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宾阳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30 13:11:09
...

宾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县。已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宾阳以汉族为主,汉族比例占80%以上,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县城宾州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黎塘镇为广西传统强镇。宾阳县有广西少有的双子城镇,宾州镇和黎塘镇。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为南宁市辖县,县城宾州镇距南宁市城区公路里程78公里。县境介于北纬22°54′~23°27′,东经108°32′~109°15′之间。东与贵港市交界,南接横县、青秀区,西连武鸣县、兴宁区,西北衔接上林县,北与上林县及来宾市为邻。

中文名称:宾阳县

别名:宾州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南宁市

下辖地区:宾州镇、黎塘镇、新桥镇、新圩镇

*驻地:宾州镇

电话区号:0771

邮政区码:530400

面积:2314平方公里

人口:105万人(2012年)

方言:粤语/桂南平话-宾阳话、客家语-新民话等

车牌代码:桂A

行政代码:450126

1、行政区划

宾阳县辖16个镇:宾州镇、黎塘镇、新桥镇、新圩镇、大桥镇、邹圩镇、甘棠镇、古辣镇、露圩镇、洋桥镇、王灵镇、武陵镇、中华镇、思陇镇、和吉镇、陈平镇。

2、历史沿革


宾阳县

今宾阳县境,古为百越(粤)西瓯之地。夏、商、周为荆州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地属桂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属郁林郡。是年建领方县(县境内有领方山而得名),为县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时领方县域范围大致包括今宾阳县、武鸣县、南宁市区、上林县、合山市、及横县部分(原永淳县)、来宾市兴宾区部分(原迁江县)。三国时代,县地为吴国属地。吴元兴元年(264年),改县名为临浦县。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恢复领方县名,并在县域东部汉广郁地另设绥宁县。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撤绥宁县置安城县。旋以州统郡,领方、安城两县升为郡,皆属南定州。隋朝开皇八年(588年),两郡同改为县,属郁林郡。唐朝废郡立州,领方县地属南方州。唐武德四年(621年),领方县名为岭方县,在岭方县域南部、西部分设琅琊、思干县。唐贞观五年(631年),在岭方县域置宾州(州境内有宾水而得名。所谓宾水,为今清平水库及其源流小江),为县地设州行政建置之始。宾州属岭南道,时辖岭方、琅琊、思干、安城4县。贞观十二年(638年),撤思干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宾州为安城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岭方郡,同时将安城县更名为保城县。唐乾元元年(758年),将岭方郡恢复为宾州,时辖岭方、安城、琅琊3县。五代十国时,沿唐制,宾州隶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宾州,将琅琊、保城两县并入岭方县,隶属邕州。次年又恢复宾州建置,属广南西路。宋端拱二年(989年),上林县(原为澄州)归属宾州辖;天禧四年(1020年),迁江县(原为思刚州)归属宾州辖。时宾州共辖岭方、上林、迁江3县。元世祖初年,宾州升为路称宾州路。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名宾州,属广西两江道。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岭方县并入宾州。宾州隶于柳州道(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宾州升为直隶州,辖上林、迁江、来宾、武宣4县;十二年(1734年)降为散州,改属思恩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宾州改称宾县。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宾阳县(县城在宾水之北故名),隶属柳州道。次年(1913年)隶属邕南道,民国3年(1914年)属南宁道。民国16年(1927年)直属广西省*。民国19年(1930年),属宾阳民团区。民国21年(1932年),改属南宁民团区。民国23年(1934年)改属南宁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改属武鸣行政区。次年(1940年)改属广西第八行政区。民国31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四行政区。1949年12月宾阳县解放后,属南宁专区管辖。1951年11月南宁专区改称宾阳专区。1952年8月改为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管辖(1956年3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1958年1月自治州撤销,宾阳县属邕宁专区辖。同年9月,邕宁专区改称南宁专区。同年12月,宾阳县与上林县合并,称宾林县。次年5月恢复原两县建置。1971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2003年6月27日,南宁地区撤销,宾阳县划归南宁市管辖。

3、人口民族


宾阳县

宾阳县2009年,宾阳县总户数29.92万户,总人口103.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28万人、非农业人口14.97万人,男性54.56万人、女性48.6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89‰。2009年,县境内居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等25个民族,其中壮族、汉族、瑶族为世居民族。据2000年人口普查,汉族人口70.8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0.84%;其他民族人口16.78万人,占19.16%;除壮族、瑶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在200人以下。

4、区位优势


宾阳县

宾阳县交通便利,是桂中南重要交通枢纽,黎塘火车站是广西第二大货运编组站和一级客运站,湘桂铁路、黎塘至湛江铁路、黎塘至钦州铁路在县内黎塘镇交汇,在建的南广高速铁路、南柳城际铁路在黎塘镇设有客运站。桂海高速公路在宾阳境内设有两个出入口,境内有南梧、南柳、宾上(上林)、宾横(横县)四条二级公路。

