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贵阳市乌当区

科普小知识2022-10-01 23:27:48
...

乌当区位于贵阳市东北部,属贵阳市新城区,东经106°30′-107°03′、北纬26°55′-26°33′。总面积为686平方公里。

行政代码:520112

行政级别:市辖区

长途区号:0851

辖区面积:686km2

人口:约29万人

人口密度:301人/km2

邮政编码:550018

车牌号码:贵A

隶属政区:贵阳

驻地:新天街道

1、概况

地理位置

乌当区位于贵州中部,贵阳丘陵盆地北部,地处省会贵阳中心区东、西两片。为贵阳市所辖。距贵阳市中心7公里,距贵阳国际机场8公里,距贵阳火车站10公里。在贵阳市“三环十六射线”城市骨干路网中,贵开路、水东路、东二环、北二环、北京东路均直通区内。


贵阳市乌当区

地形地貌

乌当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海拔1242米。最高海拔1659米,为水田镇安多村云雾山北峰;最低海拔872米,为百宜乡拐九村姜家渡南明河出处。地貌以山地、丘陵、坝地三类为主。地址构成以喀斯特面积为主,占全区面积的90.6%,石漠化面积占10.52%。

气候特征

乌当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性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同季,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降水量1179.8毫米到1271毫米。年平均气温14.6℃。

水文状况

区境内河流均属于江流域乌江水系,河床狭窄,比降大,流速较快。除猫跳河和南明河干流较快外,均为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和枯水涨落幅度大。河流长于10公里或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6条,总长270公里。按河流水系分区为:猫跳河及其支流区;南明河上游小车河支流区(金钟河);南明河中、下游及其支流区;长滩河支流区(北部鱼梁河)。

2、自然资源

植被资源

植被属于黔中山原湿润性灰岩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马尾松林区,主要树种有青栲、红栲、小叶青冈栎、柞木等,落叶树种有枫香、尖皮桦等。次生植被有大面积天然牧草和灌丛草坡。

水资源

乌当区水资源总量5.28亿平方米,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水能蕴藏量5.5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02万千瓦。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铁、重晶石、硅矿、铝土矿、白云矿、白云石、大理石、高岭土等多种矿产。

野生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有林麝、穿山甲、凤头鹃隼、白腹腔山雕,野生植物资源有花榈木、榉木,药用植物有银杏、黄连、西洋参、天麻、杜仲等。

3、历史由来

历史悠久的乌当


贵阳市乌当区

历史悠久的乌当,是贵州省发现新石器的17个县(市、区)之一(大堡古人类文化遗址),春秋时期属羊柯(音)国,战国时期为楚黔中地,秦属象郡范围,西汉时期属夜郎县,两晋时期属晋乐县,隋朝属羊柯县,唐宋代属矩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建喇平宣抚司治所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遗址经历宋、元、明、清代。元代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有武当(今乌当)长官司、洪边州。明代属水东洪边十二马头。

明代乌当古遗址和古建筑群:有洪武四年(1371年)至天启二年(1630年),在云锦庄和洪边寨建的宋氏别业遗址。有始建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乌当来仙阁,正德年间(1506――1521年)建的乌当协天宫,始建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的洛湾万松阁,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的后所古林寺,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的乌当桥等古建筑。还有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的永乐古城堡,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朱昌古城堡石刻“朱昌城西”,明代基石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建的乌当惜字塔,乌当明代古墓群等。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贵州卫、贵州前卫为贵筑县,辖十七里,民国元年(1912年)贵筑县并入贵阳府,民国3年(1914)改为贵阳县。贵阳县(1414――1935)今乌当区境内一、二、三、六、八、九区,辖9个镇,71个乡。1936年设16个联保。1937至1939有一、二、三、四区的16个联保的,65个乡。

乌当地名的来源

据《贵州省志*地理志》记载,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顺元路军民安抚司领蛮夷长官司二十二,计有武当等处(今乌当)、水东(今新添寨)。元代《贵州省历史沿革图》,有顺元宣抚司(今贵阳),东北面有武当(今乌当)。明代置贵州前卫的有乌一堡、乌八堡(今乌当场坝)等。清代据《贵阳府志》记载:“贵筑县东北三十里有乌当八堡、乌当一堡、乌当十寨、乌当九寨,皆属东上里,即元之武当也。”上述记载,说明乌当地名的来历为元代“武当”的音转。《贵阳市乌当区地名志》传说原乌当坝子多雾,称“雾荡”,今“乌当”由“雾荡”音转。乌当地处在高原的山间盆地,有时大雾笼罩了乌当盆地,这是地理自然现象的巧合。

