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重庆市渝中区

科普小知识2022-09-29 11:08:12
...

渝中区为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两江环抱、形似半岛,为重庆市经济、文化及商贸流通中心,是著名的“山城”、“江城”,也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截止到2010年底,渝中区常住人口为63.9万人。截止到2015年1月8日,渝中区水陆域面积23.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办事处、76个社区居委会。渝中区为全国文明城区,获得过“中国爱心城市”、“市级环保模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中文名称:渝中区

外文名称:YuZhongDistrict

国家:*

隶属行政区:中国重庆市

区划类别:市辖区

下辖地区:朝天门、解放碑等

*驻地:七星岗街道管家巷9号

地理位置:重庆市西南部

面积:23.71平方公里-陆地18.54平方公里

人口:常住人口为63.9万人(2010年)

方言:西南官话-重庆方言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朝天门、湖广会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

火车站:重庆站

车牌代码:渝A

行政代码:500103

电话区号:023(+86)

邮政区码:400001

GDP:129.9亿美元(国际汇率),折合804.2亿元人民币

人均GDP:19,999美元(国际汇率),折合123,856.46元人民币

网站:www.cqyz.gov.cn

1、简介


渝中半岛

渝中区是重庆市*驻地,是重庆的政治中心。

渝中区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狭长半岛形陆地上,又称为渝中半岛。渝中区面积23.71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为63.01万人。因渝中区在重庆各区中建设最早,而且长期投资最多,目前是设施最完备的区之一,各大商业商贸金融设施大多在该区设有总部或区域分支机构。由于渝中区多山少地,因此区域内建筑鳞次节比、高耸如云,渝中区商用建筑平均楼层为27层,平均高度为115米,道路随地形蜿蜒穿行于高楼和绿树之间、车流拥挤,入夜灯火辉煌,五光十色,各色灯饰令人目不暇接,闻名遐迩的重庆山城夜景的主体便是渝中区,长江对岸南岸区的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和虎头岩是观赏渝中半岛夜景的绝佳之地。但目前随着重庆其他城区相对渝中的快速发展,渝中区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被沙坪坝区所取代,而商业、贸易经济中心的地位亦逐渐在被江北区、渝北区所取代,渝中区只成为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中心而已。

2、历史


渝中区远眺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和发源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建立巴国,属巴国江州地域,较长时间为巴国国都所在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两年后,以巴国地置巴郡,属巴郡江州县地域,为巴郡和江州治所所在地。从汉代至清代,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地域。其中,从公元561~1929年,属巴县地域历时1368年。历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其中,从公元1363~1371年,为大夏国国都所在地。

1929年,国民*在巴县城区正式设重庆市,区境属重庆市地域。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今渝中区境。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今渝中区境。1946年,重庆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在此期间,区境一直是市*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陪都和**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成立,重庆市人民*于1950年6月将原重庆市第一区至第七区命名为第一区。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1995年3月,将沙坪坝区大坪和化龙桥街道划入市中区,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在此期间,区境曾为**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3、行政区划

分为朝天门、望龙门、解放碑、南纪门、七星岗、菜园坝、两路口、大溪沟、上清寺、石油路、大坪、化龙桥12个街道,区*在各街道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的派出机构管理辖区事务。

4、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解放碑

渝中区是重庆的中心城区,位于北纬29°31′50″~29°34′20″,东经106°28′50″~106°35′10″之间,地处重庆市西南部,长江、嘉陵江汇流处。渝中区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为一东西向狭长半岛。渝中区东、南濒临长江与南岸区水域相邻,北面濒临嘉陵江与江北区水域连界,西面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接壤。全区总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

地貌

境内最高处的鹅岭海拔394米,最低处朝天门两江汇合处的沙嘴角为167米,相对高差227米,坡降较大,比高悬殊,形成独具特色的壮丽的山城景观。

气候

渝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受特殊地形、地貌影响,具有气温高,日照少,雨季长,湿度大,云雾多,霜雪少,风速小等气候特点,是著名的“雾都”和长江干流三大“火炉”城市之一。