5、经济概括


宾阳县

县城宾州镇距首府南宁市中心79公里,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和桂中南重要商品集散地,面积233.73平方公里,人口22.8万。第二大镇黎塘镇为全国重点建设镇和广西首批小康示范镇,面积219.51平方公里,人口15.7万。宾阳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传统手工业历史久远,民间商品生产起步早、知名度高,被誉为“广西小五金之乡”。农业、矿产、旅游、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黎塘莲藕、古辣香米、大桥香芋、王灵胡萝卜、陈平甜笋等名特优产品。稻藕套种栽培技术全国首创,得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10位院士高度评价和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0.1亿元,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94亿元,增长30.81%;财政收入12.67亿元,增长23.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9亿元,增长13.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93亿元,增长5.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3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1元,增长12.94%;农民人均纯收入7187元,增长16.3%。

6、自然资源


宾阳县

土地资源:宾阳县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以平原、丘陵、台地和山地4种为主。平原是本县农业种植的耕地基本来源,丘陵主要用于发展林业和种植果类。县境土壤类型多样,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6个土类是水稻土类、砖红性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冲积土类。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耕型铁砾赤红壤为主。荒林牧地以砂页岩赤红壤、石灰岩亦红壤为主。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砂页成土为多,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南大明山余脉和东南镇龙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红土母质成土次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花岗岩成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关一带,紫色页岩成土主要分布在甘棠、和吉、邹圩等地,河流冲积成土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和平原地区,洪积成土一般分布在山前的冲积扇或河谷地带,石灰岩成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黎塘、和吉与邹圩一带,石灰岩组成的残峰平原、硅质页岩成土主要分布于新宾至大桥公路两旁的狭长地带。全县耕地主要集中在县境中部广阔的冲积平原和西北部及山前的中丘地带。全县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边缘的黎塘、王灵、露圩、甘棠、陈平、思陇、宾州、武陵、中华、古辣等乡镇的土山。牧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洋桥、和吉、邹圩和中部的大桥、宾州等镇。2009年,全县有耕地面积5.56万公顷,其中水田3.36万公顷。

水资源:宾阳县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县境无大河巨川,但溪涧密布,小河溪江纵横,流量丰富。境内河流长5公里以上的有37条,长15公里以上的有20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33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条。河流分为红水河、郁江水系,统属珠江流域之浔江水系。大部分河流因地势由东南、西南向北汇流。全县河道总长688.45公里,总流域面积2304.08平方公里。正常流量44.0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9.50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流清水河流经县境长39公里,流域面积381.15平方公里,正常流量1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2立方米/秒。其余河流大部分属季节性溪流。全县有中小型水库127座,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40座,小二型水库83座,水库集雨面积520.48平方公里,总库容33882.1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2691.41万立方米。此外还有小塘库622座。全县最大的水库清平水库总库容97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207.23万立方米。全县90%以上的水库分布在县南部山区。有地下水42处,主要分布在黎塘镇及和吉、洋桥、邹圩、芦圩、大桥、王灵、古辣等乡镇的岩溶区内,蓄流量3.23立方米/秒。有富水地段6个。地下河11条,枯水流量2381升/秒。黎塘富水地段面积为47平方公里,姚村地下河流量为123/秒。全县地下泉34处,枯水期流量3.13立方米/秒。此外还有地下孔隙水,主要是打深井使用。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326.7千瓦。可开发6480.7千瓦,已开发利用3345.5千瓦。县境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全县平均年降雨量1552.9毫米,产生的径流总量20.7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2422立方米,公顷均耕地占有地表水量3600立方米。年可利用水量0.2124亿立方米。引水流量4.64亿立方米,年可利用径流量7.06亿立方米,占产水量的35.2%。

植物资源:宾阳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夏温冬干,夏长冬短,雨量充沛,终年适宜植物生长。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用材类植物主要有杉木、松木、桉木、苦楝、樟木、铁木等,其中分布最广的是马尾松、杉木和竹类。果树类主要有柑、橙、柚、龙眼、荔枝、梅、梨、桃、李、枣、柿、枇杷、黄皮、柠檬、黄枧、香蕉、巴蕉、葡萄等。其他林木类还有柏、枫、榕、桂、椿、槐、柳、栗、油桐、八角、桑、油茶、棚、紫檀、槟榔、乌桕、苏木、慈恩等。花苎有玉兰花、桂花、芙蓉、菊花、夜来香、海棠、月季、腊梅等等。2009年,全县有林面积7.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药用植物有半夏、桔梗、柴胡、姜黄、紫苏、黄精、香附、高良姜、草决明、半边莲、木弊子等118种。农业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豆类、花生、薯类、甘蔗、蔬菜等。