民国时期,贵阳县(1914―1935年)第三区公所辖乌当镇,1941年2月15日成立贵阳县乌当区署,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成立,贵筑县辖乌当区署(公所)。1957年11月29日,撤销贵筑县划归贵阳市领导。1958年2月24日,将原贵筑县和贵阳市郊区重新划为乌当、花溪两个区。原贵阳市郊区主建贵阳市乌当区,继续在毛光翔公馆办公,1959年1月迁离乌当6公里交通方便的新添寨至今已半个世纪。原贵筑县主建贵阳市花溪区。

五个时期乌当区

1、贵阳县乌当区署。民国3年(1914年)改贵阳府为贵阳县至1941年6月。自民国30年(1941年)起实行新县制,将过去之区、联保、保甲,改为区、乡镇编制,全县分三区,区署设乌当、白云、花溪三地。1941年2月15日成立贵阳县乌当区署(驻乌当),辖乌当、永乐、谷定、百宜、羊昌、水田6个乡,共56保。

2、贵筑县乌当区署。1941年4月20日国民*行政院批准建立贵阳市,7月1日贵阳市*成立。同时撤销贵阳县,以贵阳市区以外之地属贵筑县,9月3日行政院批准将贵筑县治移驻花溪,于1942年1月20日将贵筑县*迁往花溪办公。1944年重调区乡,三个区署为:燕楼区署、白云区署、乌当区署。乌当区署(驻乌当),辖乌当、北衙、永乐、谷定、水田、羊昌、百宜7个乡,共63保。1947年撤销三个区署,县辖2个镇,18个乡公所。1948年8月1日增设水田区署(驻乌当),辖永乐、乌当、谷定、水田、羊昌、百宜6个乡。1949年11月15日贵阳市和贵筑县解放后,11月24日贵筑县人民*成立,27日乌当镇赶场天,召开了庆祝解放大会,派员接管水田区公署及所辖6个乡。接管后贵筑县成立花溪、青岩、白云、水田(驻乌当)四个区公所。


贵阳市乌当区

3、贵筑县乌当区公所。1950年5月至10月贵筑县人民*为了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将北部划分为五个区公所,作为派出机构,水田区调为乌当区(第七区)、水田区(第八区)、羊昌区(第九区);白云区调为金华区(第五区)、白云区(第六区),任命党政*,设秘书,民政、财政、文教助理,生产干事。划分区公所后,开始建立农民协会,进行“五大任务”,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行政村。1951年11月土地改革结束后,重新建立乡。乌当区辖10个乡,水田区辖11个乡,羊昌区辖8个乡,金华区辖10个乡,共39个乡公所,83个行政村。1953年选举乡长、副乡长。

4、贵阳市(郊区)乌当区人民委员会(1955年4月至1956年7月)。根据贵州省人民*(54)府民民字第501号指示精神,贵阳市人民委员会市秘办(55)字第096号命令,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兹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本市行政区划,作如下扩大和调整:将原贵筑县划归我市管辖之花溪、金华、乌当、中曹等四个区,分别设立区人民委员会。雪厂乡、阳关乡并入金华区。将原郊区人民*所辖黔灵、东山、茶店、改茶、朝阳、太慈、油榨、云关等八个乡纯农业人口组成为黔灵区,仍设人民委员会。成立贵阳市郊区办事处,作为本市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具体领导五个区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各区人委自1955年4月1日起,正式开始工作。贵阳市郊区领导的乌当区人民委员会继续设在乌当协天宫。

建立郊区人委,撤区合并为乡镇(1956年8月至1958年2月)。1956年7月18日贵阳市人民委员会(56)市编字第0340号《抄转关于改变郊区、乡建制及有关组织问题的批复》,省人民委员会同意撤销你市现有的郊区办事处及市郊黔灵、金华、

花溪、乌当、中曹五个区公所建立郊区人民委员会;郊区现有的49个乡镇,合并为20个乡、镇。同意贵阳市郊区仍建立乡、镇一级基层政权组织,由郊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1956年8月撤区合并乡镇,乌当区有:乌当乡、北衙乡、永乐乡和偏坡布依族乡;金华区有:金龙乡、野鸭乡、阳关乡、朱昌乡。

5、撤销贵筑县,将市郊区划为乌当、花溪区。省人委(57)省民王字第861号《关于撤销贵筑县的通知》,我省撤销贵筑县,业经国务院1957年11月29日议字第80号批准,并且决定将原贵筑县的沙文、金甲、麦架、白云、牛场、都溪、水田、大林、拐久、定扒、谷定、三江、下坝、羊昌、新场、新堡、谷溪、马场、百宜等31个乡(黔陶等12个乡已略)和青岩镇以及修文县王官乡的鹅颈冲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贵阳市领导。

