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向守志

科普小知识2022-10-01 19:31:19
...

向守志,南京军区原司令员,1917年出生于四川宣汉,祖籍湖北麻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第十一届代表,第十二届*委员。1987年被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文名:向守志

别名:向守芝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宣汉

出生日期:1917年11月

职业:解放军高级将领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军衔:上将

1、个人履历

向守志(1917.11—),四川宣汉县塔河乡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任红九军第76团副排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4师师长、15军参谋长、15军军长,1959年周总理任命他为西安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院长,在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三年中,他带领全院教职工完成了学院建设,第一代导弹的科研工作,成绩斐然。后调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首任、第4任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第十二届*委员;十三届*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图二)

向守志的父亲病逝,三个哥哥被军阀部队抓了壮丁,生死不明,他和母亲移住宣汉县双河场(今双河镇)。1929年的一天,有人捎信来说,出嫁到开县笔山村的大姐分娩了。母亲把借来的一点钱和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糯米装在背筐里,让向守志给大姐送去。两地相距200多里,中间还要翻过海拔1000多米的宣汉、开县交界的大梁山,12岁的向守志独自走了两昼夜,来到姐姐家。等待他的是一个噩耗,姐姐产后落下病根,因无钱医治而去世。

在回家的路上,向守志向同路的一个商人诉说心底的痛苦,商人安慰他:“孩子!别难过,穷人的苦日子快熬到头了。你听说王维舟组织川东游击军的事吗?”商人指着前面不远处的清溪场王家坝,说:“孩子,前面那个村子就是王维舟的老家。”接着,他给向守志讲述了有关王维舟*的故事。

向守志来到王维舟家,看到王维舟家的院墙上写有“苏维埃万岁!”“四川就有中国*!”“天下穷人是一家!”和“王维舟是大善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等大字标语。向守志认定:“王维舟是个大好人,是给穷人打抱不平的英雄,有朝一日我要找到王维舟,跟着他*,打富济贫。”4年后,向守志担任双河场区游击队队长。

1933年参加区少年先锋队,任队长。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9军76团2营4连战士、班长、副排长,红军步兵学校学习组长、班长。


向守志(图三)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任区游击队队长、红9军副排长,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攻”作战和长征。

1936年入红军步兵学校学习,同年转入中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曾参加林南战役和太行区1945年攻势作战。

1938年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特务营营长、2营营长,771团副团长,太行军区10团团长,太行军区1支队副支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太行军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参加邯郸战役。

1946年任太行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

1947年任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在豫北攻势作战中,率部担负阻击任务,为歼灭*军第2快速纵队起了重要作用,所部获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

1949年任第2野战军第15军44师师长兼政委,在军事学院学习。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先后参加豫东、郑州、淮海、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参加第五次战役和防御作战,后任第15军参谋长。


1961年向守志将军(二排左三)在听教员讲课

1951年冬,向守志在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头部受伤。

1954年回国后,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8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

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

1965年8月任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

1967年“*”中受迫害,被关押。

1972年在炮兵帮助工作。

1975年4月任第2炮兵司令员、党委第1书记(1975年3月起)。后任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77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77年11月起)。

1982~1990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1987年被选为**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人物轶事

校长

1960年6月,国务院总理*签发命令:任命陆军第15军军长向守志为西安炮兵学校校长。学校初创时期,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三材”匮乏。在向守志和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靠着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一个培养高精尖导弹武器人才的摇篮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建校初期,这所中国军队的重要学府竟然没有一名教授,人才匮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此时,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来学校观看导弹操作表演。表演十分成功,罗总长非常满意。1963年2月1日,总参谋部下发文件,将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向守志任院长兼学院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第二、教员队伍建设问题,向守志拟制了一份“拔青苗计划”,想从全国名牌大学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和三好学生,选拔到我校进行一至两年的专业训练,然后再留校当教员。不久,罗总长从北京打来电话:“总理同意‘拔青苗计划’,并专门嘱咐高教部,要挑最好的人才给你们。”


向守志与夫人张玲(图五)

“好!有了总理给的政策做尚方宝剑,我们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向守志喜上眉梢,吩咐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魏震和训练部副部长黄迪菲:“咱们的‘拔青苗计划’马上启动。从全国10多所大学“拔青苗”拔来的17位教授讲师,以及200多名从全国名牌大学选拔的大学生到校。

