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
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心,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辖16个乡镇(场),40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69万,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3万亩。扶沟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国果菜十强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普及推广先进县。“银山”棉花为全国棉花行业十大知名品牌之一。扶沟县是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将军故里。
中文名称:扶沟县
别名:桐丘
所属地区:河南省周口市
*驻地:城关镇
邮政区码:461300
面积:1170平方千米
方言:中原官话
外文名称:FuGou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9个镇、6个乡、1个农牧场
电话区号:(+86)0394
地理位置:河南省中部
人口:70.52万(2008年)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1、历史沿革
夏商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属豫州。
西周前806年属郑国。
东周前376年属魏国。
秦前225年属三川郡。
西汉前196年-公元25年属兖州淮阳国(汉高帝十一年,设置扶沟县,扶沟名始此现址催桥小扶城)。
东汉公元25年到公元100年该属陈留郡(今开封)。
三国魏,西晋220年--266年属兖州陈留郡(今开封)。
东晋317年属豫州颍川郡(此年扶沟入新汲县,治所在汲乡,县城南迁改属颍川郡)。
北魏420年属郑州部颍川郡(复置扶沟县),537年属许昌郡。
北齐,北周到隋550-581年属扬州部颍川郡(隋大业末年,新汲县废,并入扶沟。移县治于桐丘,今城北石桥)。
唐621年属北陈州,其年改属洧州(其年废除北陈州,改置洧州,州治在尉氏),627年属许州(贞观元年,废洧州)742年属颍川郡(许州改颍川郡),758年属许州。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07年-951年属东京开封府。
宋960年属京畿开封府。
金1127年属南京路开封府。
元1271年属汴梁路总管府。
明1368年属河南省开封府。
清1644年属河南省开封府,1653年改属陈州府,1724年属直隶州1734年复属陈州府。
清末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开封道为豫东行政区。
1947年扶沟解放改属鄢陵建立的豫皖苏第五区,1949年归属淮阳专区,1953年改属许昌专区,1965年又设周口专区,扶沟归周口至今.
2、地理环境
位置
扶沟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属周口市。古扶沟县称桐丘,公元前196年,即西汉高帝十一年置县,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洧
扶沟县
水沟,而改为扶沟,迄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县城位于东经114°23′北纬34°4′,位于县境中部偏西,海拔58米。面积1170平方千米,人口70.52万。
地形
扶沟,地处豫东平原,昔日黄泛区腹地,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距省会郑州120公里,西临许昌,北连开封,南接周口,位居中原城市群之中。
气候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611.4毫米,无霜期215天。工业已初步形成机械、粮油加工等多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旅游景点有吉鸿昌烈士纪念馆、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道教圣地雾烟山。
3、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3月,扶沟县辖9个镇、6个乡、1个农牧场、1产业集聚区:城关镇、崔桥镇、江村镇、白潭镇、韭园镇、练寺镇、大新镇、包屯镇、汴岗镇、曹里乡、柴岗乡、固城乡、吕潭乡、大李庄乡、城郊乡、农牧场、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县人民*驻城关镇。
4、人口民族
扶沟县隶属周口地区,辖城关1镇,城郊、崔桥、江村、白潭、曹里、韭园、柴岗、固城、练寺、汴岗、大新、吕潭、包屯、大李庄14个乡镇,1个农牧场,387个行政村,2580个村民小组。全县共有13万多户,58.5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2.5万多户,55.2万多人;非农业人口0.5万多户,3.2万多人。有汉、回、蒙古、藏、*、满、怒、土、哈尼9个民族,汉族58万多人,回族0.4万多人,其他7个少数民族1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11.8人。
5、基础设施
该县县委明确提出了“重点突破、整体带动、扩城活商、滚动发展”的城镇化思路。几年来,全县每年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达5亿元左右,以20%的速度增长,促进了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协调发展,使城镇、交通、通讯、电力、专业市场建设日新月异。
6、交通优势
扶沟是内陆平原农业大县,地处黄淮平原,毗邻省会郑州及开封、许昌、漯河等中原城市群体,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纵横交错的11条国道、省道穿越县城,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阿深高速公路、311国道也将相汇境内。
7、县城建设
县城建设着重拉大框架、开发新区、改造旧城、规范管理,在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上下工夫,促进县城向以轻工、商贸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迈进。扶沟围绕扩大县城规模,积极筹建“三区一中心”,即行政新区、教育园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园区和农资、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同时,扶沟加快工业园、河滨公园等工程的规划建设,坚持走“以地聚财、以地建
扶沟县
城、以地养城”之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城市投入机制,变“地板”为“铜板”,变*单一投入为社会多方筹资,变*统包统建为社会共建,调动了多方资本投入的积极性。近几年,全县共吸纳社会资金1.2亿元,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快发展。
旧城改造
