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李达

科普小知识2022-10-01 19:26:28
...

李达(1905年4月19日—1993年7月12日),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他几乎在我建军史上的各个战争时期,都在出任参谋长一职,累计任职时间更是长达40年之久,他曾经辅佐过五位*元帅。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文名:李达

原名:李德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眉县

出生日期:1905年4月19日

逝世日期:1993年7月12日

毕业院校:甘肃平凉第二军官学校

政党:中国*

职业:军人、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

军衔:上将

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生平简介


李德三

李达(LiDa),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于陕西省郿县(今眉县)横渠区崖下村,曾先后考入西安市私立东道中学和省立单级师范学校。1925年入甘肃平凉第二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西北军排长、连长。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9月加入中国*,先后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李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1953年,李达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

2、个人履历

1905年4月19日生于陕西眉县横渠区崖下村一个农民家庭。

1922年初到西安考入乐道中学,同年夏末转入省立单级师范学校,参加过爱国学生运动。

1924年在横渠任小学教员。

1926年在甘肃平凉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

1927年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八十二旅任迫炮连排长。

1928年任旅部参谋,1929年任手枪旅副连长。

1930年任学兵连连长。

1931年到江西,在*第二十六路军七十四旅任连长。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

1932年加入中国*。同年到湘赣边革命根据地,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兼三团代理团长、红八军参谋处处长。

1933年任红十七师参谋长兼五十团团长,同年获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任红六军团参谋长。

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

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1937年任援西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处处长。

1938年任师参谋长。

1943年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

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指挥太行军区部队进行战略反攻。

抗日战争胜利后,参与指挥上党、邯郸等战役,并曾到*新八军与军长高树勋商定该部起义事宜。

1946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参与组织出击陇海路、定陶、鄄城、巨金鱼等战役。

1947年协助刘伯承、*率部挺进大别山。

1948年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曾参与组织指挥宛西、宛东、郑州等战役。

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委。淮海战役后,参与组织指挥渡江、西南等战役。

*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2年兼任云南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西南地区歼灭*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及争取和平解放*的工作。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

1954年11月,任*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兼任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主任。同年因所谓教条主义受到错误的批判,被免去国防部副部长职务。

1959年任*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

1964年2月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

“*”中遭受诬陷迫害,被关押5年。

1972年10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80年至1988年1月任**军委顾问。曾被选为*第十,第十一届*委员。

1982年被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病逝。

3、革命经历

长征

1934年7月23日,**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移到湘中开创新的根据地,并与贺龙任军长的红三军取得联系。中革军委任命任弼时为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8月7日,红六军团踏上西征的征途,连续突破*军四道*线后,于8月12日进至湖南桂东的寨前圩,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萧克任军团长兼第十七师师长,王震任军团政治委员兼第十七师政治委员,李达任军团参谋长兼第十七师参谋长,张子意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0月7日,红六军团在贵州石阡县的甘溪镇与广西军阀部队第七军遭遇,陷入湘、桂、黔*军20多个团的重围。战斗失利后,红六军团被截为3段,情势十分危急。李达带领第十七师第四十九、第五十一团各一部突围后,临时将这400余人编为特务团。李达在队前作了动员,带领这支被打乱建制、又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络的孤军去梵净山区寻找贺龙部。10月24日,在梵净山西北方向的木黄找到了红六军团主力。10月26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四川酉阳县的南腰界召开了隆重的会师大会。

1936年6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北部的甘孜会师。7月5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治委员,萧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治委员,李达为参谋长。7月中旬,红二方面军开始过草地。到达甘肃南部哈达铺后,红二方面军决定发动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9月8日,李达起草了这次战役的《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9月11日战役发起后,李达协助任弼时、贺龙、萧克等指挥作战,至20日一举攻占甘南4座县城和陕南的部分地区,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中,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和陕北红军一部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张浩任政训处主任,李达任参谋处处长。9月6日,第一二九师在陕西三原石桥镇举行出师抗日的誓师大会。因倪志亮还未到职,由李达协助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主持大会。誓师大会冒雨举行后,第一二九师移驻陕西富平县庄里镇,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9月30日至10月6日,渡过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进入1938年后,李达在刘伯承和第一二九师新任政治委员*领导下,在多次战斗中为痛歼日军做了大量具体工作。1939年3月,李达随师首长回到太行区。4月3日,李达组织第一二九师直属队、第三八六旅一部及师随营学校,在山西黎城上赵栈村接受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检阅。7至8月,李达按照刘伯承、*的意图,部署实施了第一二九师部队对平汉、正太铁路的分段破袭战。

