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
浦东,是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东面而得名,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入口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市区,北倚物丰人杰的长江三角洲,面对好汉无垠的太平洋,年平均气温16.2c,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浦东新区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这块从南北朝时便记载的土地,在古代戍卒屯垦的海疆。20年的发展历程中,浦东新区以国际化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标准发展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打造外型、多功能、现代新城区,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短短20年间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偏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被誉为“上海现代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中文名:浦东新区
行政区划代码:310115
省:上海市
行政区类型:市辖区(副省级)
所属地区:上海市
面积:1210.41平方公里
人口:518.72万人
下辖地区:12个街道,24个镇
语言:上海话浦东话
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邮政编码:200135
*驻地:世纪大道2001号浦东新区办公中心
电话区号:021
地理位置:长江入海口交汇处,上海市东部
著名景点: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野生动物园等
1、简介
浦东新区是上海的一个副省级市辖区,南面与奉贤、闵行接壤,西面与徐汇、黄浦、虹口、杨浦、宝山五区隔黄浦江相望,北与崇明隔长江相望。在1980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的共识,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1990年后中国*进入“开发浦东”的实质阶段,浦东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亦被誉为中国三个增长极之一,地区面貌日新月异。而先进的国际物流港口,航空运输、铁路轨道运输、城际高速路共同建构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使浦东距世界仅“一步之遥”。2009年因南汇并入浦东新区,郊区面积急剧扩大,大浦东城市化之路依旧漫长。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东缘。因处黄浦江东而得名。东濒长江口,南与南汇区、闵行区接壤,西和北分别与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江相望。
浦东新区主要河流有环绕区境西部和北部的黄浦江,以及东西向的川杨河、张家浜、大治河、白莲泾、惠新港、六灶港、石皮泐港,南北向的浦东运河、随塘河、曹家沟、马家浜、宣六港、泐马河、五尺沟、团芦港。
浦东新区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区内长江口岸线长46.43千米,黄浦江岸线长43.5千米。
2、历史沿革
浦东地区历史上曾为海洋,形成陆地较晚,大约仅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南北朝时,浦东地区曾隶属于信义郡昆山县。自唐朝天宝年间设立华亭县后,是为华亭和昆山县东境的海滨之地。南宋时期立嘉定县后,浦东分属华亭(现上海松江区附近)、嘉定(现上海嘉定区附近)二县。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华亭县东北部分立上海县(现上海闵行区附近),分属上海、嘉定二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上海县东南部长人乡分离,设立南汇县,县治设在原南汇嘴所城,即惠南镇。嘉定县东境地区分离,设立宝山县,此时浦东地界分属上海、南汇和宝山三县管辖。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上海、南汇两县析设川沙抚民厅。
近现代
浦东新区
1936年的浦东形势图,红色线为供电线路。当时浦东有许多乡镇还没有电力。
中华民国成立时,改厅为川沙县,和南汇县一起属于江苏省。民国16年(1927年)成立上海特别市后,南起杨思、北至高桥的沿黄浦江地区划归上海特别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中国在淞沪会战中失利,长三角地区被日本占领。战争期间,浦东地区多次遭受日军轰炸和袭击,许多设施被摧毁,一些居民*流往他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浦东被汪精卫政权和日本所控制,然而,中国*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也在此地区活动,并控制了一些乡镇。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及周边地区。在那时,所谓“浦东”并非地图上的名词,而是泛指以川沙县为主、同时包含南汇县、以及原奉贤县东部和其他区县在黄浦江东岸的地区。1950年,南汇县北部地区有29个乡被划入川沙县,此时的浦东地界为上海三区(杨思、洋泾、高桥)二县(川沙、上海)和江苏省南汇县所管。1952年,从杨思、洋泾区划出沿江一带设东昌区。1956年杨思、洋泾、高桥3区合并成东郊区。1958年东郊、东昌2区合并成立浦东县;同年,上海市扩大,南汇县和川沙县均被划归上海市。这时的“浦东地界”是属于上海市的浦东、川沙、上海、南汇四个县。1961年,浦东县撤销建制,其农村地区划归川沙县,并将沿黄浦江边的高庙地区划归杨浦区。1984年,再将沿黄浦江的塘桥、陆家嘴、洋泾一带划归黄浦区,把周家渡至杨思等沿江地区划归南市区。此时,浦东除沿江地区由上海市的南市、黄浦、杨浦等三区管辖外,其他地区仍隶属川沙县、上海县(于1992年与闵行区合并)、南汇县。