在旧城改造方面,扶沟近两年先后投入10081万元,累计开发改造街道8.8公里,投资3190万元对县城吉祥路、桐丘路等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加快了老城区改造步伐,使城区得到了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对城区市容市貌的治理力度。一个环境幽雅、秩序井然、靓丽整洁的县城展现在豫东平原上。按照新城区规划,2008年扶沟县城面积由原来的8平方公里将发展到3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20万人。
城镇建设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该县规划了沿国道、省道的7个乡镇作为开发重点,并对其他建制镇进行多点发展,积极构建协调统一的小城镇体系。几年来,7个乡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兴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小城镇集中,城镇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围绕工业优势,向工业化大县迈进。
8、经济发展
综述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79.3亿元,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13.3%。
农业
扶沟,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盛产小麦、棉花、瓜果、蔬菜、食用菌、牲畜、林木等农副产品。该县曾先后获得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国果菜十强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普及推广先进县等荣誉称号。用工业理念抓农业,以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为切入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扶沟人的共识。
该县围绕牛猪羊树、瓜菜果菌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了麦、棉、瓜、菜、菌、肉、蛋、奶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新规划了万亩高效农业生产基地,2165亩的一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同时,该县集中时间和物力,完成了沿国道、省道和骨干渠道发展经济林带、300亩网络化绿化、建立10万亩优质小杂果生产基地工作;狠抓了林草牧一体化建设工作,建成了连片成方200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区16个、百头畜位规模养殖场15个、百头规模养殖小区45个,涌现养殖专业村70个,较大规模养殖专业户2000户。2003年底,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579公顷,牛存栏14.2万头、羊存栏15万只、生猪存栏42万头、家禽存栏29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61万吨、1.08万吨、0.037万吨,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4.5亿元。
扶沟县
该县县委、县*抓住被北京市定为“放心菜供应基地”的机遇,发挥全国果菜十强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的品牌效应,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在周口建立了扶沟无公害蔬菜超市,年销售各类蔬菜5万多公斤,与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蔬菜进京供应协议,每年可供菜20余万吨。
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农村经济在调整中稳步发展。秋季遭受严重涝灾,但粮食生产仍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37.7万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夏粮33.2万吨,增产1.3%,创历史新高。棉花总产量28552吨,增产50%。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等高效农产品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万公顷,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8.7%,提高0.7个百分点。蔬菜种植面积1.51万公顷,总产量69万吨,增产0.8%。农田林网建设继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新植树326万株,增长1.6%,完成荒地造林面积1330多公顷。畜牧业发展较快。规模养殖取得新进展。大牲畜、生猪、羊年末存栏分别达到14.27万头、36.76万头和13.29万只,分别增长5.5%、7.3%和6.6%。肉类总产量46236吨,增长11.0%。千头规模养猪场达到6个。畜牧业年产值达到6.8亿元,增长29.9%,占农业产值的23.4%,提高7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新打及维修机井260眼,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400公顷。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强。新建立一峰农业、顺发牧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外出务工队伍壮大,全县外出务工人员62570人次,增长23.9%,创收3.1亿元。
工业
扶沟,有广阔的工业发展空间,已形成了机械制造、裘皮制革、食品加工、棉纺、化工、酿造、电力、饲料、建材、造纸、肠衣、服装、板材加工等基础工业,20多种气缸盖产品俏销全国各地,皮毛、肠衣制品出口亚欧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银山”棉花为全国棉花行业十大知名品牌之一。全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未来扶沟工业发展的深厚基础和突出优势。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发展后劲增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911万元,增长21.7%;实现利润1874万元,增长50.4%;产销率97.3%,增加0.7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5.69,提高33.73个百分点。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新的增长点不断显现。施达牧业肉牛育肥及加工、力神机械技改、豫东纺织、津扶纺织、奥威特食品加工、东风缸盖缸*造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产业集中度、资源加工深度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成效突出。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增长35.3%。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各类建设项目190个,总额20.2亿元。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固汴路改建工程和县城南三环路建成通车,改造县乡公路30公里,新增干线公路7.7公里;河南中方实业有限公司10万纱锭、128台无梭织机及棉花交易市场项目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初步建成全省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场和全国最先进的棉花加工企业;一峰无公害蔬菜贸工农一体化项目完成
