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泾县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科普小知识 2022-09-29 19:42:31
...

王稼祥故居地处安徽泾县西南桃花潭镇厚岸村,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积1130㎡。距县城48公里。故居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故居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

中文名: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地址:安徽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

建筑面积:1130㎡

性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类型:人物故居

纪念任务:王稼祥

1、纪念馆介绍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位于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积1130㎡,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

走进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汉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凝望着远方,眉宇之间微蹙,左手拿着《申报》,右手握着拳头,表现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气、决心和对未来前途的思索与展望。

《王稼祥生平陈列展》的主题是“永远的稼祥”。展厅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风华年代,第二部分是忠诚战士,第三部分是三大贡献,第四部分是卓越领导,第五部分是杰出外交,第六部分是永远的缅怀。每一部分段首画面都有主题色调,主要体现其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思想状况。整个展厅的表现形式分三种:一是平面、二是立体、三是灯箱。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将王稼祥的一生展示给大家。

陈列馆的第三部分是多功能厅,里面的装修具有创新的徽派风格,电视墙的背衬是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花砖镶砌而成,主要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

2、纪念馆讲解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王稼祥铜像广场

现在我们所在的便是王稼祥铜像广场。大家可以看到,眼前这座庄严肃穆的铜像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同志。王稼祥,原名嘉祥,又名稼啬,是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中国*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该铜像面朝东北,身着中山装,面部神情似微笑,似沉思,面容消瘦,展现出他为中国革命殚精竭虑。王稼祥生平总是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年轻时曾留学苏联五年,被称为“红色教授”型的人物。该铜像加底座共高2.6米(像高1.2米,座高1.4米),在纪念馆未建造之前坐落在王稼祥故居门前,2012年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升级改造后将铜像移至纪念馆广场上,供游客瞻仰、敬献花圈。

王稼祥纪念馆

正对着铜像广场的这座建筑便是王稼祥纪念馆,该馆系2005年为纪念王稼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弘扬革命传统,安徽省委、省*特拨专款在厚岸王稼祥故居新建。纪念馆坐北朝南,面临柳溪河。建筑面积1130㎡。徽派建筑外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建筑平面由序厅、展厅和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宽敞的后庭院浑然与王稼祥故居连成一体。纪念馆大门上方“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同志的题写。

序厅

踏入内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王稼祥汉白玉雕像。雕塑高1.8米,重1.6吨,雕塑取材于王稼祥1925年在芜湖圣雅阁中学读书时期的一张照片。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的凝望着远方,眉宇间微蹙,左手拿着《申报》,右手紧握拳头,表现出他投身革命的勇气、决心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思索与展望。雕塑的背景是王稼祥同志一生走过的主要历程为主题的浅浮雕。内容有厚岸村、芜湖圣雅阁中学、江西瑞金、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延河、北京*、莫斯科科里姆林宫。序厅左右两边是四块将军红石碑,碑文是1925年前后,王稼祥写给同学王柳华的书信原文节录。序厅两边的墙壁上镶嵌着金色花环的日月明灯,意寓着王稼祥同志的革命精神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衬景后的两幅国画,一幅是稼竹迎劲风,一幅是祥梅送冬寒,表现了王稼祥同志一生不朽的革命气节。(这两幅国画是北京画家刘福林专门为展览馆制作)(左碑文:1、列宁先生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事实。我们既要革命必须先研究革命理论,实习革命方法”。2、帝国主义等无辜*我们同胞,军国随意躏蹂爱国运动,现在这两重压迫已日益加紧了,可是压迫愈紧,反动力也愈大,我们一息尚存,总应拼死命地去向他们猛攻,何患他们没有推倒之一日。右碑文:1、社会之腐败至今日可为登峰造极,我辈青年置身斯中,不受其同化,不受其压制,盖亦难矣,欲解放青年,必身改革社会始。2、亲爱的故乡和甜蜜的家庭,这时我们分别了,我心里藏着别离的悲哀,看见黄莠的树叶,起伏的溪水,不竟心头一动,触起思家的愿头,游子的情绪现已纷乱了。)