动物资源:宾阳县动物资源丰富。常见的养殖动物有猪、牛、羊、鸡、鸭、鹅、狗、兔、鱼等60多种。野生哺乳类动物主要有黄麋、野兔、獭、果子狸、野狸、獾、穿山狐等。鸟类有伯劳、乌鸦、鹧鸪、山鸡、画眉、斑鸠、鹩哥、猫头鹰、喜鹊、啄木鸟、鹌鹑、麻雀、白头翁、翡翠、燕子、莺、红毛鸡、野鸭、鹤、鹭、雁、燕子、杜鹃、黄雀、云雀等等。鱼类主要有鳙鱼、鲢鱼、鲩鱼、鲮鱼、鲤鱼、鳗鱼、鲫鱼、点星鱼、泥鳅、黄鳝、塘角鱼、花鱼、桂花鱼、鲶鱼等等。蛇类主要有吹风蛇、金包铁、银包铁,百步蛇、草花蛇、南蛇、碰蛇、白花蛇、青竹蛇、眼镜蛇、五步蛇、山万蛇、水律蛇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小灵猫、虎纹蛙、雕鄂(猫头鹰)、褐翅鸦鹃(毛鸡)。属广西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雉鸡(山鸡)、八哥、大山雀、喜鹊、画眉、黄鬊(赤鹿)、豹猫、黄鼠狼、中华竹鼠、乌龟、泽蛙、沼蛙、大树蛙、花姬蛙、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灰鼠蛇、三索蛇、百花锦蛇等。


宾阳县

矿产资源:宾阳县矿藏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钨、钼、铋、铜、铅、锌、锑、锰、三水铝、褐铁、流铁、金、银、白砒、石灰石、花岗岩、石英、毒砂、铝士、瓷土、煤、磷、钾、重晶石、页岩、粉砂岩、铅土、膨润土、高岭土、砂、粘土等。其中探明金属矿床(点)31处(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13处,矿点15处),但品位普遍较低。查明非金属矿床94处(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49处,矿点41处)。

旅游资源:宾阳县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20多处。历史文物古迹主要有昆仑关战役遗址、古辣蔡氏古宅、程思远故居、武陵白鹤观、思恩府试院、南街、南桥、蒙大赉恩荣坊、回风塔、秀峰塔等;自然景观集中了山、河、湖、瀑、洞等,景色迷人,主要名胜景区(点)有新桥清平湖、黎塘相思潭(情人谷)、邹圩清水河、思陇凤凰滩瀑布、黎塘龙岩公园、和吉狮子洞、桃源忘忧谷、大桥石壁山、新桥葛翁岩等。

7、地形地貌


宾阳县

宾阳县整个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境东、南、西三面边缘土山环亘,北及东北面边缘石山群立,中部为不闭合盆地,属大片冲积平原,北部及东北部为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东南部为高低丘为主的丘陵区。中部平原,延伸至新桥、芦圩、大桥、武陵、古辣、甘棠等镇,面积576.2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4.9%。海拔高度在100米~120米之间,虽有部分丘陵,但高低相差在10米以内,起伏甚微。宾阳一武陵山前平原面积446平方公里,地表平坦,堆积层厚度较大,为广西四大冲积平原之一。北部东北部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延伸至邹圩、新圩、宾州、洋桥、和吉、黎塘、王灵等镇,海拔85米~110米之间,面积81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5.21%。东部低山丘陵区起伏变化较大,山坡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坡度多在15~40度之间,面积20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96%。据统计,全县平原面积为82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5.6%;丘陵面积719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1.1%。县境内有山峰200多座,海拔500米以上30多座。山脉分两大支。东支镇龙山脉,盘踞于县境东和东南部边缘,与贵港市、横县交界,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7公里,山沟深壑狭窄,山峰海拔多在7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多半在100米~200米以上,主峰镇龙山海拔1170米,为全县最高山峰。西支大明山余脉,绵亘县境西南与南部,其扭轴位于宾阳县思陇镇与上林、武鸣两县交界处,东分支在新桥、芦圩、武陵、古辣等镇,长43公里,宽13公里,一般海拔500米,西分支为宾阳县与兴宁区、横县的界山,主峰白凿山海拔1041米,为宾阳县的第二高峰。

8、著名人物


宾阳县

程思远: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08年8月生,广西宾阳人。无党派。罗马大学研究生毕业,政治学博士。

