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微观财政政策

科普小知识2022-09-30 15:48:53
...

微观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刺激问题和资源配置问题。微观财政政策的目标有两个,即资源有效配置目标和收入公平分配目标。

中文名:微观财政政策

阐述: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刺激问题

类别:相关词汇

相关:产业政策

1、政策内容

微观财政政策的内容主要有:

①加速折旧政策;

②投资抵免政策;

③资本利得税政策;

④对特定行业津贴(补贴)政策;

⑤非盈利性建设的财政政策;

⑥促进工业布局合理化政策;

⑦促进入力资源开发政策等。

2、政策目标

微观财政政策的目标有两个,即资源有效配置目标和收入公平分配目标。

资源有效配置目标。任何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有效率的结果,即生产出的产:品的量最大,结构最合理,总量规模和种类结构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那么必须使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合理地在*与非*部门之间、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不同的地区之间配置和组合。然而,放任*的市场经济是不会自动达到这一目标的,在放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产品可以通过竞争性的市场提供,从而使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源有效配置,但是,公共产品却无人愿意生产,而这些公共产品又是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所必须的,所以这就需要*将私人经济中的一部分资源用于公共产品的生产,从而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有效地配置资源的使用。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虽然国家有能力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配置资源的使用,但由于国家事无巨细一起抓,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能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因此实际上资源的配置存在着很大的浪费现象。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私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我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收入公平分配目标。收入是否分配公平,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很敏感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因此各国*都注重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解决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得分配不公平的原因,除了每个人天生能力的差异,后天努力的不同,所从事工作的行业的不同,所居住的地区不同以及各种机会的不同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所占有的财产的不同,后者是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富人们占有巨额的财产,通过财产再创造财产,因而富上加富,而穷人则相反地进入穷上加穷的恶性循环状况。这样*就必须进行干预,通过财政手段如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以及*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来调节收入的分配,减轻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达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我国实行*公有制,个人占有的财产数量不多,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应该说*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收入的公平分配。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确实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且这一问题目前还比较严重。这其中有些人确实是靠党的富民政策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的,但亦有相当一部分是借或是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或是通过权钱交易等不正当甚至是违法犯纪手段暴富起来的。所以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具有自己的特点,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靠政治、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手段。从财政的角度来说,要通过财政分配对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和调节,保证个人收入按劳分配的实现;在允许一部分人靠自己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调节,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努力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使全体人民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

3、手段

纵观世界各国通过财政收支手段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常用的、主要的微观财政政策手段有以下几种:

1.税收手段。指根据特定的政策目标,对特定经济部门或产业的相关企业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包括:

(1)税收减免,即对某些企业通过税收减免给予鼓励或照顾,其中减税是指从应纳税额中减征部分税收,免税是指免征全部应纳税款。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都曾经在一定时期内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投资、生产等给予税收减免优惠,促其优先发展。

(2)税率优惠,即通过降低税率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对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实行低于其他产业的税率,使这些企业获得在其他产业经营得不到的实惠,促进社会资金向这些产业转移。

(3)退税,即按照规定程序将已经入库的税款的一部分或全部退给企业。这种优惠常常用于刺激扩大进出口,例如在一定时期对一些企业实行出口退税等。

(4)延期纳税,即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的办法,延期纳税这种方式又称“税负延迟缴纳”。

2.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符合国家政策的产业,允许其相关企业加速固定资产折旧,让企业在固定资产耐用年限初期提取较多的折旧费,使之在设备还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提前收回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这种政策可以大大增加企业的设备投资欲望,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促进企业加快实现设备现代化。

3.财政补贴。又称之为负税,这是国家对企业的一种无偿支出,补贴主体是*,对象是企业。无论是对生产国家规定产品的企业予以补贴.还是为资助特定事业、特定实验项目予以补贴,都属于国家对企业的转移支付。其政策效应是为企业执行国家计划或进行重点技术研究开发及其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财源保障,最终贯彻*调控意图。