扶沟县
投资930万元,建成无公害高档蔬菜示范基地。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区建设总投资达到10950万元,比上年增加4300万元,增长65.2%。
经济*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全县累计完成国有企业改制43个,改制率达到93.5%。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对种粮农民直补和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全县农民减负增收4192.8万元。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引进各类项目90个,引进资金8.07亿元,比上年增加5.48亿元,增长211.8%。
社会事业
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施科技“星火”计划项目1个、科技攻关项目2个。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共投入国债、专项资金880万元,改造危房3.7万平方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争取国债资金安排建设了县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楼,利用省专项资金扶持改建了曹里乡、江村镇卫生院。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42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全县共发放失业人员养老保险金69万元、企业养老保险金1709万元、失业人员保险金185.9万元,为5610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2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3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386万元,增长15%。
9、产业集聚区
扶沟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北部,总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6平方公里,分为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区。其中纺织服装业和装备制造业是我县主导产业。2010年10月,扶沟县产业集聚区被省*确定为全省首批“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集聚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目前,形成了“五纵六横”道路框架,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通讯、用电、燃气、地面“六通一平”,建成有中小企业创业园、机械制造园、食品工业园、集聚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职业教育中心、永善职工医院、万里物流配送中心、公共保税仓库、集聚区公租房、客运站、新村小学等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入驻工业企业总数达90家。
投资导向
扶沟产业集聚区
扶沟县纺织工业园被省*确定为特色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制鞋企业主要有中方集团、昌茂纺织、泓宇纺织、中亨纺织、豫丰纺织、皓宇纺织、日神服饰、和合印染、东利染整、三丰鞋业、大丰鞋业等2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棉纺规模达120万锭,剑杆织机2000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和纺织行业优势的产业化格局。
产业发展重点:主要引进大的纺织、印染、服装和鞋业加工项目,单个纺织项目规模须达10万纱锭以上。
2、机械制造业
扶沟机械制造业被认定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气缸盖生产已有30多年的历史,规模以上机械、电子制造企业主要有天誉动力、力神机械、乐普四方、中泰缸盖、华美电气、金星机械、昊龙食品机械、兴达金属等20多家,年生产缸盖缸体70万只、大马力轮式拖拉机2万台、高能效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20万千瓦。
产业发展重点:与国内外有影响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大力引进缸盖缸体生产企业,汽油机和柴油机整机组装项目,电子加工项目等。
3、食品加工业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扶沟食品加工业逐步实现了由原材料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食品加工企业主要有奥威特食品、乐涛面业、宝乐奶业、泽宇食品、红高粱面业等18家,年加工小麦50万吨,生产面、肉、蛋、奶等各类食品19万吨,果蔬加工25万吨。
产业发展重点:充分利用粮食、蔬菜、畜牧等资源优势,引进无公害蔬菜加工、大豆制品深加工、面粉加工、食用菌深加工、优质杂粮加工、莲藕加工、辣椒深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鸭养殖分割等项目。
4、现代服务业
有效整合老城区,合理规划新城区、产业集聚区的三产服务业的结构和布局,做到三城共融、三城共建,围绕打造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街),积极发展专业市场、现代物流、宾馆酒店、房地产、中介等现代服务业。
10、交通
扶沟县城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西临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北依陇海铁路。阿深、许亳高速公路交汇境内,311国道和3条省道等高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达四方。