1930年至1934年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的秘书。1934年至1937年在罗马大学攻读研究生。1938年至1942年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秘书,三青团*团部组织处副处长,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三青团广西支团书记。1942年至1946年任三青团*干事兼社会服务处处长、*常务干事,广西省*驻渝代表,*第六届*执行委员,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7年至1949年任**执行委员会常委,立法院立法委员,*非常委员会副秘书长。1949年至1965年寓居香港,曾任《正午报》专栏作家。1956年4月应邀回国观光,同时接受*总理的重托,于1965年7月完成了帮助李宗仁夫妇回国的使命。1965年随李宗仁回到北京定居。后任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总顾问,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0年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1992年6月当选为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5月当选为第二届中国之友研究基金会名誉主席,9月被推选为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兼任北京黄埔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11月起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12月任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94年起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1995年10月起任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会长,11月任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名誉会长、杭州大学名誉董事长和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长。1996年2月起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1996年3月起任首届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1997年5月当选为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1998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8年6月当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1998年9月当选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1999年3月获美国“肯塔基克罗最高荣誉奖”。

著有《蒋李关系与中国》、《李宗仁先生晚年》、《政坛回忆》、《政海秘辛》、《白崇禧传》、《我的回忆》。

2005年7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9、荣誉称号

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区两基教育达标县”、“全区第一批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全区人口与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县”、“广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2010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等荣誉称号。

10、民俗文化


宾阳县

宾阳,自然山水钟灵敏秀,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俗风情咨彩浓郁,民间文艺丰富、文化形式多样,尤其是宾阳炮龙文化活动,以*、激烈、奔放的感人形象,塑造了热情、进取、豪放的宾阳精神,宾阳炮龙节于2008年6月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在北京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荣获“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称号,被人们称为“中国炮龙之乡”。目前,全县已成功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3项,其中*1项(宾阳炮龙节,*第二批),自治区级9项(宾阳炮龙节、游彩架、丝弦戏、宾阳师公戏、宾阳酸粉、宾阳“老窍”故事、宾阳壮锦、大罗毛笔、三娘乖习俗)、南宁市级12项,宾阳县级23项。

宾阳炮龙节活动:宾阳炮龙节是宾阳县一带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节庆活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5月荣获“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称号。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传统的炮龙节活动主要有“游彩架”、“灯酒会”、“舞炮龙”三个部分。自2007年起宾阳县委、县*实施“炮龙文化”精品战略,着力打造“百龙舞宾州”特色品牌,在传统炮龙节的基础上,增加炮龙晚会、炮龙表演比赛、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民间文艺大展演、龙娃龙女形象大使选拨等内容,将活动时间改为每年的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一,整个活动的内容可以概括为:食龙肉,竞龙会,看龙行,随龙舞,抱龙归。

游彩架:宾阳彩架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间,由广东佛山武举人李若珠移居其妻潭氏家(即今新宾三联社区外东街)时传入,俗称“游彩架”或“飘色”。宾阳彩架在1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倾注了当地艺人全部高超的技艺技能和渊博的艺术知识,从而使她成为如今集雕塑、绘画、化妆、裁缝、力学、数学、民族学、金工、木工等技艺溶于一体,兼并听、视艺术于一身的一种完美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当年一传入,就与本地八音文武场音乐柜、舞龙、舞狮体育技艺项目融合在一起。近年,彩架又加入了炮龙节项目活动,使这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得到了完美的相合与共存共荣的传承和发展,更为当地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欢腾,热烈的气氛。

丝弦戏:宾阳丝弦戏,又称“宾州戏”、“丝弦戏”,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前后,由湖南一位姓白的师傅传入宾阳。其后,由三联街与廖族班科弟子分别在本县与周边地区的上林、马山、邕宁、忻城、都安、武鸣等先后传艺,并组建了30多个丝弦戏班或剧团,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宾阳壮锦:宾阳壮锦,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唐宋时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壮族民间工艺文化的珍品,是广西壮族地区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壮锦曾与历史上有名的蜀锦、云锦和宋锦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宾阳师公戏:宾阳师公戏,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孕育于汉末时期,雏形于唐宋元朝,成形于明末,成熟发展于当代,具有逾千年的悠久历史。宾阳师公戏,是宾阳县唯一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已收集、整理有唱腔曲板近30种,融汇着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本地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具有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共存共荣的文化丰富性,拥有众多观众和广阔的市场。以演师公戏为主的文艺队遍及宾阳县城乡各地,每逢节日庆典日子,无处不上演师公戏,更有甚者,每逢城乡之家庭或单位在喜庆日子,例如红白喜事、欢庆寿诞、新宅落成、升学参军、工程开工剪彩等喜庆日子,多有人家或单位邀请前往上演师公戏为其增光添彩,已逐渐形成本县各民族人民不可缺少生活内容的一部分。1950年创作的现代师公戏《借伞》,出席参加“广西省第一次现代观摩演出大会”荣获优良剧目奖;1986年现代师公戏《和气生财》参加原南宁地区“农村文艺会演”荣获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设计、舞美五项一等奖。