*成立之后至1990年之前,浦东在全国就已经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并经历了*成立初期和1980年代两次快速发展,形成了船舶修造、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机电、仪表、纺织等支柱产业。到1980年代,现今浦东主要的组成区域之一川沙县逐步形成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相适应、既依托城市、又为城市服务的城郊型经济新格局,并开始由内向型的产品经济向外向型的商品经济转变,其中财政收入排名上海市郊县第一位,*县级市第二位,人均存款418.33元,居上海市郊十县之首,人民生活水平亦早在1990年代之前获得了现代化。
然而,当时的浦东地区上海开埠后得益于租界迅速发展的“浦西”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由于黄浦江将两岸交通阻隔,浦东长期只能依靠摆渡船与浦西往来,交通十分不便。在1990年,浦东经济占上海的比重仅为8%。部分上海人对浦东有隔阂感,并流传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说法。
开发开放
1978年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上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新貌。然而,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上海却逐步失去了在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独领风骚几十年的地位。上海工业总产值、出口总产值、财政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有效利用率、商品调拨量、内迁工厂与技术人员输出等10项曾经独占全国第一。1982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1.4%,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7.9%,外贸出口总值占全国16.3%,内贸日用工业品省际调拨量约占全国45%,港口吞吐量占全国的38%。然而整个20世纪8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仅为7.4%,低于全国平均9%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其中,1985年至1987年,上海连续3年地方财政收入不断“滑坡”。到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由第1位降到了第6位,落到了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浙江之后。
现代经济的全球扩张性要求必须占据便利的、通往世界各地的出海口,经济贸易中心有向沿海地区集聚的趋势。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倚东海之滨,南临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界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处于中国南北18000公里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袤,具备得天独厚的国际经贸区位优势与国内辐射优势,一直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内外贸易、进出口双向辐射的经济生长点,又是全国高等学府、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劳动力素质较高。在世界经济重心正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新技术迅猛发展之际,上海的发展问题倍加令人瞩目。
1994年
*成立后,上海城市功能逐步由多功能综合型城市转变为以工业、科技基地为主的生产型城市。上海具备了冶金、化工、机电、仪表、轻纺、石化、汽车、飞机、电站设备、新材料等门类齐全的工业及微电子、计算机、光纤通信、生物工程、激光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约有四分之一的工厂不同程度地参与出口产品的生产,许多轻纺产品、手工艺品等驰名海外,不少机械、电子产品以及钢铁、万吨级船舶等进入了国际市场。但是存在片面性和失误。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了工业,忽视了工业以外其他产业的作用,工业结构内部(包括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也不合理,基础设施严重薄弱,工业布局混乱。上海是个资源短缺型城市。多年来,由于粗放式经营,1949年至1979年,上海的工业增长25倍,同期能源消耗增长24倍,钢材消耗增长74倍,即产值每增长1%,能源需增长0.96%,钢材则需增长296%。随着计划和物资*改革的深入,指令性计划逐步缩小,国家统一分配给上海的物资不断减少。如国家计划分配给上海的煤炭,1984年占全市消费量的93%,1988年下降到78.1%;同期内钢材计划分配的比重由54%下降到30%;木材由66%下降到30.6%;其余的必须自筹。1987年上海工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任务,仅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0%,国家计划分配给上海的物资仅有17种。