展厅

以《永远的稼祥》为陈列标题,展示王稼祥同志生平;内容为:风华年代;革命岁月(上)、革命岁月(下);杰出外交和永远缅怀五个部分。

风华年代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出生在泾县厚岸村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这是一幅王稼祥同志的全家福油画,父亲王鸿宇(也叫王承祖)、母亲查端,大姐王招德、二姐王珍玉、姐弟三人王稼祥最小,是家中唯一的男孩。1913年至1919年7岁的王稼祥就读于厚岸村的柳溪小学。柳溪小学是由王稼祥的胞叔王惠舟创办。1922年,年仅16岁的王稼祥离开家乡,到南陵县乐育学校求学。1924年,18岁的王稼祥考入芜湖圣雅阁中学高中部学习。1925年8月,王稼祥又进入上海大学附中部学习,并担任学生会主席,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少年时期的王稼祥便树立了学习目标,他在写给朋友王柳华的书信中明确地提到他学习的目地是学知识、求真理。1925年冬,王稼祥怀着“研究革命理论,实习革命方法”思想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且为自己取了一个俄国名字“康姆纳尔”,意思是“公社社员”。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又光荣地加入了联共,成为一名联*员。通过学习他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升,他在写给朋友王柳华的信中提到:“要革命,必须有组织的政党来组织民众不可”。这份履历表是他在延安时填写的,履历表中详细叙述了他在苏联学习及入党的情况。

王稼祥故居

王稼祥故居1986年被省*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稼祥故居是座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它坐北朝南,门厅内设有耳房与二道门,耳房是门人居住的地方,二道门分中门和边门,平日中门不开,如有贵宾来临或婚庆嫁娶时才打开。左手边是一个小花园,少年王稼祥经常在这里玩耍。右手边是个书房。王稼祥曾在这里背着家人读过“新青年”、“向导”和“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杰出的革命*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正房门楣上“王稼祥故居”五个大字,是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所题。故居正屋,由一个堂厅和两间厢房组成。屏风前的长形条桌上陈放着镜、钟、瓶,寓意着终身平安的意思,同时也寓意着东瓶西进的意思。右边的厢房是王稼祥父母居住的地方,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就出生在这里,左手边是王稼祥两个姐姐居住的地方。两个姐姐出嫁后,王稼祥也在这间厢房住过一段时间,那是他在芜湖圣雅阁中学组织领导学生运动,被教会学校除名,父亲把他领回家,就关在这个房间,后母亲禁不住儿子的反抗,出于对儿子的疼爱,偷偷打开门锁放跑了心爱的、唯一的儿子,从此王稼祥便投身革命,四海为家,直至1974年1月25日辞世。

王氏宗祠

沿着石板路一路走来,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祠堂——王氏宗祠。王氏宗祠据考证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60年历史。门楣横梁上中间雕刻的是“封神”全景图,左右两边分别是“张松献图”、“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王氏宗祠匾额由清代书法家王枢书写。大门上四个六边形半柱,上面书有“福、禄、寿、禧”,旧进人们称为“横子”是显示家族地位的象征。在这里请大家留心观察,这四根大理石柱,您会发现上面有着天然的龙虎图案。这种石柱是皖南古建筑中的稀有珍品。下面青石柱础刻有鸟兽图案。清代是王氏家族最为兴旺的时代,祠堂匾额多达百余块,在*期间被毁,现仅存十四块。这里却有着一个不为人鲜知的故事,当时唐昭宗皇帝非常赏识鲁国公王溥,曾御赐他金鼎一尊,后来王氏家族携金鼎一起迁居厚岸,所以厚岸王家又被世人称为“金鼎王家”。东序、西序两边厢房,在七十年代时被人为拆毁。

通德门

通德门建于明代末年,是这个村子目前保存最完整一个明代建筑。它取通达道德之门的意思。通德门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飞檐翘角的四角形阁楼,下层是用条石彻成的拱形门洞。少年王稼祥就是从这里走出厚岸,走出泾县、走上革命道路的。