蓝衣壮山歌:蓝衣壮山歌是以五言壮欢为主,又称“五字扣”、“歌伐”,约从明代开始,当地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当中开始流传,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它是露圩、横县一带山歌的重要部分之一,它以蓝衣壮壮族民间的山歌形式来表现,是在外来山歌的基础上,配合本地独特的蓝衣,融合本地方壮族的语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山歌民族文化。每年的三月三、四月八是露圩蓝衣壮传统歌圩节,每到这一天,蓝衣壮们着新装,展新容,三三两两结伴而游,或坡上坡下,或田头田尾,天音天籁,怡然自得,热闹非凡。《迎客歌》、《哭嫁歌》和《惜时歌》三首五言壮欢山歌被收录入《中国壮族民歌精选一百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协会副会长范西姆教授两次亲自来到该村指导山歌文化的发展,《大地飞歌》摄影组实地进行了录制;广西日报、南宁日报等媒体报道了该村歌圩的盛况。

宾阳竹编:宾阳县素有“竹编之乡”的美称,宾阳竹编与宾阳陶瓷、宾阳壮锦一起被称为“宾阳三宝”。宾阳的竹编,历史悠久,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宾阳竹制品就作为贡品晋贡朝廷。到了宋代,宾阳编织的凉席已经闻名遐迩。清代至民国年间,新桥镇鲁班村竹编的鱼篓、蓬笼、鸭儿箩等,以其上乘的质量就成了当时经商贸易的抢手货。

胜利节:“胜利节”是宾阳县广大人民群众为纪念本县人民抗日抗战战争及桂系军阀的胜利举行的纪念活动。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武陵藤村人依靠勇气和智慧,把包围藤村的日本鬼子打得丢盔弃甲,首创了群众抗敌胜利的先例。后来,藤村群众就把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定为藤村抗日“胜利节”。农历三月初九为黎塘司村抗日“胜利节”,农历四月初七为宾阳施村“胜利节”,农历六月十九日为黎塘琴堂等六村“胜利节”,农历九月十九为古辣镇马卢村“胜利节”,农历十月十三为和吉镇良散村“胜利节”,。这些由村民自发约定形成的特殊节日,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属罕见。自抗战胜利至今,每逢节日,村中家家户户必杀鸡备酒,广邀四方亲朋好友、贵宾及相邻各村父老乡亲共同宴饮,以教育后代永远不忘雪耻。这一特定节日逐渐形成爱国主义教育习俗。

老窍”故事:“老窍”故事在宾阳流行已有悠久历史,沿革无法考证,多为口传。老窍是我们宾阳人憨厚诚信,友善好客,机灵聪慧,勤劳强悍,不畏权势精神的化身。老窍为当时社会乡村最下层贫苦群体之一员,他凭着自己的聪慧乖巧,挞富济贫,惩污吏,对那些趋炎附势,欺男霸女,为利是图之败类,予以鞭挞和揭露,为贫苦百姓伸张正义,从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传顷,这就是“老窍”故事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得以传承流传之根源。“老窍”的每一个故事都折射出当时社会各色各样人生百态的嘴脸,呈现出社会生活一偶的缩影,很有研究本地社会历史的价值。1984年,宾阳籍梁佩民先生已根据其共同参与县文化馆收集、整理的部分宾阳“老窍”故事出版了“老窍”长篇小说,后又改编为19集电视连续剧。1992年由福建影视创作中心摄制,在*台播出之后,海外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相继热播。其中,电视剧就采纳了“老窍”部分故事为主要内容和情节,例如《分牛》、《祝寿》、《选婿》、《灵筒测》、《智摘柑榄果》等为主线内容、情节、事件的故事。

甘棠关公诞:“甘棠关公诞”(又称关公磨刀节、逢圩节)产生、形成和发展于该镇镇*所在地甘棠社区,并广泛流传和影响于横县,邕宁,昆仑关等地,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清朝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甘棠人之祖先便于遗爱桥头斑江河畔建造“关帝庙”(*中已被毁掉并为卫生院所占),以纪念三国蜀国之武将关羽并祈求关公镇魔降妖、庇护甘棠一方之安宁。庙于1840年的农历5月13日落成并举行开光仪式,相传这是关公的诞日,故称为“甘棠关公诞”,当时天降大雨,传说为关公磨刀必需用水,此后年年如此,故人们又俗称为“关公磨刀节”。自1840年至今,年年于5月13日均举办庙会,届时宾阳、横县、邕宁周边五镇之群众均前往祭拜。“甘棠关公诞”是甘棠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盛大的节日庆典活动,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甘棠地区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宾阳县

