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
薪酬是指员工因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薪酬的实质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或交换关系,是员工在向单位让渡其劳动或劳务使用权后获得的报偿。
1、定义
薪酬
一个员工因为为一个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各种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统统称之为报酬,可以分为外在报酬与内在报酬,经济性报酬与非经济性报酬。薪酬只是360度报酬体系中的经济性报酬,指员工由于为某一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收入,或者说,就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的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
2、构成
根据货币支付的形式,可以把薪酬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直接货币报酬的形式支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绩效工资、激励工资、津贴、加班费、佣金、利润分红等;
一部分则体现为间接货币报酬的形式,间接地通过福利(如养老金、医疗保险)以及服务(带薪休假等)支付的薪酬。
1、基本薪酬(basicpay)
基本薪酬是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是员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计算其他薪酬性收入的基础。
在西方国家,传统上来讲基本薪酬分为薪金(salary)和工资(wage)两种类型。薪金(也称薪水)是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即白领职员)的劳动报酬。按照西方的法律,一般实行年薪制或月薪制,这些职员的薪金额并不直接取决于工作日内的工作时间的长短,加班没有加班工资。工资是体力劳动者(即蓝领员工)的劳动报酬,一般实行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或月工资制。员工所得工资额直接取决于工作时间长短。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加班,必须付加班工资。但是现在随着蓝领与白领的工作界限的日益模糊,并且由于企业为了建立一整套的管理理念,培养雇员的团队精神,他们把基本工资都叫薪水,而不再把雇员分成薪水阶层和工资阶层。
2、奖金
奖金就是为了奖励那些已经(超标)实现某些绩效标准的完成者,或为了激励追求者去完成某些预定的绩效目标,而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支付的可变的、具有激励性的报酬。它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即奖金被用于:
对已完成的超额、超标准的绩效进行奖励;
对预定的绩效目标进行激励。
简单地说,奖金就是为了奖励完成者和激励追求者所支付的报酬,其支付依据主要是绩效标准。
1)绩效薪酬
绩效薪酬,是对员工超额工作部分或工作绩效突出部分所支付的奖励性报酬,旨在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它是对员工过去工作行为和已取得成就的认可,通常随员工业绩的变化而调整。其中包括“绩效加薪”、“一次性奖金”和“个人特别绩效奖”三种比较常用的形式。
2)激励薪酬
相对于绩效薪酬,那部分用来对预定的绩效目标进行激励的奖金支付方案我们称为“激励薪酬”,其中包括对个人、团队和组织的激励计划。用于衡量业绩的标准有成本节约、产品数量、产品质量、税收、投资收益、利润增加等,不计其数。激励工资有短期,也有长期的。
激励薪酬与绩效薪酬是不同的。激励薪酬是一种提前将收益分享方案明确告知员工的方法,它是以支付工资的方式影响雇员将来的行为;而绩效工资则侧重于对过去突出业绩的认可。激励工资制度在实际业绩达到之前已经确定,通常雇员对于超额完成财务目标后所能得到的红利非常清楚,而对绩效工资往往不会提前知道。另外,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绩效工资通常会加到基本工资上去,是对基本工资永久的增加。而激励工资是一次性付出,对劳动成本不形成永久的影响。雇员业绩下降时,激励工资也会自动下降。
3、福利(Welfare)
这部分薪酬通常不与员工的劳动能力和提供的劳动量相关,而是一种源自员工组织成员身份的福利性报酬。福利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像亚洲的韩国、日本、中国等国都会发放各种津贴和补贴作为福利。津贴是指工资无法全面、准确反映的由劳动条件、社会环境、社会评价、物价浮动等对员工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较大,在社会看来不够体面的工作等;而把与生活相联系的补偿称为补贴,如住房补贴等。这在欧美是较少的,他们的福利更多地表现为非货币形式,比如休假、服务(医疗咨询、员工餐厅)和保障(医疗保险、人寿保险和养老金)等。当前,福利和服务已日益成为薪酬的重要形式,它对于吸引、保有员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薪酬构成形式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和组合比例,不同国家、地区和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的条件,制定自己的薪酬标准。
3、功能
从雇主方面看,薪酬具有以下功能:
(1)增殖功能。薪酬既是雇主购买劳动力的成本,也是用来交换劳动者活劳动的手段,同时薪酬还是一种活劳动投资,它能够给雇主带来预期的大于成本的收益。
(2)激励功能。薪酬是对劳动者和经营者工作绩效的一种评价,反映着其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因此,薪酬可以激励员工的劳动效率和积极性。