4.*采购。国家有意识地将财政资金投入某些领域,促进其更快发展。由于该项资金的流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能体现产业政策,因而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也能为经济部门中的优势产业创造更快发展的机会,从而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5.财政投融资。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目标,向重点企业发放长期低息贷款。贷款发放者是国家出资兴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受贷者是国家鼓励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中的企业。政策性融资资金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民间,资金运用的主要途径则是由国家的金融机构转贷给相关企业。这种资金支持既不同于财政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其独特之处在于:实行有偿资金有偿使用;资金运用具有灵活性;以国家信用作担保筹集民间资金,不会因此增加财政负担。

4、类型

按微观财政政策所使用的手段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税收政策和微观支出政策。

1.微观税收政策是指一般不变动税收总量,仅在一定的税收总量前提下,通过各种纳税人的确定、税基确定、征收范围变化以及给予特定纳税人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实现的调节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财政政策。

2.微观支出政策是指不变动*支出总量,仅在一定的*支出总量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支出的项目中各项目的数额等措施实现的调节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财政政策。

5、政策效应

1.增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企业的活力。*对某些企业予以补贴、税收优惠或有倾向性地进行*采购,会增进企业效益,从而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增加其经营的活力,为*实现其政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也会因沿着*的政策导向发展。

2.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微观财政政策导向常常是新兴产业或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产业的优先发展,或者能带动产业升级,或者能消除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从而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稳定发展。*以微观财政政策为导向,吸引企业按照*期待的方向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行为,等于是*渗人到微观层面进行调节以利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3.负面效应。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微观财政政策亦是如此。例如,*补贴虽然能够刺激企业,但也容易导致企业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思进取,*也会因此承受更大的支出压力;税收减免优惠虽然有助于调动企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但如果政策落实中不严格依法办事,滥减、滥免,也会影响产业平衡,并危及财政收入。特别是这些优惠政策如果不随着经济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将会加剧平衡失调。因此,微观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扩大其正面效应,克服其负面效应。

6、基本原则

综观各国的实践,不难看出,无论何时何地,要有效地发挥微观财政政策的作用,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竞争经济,经济运行中通行等价交换原则和竞争规则。*出于引导企业行为动机而推出的微观财政政策,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实践证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干预虽有必要且已收到实效,但这并不说明*可以不顾客观经济规律凭主观意志行事。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后起的亚洲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对企业行为的引导,均非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既不是逆市场机制而行,也不是以*这支“看得见的手”代替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相反却是以严格遵守市场经济规律为前提,这是微观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保证。

2.尊重企业的决策自主权。市场经济*下,企业是启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它们在市场上通过平等、公平的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市场经济*越完善,企业在微观决策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充分。*为满足经济发展全局需要而实施的微观财政政策,不过是提供了种激励机制,只对企业具有引导或诱导作用,而不具有强制力;企业是否据此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与行为,完全取决于企业偏好,*无权强令其执行之。各国的实践证明,微观财政政策作为不具有强制力的间接调节手段,之所以常常引起企业的敏感反应,其关键在于这些政策以明确的信息提示企业,做什么、如何做对企业有利无害或有损无益;它像一盏航标灯,为企业运营指明了正确方向,诱导企业趋利避害,这正是微观财政政策能够导致企业行为与*意图基本一致的奥秘所在。

3.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基点。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具有很多优越性,它能够促进竞争,激发活力,但它是自发地调节着经济运行,有些情况下,需要社会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不得不立足全局,从长计议,以促进经济长期协调稳定发展为基点,适时地确定重点产业,并为扶持或刺激相关企业的发展而推出相应的倾斜性政策措施,这正是实施微观财政政策的必要性所在。总的看来,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同时期交替运用各种微观财政政策措施,其出发点都是力图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由合理化到优化和高级化的转变,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7、经济效应

微观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过积极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

