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板栗
丹东板栗产于辽宁省丹东市。丹东板栗栽培始于明末清初。果称栗子,可生食、糖炒、烘食,还可制罐头,磨粉制糕,调羹烹菜。含有糖、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营养和经济价值很高。200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丹东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品种分类
丹东板栗分两种,一种是日本板栗,本世纪初从日本引进,并集中大面积栽培。该种栗子果实大,涩皮不易剥,口感差。一种栗为中国栗,或称油栗,个头小,涩皮易剥,品质优良。以往栽栗均用实生繁殖,无稳定的栽培品种。从70年代起,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嫁接,形成“金华”、“丹泽”、“岳王”、“长安10号”、“±60”、“±13”、“辽丹58号”、“9113”等主栽品种,其特点是早结实、丰产、抗逆性强、果实个大、适合加工。
板栗是丹东的优势经济林树种,自然条件有利于丹东板栗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占辽宁省的90%以上。丹东板栗属日本栗系统,适合日本市场口味需求,板栗肉占日本市场30%的份额。丹东板栗栽培面积发展到115万亩,年产量超过2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已成为全国板栗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基地。
2、营养成分
丹东板栗以品质优良闻名,其果实个大,色泽白,口感好,不裂瓣,易加工,综合价值高,其果肉含水量为40%左右,含蛋白质5.7%~10.7%,脂肪%~7.4%,淀粉50%左右,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磷、钾、镁、铁、锌、硼等多种矿物质。
3、产地环境
丹东处于辽东山地的东南部,属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14910km2。山地丘陵占72.4%,平原谷地面积占14.6%,其它占13%。自然概貌可概括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位于东经123°22′至125°41′;北纬39°43′至41°09′之间,属暖温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黄海影响,丹东市南部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雨量充沛,终年湿润,是中国北方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多在800~12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为6~9℃,年极端最高气温33~37℃,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6~39℃,日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0℃的严寒期在60d左右,日平均气温高于25℃的炎热期约20d,土壤pH值5~6,有机质含量2%~3%,土层厚度40cm以上。
4、生产情况
丹东板栗是是丹东地区的优势经济林树种,主要栽培在山上,极少量近年发展的栽培于平地。板栗总面积目前已经达到10.33×104ha,年产量达3×104t以上。板栗总株数已经达到6500余万株。其中40年以上的大树主要是上个世纪60年代栽植的,约有1000万株;20~30年生板栗树主要是上个世纪80年代栽植的,有1500余万株;上个世纪90年代后,丹东板栗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到2002年,十余年共增加板栗株数3000余万株。主要品种有金华、岳王、丹泽、丽平、有磨、土60、9113、9210等20多个品种。板栗良种面积达到3.82×104ha,
全市板栗栽培遍及每个乡(镇),面积超万亩的乡(镇)有38个,最著名的乡镇有:凤城的红旗镇、蓝旗镇、东汤镇;东港的长安镇、汤池镇、十字街镇;宽甸的古楼子镇、大西岔乡、步达远乡。在3万2千多个板栗种植户中,年收入超5000元的有1.5万户,收入超万元的有1万多户。全市现有18家板栗加工企业,年加工板栗2万t,主要加工产品为脱皮板栗米,加工产品95%销往日本,占我国出口日本板栗产品30%的份额。丹东市已成为全国市级地域范围内,最大的板栗生产和加工栗出口基地。2005年,全市板栗(原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综合销售收入达4亿多元,仅此一项农村人均收入就增加30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宽甸县、凤城市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市),东港市被省*命名为板栗基地县(市)。
5、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丹东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12月31日起对丹东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丹东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辽宁省丹东市人民*《关于划定丹东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建议的函》(丹政7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凤城市2个市,宽甸县,元宝区、振安区、振兴区等3个区现辖行政区域。
6、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辽栗10号、辽栗23号、丹泽、利平、大峰、9113、有磨、国见、土60、金华。
(二)立地条件。
保护范围内海拔50至500米之间,土壤pH值5至6,有机质含量≥2.0%。
(三)栽培管理。
1.种苗繁育:选用无检疫性病虫害,品种纯正的当地板栗苗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
2.定植:栽植时间为4月上中旬,栽培密度≤1650株/公顷。
3.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助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施用量≥7.5吨/公顷,根据树势适当补充化肥,每株施30至50克尿素或复合肥。
4.修剪:
(1)树形为开心形。
(2)冬剪和夏剪相结合。
(四)采收、分级。
在9月上旬以后开始采收,采收以捡拾栗子为主,采收后及时摊开风凉。果实实行分级包装。
(五)贮藏。
采后不立即上市,应进行沙藏或低温贮藏。沙藏时沙子的含水量约8%,先在沟底铺5至10厘米厚的湿沙,在将拌好沙子的板栗放入沟中,再覆盖30厘米左右的覆土,并要培成屋脊状。沙藏时间不超过来年4月上旬。沙藏时间不超过来年4月上旬。低温贮藏温度为-2℃至0℃。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征:果实呈三角形状,椭圆或扁椭圆形,有顶尖,红褐色或淡褐色,果面光滑;果肉黄白色或淡黄色,有香味,质地细糯。大果型品种平均单果重≥16克,中果型品种平均单果重≥11克。
2.理化指标:在采后一个月,其果肉含水量38至45%,含蛋白质5至6%,脂肪4.5至4.8%,淀粉40至50%,大果型品种含糖量≥16%,中果型品种含糖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