山海关、热河方面的直军进攻。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吴佩孚南逃武汉,奉军大获全胜。后张作霖和国民军首领冯玉祥拥护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张、冯实际共同控制了*。此时,奉系军阀除东三省外,又控制了直隶、热河、山东、江苏、安徽等省。
奉系向东南的扩张,引起直系孙传芳的不安。1925年10月,孙传芳对奉军发动攻击,驱走奉军将领杨宇霆、姜登选,占领苏、皖两省。11月,奉军将领郭松龄在滦州发动兵变,通电反对张作霖,改所部为东北国民军,向沈阳进攻。冯玉祥部国民军,乘机占据了直隶、热河、天津。张作霖在日本帝同主义支持下,平息了郭松龄之变。
1926年2月,奉系张作霖和从武汉进军河南的直系吴佩孚,弃嫌修好,订立盟约,共同对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迫使国民军从大沽、天津、北京退到南口。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迅速席卷湖南,直捣湖北,10月初攻占武汉,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被歼灭。直系另一重要头目孙传芳,在福建、浙江、江西被北伐军击败,*大为削弱。这时.统治北方的张作霖拥重兵35万,成为北洋军阀后期最大的实力派。11月,孙传芳亲到天津,向张作霖求援。张作霖在孙传芳、张宗昌、褚玉璞等“拥戴”下,出任安国军总司令,宣言“反共讨赤”,并派张宗昌率直鲁联军南下,支援孙传芳,对抗北伐军。1927年2月,张作霖以“援吴(佩孚)”为名,派兵进入河南,抢夺吴佩孚的地盘,同时也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4月,张作霖派兵搜查北京的苏联使馆,逮捕并杀害*人李大钊等。5月,进入河南的奉系军队,被武汉国民*派出的北伐军和从陕西东进的冯玉祥国民军击败,退回直隶。6月18日,在孙传芳、张宗昌等“推戴”下,张作霖就任安同军大元帅(即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立安国军*,总揽*。10月,对阎锡山的晋军开战,并将其击败。
1928年4月。*新军阀蒋介石、冯玉祥、阎锡、李宗仁联合举行北伐,对奉军展开全面进攻,结果奉军战败。6月2日,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发表出京通电,声明退出北京后。政务交国务院,军事归各军团长负责,此后国事听候国民裁决。至此,奉系军阀控制的安国军*正式垮台,奉军全面撤回东北。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一手扶植下发展起来的,但后来张作霖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又发生了利害冲突。日本帝国主义决定除掉张作霖。6月3日,张作霖乘专车离开北京回沈阳。4日,途经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张作霖死后.其长子*继任奉军首领,被推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为东北最高统治者。在美帝国丰义斡旋下,*于1928年12月29日发表“易帜”通电,宣布奉天(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改悬国旗,把北洋*的五色国旗换成*的青天白日同旗,服从同民*。所部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任司令长官。东北易帜,标志着奉系军阀的灭亡。至此,北洋军阀便最后从历史舞台上消亡了。
5、统治
奉系军阀统治东北时期,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思想开始在东北传播;南京*教育部积极学习国外经验,颁布法令,推进教育改革;东北地区资本主义的因素有了明显增多,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都有了一定发展;日、俄等帝国主义把经济掠夺、文化教育渗透的魔爪伸进东北,我国东北正在逐步地被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拖进日本殖民地的泥潭。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为营造他们的王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许多方面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张作霖施用政治权术和各种手段,充分利用皖系、直系间的矛盾,多次组织同盟,取得各方支持,孤立分化对手,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作为“后起之秀”的奉系军阀,对直系和皖系并不是一味恭维,在双方利益在某一点上达成契合时,他们就如狼狈一般结合在一起;而一旦这种关系破裂,就很可能兵戎相见在五四运动后,反帝爱国思想的传播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张作霖开始认识到舆论的重要性,这也迫使他玩弄“统一”、“国家”、“热爱国家”、“民族主义”这些词藻来争取舆论支持。
经济