1958年2月24日省人委(58)省办吴字第119号《关于划分贵阳市郊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贵阳市人民委员会接管原贵筑县辖区后,将市郊区划为乌当、花溪两个区。原则上以黔滇公路和黔桂公路两侧原分界为界,公路以北地区为乌当区,包括:金华、阳关、野鸭、朱昌、乌当、北衙、永乐、偏坡、黔灵、东山、羊昌、谷溪、新场、新堡、马场、百宜、水田、王岗、拐九、下坝、大林、三江、定扒、谷定、沙文、牛场、都溪、白云、麦架、金甲共30个乡以及修文县王关鹅颈冲;公路以南地区为花溪区,共23个乡镇。1958年4月21日市人委(58)字办字第241号通知,乌当区所属东山、黔灵乡划归云岩区。1957年11月29日至1958年2月24日实际是过渡期。1958年3月,市人委向乌当区人委及所属27个乡颁发了圆形木质印章(王岗乡并入新堡乡)。1958年7月调整为19个乡,组建7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8月23日成立东风人民公社(驻乌当),9月2日乌当区实现人民公社化,成立11个人民公社,即东风(乌当)、闻风(永乐)、承风(下坝)、红旗(野鸭)、灯塔(羊昌)、红专(新场)、东方红(百宜)、原子(水田)、火箭(金华)、卫星(谷定)、星火(朱昌)。12月将11个人民公社合并为洛湾(驻乌当)、羊昌、金华3个人民公社(不包括白云地区)。

4、行政区划

辖6镇2乡,5个新型社区:东风镇、水田镇、羊昌镇、新堡布依族乡、新场乡、百宜乡、下坝乡、偏坡布依族乡、新天社区服务中心、高新社区服务中心、振新社区服务中心、顺新社区服务中心、创新社区服务中心以及76个村(场)、19个居委会。

5、经济发展

2013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9.08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53亿元,增长22.5%;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66.03亿元,增长21.2%,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12亿元,增长25.32%;财政总收入完成21.75亿元,增长20.3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62亿元,增长19.9%;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49.34亿元,增长13.3%;实际利用外资5836万美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22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607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24元,增长12.7%。

区域经济较快发展,产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贵阳市乌当区

坚持“快、转、高”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完成《乌当区产业布局规划(2013—2020年)》编制工作,构建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一核四带多园区”产业发展布局体系。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8.7:50.6:40.7,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引领新型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全区规上工业企业109家,新增16家,其中:以现代制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具有区域特色的规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完成产值138.24亿元,增长15.62%,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70%以上。二是我区获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称号。全年财政科技投入5807万元,占区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3.48%,争取到上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4227.5万元。区内17家企业的22个产品获省级名牌,12家企业的14个产品获市级名牌。新天药业“坤泰胶囊”、健兴药业“醒脾养儿颗粒”和远程制药“癃清胶囊”进入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均为独家品种。三是威门药业成为全省首批第一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捷盛科技、森瑞管业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贵阳市拟上市企业目录。四是在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中成功签约14个项目,履约率达100%,开工率达92.86%。

围绕“周末花园”推动商贸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一是安排各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促进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加速发展。卫央生活广场、泉城首府等项目进展顺利。10家企业的152个产品在京东商城上线销售。富民村镇银行挂牌营业。保利温泉、贵御温泉两个AAAA级旅游景区品质不断提升,保利温泉酒店被评定为五星级旅游酒店。“泉城五韵”旅游景区建设不断加快。全年共接待游客632.91万人次,增长31.2%,旅游总收入完成31.9亿元,增长32.16%。二是现代农业增效明显,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8.66亿元,增长7.1%,其中以蔬、果、畜、花、药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0%以上,粮经比为2:8。

投资拉动成效显著,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区76个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开工建设42个,累计投资达90.29亿元,其中11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9.8亿元。产业投资完成44.5亿元。

产业平台建设快速推进。

一是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乌当医药食品新型产业园作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了园内马东路、马百路、给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12家入园产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火石坡特色食品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9家入园企业建成投产,新引进3家企业入驻。西南工业总部基地(一期)基本建成。新场产业园控制性详规通过专家评审,中航惠腾风电叶片项目入驻并投产,泰尔肯新能源科技项目中试生产线基本建成。建成标准厂房7.1万平方米,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乌当区产业园区进入贵州省30个重点扶持园区的前20名。二是省级下坝樱桃现代高效农业重点示范园、省级羊昌花卉苗木现代高效农业重点示范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在全市29家园区考核中分别名列第二和第五。


贵阳市乌当区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北京东路延伸段一期13.2公里快速推进,控制性工程基本完成,建成通车7.2公里,水东路二期、北衙路延伸段、风情路、奶牛场片区城市干道等建设全面推进。贵瓮线、贵遵复线、尖小线高速公路及贵开线、白龙线、沪昆线快速铁路进展顺利。贵阳火车东站和客运北站启动建设。渔洞峡水库基本建成,金家箐水库坝体工程完工,新桃水库启动建设,东风污水处理厂快速推进。