扶沟与郑州、许昌、开封、漯河等中原城市群相距较近,位于中原城市群经济区划圈内。距京广、陇海、漯(河)阜(阳)铁路大动脉均在50公里左右,距郑州国际机场仅一个小时的路程,纵横交错的11条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大广高速、许亳高速相汇境内,横贯全县的地方铁路准轨改造即将启动。
11、科教文卫
扶沟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扶沟县志》开篇就清晰地记载着扶沟人具有“乐诵读、勤耕织、俗善良、讲诚信、励家国”的特点,“一母三进士”、“程门立雪”的动人故事在扶沟广为流传,大程书院等古建筑群依然保存完好。扶沟县教体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步履坚实,成绩斐然,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县城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先后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幼儿教育先进县、特殊教育先进县、高招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和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等6块*金牌;河南省危房改造、依法治校、教育宣传、职业教育、教育教研、“普九”和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县教体局党组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命名为优秀基层党组;获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2008年6月,县教体局机关党支部分别被省、市委组织部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高中教育县高中、县二高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县直高中、韭园高中相继被评为市级示范性高中,示范性高中比例位居周口全市之首。高招升学率、优秀率、上线率、上线人数万人比位于周口市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高招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全县高招报考10108人,本科三批以上上线3224人,与2007年相比增加483人,本科三批以上上线人数、上线率再次位居周口市第一名。 “普九”成果巩固提高198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995年顺利通过省*“普九”验收,2002年通过河南省“两基”复验。2006年被定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县,2007年,教育部长周济视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几年来,公共财政惠及教育的力度不断增强。危房改造、远程教育、课桌凳配置、“两免一补”、免费发放国家课程教科书等各种惠教政策给全县教育事业强筋壮骨,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改善了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控制在0.30%以内。 职业教育方兴未艾扶沟县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念活“进、留、学、用”四字经,以学养学、勤工俭学、半工半读,让学生“自食其力上中专,领着工资学技术”,走出了“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半工半读”的新路子。全县职业中专现有在校生4000多人。“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招生比例将达到1:1。《教育时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扶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 幼儿教育健康发展作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扶沟县始终把幼儿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为准绳,以强化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重点,以注册登记、分类管理、加强督导为手段,以全方位提高办园水平、普及农村学前教育为根本,幼儿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共建园465所(含学前班),乡乡建有中心幼儿园,村村设有学前班。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0%,其中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
扶沟县高考录取
95%。 体育事业形势喜人作为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县,我县取得了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双丰收。首先不断加大投入,扩建场地,添置器材,95%的学校达到了省颁标准,保证了体育教学和师生活动的基本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在开足开全体育课的同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大课间”锻炼计划,推行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秋实高中、县高中、城关镇一中、城关镇二中、红旗小学是乒乓球、排球、田径等省级传统项目学校。同时,我县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建设各种群众性休闲健身场所,经常举办篮球、门球、乒乓球、长跑等群众性体育比赛。成立有太极拳、信鸽、篮球、门球、排球、乒乓球等30多个体育协会。在2008年5月,扶沟县代表团230人参加了周口市第一届运动会,共夺得金牌34枚,银牌23枚,铜牌19枚,篮球、散打、拳击、女子门球、中国象棋夺得六个团体总分第一名,同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改革开放30年,是扶沟县发生巨变的30年,也是扶沟卫生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的3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卫生系统广大*职工坚持新时期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加大改革、开放、发展的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卫生资源逐步得到优化配置,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取得了辉煌业绩,先后荣获“中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试点达标县”、“牙病防治先进县”、“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健康扶贫工程项目实施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监督先进集体”、“全省卫生系统‘四五’普法暨依法执业集中教育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卫生资源