推行奉票。所谓奉票就是东三省以关东银圆为基础发行的银本位货币,奉票在整个奉系军阀扩张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然而,奉票的发行业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后期,由于巨额的军费开支,奉系军阀不得不大量印刷奉票,以至于“奉票的急剧贬值在奉省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导致了经济全面萧条”。
奉系军阀发行的纸币
在奉系军阀统治时期,东北民族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以1905至1914年和1915至1924年两个9年的民族企业增设数字为例,纺织业前9年共建立了15家,后9年共设立88家;豆油业前9年共设立54家,后9年共设立75家;酿酒业前9年共设立28家,后9年共设立78家;制粉业前9年共设立2家,后9年共设立14家。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上看,这个时期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时期,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应看到帝国主义特别是日俄两大强邻在东北经济发展中的垄断地位,给东北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困难。所以,有如此程度的发展,已属难得。美国学者包华德认为“张作霖统治满洲的时候,国内军阀混战的物力损失,农业、经济上的瘫痪,人力摧折这些现象并未在满洲出现”。
文化
以张氏父子为首的统治阶层进行了教育改革。他们一方面以封建思想道德为基础,反对和压制*,禁止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一再下令“整饬学风”;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实力,又努力吸收和学习外国的经验,大力发展实业,热心发展教育。到沦陷之前,东北地区高等学校发展到10所,学生4056人;东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其他时期东北地区的高等学校在全国的综合排名尚无列其前者;师范学校(含师范讲习所)140所,学生10,267人,中学和实业学校258所,学生34,671人,接受中等教育的人数是清朝末年的26倍多;东北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接受中等教育人数每万人中为17人;小学14,331校,学生794,050人,接受初等教育的人数是清末的8倍多。辽宁省更是比较发达,受教育人数达到全省人口的4%,当时在全国属于较高的,师范教育在全国最为先进,小学义务教育普及率在全国居前6位,仅次于江浙和京畿地区,与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并称为“教育模范区”。
6、主要战争
直皖战争
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掌握了北京*的主要权力,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极力扩张其武装力量。段祺瑞提出“武力统一”的口号,企图利用直系军队消灭孙中山的护法军*,又达到削弱直系的目的。在政治上,段操纵非法的“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取代直系首领冯国璋为总统;在军事上,于1919年1月建立辖有三个师四个混成旅的参战军为其嫡系。
直系不甘心皖系的扩张,提出“和平统一”,在英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与段对抗。1920年4月,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5月,吴佩孚自衡阳率直军北上至保定,准备讨段。段祺瑞召开秘密军事会议,调徐树铮的西北边防军在北京附近布防。6月成立定国军,段自任司令。7月14日,直皖两军在北京东西两面的京津铁路和京汉铁路线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开战。西线直军遭边防军进攻受挫,退出高碑店。东路边防军由徐树铮坐镇,进攻直军所据杨村,未决胜负。16日,日本开出一支护路队助西北边防军占领杨村。17日,吴佩孚率兵突袭边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部分高级将领*投降。接着,直军占领涿州并向长辛店追击。奉军也大军压境,作为直军的后盾。
这次直皖战争历时五日,皖军大败。7月19日,段祺瑞*辞职。直、奉两系军阀遂控制了*。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并共推靳云鹏组阁。后来,张作霖又迫使勒云鹏辞职,支持*的梁士诒任国务总理。受日本支持的奉、皖两系开始重新合作,并联络孙中山为首的广东政权,组成反直“三角同盟”。