东台书院

通德门向内,便是少年王稼祥就读的柳溪小学。柳溪小学的前身是东台书院(建于清同治年间,建筑面积280平方米。7岁时王稼祥就在此读书。柳溪小学不同于以往的私塾教育,它采用的是近代教育学制和方法,分初小、高小两个阶段,学制六年。由于王稼祥勤奋好学,所以每学期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名,而他的英语成绩更为突出。这里就是王稼祥小学读书的地方。王稼祥从柳溪小学毕业后,由于全县内无一所初级中学,而他年纪太少,缺乏自理能力,所以又在柳溪小学的私塾里读了两年私塾,这帮他打下了一定的国文基础(王稼祥是柳溪小学首届毕业生)。

3、人物简介


王稼祥

王稼祥(1906年-1974年),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人。原名嘉祥,又名稼啬。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中国*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三人军事小组成员、**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驻共产国际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受迫害。1969年10月下放河南信阳。1970年冬回北京治病。*6届*委员、*政治局委员,7届*候补委员、委员,8届*委员、书记处书记,10届*委员。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

生平

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出生在安徽省泾县厚岸村。

1922年到安徽南陵县乐育学校求学。

1924年春就读于安徽芜湖圣雅阁中学。

1925年5月领导同学参加反帝爱国运动。8月进入上海大学附中部学习,担任学生会主席。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进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读书。同年2月转为中国*党员。 1930年3月回到上海,任**宣传部干事。

1931年1月任**党报委员会秘书长和《红旗》、《实话》总编辑。

1931年4月被派往*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11月,在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4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负重伤。

1934年1月,在*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10月参加长征。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拥护*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选为政治局委员。会后,同*、*一起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9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政治部主任。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1937年6月,由于伤情恶化,去莫斯科治伤。11月,任*驻共产国际代表。

1938年8月回到延安,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负责*军委日常工作。

1939年1月,兼任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

1941年任*研究组副组长。

1942年6月,同陈云负责领导*军委直属系统的整风。

1943年7月,他在《中国*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思想”这一科学概念。

1944年伤病复发,脱离工作。

1945年在*七大上当选为*候补委员。

1946年再次去苏联治病。

1947年5月回国后任**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

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递补为*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首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1951年起,长期任**对外联络部部长。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国务院在外交方面的许多重大决策,并在对外工作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看法。

1956年2月参加苏共二十大。8至9月出席党的七届七中全会。9月,在*八大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委员和*书记处书记。他是第三、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7年1月参加*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波兰、匈牙利三国。

1958年11月至12月出席*八届六中全会。

1959年3月陪同*、*、*、朱德等会见外宾。同月作为以朱德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成员,赴华沙出席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4月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三届常委会委员。7至8月参加*八届八中全会。

1962年2月和刘宁一、伍修权一起给*、*、陈毅写信,为“渡过困难,或者减少困难,至少不去增加目前已形成的困难,来加速我们*建设事业”,提出处理中苏、中美等国际关系的意见。后被指责为“三和一少”、“三降一灭”的“修正主义外交路线”。3月主持撰写和审定《关于支持别国反帝斗争、民族独立和人民革命运动问题—事实求是,量力而行》提纲。9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会后休养。

1965年1月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常委会委员。

1966年3月*决定王稼祥任*外事小组副组长。

1968年4月被隔离审查。

1969年10月被下放到河南信阳。

1970年年底回到北京治病。

1972年5月给党*、*写信,要求分配工作。

1973年8月在*十大上重新当选为*委员。

在“*”中,他长期从事的外交工作被污蔑为“三和一少”的投降主义路线,遭受到严重的迫害。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不幸猝然逝世,终年68岁。直至1979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才得到平反。

4、旅游指南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开放时间:8:00-17:00

特色导游:游客服务中心提供电子导游。

讲解员价格:景区讲解员价格:30.00元

主要线路:景区旅游线路:停车场-纪念馆-故居-王氏宗祠-聚星桥。一日游线路:查济古民居-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月亮湾漂流二日游线路:月亮湾,新四军,桃花潭,查济,王稼祥故居。

周边旅游景区: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桃花潭,太平湖

上一篇: 张金华

下一篇: 金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