原材料、资源平价供给量的迅速减少,使上海工业投入成本不断提高,效益逐渐回落,也使地方用于进口原材料的外汇支出大幅度上升。1981年地方进口原材料外汇仅0.45亿美元,1987年连同*各部门转由地方进口的物资,地方外汇支出高达6.5亿美元。上海工业设备陈旧、厂房简陋,在外地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后相当部分产品丧失传统优势。产品结构水平低,尤其在出口商品结构上,轻纺产品占80%以上,重、化工产品不到20%,而且基本上都是中、低档和附加值低的产品,直接影响对外经济发展。对外服务功能不足。1952年上海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3%,其中商业尤为发达,其产值约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后逐步下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已低于20%。经济中心功能减退,缺乏活力和辐射、带动力
早在1984年9月,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调研组就和上海市*联合制订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首次提出开发浦东问题。1985年,上海市*制订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把“浦东开发”列入其中。1987年8月,上海市规划局编制完成《浦东新区规划纲要》初步方案。
而在当时,上海正面临着经济的困境。上海长期为*最大的工业基地,至改革开放前,工业总产值一直占全国三成左右。但是1980年代起,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不断受到南方新兴经济特区挑战,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从1978年的7.48%降为1990年的4.19%。而在1989年政治风波后,国际社会对*是否能够继续改革开放表达质疑。为此,*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表示:“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1991年*视察上海时,又发言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为浦东开发开放表示支持。
1990年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宣布,**、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浦东大道141号挂牌。1990年5月4日,*上海市委、市*正式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请示》,并于6月2日获批。1991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提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16字方针。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92〕145号)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原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的黄浦江以东部分(陆家嘴路街道、崂山西路街道、张家浜街道、潍坊新村街道、罗山新村街道、梅园新村街道、洋泾镇),南市区的黄浦江以东部分(周家渡街道、塘桥街道、南码头街道、上钢新村街道及杨思镇)、以及杨浦区的黄浦江以南部分(歇浦路街道)。1993年1月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浦东大道141号2号楼正式挂牌成立。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是上海市*的派出机构,基本职能是统一管理浦东开发开放工作,履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贯彻执行国家和*上海市委、市*制定的有关浦东新区建设方针、政策。
中国*在浦东开发开放初期给予了浦东新区许多优惠政策,使其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例如:允许外资在浦东新区投资第三产业,发展金融、零售业(在当时的中国其它地区,政策禁止外资从事金融和零售贸易)、允许外商设立外资银行、允许外资机构从事仓储贸易、鼓励外商签订土地合同、优化对财政收入的利用等。同时,为了鼓励企业在浦东新区投资落户,*还颁布了减免税赋的措施。在随后的几年内,*又追加了在行政审批、股票债券、进出口审计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使得浦东新区享有的部分优惠政策甚至超过深圳。
浦东新区的各项工程建设也大张旗鼓地进行:1991年11月19日,连接浦东和浦西的南浦大桥建成,并于12月1日正式通车,是上海第一座双塔双索斜拉桥,结束了浦东不通桥的历史;1992年3月9日,外高桥保税区投入营运;1993年10月30日,外高桥港正式开港;1995年5月1日,468米高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正式开播;1995年9月25日,张江高科技园区第一个投产的项目开始运行;1999年8月28日,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420米高的金茂大厦开业迎客;1999年9月16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竣工通航。