1942年1月下旬,李达陪同*到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指导精兵简政工作。5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纠集2.5万人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夏季“扫荡”,企图一举消灭**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主力。5月21日,刘伯承、李达率第一二九师师部转移,但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未能及时突出日军的合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机关突围时牺牲。刘伯承、李达一面率第一二九师师部与日军周旋,一面指挥部队开展内、外线作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新编第一旅组成突击营奇袭长治飞机场,烧毁日军飞机3架、汽车14辆、油库2座;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在苏亭设伏,歼日军140余人;转至外线的第一二九师部队一度攻入虒亭、五阳、黄碾等据点;揳入敌后的游击队炸毁火车3列,破坏铁路20余公里。日军在山区捕捉不到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后方又吃紧,不得不于6月19日撤退。1943年6月14日,日伪军1500余人进占山西武乡县蟠龙镇及其附近地区,设置据点、修筑公路,企图分割太行抗日根据地。刘伯承、*责成李达指挥蟠(龙)武(乡)战役。7月19日,李达调集太行军区第一、第三、第四军分区5个团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参战,拔除日伪军据点10余处,歼日军2个小队、伪军500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下旬,*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晋冀鲁豫*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决定集中野战纵队组建野战军,由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8月上旬,*军在增兵进攻苏皖、晋南解放区和追堵中原突围解放军的情况下,陇海铁路汴(开封)徐(徐州)间守备兵力有所减弱,刘伯承、*立即报请**军委同意后,决定集中兵力于8月10日发起陇海战役。李达协助刘伯承、*指挥部队插入*军纵深,破坏、控制铁路150公里。至8月22日战役结束,共歼灭*军1.6万人,策应了中原、华东战场解放军的作战行动。9月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定陶战役。10月,李达参与指挥巨野战役和鄄城战役,两战共歼*军1.4万人。11月至1947年2月,李达协助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冀鲁豫战场大踏步进退机动,连续发起滑县战役、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豫皖边战役,共歼*军10个旅5万余人,再次粉碎了蒋介石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3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兵力发起豫北反攻作战。

1947年6月,**、**军委根据战局发展,决定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主力转入战略进攻,把进攻的重点置于*军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8月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在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掩护下,分3路向大别山挺进。经过4个月的艰苦努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大别山区站稳了脚跟。12月,为打破*军对大别山区的“围剿”,刘伯承、*决定实行分兵再展开:刘伯承、张际春率**中原局和野战军后方机关及第一纵队出大别山向淮西地区展开;*、李先念、李达率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及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留在大别山区,坚持内线游击;刚从晋冀鲁豫地区南下的第十、第十二纵队分别向桐柏、江汉地区展开。

1948年5月9日,**和**军委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刘伯承为司令员,*为政治委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员,邓子恢为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为参谋长。中原军区辖鄂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7个军区。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九、第十一纵队。9月,李达被增补为**中原局委员。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时,向**军委及**华东局、中原局建议举行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后勤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刘伯承、陈毅、*等决定派李达去协助邓子恢,组织部队后勤和地方支前的工作。李达报请总前委批准,组建了各级支前司令部和运输司令部,迅速修复了从郑州到商丘的铁路和公路,开辟了从魏岗到桃园集、临焕集、龙山集的3条运输线,形成了火车、汽车、马车、手推车、各类船只一齐上的局面,完成了运送给养、弹药、伤员、俘虏的任务。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向困守陈官庄地区的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所率集团发起总攻,至10日将该集团全歼。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共歼*军队55.5万人。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从2月起,李达即组织部队进行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4月上旬,李达按照刘伯承的指示组织了一次渡江登陆的实验性战斗。他命令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攻打长江中的一个江心洲,这个江心洲上有*军第二十九师300余人,凭借地堡工事据守。第三十五师的1个团在炮火掩护下乘船出发,仅用7分钟就登上江心洲,无一伤亡地全歼守军。这个战斗大大增强了部队指战员胜利渡江的信心。4月21日,第二野战军从枞阳至马垱间突破*军的江防。两天后,全野战军胜利地渡过长江。过江后,李达协助第二野战军首长指挥各兵团在近200公里宽的正面上多路向南追击,至5月27日,歼灭*军10万余人,解放安庆、衢州、金华、建瓯、邵武、上饶、南昌等86座城市,以及皖南、浙西、闽北、赣中的广大地区。5月29日,李达在第二野战军机关、直属队大会上,作了渡江战役的总结报告。此后,李达被任命为华东军区参谋长,但因情况变化没有到职。