1983年全县共有15个公社(镇)卫生院和5个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县人民医院、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学校、县药品检验所),337个大队卫生室及乡村医生联办诊所。*职工总人数933人,其中主治医师7人,医师、医士196人,护理人员169人;乡村医生628人,生产队卫生员1464人,接生员214人。设有病床718张,大、小医疗设备138台(件),人均卫生事业费仅为1.88元,医疗业务收入371.5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该县卫生工作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截至为止,全县现有15个乡镇卫生院、8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75个村卫生室,*职工总人数266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职称52人,主治医师等中级职称293人、医师等初级职称1024人;注册执业(助理)医师670人,注册护士32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人。设有病床964张,万元以上诊疗设备238台(件),业务用房面积47210平方米,固定资产5700万元,2008年接诊门诊病人628612人次,住院患者61866人次,病床使用率99%,实现医疗业务收入8305万元。
传染病防治
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实现了国家重大疫情电子信息网络直报,门诊化接种率100%,“五苗”接种率均高于95%,法定传染病发病率2008年为368.33/10万。继消灭天花之后,该县连续19年无脊灰病例、无白喉病例、无百日咳病例发生。随着疾病病种的不断变化,该县有效防止了动物禽流感向人间传播,2003年实现了非典零病例,今年春天,在周边地区出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情况下,该县没有出现疫情集中暴发,散发病例,无一死亡。同时结核病控制进程不断加快,艾滋病防治工作逐步推进,2008年9月1日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5种扩大到11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2种,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公共卫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扶沟县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该县积极争取和完成了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和1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任务,累计投资1319.8万元,新建医疗建筑面积12346m2(1幢传染病区大楼、1幢疾控中心大楼、11幢门诊病房楼),改建医疗建筑面积11164m2,购置设备64台(件);同时争取93万元新建、改建65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已全部完成。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危房多、设备老化、环境条件差的落后面貌,该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大大增强,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对外形象明显提高,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新农合医疗
自2007年,扶沟县被确定为新农合试点县以来,截止2008年12月底,全县累计补偿68.61万人次,其中住院补偿10.2万人次,门诊补偿58.41万人次;累计发放补偿资金6008.5万元,其中住院大额补偿5218.79万元,小额门诊补偿
新农村合作医疗
789.71万元,广大参合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政策的好处,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吃药贵”问题,形成了“*得民心、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三赢局面。
地方病防治与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
大力开展了降氟改水工程,全县14.5万人吃上了安全自来水,地氟病得到了有效控制,8万农村居民用上了卫生厕所,通过综合治理,县城环境卫生大大改观。食用碘盐合格率100%,该县提前三年达到国家防治碘缺乏病标准。
医政管理、科技教育长足发展
设立专病专科6个,引进医疗新技术、新成果65项,参加学术交流168人次,获得科学成果奖35项,涌现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8人。扶沟卫校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基地,继续医学教育、远程医学教育和农村卫生人员教育工作连续开展,培养各类医学人才2000余人。
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加强
30年来,扶沟县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断壮大,卫生监督执法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该县成立了卫生监督所,统一承担原分散在各专业防治机构的公共卫生执法职能,实行了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每年均开展了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卫生、整顿规范医疗市场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了一批不法经营商户和非法行医者,取得了无一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可喜成绩,有力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改革开放30年,扶沟县卫生事业已经茁壮成长起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扶沟县卫生局将着重以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建立卫生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质量较高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使广大群众真正实现病有所医。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国家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扶沟县全体卫生工作者有能力、有信心,以更新、更实的笔法,为构建和谐扶沟、建设小康社会写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新篇章。