2000年6月21日,*浦东新区委员会及常委会成立,*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不再行使职能。2000年8月6日,浦东新区人民*正式成立,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不再行使职能。这意味着浦东新区的发展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陆家嘴到川沙,高楼拔地而起,旧城改造也如火如荼地进行。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浦东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得浦东新区的身份不仅只是经济层面的特区,更是*社会深层改革的一个试点先锋。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南汇区,将南汇区行政区域整体并入浦东新区,为浦东新区再次增添了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场区设在浦东,更推动了周边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的经济和文化地位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并担当起了推动上海经济、文化转型的重任。
1995年陆家嘴
另一方面从2007年至2012年,上海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经济成长从两位数一直跌至全国倒数第一,且许多发展优势也趋于减弱,与此同时浦东的改革发展也受到不利影响,经济虽仍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较以前有所放慢,多项经济指标也被另一个*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超过。然而,浦东新区仍有一些经济指标优于滨海新区,尤其是第三产业结构和高端服务业。2013年7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了《中国(上海)*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浦东经济将再次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转型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特征与标志,已深刻影响和融入中国经济社会众多领域。城市的发展与转型始终是贯穿上海改革开放30年的一条主线,极大地拓展了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空间。自1843年*开放门户后,上海是中国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集航运、外贸、金融、工业、信息、文化中心为一体,综合经济实力居于全国首位。解放后,为了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上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贸易中心。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对于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对上海城市在转型期的活力再造和功能拓展提供了载体和空间。浦东的发展,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之一。
3、地理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陆地部分最东处,由于地处黄浦江东岸,“浦东”之名即由此而来。西隔黄浦江与浦西上海老城区相望,北部扼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吴淞口,东临长江口,东南部的南汇嘴地区是上海市陆地最东端;往西与闵行、奉贤陆地接壤,西南与杭州湾相邻。浦东新区有1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外高桥临江面海,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浦东新区土地资源丰富,仅有五分之一的下辖土地已经完成城市化,农村地区面积约占80%。浦东新区也有丰富的海涂资源,沿海海岸滩地由于长江口淤泥常年堆积,每年可外移扩展数十米,滩涂盛产秧草、芦苇,且为上海提供了天然的新生土地资源,可围涂造地。
气候
浦东新区地势普遍低下,平均海拔仅4米。浦东新区地层为长江冲积层。历史上由长江夹带泥沙在具有一定流速的江海波浪、潮汐等相互作用下不断堆积而成。陆地扩展从吴淞口起向东南展开略呈三角形。浦东新区地处北亚热带东亚季风盛行的滨海地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较足。一月份是最冷的月份,偶尔气温会降至冰点以下;七月份是最热的月份,偶尔会达到40摄氏度。全年降水多集中在春夏时节,其中六月份常为梅雨季,空气潮湿闷热。和江南其它地区一样,浦东新区的降水以降雨为主,即使在最冷月也不常下雪。
水利
黄浦江是流经浦东新区境内最宽大的河流,也是上海市境内最大的河流。它是浦东与浦西的界河,东侧是浦东新区,西侧则是浦西其它各区,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宽约300-70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重要水道。黄浦江市区段水深10米左右,最深处17米左右,曾是上海航运业的核心水道,有著名的十六铺码头。现今浦东新区核心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及塘桥、南码头、洋泾、金杨等传统居民区均是沿着黄浦江而建。从二十世纪起,黄浦江这条黄金水道不可替代地承担着上海城市工业发展的支持功能,引领上海确立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浦东新区还有不少中小型水道。川杨河是位于上海市的一条人工河。其东出三甲港水闸入长江口,西经杨思港水闸通黄浦江,全长28.77公里,河宽70米。川杨河沟通了浦东境内被钦公塘所分隔的两大水系,并使周边35万亩农田受益。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浦东运河与赵家沟、张家浜、川杨河、江镇河4条东西向干河相交接,增强了川沙县排蓄水能力和航运能力。此外,还有大治河、张家浜、白莲泾、三八河等用于灌溉、景观的小型河流。浦东新区境内的主要湖泊多为人造或人工扩建。滴水湖位于南汇东南部,是浦东新区规模最大的湖泊,也是一个人工湖泊。它紧邻海滨,夏天酷暑难耐之时,滴水湖附近的气温有时却可以比上海市中心低十摄氏度,是上海市不可多得的避暑和观景之地。