导弹

1963年10月25日黄昏时分,历史记下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由武威1营率先将中国导弹族里的第一代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升空。时隔9天之后,仍然是大漠上的日暮黄昏。浅绿色的“东风一号”地地导弹屹立在导弹发射基座上。向守志从西安赶到发射基地,亲自参加了导弹2营的这次发射。在西部那片瀚漠上,地地导弹2营的官兵准确地将国产“东风一号”地地导弹送上了苍穹。回到部队下榻的驻地,向守志给2营官兵发射成功的最高奖赏是每个官兵2个煮熟的土豆。


左起:向守志和朱业奎等第15军44师领导

硬仗

1938年3月,神头岭伏击战。为了破坏日军向晋南、晋西进犯的交通运输线,刘伯承、*决定以385旅为左翼袭击黎城,引诱潞城的敌人来援;以386旅为右翼,在神头岭设伏,迎击增援黎城的日军。那一年,向守志21岁,是386旅771团2营机枪连连长。3月16日,驻潞城的1500多名日军听到黎城方向的激烈枪声,慌忙赶往增援。9时,当他们赶到神头岭时,才知道中了八路军的计。但为时已晚,指战员们向日军开火,向守志指挥机枪连的6挺重机枪猛烈射击。这次战斗,八路军共毙伤俘日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骡马600余匹。

向将军在太行山打得最得意的一仗是响堂铺伏击战。他当时还是机枪连连长。

为了给日军进一步的打击,刘伯承、*、徐向前决定以3个主力团,在响堂铺地段消灭敌人的运输线。响堂铺是日军由邯郸进犯山西的咽喉之地。战前,向守志向全连指战员进行了打敌人汽车的战术安排,要求大家首先消灭汽车上掩护的敌人,其次打敌驾驶员,再就是打汽车的油箱和轮胎。

1938年3月31日上午,当由黎城开向涉县的日军汽车队约180辆汽车驶入伏击区时,八路军伏击部队突然出击。向守志用重机枪向日军车队猛扫,掩护兄弟部队指战员向日军车队冲击。敌人被打得丢盔弃甲,汽车相撞或中弹起火。这次战斗共歼日军400余名,汽车全被缴获。

凌石屯伏击战,是向将军打得最有趣的一仗,因为打得鬼子光屁股逃跑。这时,他已是八路军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第二营营长。凌石屯位于冀南的新河至巨鹿的公路上。1939年9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由巨鹿开往新河的七八十名日军,乘3辆汽车驶入伏击地段。向守志指挥本营各连,和第三营一起,将密集的机枪、步枪火力射向敌人,敌人大部被歼。残敌滚下车后企图沿公路边的道沟逃命。哪知头两天下过大雨,道沟里淤泥过膝,逃敌鞋子和衣服全粘上了泥巴,跑不动,爬不出来,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捉,少数脱光衣服赤着脚往巨鹿跑,又被第一营兜歼,最后只剩下几个光着屁股的鬼子逃到巨鹿城。

最令他向守志感动的事情:百团大战以后,日寇对冀南平原投入了重兵,到处修建据点、碉堡,不断扫荡。部队的行动十分艰难,有时一个晚上要换二三个地方,悄悄*到老百姓家里宿营、联络。那时,农村人家都养狗,夜间只要一有动静,狗就“汪汪”乱叫,狗一叫,敌人就会出动,于是,老百姓为了掩护子弟兵抗日,家家户户都把狗杀了。

最令向守志将军和夫人张玲开心的事情,是日本投降。张玲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时,县委领导正在一起开会,早也盼,晚也盼,终于盼来了胜利的这一天!会议的主题马上变成了“日本投降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的内容。

而向守志是在去师部的路上,看到许多老百姓到处跑着叫喊:“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他立即拨转马头往回赶。果不出所料,上级命令他们团,立即转入大反攻。全团官兵还没来得及享受敲锣打鼓庆胜利的喜悦,就奔上了新战场,他们第一仗打赞皇,夺取了胜利;第二仗打临城,消灭了敌人两个保安团;第三仗打邢台县城,俘虏了700多敌人;紧接着参加了攻打邯郸的战斗,又告捷。

3、婚事

向守志上将和夫人张玲就是一对抗战夫妻。向守志和张玲相识于太行区党委党校开展整风期间。艰苦的环境和频繁的战斗生活,使他们不可能花前月下,只有把爱埋在心底。1945年初,太行军区政治部批准了他们的结婚申请报告,可一拖几个月,都没有机会举行婚礼。