12、网络发展
21世纪是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扶沟县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本土网站:
扶沟生活网,始建于2010年12月份,由郑州能创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承建。该网站是世界了解扶沟、扶沟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扶沟网是扶沟网上新闻发布中心、网上公众信息服务中心、扶沟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扶沟网是扶沟地区的门户网站,其信息内容涉及各个领域。“立足扶沟,服务扶沟”是扶沟生活网的经营原则,在这一原则下,立足扶沟,注重了解广大网友和扶沟大量企业的网络需求,其栏目设置和内容力求做到针对需求、贴近日常生活,真正做到服务扶沟,成为网友生活的朋友、企业经营的伙伴,得到了广大网友和企业的认同。扶沟生活网日均访问量数万,是扶沟地区*、企业、市民交流信息的平台,在扶沟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13、旅游名胜
这里是黄河古文化发扬地之一,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凤凰岗遗址、古城遗址,宋代理学家程灏任扶沟知县时建造的大程书院古建筑群,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兴建的文庙大成殿;有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道教圣地雾烟山、吉鸿昌将军故居等。*同志题写馆名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坐落县城。
大程书院大程书院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城内书院街,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是遗留的县城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国第三位。 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宋神宗熙宁八年
大程书院
(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疾,兴建学校。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书“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大门之上。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来有名望的学者到扶沟传道授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丕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书院规模雄伟,巍巍壮观,旧貌生辉。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00多年的沧桑,进行了多次的扩建、重建,其规模不断的更新扩大,“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
2000年10月,“大程书院”被河南省人民*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鸿昌纪念馆
位于扶沟县城内的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为省级文保单位。*同志为该馆题写馆名,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而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门、广场和展厅组成。大门朝东,巍峨壮观的仿古式门楼正上方由*同志在1995年亲笔题写的馆名:“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进入园内,两侧有假山点缀,水泥道路两旁平坦有形,北侧有1987年省人民*批复的“河南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的立碑。西侧为小何庄殉难烈士纪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纪念馆广场,广场面积600平方米,广场正*由花岗岩砌成的底座上,竖立着戎装的吉鸿昌将军半身铜像。广场正北就是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的主展馆,展厅面积为190平方米,展出实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主要介绍生平事迹。东侧为名人书画馆,内展*、陈毅、*等**为吉鸿昌将军的亲笔题词,另有书法家,书画家等名士笔迹134副(件),所展版面面积130平方米。最西侧为扶沟县烈士事迹陈列馆,全县有386名有志之士为国捐躯,展厅利用版面63副90平方米,展出22名烈士的英勇事迹,展出实物108件,扶沟县革命烈士英名台上记录着各乡镇近300名为国捐躯的烈士
吉鸿昌纪念馆
们的英名。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前身为扶沟县烈士陵园,筹建于1962年,1964年陵园建成,1979年筹建吉鸿昌烈士纪念馆,在将军牺牲50周年即1984年之际,更名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东临周郑公路,南临311国道,距京珠高速公路45公里,交通便利。纪念馆整体搬迁工作已纳入县*2003年十二件实事之一。2004年完成配套设施和绿化,新址设在县城南三环路侧,是省、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
雾烟山
雾烟山位于河南省扶沟县韭园镇,又名烟雾山、因雾烟与乌鸦音相似,所以当地也有叫乌鸦山的。原是我国“五岳”之一“中岳”嵩山山脉余支。道教圣地,扶沟八景之一。据传春秋战国时为道教始祖老子西行路上讲道的头一站,第一个道教圣地。当年老子从家乡鹿邑西行,来到扶沟雾烟山时,因口渴寻水时,听当地百姓说此地无井,全靠雨水活命。老子因而停留此地召集人们讲经说道,感化众生。七七四十九天后,山上突然冒出取之不竭的泉水。人们感恩老子,称赞为“天井”。山上树木葱郁、烟雾缭绕、竞日不断。雾烟山因而得名。历代以来,人们为了怀念老子,祈福消灾,在雾烟山兴建庙宇。共建有将军殿(即山门)、老君殿、玉皇殿、王母殿、人祖殿、祖师殿、老母殿等诸殿。山后有一古刹白云寺。殿宇大都是仿古建筑,有廊柱、挑檐、斗拱、彩绘及明黄琉璃瓦。建筑辉煌、塑像生动,是善男信女烧香求愿之圣地。每逢三月三、六月初一古庙会时,香客如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支亭寺