宾阳龙舟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邹圩镇清水河举行的“划龙舟比赛“大约产生于清代(公元1663年左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邹圩龙舟比赛一般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下午14时至16时在邹圩清水河临近邹圩街和六新村的河段上举行。2002年宾阳县委、县人民*将邹圩的龙舟节确定为宾阳县龙舟节。2004年至2007年,邹圩龙舟队均代表宾阳县参加了广西国际龙舟比赛、并均获得了五、六名的好成绩。2011年6月3日至4日在南宁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水城”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宾阳龙舟代表队荣获绿城组小龙舟直道竞速赛250米和500米第一名,绿城组小龙舟直道竞速赛总成绩第一名,国际公开组小龙舟500米直道竞速赛第一名,国际公开组小龙舟250米直道竞速赛第二名,总成绩第二名和4金2银的好成绩,实现了我县龙舟赛新的突破。

贵贤采茶戏:贵贤采茶戏最早起于清朝光绪19年(1893年),是从外地传入,属于桂南采茶戏的一个分支。到目前为止,已流传一个多世纪。最初是为了庆隆社坛,祈福保佑而表演。后来就固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灯酒节晚或十五元宵节晚开唱,表演的曲目有贺茶调、正采茶、卖杂货、闹五更、打花鼓、比古人、点兵调、朵仙花、铜钱歌、卖鸡调、倒采茶、采儿调等12个调(其中倒采茶、采儿调目前已失传)。贵贤采茶戏可分为舞台表演和游行表演两种形式。(一)舞台表演是指正月十一晚七时,采茶戏舞台表演队在自村的舞台表演“十二月采茶”戏,邀请全村男女老少以及亲朋友好友一起观看,体验浓重的文化氛围和节日的欢庆。贵贤采茶戏的舞台表演,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反映了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二)游行表演,也就是采茶戏祈福队走街串巷入宅为主家祈福。正月十一晚上8点开始表演,7个茶娘左手提花蓝、右手打花扇,在手持红鹅伞的茶公领队下唱着旋律优美、抒情欢快的采茶歌,后面跟着的小孩手举蜂、猴、雀、鹿、虾、精、蟹、将、走马灯等灯彩,,伴着冲天的敲锣打鼓、吹拉弹唱的器乐,依此进入全村每个家庭。在主家的鞭炮声中,采茶队的茶公茶娘进入主家厅堂后,便用桂柳方言边唱边祝福主家添丁发财、丁畜两旺。待主家盛情款待和打赏后,依此退出并转入下一家,直至全村各家各户均走完,一般从晚上八点演到凌晨四五点才结束。

“三娘乖”习俗:宾阳“三娘乖”为本地一项民间民俗活动之一,全县各镇(乡)都有流传,自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时期至今已有愈千年的历史。传说,古代我县有一农家壮族妹仔,排行第三,她天生丽质,禀性聪慧,心灵手巧,故人们尊称其为“三娘乖”,也有叫“密丝姑”、“三娘乖”的。据说,三娘是个从天上来到人间投胎的仙女,并说,如今乡间妇女所会做的纺纱织布、绣花绘画、针线剪缝、磨谷椿米、播种插秧编织等,所有的手工技艺和农业生产技能,都是她一手相传授的,故在本地那漫长的各个社会历史时期,农家妹仔长到12~15岁,其母亲或婶嫂便叫她们参加村里的祭拜“三娘乖”活动,祭拜“三娘乖”活动为音乐演唱兼念诵形式,有《请娘歌》、《引娘歌》、《十姐歌》、《赞娘歌》、《传艺歌》、《四季思歌》、《十二更歌》、《诉苦歌》、《散了思歌》、《又称“送神歌”》等共近400行,每一首就是一幅古代农耕时期农家少女田园生活的真实画卷。祭拜“三娘乖”目的就是盼望她们嫁人后,能像三娘一样成为一个心灵手巧,勤劳贤慧的有手工技艺和懂农业生产技能的人,做个人家的好媳妇,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11、特产美食


宾阳县

宾阳酸粉:原始名为“宾州酸粉”,以其地方特色民间风味闻名八桂大地。宾阳酸粉作为冷盘小吃,粉质雪白柔滑幼嫩;配菜有叉烧、炸波柔、炸牛肉巴、炸灌风肠、炸花生黄豆等,淋上酸甜爽口的汁料,面上放置几片清脆的酸黄瓜和少许红辣椒末,色香味俱全,令人见之垂涎欲滴,先下箸为快。远在宋代就有传:“宾州酸粉,酸甜爽口,解馋下酒,一醉方休;饱食不腻,醉食解酒,祛邪去灾,回味永久。”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后,社会上也有传:“到宾阳不吃宾阳酸粉,是人生一件遗憾事。:”宾阳酸粉进我口,就是我的美享受。‘还有民歌唱道:“宾阳酸粉史悠久,地方风味奉享受,酸甜爽口食不腻,解馋下酒醉方休。”