要素保障持续增强。

一是主动寻求与市级平台公司合作,有效解决融资主体信用等级低的问题。与市水交集团合作成功融资25亿元用于北京东路延伸段项目建设,与市土储中心合作成功融资3.5亿元投入土地一级开发。全年融资到位30.83亿元。出台了*性融资管理办法,*性融资进一步规范,*债务风险控制进一步加强。二是完成征地8500亩,新报批土地6966亩,获建设用地指标3657亩,储备土地2482亩,挂牌出让442亩。三是完成叶庄1线、北仪线等8个电网建设工程和公交客运配气站建设。

6、城乡建设

强化区域功能,凸显地域特色,做好城镇规划建设,打造现代交通路网,发挥乌当近郊优势,全面凸显乌当承接、缓释主城升级发展的战略位置。

加快现代交通路网体系建设。

一是全力加快推进北京东路延伸段二期、水东路二期、风情路、马百路乘风桥至百水河段二级公路改造提升建设。围绕贵阳市畅通工程“1.5环”优化奶牛场片区城市路网结构,加快推进狮都路、新都路和贵阳火车东站、汽车客运北站建设。二是继续抓好尖小线、贵瓮线、贵遵复线(兰海高速)等过境高速公路建设,继续抓好贵开线、白龙线、沪昆线等过境快速铁路及三江、相思河、百宜站点建设。三是完成头堡至偏坡、偏坡至小河口等6条51.3公里公路大修。

加快智慧城市试点创建。

一是加速推进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速推进信息化向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社会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各领域渗透。深入推进已全面启动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产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等信息基础建设。二是进一步凝炼、修正“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充分整合网格化建设、视频监控、公共服务、便民生活等新型社区服务管理功能,逐步推行“智慧政务+智慧生活”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三是启动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项目试点。

加快城市改造提升工程建设。


贵阳市乌当区

一是对城市主次干道、中心城区景观改造、河道治理、城市绿化、街道立面美化亮化等进行统筹安排,加快新添大道精品示范街区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粉尘污染、人行道“眨眼石”、渣土车穿城等问题。强力推进北衙路、新光厂至温泉路、创业路至水东路等微循环系统改造,完成北衙路人行地下通道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建设,重点加快稻香村、半边街等改造进程,推进竹林寨、顺海大坡等项目建设,逐步解决零星棚户区的改造问题。三是继续实施“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建设,巩固加强背街小巷、“三无”院落的环境卫生建设与整治工作。四是进一步强化城管、社区和村居的职能职责,加大城管巡查、执勤、服务的密度和频率,发挥村居基层组织自治功能和“网底”作用,改进基层管理服务和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城管部门和社区服务中心“队长、所长、部长”走街串巷巡查台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东风片区开发建设。

用足用活市*《关于支持乌当区东风片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东风特色城市化建设,建立东风新型社区试点,抓好城镇农民向市民转化的就业与安置工作。围绕“现代•风情”的集镇特质定位,大力推进新型小区、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突出东风老街等商圈提升与聚集效应,策划好庙宇文化、老街文化,丰富商业元素的聚集和形成,着力发展休闲养生、医疗保健、山地户外体育等业态,加快开发东风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统筹抓好“乐湾国际”项目大一期和大二期建设,全力加快龙井、关山、张天水安置区,东风污水处理厂,渔洞峡水厂与供水管网,云锦尚城水电气讯等管网建设。

加快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

一是扎实抓好羊昌示范小城镇建设,重点破解用地限制、人才缺乏、社会资本引进难等问题。羊昌小城镇建设要进入省级示范镇名列。二是坚持科学统筹、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抓好新场、百宜、下坝三个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小镇、水田文化创意小镇和新堡、偏坡民族风情小镇的规划建设。三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注重城镇化发展内涵,2014年除偏坡布依族乡外其余乡(镇)都要有投资上5000万元的产业类项目落地。四是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统筹安排好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扶持并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7、生态环境

在发展中保护环境,以发展提升环境改善能力,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与全市同步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力推进创模工作。


贵阳市乌当区

一是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继续执行县级领导“领题攻坚”,确保2014年通过“创模”技术评估。二是加快汪家大井、云锦水厂水源保护地区域内的搬迁工作,扎实提升各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南明河乌当段、松溪河、环溪河河道治理工程,启动渔洞河、白水河等河道治理工程,确保乡镇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源、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三是加快推进东风污水处理厂、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及管网建设,启动奶牛场片区污水处理厂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1.5%以上。