抗美援朝

1953年4月18日,李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他交卸了西南军区的工作后,即于5月上旬赶赴朝鲜履任。这时,志愿军正在酝酿夏季战役。李达协助志愿军首长选择攻击目标,制定作战计划,部署、调动部队。在战役发起前和战役初期,他到志愿军的5个兵团部、4个特种兵指挥部、5个后勤分部,朝鲜人民军的6个军团部跑了一圈,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加强协调,确保了参战部队密切配合、战役顺利进行。李达像在国内打仗时一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他曾到上甘岭、下甘岭、五圣山实地研究战例,还到东、西海岸勘察工事和地形。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很有独到见解。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曾将李达誉为“诸葛先生”。李达对朝鲜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停战前的一天,李达对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司令员谭善和说:“我转了一些地方,看到朝鲜老百姓确实很苦,有不少挨饿的。你们有没有结余下来的粮食?要是有,就拿出来支援朝鲜人民吧。”谭善和按照李达的指示,从志愿军工兵部队历年结余的粮食中拿出20万斤,经志愿军司令部转交给朝鲜*有关部门。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李达组织志愿军各部队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了许多学校、厂房、水库。一些由志愿军承建的重点修复项目,如大同江铁桥、朝鲜内阁联合办公大厦、平壤市综合医院、牡丹峰剧场、泰川水库等,他都到施工现场视察指导施工。7月31日,*、邓华、杨得志、洪学智、李达、*民等志愿军领导应邀到平壤,参加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举行的授勋典礼。李达被授予朝鲜*主义人民*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勋章。12月,李达回国参加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会议。在会上,李达结合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就司令部机关建设如何适应现代战争问题作了发言。1954年4月,李达奉命从朝鲜回国。

4、家庭婚姻


李达一家

李达的夫人张乃一,原本是中原地区一位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受革命进步思想影响,她从女子中学毕业后辗转来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李达与张乃一这对革命夫妻,从相识到相知,一生相伴,风雨相依,不离不弃,那份相濡以沫的挚爱真情着实令人唏嘘感叹。

“不到*我不结婚”

在张乃一的一生中得到许多种评价,“有头脑的女孩”,是第一个评价,是由她的兄长给予的。

张乃一是张家3个儿子和6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位。她出生时,其大哥也生了一个女孩。张乃一的父亲张之慎是个开明的绅士。张乃一7岁时就被送进了私塾学习,正是这一开明的决定,使张乃一变成了一个独特的女性。11岁时,张乃一进入实行新式教育的县立高小。

高小毕业后,张乃一考入了省城开封女子中学新科。第二年,张乃一的父亲病逝,在兄长的要求下,她在家守孝两年。当她得知与她年龄相仿的侄女被常讲女孩子念书无益的大哥偷偷送到开封念书时,她给3位兄长写了一封“请愿信”:当今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一个人若是不思进取不念书,没有知识没有本领,就必然会成为一块可怜又可悲的弱肉。妹妹无别愿,只求兄长们念手足之情,放我到开封求学。

看到这封恳切而又独特的信,3位兄长着实吃了一惊。他们评价说:“六妹是个有头脑的人,是块读书能做事情的材料。可惜了妹妹,要是个弟弟就好了。”尽管这样,3位兄长还是把她送到开封继续完成学业。

在女子中学读高二时,张乃一在校图书馆借到了德国*活动家倍倍尔写的《妇女与社会》一书,书中分析了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其观点深深触动了张乃一,她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中国妇女解放的问题。恰在此时,身为家长的长兄来到开封,要给她介绍一个对象,张乃一立即表示反对。她说:“我要到*实现了再结婚,不到*我不结婚。”

1938年底,张乃一到达延安,在*组织部训练班学习。一次,陈云给大家作报告,在报告中,陈云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妇女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的必要,希望女同志增强事业心,不要刚到一个稳定点的地方就急着找对象结婚。联想到《妇女与社会》的观点,张乃一认为陈云的话非常有道理。她更不愿意草率行事,遇不见真正心心相印的、可依赖的"白马王子"就宁可不嫁。正是这“两不结婚”,让张乃一一直到30多岁了还是独身一人,但爱神仍不时地光顾于她。

用真情攻破“马其诺防线”

在延安,张乃一在感情和婚姻上的态度,使她有了一个绰号:“马其诺防线”。

当时延安男同志比女同志多,像张乃一这样的女性倍受瞩目。其间,有许多热心的人为她“拉线”,也有许多人毛遂自荐,写信、赠诗,有的甚至主动找上门来,但张乃一始终没有动过心。