地形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高程在3.5米至4.5米,少数地区达5米以上(1.8%),平均海拔3.87米(吴淞零点)。地面平均高程4米以上的有施湾、六团、城镇、黄楼、唐镇、高东、高南、杨思等乡。地面平均高程3.5米至3.9米之间的有江镇、蔡路、合庆、孙桥、王港、龚路、顾路、杨园、张江、张桥、金桥、凌桥、高桥、东沟、北蔡、花木、洋泾、严桥、六里等。
4、开发浦东国家战略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面积1210.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1990年4月18日,党*、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委、市*按照*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5、行政区划
浦东新区辖13个街道、25个镇:潍坊新村街道、陆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桥街道、上钢新村街道、南码头路街道、沪东新村街道、金杨新村街道、洋泾街道、浦兴路街道、东明路街道、花木街道、申港街道、川沙新镇、高桥镇、北蔡镇、合庆镇、唐镇、曹路镇、金桥镇、高行镇、高东镇、张江镇、三林镇、惠南镇、康桥镇、周浦镇、航头镇、新场镇、宣桥镇、六灶镇、祝桥镇、大团镇、老港镇、书院镇、万祥镇、泥城镇、芦潮港镇。
绝大多数的街道都沿着浦东新区北部的黄浦江沿岸市区设立。申港街道原是唯一一个地处浦东新区南部的南汇地区的街道,但已经于2012年并入南汇新城镇,至此所有的街道都位于浦东新区北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些传统的镇(例如钦洋镇、芦潮港镇)逐渐被撤销或并入现有街道或镇。
下辖街、镇
街道:潍坊新村街道、陆家嘴街道、塘桥街道、周家渡街道、东明路街道、洋泾街道、上钢新村街道、沪东新村街道、金杨新村街道、浦兴路街道、南码头路街道、花木街道。
镇:川沙新镇、合庆镇、曹路镇、高东镇、高桥镇、高行镇、金桥镇、张江镇、唐镇、北蔡镇、三林镇、惠南镇、新场镇、大团镇、周浦镇、航头镇、康桥镇、宣桥镇、祝桥镇、泥城镇、书院镇、万祥镇、老港镇、南汇新城镇。
功能区域
浦东新区在2003年至2010年期间曾经共设立六个功能区域,管辖上述街镇中的11个街道、12个镇以及各开发区。包括:陆家嘴功能区域、张江功能区域、金桥功能区域、川沙功能区域、外高桥功能区域、三林世博功能区域。“功能区域”并不在中国官方行政区划之内,其性质为“*组成部门”,浦东新区的实际行政体系可以视作“区、功能区、街道/镇”三级管理*,除三林世博功能区域外,一般都与相应的开发区或新镇合署办公或“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6、交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已经从一个交通落后的隔阂地带,发展成为了拥有集海陆空一身的全方位立体交通系统的新区。由世纪大道、杨高路、张杨路、罗山路、龙阳路等交通大动脉与地铁、轻轨、磁浮、大桥、航空港、深水港组成的交通体系保证了浦东城市交通的便捷性。
航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于1997年10月全面开工,1999年9月建成通航。作为上海的第二座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起到了将上海联通到全世界的积极作用。它位于浦东新区东面的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滨海地带,占地50多平方公里,距离上海市中心30公里,距离上海虹桥机场约4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拥有3条跑道、218个停机位、70座登机廊桥,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目前,浦东国际机场日均起降航班约700架次。通航浦东机场的中外航空公司已经达到60多家,航线覆盖全世界近二百个城市。2012年,浦东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361720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44880164人次,货邮吞吐量2938156.9吨。
公路
卢浦大桥是全世界跨度最大的拱形桥。
浦东新区的公路系统在浦东开发初期,没有一条公路能够直接穿过黄浦江连接浦西。两岸来往仅能依靠轮渡支持,交通十分不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浦东具备了较完善的公路体系,已有多条隧道和大桥贯通黄浦江。
目前浦东新区与浦西有多个桥梁和隧道可以连接。隧道包括:外环隧道、翔殷路隧道、军工路隧道、大连路隧道、新建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人民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打浦路隧道、龙耀路隧道、上中路隧道、*南路隧道。桥梁则包括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徐浦大桥。而南浦大桥(最早的跨黄浦江大桥)、杨浦大桥(主塔高达208米)、卢浦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拱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钢拱桥”)等桥梁早已成为了上海市的标志性景点。