切实提高“生态门槛”。

严把招商引资生态关,对所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引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落实总量控制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进一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以无煤城市建设为载体,实施节能降耗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积极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

继续加强生态建设。

深入实施“蓝天守护计划”、“碧水治理计划”和“绿地保卫计划”。继续推进以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恢复与保护、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新增营造林5600余亩、封山育林15400余亩。基本建成梅兰山与松溪河融为一体的城市山体湿地公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八进”活动和“绿色乡镇、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巩固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重点污染源、生活垃圾污染源治理,全面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PM2.5治理等工作。探索碳排放统计核算,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工作,进一步提升“黔中秘境•生态乌当”人居环境。

8、社会事业

全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以“建校舍、强队伍、重绩效、净师德、树品牌”为总体工作安排,实施教育“123工程”。继续压缩行政经费的8%用于教育发展,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投入不低于全区生产总值的4%。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及幼儿园就近入学规划布局调整,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好“入学难、入好学更难”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紧缺学科教师和高素质教育人才,逐步配齐校医和中职“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结构。深化教师绩效改革,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深入贯彻实施教育“9+3”计划和“4+2”突破工程,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乌当中学省级一类示范高中创建和民职中省级中职示范校建设,扎实推进乐湾国际学校建设,促进教育资源提质升级。继续深化“学区办学”理念,继续加强乌当三中建设,全面整合优化北部乡镇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积极探索“公民联办”和“名校联办”模式,有效拓展放大公办和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丰富多元的教育体系。

着力提升公共医疗和人口计生服务水平。


贵阳市乌当区

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巩固提升医疗参保率。调整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启动区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支持重点专科发展,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申报建设洛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羊昌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推进急救中心、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综合楼改造工程以及百宜、下坝卫生院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信华乐康老年医院、电力医院、市公共卫生急救中心及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大力优化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成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按要求落实“单独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努力提高就业保障水平。

依托产业发展,以就业为核心,按照“一村一主业”的要求,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充分利用集体“四荒”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异地置业型、为农服务型“四型集体所有制经济”,妥善解决好整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强村集体自治能力和保障能力。落实好《加快发展乌当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施意见》,按照“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的要求,鼓励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能人创办企业,将“3个20万”政策向农村倾斜,对带动农民就业50人以上、参与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30%以上、年收益达到3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或企业给予3—10万元奖励。强化创业人员经营管理能力、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做好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人群的就业创业扶持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

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

依托贵阳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三个倡导”为核心,继续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镇、进村居、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活动示范基地,打造精品文艺团队,加大文化对外开放交流。依托水东文化、布依文化、温泉文化,发挥豫章书院国学文化基地和新堡培训基地作用,打造民族特色文化艺术精品,培育文化项目品牌。发挥广播电视“户户通”的文化传播作用,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开展好“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积极建设“太极之乡”,支持开展各类老年文体活动,倡导全民健身运动。

9、特产介绍

竹贴画

竹贴画所需材料为一年生优质慈竹和单竹。经过特殊处理使之成为适用的竹丝。再用不同的手法:染色、分丝、烙画、截丝、粘贴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竹贴画的特点是:立体感强,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呼之欲出,让人十分喜爱。而且弥补了平面竹编色彩单一的不足,在竹制艺术中自成一体。


竹贴画

傩戏地戏面具

傩戏起源于原始宗教,以原始宗教祭祀巫术活动,祈告神灵,驱邪逐魔,汉唐时期傩文化非常盛行,明朝屯军军队把傩文化带到贵州,后来中原逐渐消失的傩文化,才在封闭的贵州得以保存下来。傩戏面具制作精细、极富浪漫色彩,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地戏起源于古代傩,以歌颂精忠报国、尚武精神为主题。

簸箕画

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用画笔在簸箕上描绘出各种花鸟鱼虫、人物、风景,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画面,将生活、生产提升到艺术,又以艺术的形式还原于生活,让人们感受劳动之美,这是簸箕画最真实的本质。

摩挪簸箕画,最早产生于乌当区新堡乡的布依村寨——杜寨。古时候的布依族人,用簸箕来盛放糍粑,他们将打好的糍粑捏成各种形状,或捏成人物、动物、花卉等,放在簸箕里,然后再撒上颜色,最后取出糍粑,在簸箕里就留下了好看的图案,这就是最初始的簸箕画。随着时代的变迁,簸箕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簸箕画也随之不断演变,其画风和手法也越来越新颖,不仅构图*奔放、想象大胆丰富,同时其创作风格也显现出“古朴中见平实、浅显中蕴含深刻”的风格。

10、特色小吃

雷家豆腐圆子

贵阳小吃五花八门,一些老贵阳一定还记得*有这样一首关于贵阳小吃的“顺口溜”:“豆腐圆子肠旺面,荷叶糍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头,沓臊馄饨太师伴……”而这“顺口溜”中所指的豆腐圆子,就是始创于1874年的雷家豆腐圆子。