1.加速经济增长。无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通过*直接投资,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经济增长奠定了稳定的基础;*的一系列倾斜性政策措施,如再投资减税等,对扩大投资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而*对高科技产业投资以及对企业研究开发投资给予的税收减免优惠,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发展,调动了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性,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给经济增长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2.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二战刚刚结束时,日本、法国以及韩国和新加坡,均处于经济严重衰退状态,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各国*在不同时期交替运用税收优惠、加速折旧、*补贴、政策性融资等措施,分阶段地有序发展基础产业、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等重点产业及相关企业,使本国经济发展形成一定梯度,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并逐步升级,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3.增强国际竞争力。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产品或项目优惠融资等措施,无疑是通过政策优惠让企业获利,企业受到激励,便更加积极地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投资,拓展国际市场,广泛参与国际竞争。

8、作用机制

影响企业行为的政策有两类:一类是*对企业行为限制的政策,如反垄断政策和重税收政策等,其目的是让企业了解“不应该做什么。,以消除或减少微观企业行为对社会利益的负面影响。另一类是宏观政策,它是一种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整个经济活动,企业在该政策面前。一律平等”。由于不同经济主体有着不同的经济条件,面临的经济问题也不尽相同,因而统一的宏观政策显然并非任何时候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内容、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标志是采取了一系列对符合整个社会利益的企业行为予以鼓励,让企业了解。应该做什么。、“*希望企业做什么”的倾斜性政策或称区别对待政策。例如,对不同产品的生产实行不同税率和利率,运用税收、关税、信贷、补贴等手段鼓励某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等等。可见,在这些政策中,微观财政政策占有重要地位。

9、政策关系

微观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结构调控与产业政策

从较为完整的意义上理解,经济均衡增长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总量均衡,即总供求均衡,二是经济结构均衡,即各部门、各产业间的均衡。在宏观经济理论形成之初,*干预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近期总量调控,重点是保证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总量平衡。其后,随着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结构内在变动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它既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可以带来经济总量的不平衡。于是,经济结构调控亦构成*调控经济的重要中期目标,它与总量调控一起,统一于现代*宏观调控的内容和手段体系之中。

经济结构主要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秩序、联系方式、聚集状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干预和调控经济结构变化,其目标是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提高产业发展速度,增强国际竞争力。产业政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正如有的经济学家所言:*正是“通过干预一国的产业(部门)间的资源分配或产业(部门)内的产业组织,达到该国国民的(经济的、非经济的)目标”的。

产业政策与微观财政政策的关系

产业政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日本,曾经对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和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50年代后期,欧美的许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实施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产业政策内涵最先进行界定的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小宫龙太郎。他指出,产业政策就是“*为改变产业间的资源分配和各种产业中私营企业的某种经营活动而采取的政策。换句话说,它是促进产业的生产、投资、研究开发、现代化和产业改组而抑制其他产业的同类活动的政策”。后来,小宫教授又将产业政策的内容加以扩充而划分为以下两类:

1.与产业分配资源有关的内容。包括两种政策,一是关于产业的一般基础设施(2E业用地、产业用公路、港口、工业用水和供电等)的政策;一是关于产业之间资源分配的政策。

2.与各种产业组织有关的政策。包括两种政策,即与各领域的内部组织有关的政策(产业组织、密集化、缩小开工率、对生产和投资进行调整等)和属于横向产业组织政策的中小企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第一,确定产业等级,包括优先发展哪些产业,达到什么目标;第二,选择政策手段,包括运用哪些手段,如何运用这些手段实现产业政策目标。一旦这些手段确定,则财政、金融等部门都要依法予以配合。

日本经济学家伊藤元重等人将产业政策所运用的政策手段分为直接限制政策和间接诱导政策等两类。直接限制政策,指行政审批、配额制、限制经营、卡特尔政策等;间接诱导政策包括运用租税、补贴、关税、公共贷款等以资金进行诱导的各种政策和通过贸易限制、公共投资等,使某种产业所处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的各种政策。