卢浦大桥
而在浦东新区境内,也有许多上海市标志性道路。世纪大道于2000年竣工,西起东方明珠、东至世纪广场,全长5.5公里,宽100米,横穿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核心区域。世纪大道的一个著名特色在于它使用不对称设计,道路中心线往南偏离十米,形成了独特的大型景观人行道,被称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杨高路作为浦东的骨干道路,从南到北连接了三林镇、世博园、陆家嘴、金桥、外高桥等一系列新区,交通流量十分巨大;申港大道位于南汇新城,是一条类似于世纪大道的景观大道,为建设南汇新城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浦东新区境内还有多个立交桥。罗山路立交是中国第一座五层互通式立交桥,是上海内环高架路重要的交通枢纽,杨浦大桥过江之咽喉;申江路立交是中环线的交通要塞之地,是通往浦东国际机场的关键节点,也沟通起了金桥与中环之间的联系。此外,还有张江立交桥、龙阳路立交等多个立交桥。
轨道交通
上海轨道交通(上海地铁)有许多条线路通往浦东。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四号线、七号线、八号线、九号线、11号线与12号线连接浦东与浦西,另有轨道交通六号线连接浦东新区南北;轨道交通16号线链接浦东新区城区与原南汇区主要城镇。其中,世纪大道站、蓝村路站、龙阳路站等车站是大型换乘站。目前地铁线路已经基本覆盖了浦东新区的沿黄浦江地区以及川沙、机场等地。在未来,上海市*将继续兴建更多的地铁线路,连接偏远的南汇芦潮港、临港新城。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是目前全世界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磁浮列车商业化运营线。它西起地铁二号线龙阳路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全程30公里,从起点至终点最快只需8分钟,极大地便利了乘客来往机场和市区。上海磁悬浮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现今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它的时速每小时可高达431公里,两车交汇时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700公里
7、教育
浦东新区有上海海事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张江校区)、复旦大学(张江校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研究院)、北京大学(上海校区)等全国著名重点高等学府(均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另外有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等院校,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杉达大学、上海建桥学院等新建的学校。
8、旅游
浦东新区有许多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工景观。其中一些地方已经成为了上海乃至全中国的地标。浦东的旅游景点突出“都市景观”的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拔地而起的新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建筑浦东新区的地标性建筑历史都不长,多为改革开放后新建。具有现代化、宏伟、新颖等特色,以上海的大都市作为背景,常常集观景、购物、展览、办公、商务等多种功能。
浦东新区
陆家嘴的黄浦江沿岸汇聚了大量的现代地标建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首批5A旅游景点。位于黄浦江畔的陆家嘴,东方明珠高468米,拥有11个错落有致的球体和三根直径九米的擎天立柱,体现了其“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特色。东方明珠有广播发射、观景、历史陈列等多个用途,是上海重要的现代标志性建筑。金茂大厦位于陆家嘴,与外滩隔江相望,高420.5米,地上88层。金茂大厦开放于1999年,是当时大中华地区最高的大厦建筑,五年后才被*的台北101大楼取代。而金茂大厦也保持着上海市最高的大厦的头衔,直到2008年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取代。金茂大厦融合了上海传统风格与现代气派,从空中俯瞰大厦时,像一朵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金茂大厦的“邻居”。它建成于2008年,高492米,是上海市已竣工的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古老的艺术器件——玉璧与玉琮。环球金融中心采用特殊质感的玻璃和简洁的几何建筑形体,与东方明珠刚好形成“一虚一实”,遥相呼应,成为上海城市天际线的标志之一。而作为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的新“邻居”,位于陆家嘴的设计高度达到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于2013年8月3日正式封顶,将于2015年完工,刷新上海的新高度。