一次,在党校学习的陈赓碰到张乃一,见周围没有人,便用英语说:“我可以帮你介绍。”张乃一假装没听懂。还有一次,一位和张乃一一同被打成“特务”的男同志找到张乃一,坦率地表明了心迹:“我看我俩挺合适,都是"特务",谁也用不着嫌弃谁。”但张乃一却回答:“我可不是特务。”逐渐地,张乃一有了一个绰号“马其诺防线”。她明白这一外号的含义,但并不介意,只是一笑了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张乃一被安排到解放区太行根据地工作。张乃一刚到涉县,从延安路过太行去华北的平杰三就给时任军区参谋长的李达通了消息。原来,李达参谋长同前妻齐珂离婚一年多了,过着带孩子的单身汉生活。许多同志都感到李达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都在帮他物色合适的对象。

平杰三在延安党校学习时就认识了张乃一。他告诉李达,从延安来了两位女同志,都没结婚。一个长得很漂亮,另一个模样中等,但人老实。他问李达:“你自己说,给你介绍哪一个?”李达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老实的。”于是平杰三就给李达介绍了张乃一的很多情况。时任太行军区政委的李雪峰也很关心李达的婚姻问题,知道李达的意向后,他给李达写了一封信:“张乃一这个同志各个方面都很好。”刘伯承、*也看了信,*说:“我看行。”事情就这样定下了,但李达能否突破“马其诺防线”呢?

张乃一到根据地没有几天,被有意安排到司令部,这之后20多天的时间里,李达白天忙工作,晚上就和张乃一拉家常,从身世、经历到工作、学习,无话不谈。张乃一开始觉察到李达的心思,通过这些天的倾心交谈,她对李达有了初步的了解,李达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心动了,她意识到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打开了她的防线。一天,李达开始谈起自己家庭的变故:他离婚一年多了,想找一个女同志做伴侣。听到这些,张乃一埋下头没有说话,李达开始试探地问:“延安的男同志比女同志多,你为什么没结婚成家呢?”张乃一抬起头响亮地说:“我早年曾经立下誓言,不到*我不结婚。在延安我拒绝过不少人,为此还得了一个绰号"马其诺防线"。”

李达望着张乃一真诚地说:“如今日本鬼子已经投降,抗战胜利了。再说,马其诺防线并不是不能攻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不就被攻下来了吗?你现在可以考虑成家了。”张乃一被这直率的回答弄得脸“唰”一下红了。沉默片刻,张乃一讲出了心里话:“我现在是可以考虑成家了,但我已32岁了,我要找一个实在人,可依赖的人,不会离开我的人。”李达理解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晚上,李达仍同往常一样来到了张乃一住的屋子,一进门就红着脸说:“我反复想过了,咱们结婚吧!”张乃一犹豫着说:“我们才相识20多天,还是再增加一些了解吧。”李达听到这话,急促地说:“这20多天来,我们不是天天在相互了解吗?我觉得我已经很了解你了。你是一个很好的女同志,正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对我的情况,你还想了解什么?提出来,我全告诉你。”

望着李达质朴的面容,回忆相处的日子,张乃一突然感到,他正是自己要寻找的“白马王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绝不会离她而去。张乃一终于点了点头,有力地说:“好吧,我同意了,我们结婚吧!”

婚礼日期定在1945年12月14日,这是李达选的。当张乃一问李达选这一天的原因时,李达说:“1931年12月14日,我加入了红军,这一天是我从旧军队军人变成红军战士的日子,也是我新生的日子,有纪念意义。”

5、个人著作

1994年月,《李达军事文选》出版发行。

6、所获荣誉


李达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7、人物评价

*为《李达军事文选》题词:“多智善谋,功勋卓著”,高度评价了李达的军事生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达的军事谋略才能已有口皆碑,王震曾幽默地谈起李达的名字:“‘李’者,十八子也,点子多也;‘达’者,兼济天下也,将才之谓也。”

刘伯承、陈毅两位元帅在称赞李达的工作时,不止一次地称赞他是“称职的好参谋长”。

任弼时多次和*说过:“没有李达,红六军团生存不易。后来能成立红二方面军,李达居功至大。”1993年7月12日,李达上将在北京病逝。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长留于世的精神风范——悼李达同志》的文章,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曾经涌现过灿若星河的一代名将,李达同志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

8、人物故居


李达故居

现李达故居座北朝南,分前后两栋,中有天井,属湘西地区典型的庭院式建筑。院中有院,高低错落有致,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乡间小园林式的布局。前栋围房,后栋是正屋,左间为李达卧室,右间为书房,东西为厢房。砖木结构,盖小青瓦。室内为木壁间墙,方花格窗,正屋檐高4米,顶高6.6米,占地1260平方米。2000年,对故居按原貌进行了修复。

上一篇:贺家桥镇

下一篇:向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