千年古刹支亭寺位于扶沟县西南柴岗乡寺前和寺后村中间,坐落在南北走向、高出地面5米左右呈龟形状的土岗上。古刹规模雄伟,建筑华丽,气势壮观。寺山门前的一棵千年古槐,给古刹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外衣。
古刹内设有佛祖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帝始天尊殿、地藏殿及东西殿庑60多间,总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是遗留寺院中建筑华丽、殿宇齐全、佛道合一的一个奇葩。
古刹支亭寺始建于大齐武平年间(公元550-581),是在张志伯祠全神庙的旧址上修建起来。张志伯,西汉人,名释之,字志伯,高祖时任大夫之职,为官清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因弹劾吕戚吕产,被吕后罢官贬于鄢扶,定居在龟形的土丘上重建家园,院中种植奇花异草,花香四溢,并建小亭一座,名芝庭,龟的头部植槐树一棵,其意“植槐定宝地”。汉文帝时,鄢扶洪水横流,成为泽国,民不聊生。张志伯为治水患,发展农商,不顾年高体衰,带领黎庶挖沟排水,不幸舟翻遇难。其二子与百姓继续治水,终退洪水。汉文帝被张志伯贬后的惊人事迹所感动,为其平反昭雪,并晋升三级,以相国礼葬于寺西岗上(公元1970年这一大型汉墓被毁),其住宅改为志伯祠,子加官进爵。东汉中期,志伯祠被改为全神庙,供奉天地全神。北齐武平年间,佛教兴盛,文宣帝命国子监博士张思伯到此组织建寺工作,庙宇成为佛道合一的寺院,并定为紫亭寺。之后几度颓圮,数度修葺。至明正德年间,先后建竣天王殿、菩萨殿、大佛殿殿庑20多间,香火更加兴旺,僧侣多达五六十人,此寺成为佛教文化重要发展地。清嘉庆年间,因芝亭寺犯忌讳,把芝亭寺改为支亭寺,延用至今。1986年,支亭寺遗址被省*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历史人物
程颢
宋代理学家程灏曾就任扶沟知县。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程颐24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偕兄于嵩阳讲学。元丰元年(1078)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元丰五年,文彦博将其鸣皋镇(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之庄园赠给程氏,乃自建伊皋书院,讲学其中几达20年。同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只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宋史》称他“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南,而达于‘六经’”。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吉鸿昌
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吉鸿昌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及墓地可参观凭吊。
甄权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享年102岁。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甄权一生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
甄权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辞职。甄权通颐养之术,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并主张饮食不必甘美。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亲临其家,访以药性及养生之道。授其朝散大夫,并赐寿杖衣物。当年寿终。
刘自强
刘自强(1508-1582),字体乾,河南扶沟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广平府推官,吏部考功主事,迁太仆寺少卿,补陕西参议。累迁山西副使、陕西参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以功拜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隆庆二年(1568)转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再改兵部。四年入为刑部尚书。隆庆六年(1572)七月初七日致仕。万历十年(1582)正月十三日卒,年七十五。
冯金堂
冯金堂(1885——1932年),1925年加入中国*,历任焦作厨师工会会长,焦作煤矿工会谈判代表、*焦作特委支部书记、河南省委常委。
1932年8月,冯金堂在发动焦作中原煤矿公司李河煤矿工人争取消“包工制”,实行“三八制”的罢工中,因内奸告密被捕,敌人派重兵将他关押到*河南绶靖公署军法处(驻开封)审讯,企图从他嘴里掏出*河南省委的工作地点和成员名单。开始敌人对冯金堂用金钱等手段劝其投降,但他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后来敌人用各种酷刑折磨他,他虽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未屈服。敌人黔驴技穷决定杀害他。1932年10月2日,他从容不迫,高呼“中国*万岁”、“打倒*反动派!”昂首走向刑场,壮烈牺牲,时年47岁。
陈鲁豫
陈鲁豫,北京市西城区人,祖籍河南周口扶沟县,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曾在*电视台担任
陈鲁豫
《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1994年获“*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担任《鲁豫有约》主持人,并主持《音乐无限》、《音乐发烧友》和《神州博览》节目。被媒体称为“东方奥普拉”,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她参与主持凤凰卫视许多重大新闻直播节目,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千禧之旅、戴安娜王妃葬礼、美国总统大选以及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充分体现了她英语的出色才华和国际新闻的敏感度。1998年4月后,陈鲁豫担任新创资讯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开创“说新闻”的主持风格。当前担任《鲁豫有约》的主持。
上一篇:达拉斯
下一篇:利率期货理财的特点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