1922年1月,受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吴佩孚,联合六省军阀,通电攻击梁士诒内阁媚日卖国,迫梁离职,直、奉矛盾日趋激化。4月上旬,奉军开入山海关与直军对峙,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以张作霖为总司令,率领四个师、九个旅,约十二万人,分东、西两路沿津浦、京汉铁路向直军发起进攻,直军以吴佩孚为总司令指挥七个师、五个旅约十万人迎战。两军在长辛店、琉璃河、固安、马厂等地展开激战。5月3日,吴佩孚出奇兵绕道攻击奉军后方,使卢沟桥奉军腹背受敌;吴还分化奉军内部,使奉军第十六师临阵倒戈,造成全线溃退。5日,张作霖败退出关。后经英、美传教士调停,双方停战。此后,奉系在日本援助下重整军备,并与段祺瑞共同策动冯玉祥等直系将领倒直,伺机卷土重来。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控制了*,积极推行其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并通过贿选使曹锟当上大总统。奉系军阀也积极扩军备战,准备再次与直系争夺*政权。在政治上为了对抗武力统一政策,张作霖、段祺瑞、孙中山建立了“反直”的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江浙战争。9月3日,张作霖通电谴责曹、吴(即直系)攻浙,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为6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于9月15日分路向榆关(即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为抗击奉系军阀的进攻,吴佩孚于7月18日晚10时宣布,自任总司令,并以王承斌为副总司令兼直隶筹备司令,彭寿莘为第1军司令,王怀庆为第2军司令,冯玉祥为第3军司令,张福来为援军总司令,还有海、空军各一部,总兵力近20万人,依托长城组织防御,并对各军的作战任务作了具体区分。当时,直军企图从海上登陆葫芦岛,合围奉军,但由于奉军海军的抵抗,更重要的是英国进行了干预,直军*放弃了计划。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直军丧失了战争主动权,陷入被动。9月15日到22日,奉军第2军、第5军,兵分两路,分别由阜新、通辽向直军防地攻击前进。奉军在攻占开鲁、朝阳后,又乘胜向凌源发起进攻。接着,奉军的骑兵队也由彰武出动,陆续攻占直军控制的建平、赤峰等地。是时,直军第3军司令冯玉祥,因不满吴佩孚排除异己,正与援军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备司令孙岳等密谋倒戈,在古北口一线按兵不动。9月28日,榆关方面的战事日趋激烈。直军虽然居高临下,但奉军精锐*、郭松龄的部队却前赴后继地奋勇仰攻,双方都遭到很大的伤亡。奉军在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后,侦知九门口直军的守备力量比较薄弱,便转而集中兵力猛攻九门口,并于10月7日攻占,直军的长城防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吴佩孚在九门口失守后,急调后援部队开赴前线,并于12日亲临榆关组织直军进行反扑,一度曾将九门口夺回。奉军在直军反扑面前全力抗击,与直军进行了反复的争夺,终将直军的进攻击退,再度攻占九门口。在20多天的反复争夺战中,双方战死者达一万余人。10月9日奉军攻占了赤峰。15日,赤峰被赶来前线的直军第3军二部夺回。时冯玉祥在古北口举行会议,认为倒戈回京的时机已到,便电告孙岳,叫他迅速将驻防大名的军队调至北京南苑,同时下令部队,将后队改为前队,于10月19日回师北京。
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联名发出了呼吁和平的漾电,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贿选总统曹锟的反动统治,占领了北京。25日,冯玉祥等人在北京北苑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胡、孙二人分任副总司令兼第2、第3两军军长。“北京政变”后,吴佩孚把前线指挥交给张福来主持,亲率其嫡系第3师、第26师各一部,共约七八千人,于10月25日乘车回救北京。26日,吴佩孚命令部队开往杨村一线布防,对冯军采取守势。企图等齐燮元、孙传芳的军队沿津浦铁路北上;李济臣、萧耀南的军队由京汉铁路南来。再在这两路援军的支援下,从冯玉祥的控制下夺回北京。到10月28日,由平泉、冷口入关的奉军张宗昌部,攻占滦州,截断了榆关直军的退路和榆关;天津之间的交通线,直军纷纷溃退。31日,奉军占领了榆关和秦皇岛,缴获直军的枪支达3万余件。直军主力丧失殆尽。从10月31日到11月2日,冯军先后攻占了杨村和北仓,并俘虏了北上援吴的鲁军旅长潘鸿钧。吴佩孚见大势已去,率残部2000余人由塘沽登舰南逃。
张作霖、冯玉祥等随后在天津曹家花园召开会议,决议成立中华民国执*与善后会议以取代国会,并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统总统与总理之职,之后政权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北伐奉系军阀
1926年7月,广东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很快攻克湖南,直指湖北,北伐军在两湖和浙赣节节胜利,吴佩孚退入河南,孙传芳又重新投靠张作霖,与张作霖化敌为盟友。1926年11月,孙传芳亲到天津见张作霖,并与张宗昌等提议,为了便于对抗北伐军,宜组织一支统一的军队,由张作霖出任最高军事首领。于是,12月1日,张作霖出任安国军总司令,张宗昌、孙传芳为副司令,杨宇霆为总参议。