经过130多年岁月的洗礼,如今,在贵阳的大街小巷中,依旧能看见“雷家豆腐圆子”店。经过多方打听,记者终于在交通街小吃城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找到了雷家豆腐圆子如今的掌门人————第五代传人雷世,他为我们翻开了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同治驾崩豆腐圆子面世

时间回溯到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后,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不准宰杀猪牛羊鸡鸭等)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荤。地处西南边境的贵阳自然也不例外。

“禁屠”令一出,豆腐作坊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此时,祖居贵阳、以开豆腐作坊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准这是个扩大经营的好时机。他们想到,既然官府不准百姓吃肉圆子,那干脆就拿豆腐来做圆子。于是,他们尝试在做豆腐时,加入适量的盐、碱和香料、葱花等调料,充分拌匀后,捏成核桃大小的圆子,然后放在菜油锅内炸熟出售。

出人意料的是,这小小的油炸豆腐圆子,一面世即深受贵阳人喜爱。精明的“雷三太”明确生产和管理分工,生意越做越红火。也就是在那时,“雷家豆腐圆子”成为贵阳闻名遐迩的小吃。

小小豆腐圆子历经三起三落


雷家豆腐圆子

“雷家豆腐圆子”的店铺,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一直都设在贵阳的三牌坊(现在的中华南路)。由于恪守“雷三太”定下的严格的选料原则和制作工序,一直到解放初期,生意都非常好。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于工作需要,雷家的第三代传人雷从兴夫妇被*分别调到了不同的单位就职,这个家族式的店铺就没有开了。

1960年,*号召发展贵阳的名点小吃,借此机会,雷从兴夫妇又重操旧业,恢复了“雷家豆腐圆子”的老店号。但由于原店铺因道路改造拆迁,雷从兴夫妇只好在当时的中华南路102号经营。虽然重新开业是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但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开业后仍是顾客盈门。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周总理来贵州视察时品尝了“雷家豆腐圆子”赞不绝口。

上世纪80年代,由于雷家第三代经营人去世,其子女没有继续开店。直到1991年,在*和亲戚朋友鼓励下,雷善祥几兄弟,才又在中华南路旧址恢复了经营。

1995年,因为道路改造,“雷家豆腐圆子”店面再一次面临拆迁。之后,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门面,“雷家豆腐圆子”一直处于停业状态。2000年,雷家后人在阳明路找到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门面,又开始经营。而此时,“雷家豆腐圆子”已传到了第五代雷世的手中。

第五代传人小门脸里话未来

回忆曾经的辉煌,已是而立之年的雷世仍是满脸的骄傲:“不说我父亲那一辈,就是我们在阳明路经营的时候,尽管当时每个豆腐圆子只卖2角钱,但每天从下午3点到晚上六七点这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卖1000多元……”

在交通街小吃城里,“雷家豆腐圆子”的招牌不甚起眼,店面也只有几平方米。雷世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受场地和地势等因素的影响,现在雷家已没有自己制作豆腐了,但百年传承下来的工序他一点都不敢马虎,每天都要经过几个小时细心配料。

尽管目前的生意已远不如从前,但对于“雷家豆腐圆子”的未来,雷世显得信心十足:“现在我正在寻找一个地段好的门面,希望将这家百年老字号做成以豆腐圆子为主的饮食文化集团,在贵阳的大街小巷都开分店,重树昔日的辉煌。”

贵阳鸡肉饼

鸡肉饼是贵阳地区著名的风味小吃。饼选用上等面粉制成,用油炸至外形呈橙黄色,饼皮酥脆,正面显现老虎斑花纹式样,背面显现菊花状。馅选用公鸡嫩肉、香菇、虾米等多种原料配制。皮薄馅嫩,香气扑鼻,令人百吃不厌。

黔味小米酢


黔味小米酢

小米酢是黔味特色菜肴,贵阳市十大名菜之一。

原料

猪五花肉150克,糯小米500克,猪油100克,花椒面8克,八角面5克,精盐8克,酱油10克,红糖120克。

制作方法

1.五花肉切成肉丁,用花椒面、八角面、精盐、酱油拌匀腌渍5小时。

2.糯小米淘洗干净,清水泡36小时,滤干水分,用碎红糖、熟猪油拌匀,再用拌入腌制好五花肉丁,装碗,上笼蒸3小时即成。

风味特点

米糯肉嫩,香甜爽口。

制作要点

糯小米要泡透,肉要腌进味。

沓哨馄饨

“好个老不管,开在小井坎,馄饨有八个。可惜是小碗”这首顺口溜”,是*贵阳人民对“老不管”饮食店的沓臊馄饨的赞誉。

馄饨的历史悠久,各地创造了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品种。经历代发展和改进,成为当代小巧玲珑的形状。贵阳人喻亮卿于本世纪20年代创制的沓臊馄饨,用料阱究,工艺精细,风味独特,一鸣惊人,在同行中如鹤立鸡群,赢得了贵阳人民的一致赞赏。