可见,所谓产业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国*为矫正市场失灵和实现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调控资源配置结构的一系列宏观管理政策和措施。为实现产业政策而采用的租税、补贴、关税、公共贷款(可以理解为政策性融资)和公共投资等,均属于微观财政政策范畴,即*为刺激和鼓励相关部门、相关产业的企业发展而采取的区别对待性财政政策,它显然不同于宏观财政政策。

微观财政政策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概括地说,微观财政政策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企业成长需要微观财政政策,微观财政政策只有在有利于企业成长时才能奏效。

首先,企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对微观财政政策有所需求,而这一需求又产生于企业成长对外部经营条件的需求。企业是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若干个企业构成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它们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市场这个大舞台上*竞争,力求顺利完成企业产品从商品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转变。但是,既有竞争,就有风险,就有失败的可能。为了在“惊险的跳跃。中取胜,企业必须不断地搜寻准确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必须不断地开拓市场,为自己的商品打开销路;必须及时地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设备水平,以降低生产成本;必须拥有足够的资金,并保证其顺畅流动,以满足生产和经营需要。然而,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特别是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不得不依靠*的帮助与支持,得到以上外部条件。一旦*对某些部门或产业实行优惠税率、加速折旧、低息贷款等政策出台,等于是向社会和企业发出了信息,使企业准确把握经营方向,调整决策,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也使私人金融机构发现这些部门、产业有发展前途,因而愿意向相关企业融资,这些资金加上*的政策性融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财源;这些措施既可以提高企业盈利率,也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积累用于技术革新,提高设备优良率。显然,微观财政政策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促进剂,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这是企业愿意接受微观财政政策诱导的奥秘所在。

其次,微观财政政策只有在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情况下,才能奏效,这一点取决于微观财政政策的性质和私人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是国家最高的行政管理者和指挥者,它要执行保卫国土安全不受外来侵犯、建立司法以维护公平、提供社会必须而私人又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设施等职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得不深入到经济生活内部,肩负起调控经济运行的重任。既要保持总量平衡,又要追求结构平衡,任务复杂而又艰巨。

经济运行依托若干企业行为得以继续,而这些企业又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经营目标常常与宏观调控目标不相一致,甚至矛盾重重。顺其自然,则会导致社会重大损失,资源浪费;*出面进行干预又不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只能更多地进行间接调控;例如,出台一些有利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政策和措施,微观财政政策就属此类。它以企业为对象,但能否唤起企业响应,则取决于政策结果是否有利于企业成长。如果按照政策导向行事能够避免企业走弯路,降低经营风险,增加收益,或者说,至少对企业无利也无害,企业有可能会接受*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反之,企业则可能置政策于不顾,自行其事。按照现代管理理论理解,微观财政政策的实质应是双重激励:既诱导企业行为符合*调控经济的政策目标,又能够满足企业增进自身利益的愿望和要求。当这些政策真正能够让企业感到于已有利而无害时,它们才会欣然接受政策引导。

10、作用机理

微观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主要通过微观财政政策的传导过程体现出来。

1.政策制定者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是经济调控目标,其作用对象是企业及其行为。

2.微观财政政策的作用过程是信息传递与实施过程:*发出信息,企业接收信息,该传递过程是否成功,要看企业是否准确地接收了信息并据此调整了自身行为(例如,改变经营方向、产量、资源投入量及其结构),使之符合信息发送者的要求。当*确认企业行为确实符合微观财政政策意图并将*对企业的肯定信息反馈给企业,即兑现其承诺(例如,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性低息贷款等,时,这一作用过程才告结束。

3.微观财政政策作用过程是一个双向满足的过程:既满足了*调控经济的目标要求,又满足了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愿望。如果只满足其中之一,就不能说微观财政政策成功地实现了。

上一篇:拯救绵羊大兵

下一篇:中国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