宾阳白切狗:“宾阳白切狗”(也叫“宾阳白斩狗”)这道菜名闻遐迩,历史悠久。明朝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4月,以田州府土目卢苏、思恩府土目王受为首起事*。皇帝即起用“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兼左都御史,总制两广、江西、湖广军务,讨田州、思恩”。12月26日王守仁率部抵达南宁,根据卢苏、王受联名具状愿受招抚的要求,王守仁会同巡按御史石全、右布政林富、参政汪必东及文武诸官等会议,决定招抚。为此,王守仁下令尽撤调来“讨伐”的军队。几天之内撤走数万人,永顺、保靖士兵数千人因路远,不易马上回去,便分留在南宁和宾州,解甲休息,用以表示招抚的决心。第二年2月,王守仁亲临思恩现地察看情势,决定在思恩府地设立9个土巡检司,土司均由当地的土目担任只受流官约束。招抚成功,解甲留守宾州的士兵并未撤走,得与当地民众大啖狗肉,个个活得身强体壮。嘉靖八年(1529年)宾州之八寨(在今上林)等处壮人韦公童等二千余人又起事,“都御史新建伯王守仁又领兵讨平之”。凯旋之师回到宾州,那些享用过宾州狗肉之官兵,众口一词要求继续大啖宾州狗肉。说“狗肉好吃名虽丑,吃了壮阳又滋补,我们原似风吹柳,吃后神气冲斗牛。”于是王守仁饬令宾州知州以“宾州狗扣”犒军。而在厨师“涮狗肉”过程中,有的官兵已急不可待,你割一粒,他剜一块,蘸着汁料大嚼起来,且皆言:“白涮狗肉好吃。”而在旁观看者均心急垂涎,同声催促厨师:“干脆把涮狗肉捞起,全白切吃好了,搞什么狗扣?”厨师也力图省事,顺水推舟,将涮狗肉出锅,切成小块,装盘出盘,配上姜丝、香蓼、酸味、花生油、米醋、酱油等调料,以备蘸食。官兵食后,竟夸“白涮狗肉”好吃!此后,厨师们在“白涮肉”基础上,就创造出了“白切狗”这道名菜。

宾阳焖狗脚:据老宾阳人林先生介绍,以前宾阳的狗肉一上市,总是很快就卖完了,剩下狗脚、狗肝等狗的“下水”没人要,扔了吧,店主又觉得惜……于是,一位阿婆就把卖剩的狗脚拿来切成块,再用酸菜、辣椒等佐料与狗脚一起焖烧。当阿婆揭开锅盖时,一股特别的香味便伴着腾腾的热气从锅中冲出,顿时弥漫大街小巷。众人闻到香味后,纷纷聚到阿婆的小摊前尝鲜,发现经过阿婆烹制的狗脚,其味道酸辣爽口,既有狗肉之香味又十分有嚼头。于是,酸辣狗脚的烹饪方法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了宾阳当地的一道特色佳肴。华灯初上,宾阳县城的枫江街上“狗脚摊点”招牌林立,沿街的小桌前坐满了寻香而来的人们,约上三五知己,上碟狗脚,就着冰镇啤酒慢慢品嚼,再随意聊上几句……一个休闲惬意的夜晚就这样开始了。热闹的枫江街真可谓“狗脚一条街”了,从街头到巷尾,摆满了狗脚的小摊。据说每一摊的配料、作法都不同,卖的狗脚各有特色,味道各有千秋。

宾阳盐糕:宾阳盐糕的历史已无源可考。但据老人们讲:作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宾阳县城,多少年来街道上的小吃摊,盐糕摊是最热闹、最拥挤的;街头巷尾中担郎的吆喝声"盐糕嘞!",也是喊得最响的,喊得最多的。传统的盐糕有杯糕和碗糕两种,现在又增添了芋头糕和七色糕。用瓷制小酒杯蒸的叫杯糕,用碗蒸的叫碗糕。芋头糕和七色糕是用托盘蒸制的,蒸好出盘时再划成一块块菱状体。芋头糕中间夹有用芋头做好的糕体,七色糕上下层雪白,中间各层则是黄、红、橙等种颜色,色彩艳丽。盐糕细嫩爽滑,本身有盐的鲜味而不咸,配上各式各样的调料,吃起怪味很多。天气凉爽的时候,吃上一碗,体内感觉到升腾起一股热气,而盛夏食之却清凉之至,真是妙不可言。

甘棠扣肉:市面上一般的扣肉不是太肥腻,就是太韧老,而在宾阳县甘棠镇,其扣肉选料讲究,制作复杂,调料与众不同。主要特色:皮脆肉稣,甜酸适中,香烂可口,肥而不腻,有淡淡的黄皮果香,特有风味。甘棠扣肉一般有散扣和芋头扣两种。


宾阳县

甘棠粉利:甘棠粉利是宾阳县的地方特色产品。其制作原料主要采用甘棠镇的优质稻米,制作时纯采取古老的手工操作方式,所以成品以细腻、嫩滑、爽口、久煮不烂而享誉区内外,成为人们过年的美味食品。