5、自然资源

渝中区位于重庆西南部,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铁矿、煤矿、粘土矿、石英砂岩等;植物资源以人工种植为主;动物资源以家畜为主。

6、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渝中区常住人口为63.9万人,占重庆市常住人口的2.18%。

民族

截止到2009年,渝中区户籍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6.04万人,占总人口的99.28%;回族、土家族、满族、苗族、壮族、蒙族、彝族等37个少数民族人口为0.48万人,占0.72%。

7、经济

渝中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是一个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基本没有农业和工业。2012年,渝中区地区生产总值766.0亿元。

8、教育

至2012年底,渝中区普通中学1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32所。

普通中学主要有:重庆市求精中学校、重庆复旦中学校、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校、重庆第二十六中学校、重庆市杏林中学校等;

小学主要有:渝中区中山小学、渝中区解放东路第一小学、重庆大同实验学校等;

职业学校主要有:渝中高级职业学校等。

9、交通状况


重庆长江大桥

渝中区是重庆市水陆客运交通枢纽。铁路重庆站是渝川、渝黔、襄渝3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朝天门港口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客运港口。跨江大桥有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黄花园大桥、重庆长江大桥及复线桥、菜园坝长江大桥、牛角沱大桥、渝澳大桥、嘉华大桥等,有向阳隧道、八一隧道、石黄隧道等。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等线路经过渝中区。

10、著名景点

古迹


重庆人民大礼堂

城垣遗迹,大多已毁,现存一些城门尚可辨认,特别是经过修复的通远门及城墙。巴蔓子将军墓巴蔓子为春秋时期巴国自刎保国的著名将领;重庆三线移民博物馆、重庆移民纪念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湖广会馆;

近代

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重庆解放碑,建于抗战陪都时期,原名为“精神堡垒”,二战胜利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红岩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南方局驻地;新华日报发行部旧址;鹅岭公园四川总督私家园林,1945年重庆谈判蒋介石和*曾会晤于此;国民*旧址内有蒋介石官邸旧址、国民*行政院旧址等,今为*重庆市委驻地;大韩民国流亡*旧址;史迪威博物馆;宋庆龄故居;瑚坝珊机场旧址陪都时期重庆主要机场之一,位于长江江心的沙洲上;桂园1945年《双十协定》签订地;曾家岩50号*起居地和办公室;

现当代

解放碑*商务区中国西部第一大商业步行街;中国三峡博物馆;朝天门古重庆第一城门,位于两江交汇之咀,有长江上游历史上最大的码头,因朝向明初时帝都南京而得名;佛图关公园位于市中区的森林公园;人民大礼堂、人民广场中国三大堂之一;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可以了解重庆市历史和城市发展现状和规划;大田湾体育场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的综合体育场;

宗教

罗汉寺供奉着济公和500罗汉,内有佛学院;若瑟堂中国西南最大的、装修最好的天主教堂,由美国传教士范若瑟创立,每年有平安夜弥撒。

11、著名人物

徐文彬(1920-),史学家、书法家。中国*同盟盟员,文博研究馆员,曾任重庆市《文物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明朝兰,民间面塑艺人,常住渝中区。鉴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上作出的贡献,渝中区档案局将其列为第二批建档名人名单。陈有杰(1951-)江津人,常住渝中区。一级美术师,军旅书画家。任重庆巴渝书画院院长。

12、荣誉

2010年11月,渝中区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区已通过重庆市*组织检查验收。

2011年12月,*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渝中区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渝北区通过复查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区称号。

2012年2月,重庆市*表彰授予15个单位首届重庆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奖,渝中区成为重庆区县科协系统唯一殊荣的单位。这是自中国科协1999年启动创建以来,渝中区连续11年保持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

2012年12月,“第二届中国爱心城市大会”在福建省晋江市落下帷幕,渝中区荣获2012年度“中国爱心城市(区)”荣誉称号。

2013年1月,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组结合材料预审、现场考评和综合评审后,认定渝中区达到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方案要求,授予渝中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