沓臊馄饨工艺精湛,汤鲜、皮薄、馅香、沓臊,色、香、味、形、器完美和谐。

11、历史名人

明代贵州二女杰——刘淑贞与奢香


奢香

有关明代女杰刘淑贞与奢香的交往,史志上有上有如下记载:“霭翠死,妻奢香代袭。都督马烨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故以事挞香,激为兵端。诸罗果怒,欲反。刘淑贞闻止之,为走诉京师。帝既召问,命淑贞归,招香,赐以绮钞。未几,奢香率所属来朝,诉马烨激变状,且愿效力开西鄙,世世保境。帝悅,赐香锦绮、硃翠、如意冠、金环、袭衣。而召烨还,罪之。香遂开偏桥、水东以达乌蒙、乌撒及容山、草塘诸境,立龙场九驿。(按:烨或作煜。)

贵州宣慰使宋斌

宋斌(1374-1447),字尚德,号澹斋(又号灏斋),大明怀远将军、轻车都尉、贵州宣尉使司宣尉使。永乐元年(1403),袭任宣尉使同知。洪熙元年(1425),在红边寨建筑私宅,世称洪边宋宅(后称“金殿”),遂由贵阳城移居红边寨。宋斌即红边宋氏之始祖。宣德二年(1427),授怀远将军衔。宣德六年(1431),于宋宅对面翠屏山建会景亭,在亭上能观“红边八景”。

当时少数民族起义,宋斌曾多次奏请朝廷镇压。《明实录》载有如下内容:《太宗永乐实录》卷59:“初,贵州宣尉使宋斌奏:所属谷劳、王石等寨蛮民不供赋税,连结蛮首阿袄等为乱。敕镇守贵州镇远候顾成率兵剿之。成兵入其地,斩贼首暮尚等八百余级,余党奔溃。成遣人谕以祸福,相继皆降,独宋阿袄逃赴京,有所奏陈。上命成验治皆妄,至是送京师斩之。”《宣宗宣德实录》卷十四载:“贵州宣慰使司土官宣慰使宋斌奏:所辖乖西、巴香等处山箐深险,诸蛮杂处,连年攻劫各寨,杀伤官军,劫掠财物,发人冢慕,官司追捕,则深入山箐。而昆祖比等寨蛮人卓巴同等不服输税,上官刘德秀往谕,蛮人欲杀之,邻寨赦之,得免。计其为恶,十年间八十余次,虽经赦宥,终不悔过,肆行劫杀,军民不安。上命总兵官都督肖授同三司官体核,果若不悛,调军剿之。”

宋斌向朝廷贡马有六次:永乐元年(1403)十月十七日,遣兄得义。四年六月十五日,遣弟震。九年五月初八日,遣把事苟应宗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及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宋斌曾两次亲自上京贡马。正统六年(1441)六月十五日,遣舍人龙源等上京贡马。每次贡马,均获丰厚赏赐。

宋斌天性谨厚,遇事明断,好古嗜文,尤喜澹泊,著有《疆恕斋集》诗文集。

宋斌娶播州(今遵义)宣慰使杨铿之女,生二子,昂、昱。正统十二年卒于里,葬洪边绣岭之阳(今乌当区北衙村),与淑人杨氏合墓。

12、旅游景点

董农民居


董农民居

董农民居,古朴、优美,一幢幢房屋尤如一件件瓦木结构的艺术品,韵味十足、令人遐想。

董农民居具有象征意义。一座四合院,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段缘分。

四合院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的产物。现代住宅则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四合院与现代住宅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合理性,也其存在与消遁的历史背景和合理性。二者的产生、存在、消遁与未来走向,都是符合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的。透过幢幢民居,彰显出董农浓厚的文化底蕴。

俊美的布依山寨

来到董农村寨前,展现在眼前的村庄,似一幅幅巨大的、具有活力的跳动着的山水画,连绵起伏的墨绿色群山将董农村寨搂于怀中,红褐的木壁、乌黑的瓦屋重重叠叠,村寨前依山势而下的是一道道梯田,浅绿色的梯田水面泛着点点天光,一个世外桃园的美好家园静静地呈现在眼前。