1927年4月,冯玉祥部及阎锡山部亦改称国民革命军,和北伐军一起夹击奉军,张作霖的统治已摇摇欲坠。6月,张在北京组建安国军*,自称大元帅。在《中华民国军*组织令》中,规定大元帅率陆海军;代表中华民国行使最高统治权;军*置国务员辅佐大元帅政务;国务院设总理及各部总长。就这样,张作霖在行将灭亡之前,终于爬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最高宝座。他和段祺瑞一样,虽无“大总统”之名,而行“大总统”之实。只不过,张作霖的末日高升,只是一阵回光返照而已。
1927年4月以后,*右派实行“清党”,另外,蒋介石与汪精卫、李宗仁、胡汉民等派系争权夺利,阻滞了北伐的进程,给北洋军阀尤其是奉系军阀以喘息的机会。1927年秋冬,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奉,遭到奉系的有力还击。尤其是奉军*与晋军傅作义的涿州争夺战,双方动用了坦克、飞机和毒气等各种武器,激战了三个多月,其强攻固守闻名全国,成为*和傅作义的成名之作。冯玉祥、阎锡山面临张作霖的沉重压力,为解北方之危,呼吁*各军共进声援,全力讨奉。
1928年1月,蒋、冯、阎、桂四派为了共同完成对奉系军阀的北伐,暂时取得妥协。2月,蒋介石将其嫡系部队改编为第一集团军,自兼总司令;改国民革命联军为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为总司令;改北方国民革命军为第三集团军,阎锡山为总司令;将两湖各军改为第四集团军,李宗仁为总司令,准备共同北伐。对此,张作霖也作了部署:决定对京汉、津浦路采取攻势防御;对正太路、鲁西大名一带采取攻势。任张宗昌为津浦路总指挥,孙传芳为鲁西大名方面总指挥,*为正太、京汉方面总指挥,张作相为京绥路总指挥,出动兵力约六十万人对抗国民革命军七十万之众。
4月9日,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国民革命军与奉军展开激战。不久,张宗昌军与孙传芳军即遭受重创,损失了山东大部。4月30日,张宗昌、孙传芳弃济南而逃。当北伐军进占济南,准备继续北进时,日本*决定进行武装干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北伐军对日采取妥协让步方针,决定绕道北进。5月中、下旬,张作霖丢失了邯鄣、保定、石家庄、大同、张家口等地。张作霖不得已向南京方面发出“息争议和”通电,蒋介石也有心与张作霖妥协,因冯玉祥坚决反对,只得作罢。张作霖又想勾结英美,以取得支持。但英美等见张作霖大势已去,不愿与之交往,就连长期与张作霖勾结的日本帝国主义者,也准备除掉张作霖,以乘乱进占东北。
6月1日,北伐部队占领沧州、河间后,分三路由津浦、京汉、京绥等线大举向京津全面推进,逼近北京郊区。张作霖见大势已去,6月3日,命*留守北京,当夜带着吴俊升等乘专车离开北京,同时下达总退却命令。6月4日五时三十分,张作霖乘坐的专车行至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被日军埋设的炸药炸毁。吴俊升当场被炸死。张作霖受重伤,被急救回帅府,于上午九时三十分死去。这就是震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发生时,*正与南京*的代表在北京举行和平谈判,接到奉天督署“立即返奉”的电报后,即化装乘车驰返沈阳。6月19日,在奉军元老的推戴下,*出任奉天军务督办。7月4日,*出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东三省巡阅使,年仅二十七岁军上将*,从此开始主政东北,人称“少帅”。
*
7、民国军阀一览表
名称 | 派系 | 根据地 | 主要将领 | 扶植列强 |
---|---|---|---|---|
直系 | 北洋系 | 长江中下流域及直隶 | 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 | 美国、英国 |
奉系 | 北洋系 | 奉天、黑龙江、吉林 | 张作霖、*、张宗昌 | 日本 |
皖系 | 北洋系 |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 | 段祺瑞、卢永祥、徐树铮、张敬尧 | 日本 |
桂系(旧桂系、新桂系) | 国民派 | 广西 | 旧桂系:陆荣廷、陈炳煜、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 | 英国 |
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 英国 | |||
滇系 | 国民派 | 云南 | 唐继尧、龙云、卢汉 | 法国 |
晋系 | 北洋派 | 山西 | 阎锡山 | 日本 |
湘系 | 国民派 | 湖南 | 赵恒惕、唐生智、何键 | |
粤系 | 国民派 | 广东 | 陈炯明、龙济光、陈铭枢、张发奎、陈济棠、余汉谋 | |
西北军 | 北洋派 | 陕西 | 冯玉祥、韩复渠、宋哲元、杨虎城 | |
川军 | 北洋派 | 四川 | 刘湘、刘文辉、杨森 | |
黔军 | 北洋系 | 贵州 | 袁祖铭、王天培、周西成、刘显世 | |
马家军 | 甘肃、宁夏、青海 | 马鸿逵、马步青、马安良、马鸿宾 | ||
* | * | 盛世才 | 苏联 |
下一篇:李一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