1945年5月25日,向守志带领全团官兵执行攻打昔阳县城的任务,路过平东县城,向守志和张玲见面时,已是晚上6点多钟。两人当即商定,举行战地婚礼,完成结婚任务。

这是一场特别的婚礼:没有邀请一个人参加,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没有添置一件结婚用品,没有吃一桌婚宴,惟一进行的是面对*像,立下革命到底、相伴一生的誓言。第二天吃过早饭,向守志就带着部队奔上了战场。他们一举攻下昔阳县城,俘虏敌伪军200多人。

4、个人著述

书法

向守志将军在九十岁高龄创作《弘扬国学》书法作品并捐赠予孔子研究院,充分说明了向将军对国学事业的支持与关心。


向守志书法

此次捐赠既是向守志将军对山东人民、对孔子研究院的亲切慰问,也是落实胡*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山东省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腾飞的具体行动。

回忆录

书名:向守志回忆录

5、人物小传

向守志(1917.11—),出生四川宣汉,祖籍湖北麻城,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任红九军第76团副排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4师师长、15军参谋长、15军军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首任、第4任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第十二届*委员。十三届*顾问委员会委员。

少年从军

1933年,川东北大巴山区宣汉县双河区南坝场,刚满15岁的我就扛起了红缨枪。在当时的少先队里,我的年龄是最小的。为什么这么小就有革命意识呢?恐怕这和家庭的熏陶息息相关。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父亲多少懂点文墨,开了个乡村小中药铺,因此从小就受到点文化熏陶。从五岁到八岁,读了四年私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启蒙读物和传世经典里的通俗道理和学问,也了解不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警句格言,对我影响很大,终身受用。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青少年有这么点文化底子,对社会的黑暗和世道的不公,也就会有一定的认识,加上家庭的教养,我从小就有强烈的正义感。

当时的川东北,腐败*和土地恶霸*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讽刺、怒骂:“自古未闻粪有税,尔今只剩屁无捐。”一家人贫病交加,在我七八岁时,父亲、大哥、姐姐都早早去世;另外两个哥哥被*抓了壮丁,杳无音信,一大家子只剩下我和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给地主放牛、做工,地主还到家里来催租逼债。10岁那年,眼巴巴地看着家里仅有的一升米也被抢走,母亲还遭债主狠毒打骂。

生活是最实际的教科书。少年时的我就深深认识到穷人只有奋起斗争,跟着*闹革命,才有生路。于是,我带领40名少先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与当地反动军阀作斗争。记得有一次,许世友师长指挥的红军与军阀刘存厚的部队开战,我带领少先队员在煤油桶里大放鞭炮,以假乱真,敌人被搞得晕头转向,吃了败仗,红军一举解放了宣汉县城。少先队立了战功,我被任命为游击队队长,从此正式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四个月中,我带领游击队在战斗中成长,从开始时的20多名队员发展到180多人,由长刀大矛换装为真枪实弹。那时,我16岁。1934年6月,家乡“扩红”,不满17岁的我带领100多名精悍的游击队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路上

1935年10月,我随部队踏上了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红军长征之艰苦,且不说沿途无数次激烈战斗,就说“走路”,就触目惊心。

在雪山上,狂风卷着积雪,积雪裹着沙石。当地民谣形容夹金山:“正二三,雪封山,鸟儿飞不过,神仙不敢攀。”但红军是一定要攀过去的。当时我虽然个子高大,但扛着机枪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吃力。当时红军战士身上只穿单衣,记得当时自己脚上穿的是母亲送我参加革命时做的布袜子和草鞋,爬山非常费劲,出了汗在寒风里浑身冰冷,冻得牙齿打战。冰雪打湿衣裤,冻得硬邦邦的,走起路来哗哗作响。快到山顶时,空气稀薄,只听见大家艰难的喘息声。越到山顶风越大,突然一阵狂风袭来,把斗笠、蓑衣卷得呼呼直响,有的战士因饥寒极度乏力,被刮进山涧、深壑,永远长眠在雪窝里了。


向守志在战场上带头抢救伤员

看着战友一个个离开,我心急如焚,想了很多怎么救他们的办法,我用一根棍子在雪山救了十几位战友的命,不止是我,大家当时都在想着如何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完成长征。

然而,我觉得,竹棍救人最艰难的还是在草地中。因为,一般情况而言,雪山上救人只要有力气就行,而草地中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那时已经是第三次过草地了。笼罩在浓雾中的茫茫草地一眼望不到尽头。草丛中河沟交错,积水成洼,遍地是稀泥烂草,一股腐臭的气息四处弥漫。想起前两次过草地,简直是不堪回首。当目睹着一个又一个朝夕相处的战友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时,我痛苦万分。