而在陆家嘴外,也有许多现代标志性建筑。上海世博会会址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有多栋标志性建筑位于世博园区,他们的规划和造型都体现了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其中,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的核心区域,富有中华文化特色,外观以“东方之冠”为主题,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此外,世博园区还有诸如世博中心、主题馆、世博演艺中心等多个永久性地标建筑。
浦东新区的郊外仍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老建筑。他们和江南其它地方一样,都具有古老的水乡特色。由于城市发展,许多古老建筑被拆除,仅剩下郊区为数不多的古镇和古迹。浦东新区中南部的新场镇是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古镇之一,也被中国国家文物局授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那里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率大约有55%,当地仍然能见到江南传统的石驳岸、石拱桥、以及依水而筑的民居。
浦东新区
公园
浦东新区有许多自然或半自然的公园绿化景观。它们有些是浦东开发后规划而人工开辟的,有些则是顺应当地的产业特色而建成的。
浦东新区最大的绿化地是位于花木街道的世纪公园,是一个大型生态城市公园,在浦东开发初期,曾命名“浦东*公园”。它在2000年建成,位于花木街道腹地,占地面积140.3公顷。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而著名,是浦东新区的地标性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位于浦东新区最北端高桥镇三岔港,规划面积300公顷,临近黄浦江入海口。具有自然形成次生态景观和植物群落,是从水路进入上海的“门户”景观。除了公园,浦东也有以当地传统产业基础上形成的生态旅游区。例如,位于南汇的上海南汇桃花村原盛产桃花,后以此为契机开辟产业,发展成了专供游人观赏桃花、农家乐的地方,在当地颇具知名度。此外,还有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鲜花港等较为著名的大型自然观光景点。
上海浦东射击俱乐部
创办于1992年,占地面积620亩。上海浦东射击俱乐部为AAA级景点.位于上海市南汇区滨海旅游度假区东首,北靠浦东国际机场,南临海港新城、东海大桥、上海鲜花港、滨海高尔夫、森林公园。俱乐部设有实弹射击、彩弹对抗、休闲度假、会务餐饮、水上游乐、学生军训、洗浴健身、歌舞娱乐、精品购物等设施
9、浦东特色
特色美食
鸡肉生煎馒头是上海的特色风味小吃。这种小吃是以发酵后的精白面粉作皮,用熟鸡脯肉丁、猪夹心肉末和肉皮冻加香油等多种调料作成馅心。包捏好的馒头尖上还要蘸上葱花和芝麻,表层刷上素油,放入油锅中煎熟。该品形态饱满,上半部有黄澄澄的芝麻和碧绿的葱花,松软适口。下半部则酥脆可口,馅重汁多,越吃约香。此小吃以上海市王家沙点心店制作的最佳。
小绍兴白斩鸡“说起白斩鸡,要数小绍兴”,这已成为了许多上海人的口头禅。由于“小绍兴”精选上海浦东一带所产著名的“三黄鸡”,质量好、味道鲜美,而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喜爱。“小绍兴”也成了上海久负盛名的名店。
糟田螺是著名的特色风味小吃。这种小吃是用个大肥美、肉头厚实的安徽屯溪产的龙眼田螺为原料,进店后先用清水养两天,使其吐净泥沙,然后再放入锅内,加上茴香、桂皮等煮较长时间。最后将烧好的田螺放上陈年香糟,糟制而成。这种糟田螺呈褐灰色,肉质鲜嫩,汁卤醇厚,入口鲜美,十分受人欢迎。此美食是上海五味斋点心店和鲜得来点心店的著名特色风味小吃。
高桥绒绣
这是一种在浦东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民间刺绣艺术。绒绣本来是由西方传入上海的。1937年,有家驻户洋行老板在高桥开办了一家绒绣习艺所。心灵手巧的高桥妇女竞相习艺,绣出的成品特别平整秀丽。20世纪80年代后,浦东的绒绣产品行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的还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民间曲艺《锣鼓书》
这是一种说唱艺术,属*非物资文化遗产。它的表演形式吸取了鼓词、评弹等许多其他艺术的优点。建国后,这种民间艺术根据使用的乐器更名为“锣鼓书”。锣鼓书在江苏、浙江平湖、上海市郊一带流传。1996年,浦东的南汇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锣鼓书之乡”。
民间音乐《浦东派琵琶》
浦东派琵琶,属*非物资文化遗产,创始人是惠南镇人鞠士林,人称“鞠琵琶”。20世纪50年代,浦东派琵琶传人林石城将浦东派琵琶编撰成完整的教学课程,进入了*音乐学院正规的教学系统中。林石城的浦东派琵琶,武曲气势雄伟;文曲沉静细腻,极有艺术感染力,被公认为“琵琶泰斗”。
浦东说书
这是产生于浦东的一种民间曲艺,一般一人表演,演唱艺人几乎都是当地农民。他们熟悉农民生活和浦东习俗,用浦东方言说唱,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浦东说书的书场大多设在农村和小集镇的茶馆里。
三林刺绣
三林刺绣属*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根植于浦东三林镇,师承中国刺绣业之祖——顾绣,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清康熙年间民世曾孙女顾玉兰嫁到三林,三林刺绣深得其直接影响,到清嘉庆年间,三林地区靠刺绣谋生者日益增多。20世纪80年代,三林刺绣的绣品远销日本、欧洲市场,由此,三林地区赢得了“刺绣之乡”的称号。三林刺绣的“抽、拉、雕”三大手独具特色。
三林舞龙
这是一种在浦东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民间舞蹈形式,最早始于唐宋庙会行街队伍,清代尤盛行,几乎有“会”必有“龙”。近年来,浦东三林镇的舞龙名扬神州,蜚声海外,代表上海参加全国乃至世界的各项舞龙表演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