(3)协调功能。薪酬一方面它通过其水平的变动,将组织目标和管理者意图传递给员工,促使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融合,协调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薪酬差别和结构,化解雇员之间的矛盾,协调人际关系。
(4)配置功能。由于人们一般都会愿意到薪酬较多的地区、部门和岗位工作,利用薪酬差别可以引导人力资源的流向,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雇员方面看,薪酬具有以下功能:
(1)劳动力再生产保障功能。员工通过劳动和经营行为,换取薪酬,以满足个人及家庭的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需求,从而实现着劳动力的再生产。
(2)价值实现功能。高薪酬是员工工作业绩的显示器,是对员工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承认,也是对个人价值实现的回报,是晋升和成功的信号,它反映了员工在组织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能使员工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并进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
此外,合理的薪酬还增强了员工对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增强了对预朔风险的心理保障意识和安全感。
4、实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薪酬是组织对员工的贡献包括员工的态度、行为和业绩等所做出的各种汇报。
从广义上讲,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
外部回报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从自身以外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回报,也称外部薪酬。外部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直接薪酬是员工薪酬的主体组成部分,它包括员工的基本薪酬,即基本工资,如周薪、月薪、年薪等;也包括员工的激励薪酬,如绩效工资、红利和利润分成等。间接薪酬即福利,包括公司向员工提供的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的津贴和其他服务,比如单身公寓、免费工作餐等。
内部回报指员工自身心理上感受到的回报,主要体现为一些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一般包括参与企业决策,获得更大的工作空间或权限,更大的责任,更有趣的工作,个人成长的机会和活动的多样化等。内部回报往往看不见,也摸不着,不是简单的物质付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对于昂共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然而,在管理实践中内部回报方式经常会被管理者所忽视。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内部回报的重要性,并合理的利用。
5、基本原则
一、加强员工福利:
企业里,一个完善的员工福利系统对留住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福利机制设计的好的话,不仅是对员工有很大的好处,对公司的社会声望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
二、应用长期奖励形式:
很多员工特别是高层员工认为薪酬的高低倒不是主要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实行长期激励措施。上市公司纷纷实行了股票期权,即使非上市公司,也在探索不同形式的员工持股办法。
三、激励措施差异化: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当还住在人低层次的时候,那么就要满足其低层次的要求,应该重视其对于薪酬的需求,当达到以后才能考虑高层次的需求。
四、团队奖励:
团队奖励的方式还是值得推荐的,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也可以降低一些薪酬差距大而导致的某些员工心理不平衡状态。
五、不同的激励:
激励也是分公司的,分员工的,有些企业中,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员工比较懒散,想加大激励力度,可以采用高弹性的薪酬模式。相反,如果是一个因实力弱小导致招聘困难的成长期公司,可以采用高稳定的薪酬模式,增加薪酬中的固定成分,让员工有安全感。
6、组合模式
薪酬方案设计由于组合的方式不同,便可形成不同的薪酬模式:高弹性的薪酬模式、高稳定性的薪酬模式、调和性的薪酬模式。
(1)高弹性模式。这种模式,薪酬主要是根据员工的近期绩效决定。如果某段时期员工的工作绩效很高,那么,所支付给他的薪酬也相应地较高;如果在某段时期内,由于员工的积极性降低,或是其他个人因素而影响了工作绩效,那么就支付较低的薪酬。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但是,员工缺乏安全和寄托感。
(2)高稳定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基本薪酬是主要组成部分,福利水平一般比较高。绩效薪酬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所占的比例也非常低。这种模式有比较强的安全感,但缺乏激励功能,而且公司人工成本增长较快,企业负担较大。
(3)调和性模式(折中模式)。这种模式既有弹性,能够不断地激励员工提高绩效,也具稳定性,给员工一种安全感,使他们关注长远目标。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但它需要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工作特点以及收益状况设计合理的薪酬系统。