好在这一次是沿着上一次的路线行进,多少有点轻车熟路,这或多或少给了我一点安慰。草地中的天气关非常难过。白天还是烈日当空,晒得人皮焦肉灼,夜间往往狂风大作,时而卷来冰雹,冻得人嘴唇发紫。已经走了10多天了,本就不多的青稞早已吃完,沿途的野菜也被前面部队吃光。一天一夜没吃一粒米的战友身上还要背着三位伤员的行李。

记得有一次,突然,前面不远处传来“救命”的呼喊声。凭前两次的经验,我知道,又有战友陷入了沼泽地。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当时我马上来了个百米冲刺,全然不顾陷下去的危险。当看见一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战友在泥潭中痛苦挣扎时。我大喊着让他别动,然后用脚试探出一块较硬的草块,探出身子,又一次把右手上的那支“救命竹棍”伸向了那位战友。轻轻地,慢慢地,均匀地把所剩不多的力气输送到竹棍上,然后再缓慢地传递给那位战友。一厘米、二厘米、三厘米……半个小时之后,终于把这位战友给救了上来。红四方面军长征,大部分战士手中都有一支竹棍。这支竹棍不但能救自己,还能救战友,可了不得了。

为什么我们最终能走完长征并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呢?这是因为坚定的信仰。没有信仰,红军将士何以能一次次超越人类生存的极限,跋山涉水,爬雪山,过草地,没有信仰的军队只能是乌合之众。红军将士懂得,我们的奋斗是为了推翻压迫百姓的剥削制度,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所以在长征途中,大家上下同欲,生死与共,团结友爱,非常有凝聚力。

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我重点来说说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战场炮火的密度创历史空前,弹药的消耗量也十分惊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弹。阵地表面工事被摧毁了,草木被打光了,山头的岩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战场上空,昏天黑地,硝烟缭绕。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与此相联系的是兵员的伤亡,血肉横飞的场面司空见惯。在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特殊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坑道作战是最艰苦的阶段,坑道里的条件恶劣到了极点。敌人对坑道进行*、轰炸、爆破、焚烧、堵塞,甚至向坑道里投掷毒气弹、硫磺弹。有的坑口被炸塌,有的被堵塞。坑道里缺粮、缺弹药,最要命的是缺氧、缺水。缺氧常使战士头脑发晕;缺水,战士只好喝尿,或者趴在坑道壁上舔石头上的潮气。志愿军战士全靠顽强的意志坚持着。尤其是伤员备受煎熬,有些时候,坑道里连一滴酒精,一卷绷带都没有,只好任凭伤口发炎、溃烂。为了不影响战友,伤员都自觉强忍剧痛,一声不吭,很多伤员都用嘴咬着床单,有的至死嘴里的床单都拿不下来。


向守志和夫人张玲,太行山时期的革命情侣。

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1952年10月12日晚,当我得知配属自己指挥的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在391高地执行潜伏任务,严守战场纪律被烈火烧身英勇牺牲时,我失声痛哭,其实他的身后就是一条小水沟,只要滚下去,身上的火就会被扑灭,但这样会暴露目标。为了大局,他宁愿牺牲自己。

在战争中,我们所体现的“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的确使敌人大为震惊。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的有,以胸膛堵枪眼的有,抱着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有,用身体给战友当枪架的有,用身体当电话线的有,把生的希望无私地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坦然留给自己的也有。所有这些,是我们得以靠劣势装备胜优势装备之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奉献余热

自1933年参加革命,至今已是七十八个春秋。离休后,我做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我觉得慈善事业把党和*的温暖送给了困难者,为*排忧,为百姓解愁,对稳定社会、安定团结会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会尽力,把我们的慈善事业干好。

1998年夏秋之际,三江流域洪水成灾,看到这些,我很着急,马上响应慈善总会的号召,向灾区捐钱捐物。当我听说四川宣汉老家兴建铁路、拓宽公路、建设水电站和水库资金短缺时,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点贡献。这是一个*员应该做的,*员就应该时时把广大群众的幸福和疾苦放在心上,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还应该带动身边人一起做。人离休了,为人民服务不能停止啊。人不能为了钱活着,不能为了享受活着,那是要出问题的,曾经有不少大企业请我去当董事长、当顾问,我都婉言谢绝了。做董事长,我宁愿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传播精神文明,为社会奉献余热。


向守志寄语建党90周年

见证了中国*90年的风雨历程,我觉得我们的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就支持我们,所以我们就无敌于天下。党员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提到为人民服务这个高度上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都要把人民的疾苦装在心里,*员不能没有信仰。

上一篇:李达

下一篇:万海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