宾阳牛杂:除了声名在外的酸粉和白切狗之外,牛杂其实也是宾阳县的特色名菜。在宾阳县商贸城,牛杂店林立,形成了牛杂一条街。宾阳牛杂是精选上乘牛肉、牛肠、牛利、牛百叶、牛血,分别搓洗干净,切成小块,其中牛百叶切成细丝,放进沸汤中烫熟后捞起装盆,再配以酸姜丝、酸梅、酸木瓜片、萝卜丝、香菜、紫苏、辣椒等调味料,每位食客摆一小碗,随意蘸食。如此食法油而不腻,酸而带甜,麻而微辣,四季食之,使人胃口大开。

邹圩鱼:来源于邹圩镇的清水河,发源于大明山的清水河蜿蜒穿流,那里山水秀美,清泉甘冽。河中盛产鳗(白鳝)、鲶鱼、水鱼(鳖)、黄鲮、河虾等,这些水产品味美鲜甜,远近闻名,其中以清蒸白鳝的口碑最佳。清蒸白鳝香甜可口,味道极佳,而且工艺十分独特:将白鳝切块放入盘中,用酸梅、姜、葱等配料调好,放入锅中蒸熟,最重要的是烹制白鳝必须用清水河的河水,否则味道相差极远。在清水河附近的饭店、酒楼,皆以鱼餐而著名,俗称"鱼餐馆"。来往于宾阳的游人、客商,莫不以品尝"邹圩鱼"为美事。

龙凤虎汤:"龙凤汤"是宾阳县思陇镇的一道名菜。"龙凤汤"乃以比喻取名。龙,即蛇;凤,即鸡;虎,即猫。因为蛇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所以在思陇的餐馆中,蛇多为人工饲养,思陇镇人民充分利用了山区的优势。"龙凤汤"是将蛇鸡猫肉砍成块,混杂在一起入锅中,加上香蕈、枸杞等配料,用慢火炖熟。"龙凤汤"脆嫩酥烂,滋味鲜香醇厚,在当地被作为待客肴之*。

12、旅游景点


宾阳县

碗窑峡谷漂流区:位于县城南面的白花山大峡谷,漂流全程3.5公里,途经16个高位水滩、12道江湾和9个戏水潭,全程漂流用时约100分钟。从县城绕城路出发至碗窑峡谷,路程约11公里,新建的水泥路面在群山蜿蜒,沿途风景十分秀丽,青翠的山脚下是层层梯田,洁白的桐花点缀着如黛的山峦。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一振,偶遇在路边小憩的挑柴人,让人油然生起回归自然的心理。峡谷内的碗窑江全长8公里,水文落差30米,河水发源于海拔600多米的白花山和天柱寨,常年流水不断,水量充足。景区内山青水秀,景色迷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茂密,野花灿烂,藤萝垂悬,溪流潺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特别高,绝对是个天然氧吧。游客在漂流的时候,不仅可以享受激流的洗礼,还可以欣赏沿途的美丽风光,既赏心悦目,又纵意怡情。

邹圩清水河:邹圩清水河发源于大明山陈峰北麓,境内河道长20多公里,河宽80—150米,河水清澈见底且无污染,河畔有灵泉,江中有怪石,河鱼以肉嫩、美味、可口著称。两岸群山连绵起伏,形状各异,山上有奇峰,山里有幽洞,山水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幅美丽的自然景观。沿江主要景点有八仙岩、鳌鱼石、将军山泉、娘娘庙、蝴蝶泉、莲塘岩洞等。

邹圩古镇:邹圩镇位于宾阳县的北部,与上林县、来宾市兴宾区相邻,是宾阳县壮族和瑶族的主要世居乡镇,具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和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邹圩老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宾阳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之一,与古辣镇蔡氏古宅、宾州南街相比,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蒙大赉“恩荣坊”:蒙大赉“恩荣坊”位于宾阳县宾州镇同义村,系明嘉靖皇帝为虎炳蒙大赉之功德而赐建。蒙大赉出生于明正德末年,卒于嘉靖年间,出身科第辉映的书香世家。大赉生性聪颖,才华横溢。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举人,任郡守,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高中进士,官升朝廷礼部仪制司主政,兵部职方司南京,刑部山西司郎中,叙事职期间屡立功勋,为朝廷所器重,被明世宗恩封为“国舅”,后殉难于任上。明皇帝所赐建的“恩荣坊”代表宾阳县明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亦是一座精美的建筑,但历经沧桑,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已不存在。1997年开始筹资重建,规划以碑坊为轴心,统一故居、纪念馆、华表、长廊、亭阁、花坛等。现已完成部分建筑,其面貌可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