7、分类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薪酬制度无疑是基础而核心的内容,由于薪酬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所以企业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倘若企业的薪酬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那么不仅会影响员工满意度,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员工的离职,从而影响企业的稳定。
在企业薪酬制度中,其实有多重分类,每个分类都是不相同的,一般主要分为岗位、技能、市场和绩效四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以岗位为导向的薪酬制度
该制度主要以岗位为主,但并非全部只按照岗位来执行,就是企业在做好岗位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对企业的贡献,岗位的难度进行薪酬的确定。不过这种薪酬制度模式不适合单独使用。
二、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制度
这种薪酬制度在民营企业中应用比较多,主要是以能力定薪酬,具有较强的公平性,其实和传统的“多劳多得”道理差不多。不过这种薪酬制度容易出现薪酬差异化,企业还需要这方面的管理。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制度
这种薪酬制度相对来说是非常合理的,因为薪酬的确定都是依照市场进行,不仅可以体现出很好的公平性,而且有利于企业薪酬的市场竞争力。比如薪酬水平的制定可以通过薪酬调查方式来进行,可以很好让自身的薪酬水平更富竞争力。
四、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
顾名思义,绩效就是员工的工作业绩,相对应的就是员工的个人能力,目前企业中广泛采用的绩效考核就是对这种制度最好的诠释。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可以很好的加强薪酬激励的作用。
8、设定的主要制约因素
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本单位的业务性质与内容。如果组织是传统型、劳动力密集型的,它的劳动力成本可能占总成本的比重很大;但若是高技术的资本密集型的组织,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却不大。显然,这些组织的薪酬政策会有所不同。
2.组织的经营状况与财政实力。一般来说,资本雄厚的大公司和赢利丰厚并且正处于发展上升的企业,对员工付酬也较慷慨;反之,规模较小或不景气的企业,则不得不量入为出。
3.组织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组织分配思想、价值观、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和制度的土壤。企业文化不同,必然会导致观念和制度的不同,这些不同决定了组织的薪酬体系、分配机制的不同,这些因素间接地影响着组织的薪酬水平。
(二)外部因素
1.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竞争状况。劳动力价格(薪酬)受供求关系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失衡时,劳动力价格也会偏离其本身的价值:一般而言,供大于求时,劳动力价格会下降,供小于求时,劳动力价格会上升。
2.地区及行业的特点与惯例。这里的特点也包括基本观点、道德观与价值观,例如受传统的“平均”、“稳定”至上观点的影响,则拉开收入差距的措施便多半不易被接受。
3.当地生活水平。这个因素从两层意义上影响组织的薪酬政策:一方面,生活水平高了,员工对个人生活期望也高了,无形中对组织造成一种偏高的薪酬标准的压力;另一方面,生活水平高也可能意味着物价指数要持续上涨,为了保持员工生活水平不致恶化及购买力不致降低,组织也不得不定期向上适当调整薪酬水平。
4.国家的有关法令和法规。薪酬管理与法律法规和政策有着密切联系,法律、法规和政策是薪酬管理的依据,对组织的薪酬管理行为起着标准和准绳的作用。如最低工资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等。
9、薪酬与工资、报酬的关系和区别
薪酬不能等同于工资和报酬。
工资是指员工从事企业所需要的劳动而得到的以货币形式的回报,是企业直接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它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按劳分配主体原则的重要体现。工资不能等同于薪酬,在现代企业的分配制度中,对人力资源(企业中任何一名员工)实行的是工资制,对人力资本(企业中的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实行的是薪酬制。
报酬分为经济类报酬和非经济类报酬两种。经济类报酬是指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非经济类报酬是员工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或良好的工作气氛等。
报酬和薪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报酬是从个人所获收益的角度而言,强调权利;而薪酬则强调权责对等。
概括来说,薪酬制度包括五大内容:岗位工资、年终奖、人力资本持股、职务消费及福利补贴。岗位工资只代表薪酬中的一部分,它是指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决定企业内部不同工作的报酬。年终奖是本着职责权利对称的原则,对在年终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给予的奖励。人力资本持股主要指期权和股权,它强调差别,区别于以社会保障为目的的员工持股。而职务消费指由职务引发的消费,应计入薪酬制度中。对员工的福利补贴,通常表现是为特殊人才购买种类齐全的各种保险。
现实中一些公司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常常把薪酬与工资、报酬概念混为一谈,这样将影响公司的发展。我认为,有必要准确区别薪酬与工资、报酬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