美丽的董农属水田镇,位于水田镇与白云区牛场乡的交界处,原名叫“董龙”,据寨前牛角山下的一块清朝道光十四年二月立的石碑记载,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山形酷似一条蛟龙而得名。董农是一个布依族同胞聚居的村寨,村寨对面峰峦叠嶂、逶迤磅礴的云雾山、文章山和牛角山,山上古木苍天、灌木丛生,木材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从远古走来的董农布依族同胞利用山上丰富的木材资源修建自己的房屋,在崇尚文化知识、崇尚艺术、喜好书画的董农人手中,一幢幢房屋被打造得像一件件精美的石木雕刻艺术品,尤为突出的是湾子寨王帮毓家和革佬寨的刘艺顺家的房屋,很具代表性。

王氏:“三间两搭厢”

在湾子寨中,有一座特别的房屋,属于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上屋是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房,前面为高墙,构成了“三间两搭厢”式庭院。这种庭院的天井院都以堂屋下房一层*开间为住宅中心,开间进深大,前面一般不设门窗和墙,与天井直接相通,利于采光和通风,堂屋的后板壁成为太师壁,壁两边有门和后堂,太师壁前的长条几案是堂屋中最重要的家具,几案正*奉祖先牌位及香炉、烛台,两侧置花瓶和镜子,寓家庭“平平静静”之意。


王氏:“三间两搭厢”

近前观看这座房屋,只见高高的石坎子上敞开着高大的朝门,进到院子里,环顾四周,所见的房屋造型为一个由三间房屋一面墙组成的一个“三间两搭厢”的庭院,正上方是两座三开间的高大的正屋并列连接着,分别有一道高而宽的石坎子,虽然没有人居住年久失修有些破烂,但也足以显示出它当年的雄伟壮观和主人的显赫地位。据当地人说,这座房屋是王帮毓家的,王帮毓的祖辈王定基是清朝光绪年间水田地区的进士,后来任水田地区的闾长(注:据相关资料显示,“闾”,在清朝时期是一种职位,即闾长,负责管辖一方的行政长官,王定基就是当时管辖水田片区的闾长,当地人称他为“区长”),人们的说法让初到此地的我们有些怀疑,于是想找到相关证据证明人们说的是真是假,于是便仔细观看这个“三间两搭厢”结构的院子。

走近正房我们看到,正房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大大的匾,四个平均约30厘米见方的四个大字“孝行可风”,匾的左方有几行小字,“董龙王定基割股愈母疾余闻其事敬其孝书赠以风闾里。光绪庚子夏四月唐尔镛”。匾的下方是一道大门,大门两边挂着一幅用木块雕刻而成的硬联,上面书写着镌秀的大字,上联为:“三槐门弟”,下联为:“四杰家声”,大门顶上左右分别是两个灯柱,均为精致的菱形木透雕,还挂着两小灯泡,腰门上雕刻着花鸟鱼虫之等纹饰,大门两旁的巨大窗户雕刻着四方形的“万”字格,整个房屋布局合理,做工精细,可见当时董农木工艺人的高超技艺。推开大门进到堂屋里,一座高大的雕刻精美的神龛上放着王定基及他的已逝后人的牌位,神龛前摆放着一张石面木桌,神龛两旁立着的一幅高大的抱柱联引人眼球,烫金的大型隶书嵌在抱联上,上联书:“诚意信能回橐籥”,下联书:“孝行长此式乡闾”,抱柱联为唐尔镛之弟唐尔铭所书赠给王定基的,可见当年王定基在董农地区的地位、声望和权势,也可看出他是一个大孝子,他割股为母亲治病的事迹得到当时人们的赞誉和称道。

正房的对面是一个高高的墙壁,左边便是朝门所在的厢房了,右边是一座完整的二层楼厢房,每间厢房都有精美的木雕镂空纹饰,石坎子和柱础均为石雕艺术品,厢房和正房一样,每间都有走廊,看上去非常漂亮和别致。

刘氏“四合院”

刘氏“四合院”在董农村革佬寨,属于“四合院”式的房屋,庭院的构造是将四周的房屋联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四面都是房屋,正面是正房,房屋很高,进深大,为一层,其他三面是厢房,均为二层,围成一个高而窄的天井,取到有利于内外空气的对流及冬暖夏凉的效果。


刘氏“四合院”

刘氏“四合院”是清朝时期董农有名的木工艺人刘艺顺修建和居住的房屋,现在是刘汉卿的住宅。高高的正房上,大门上端书写着大型楹联,上联为“传书养燕”,下联为“卧水求鱼”。两旁大大的帘户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镂空木雕花纹,有花、草、树,鱼等图案,象征着农家的丰收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崇拜。

据当地人说,刘艺顺是当时水田地区手艺最精湛的木匠,许多地方的大户人家都请他修建房屋,他修建的房屋美观大方且漂亮实惠,还得到当时官方的认可,在贵阳达德学校建立时,官方就邀请他去修建达德学校的校舍,他修建的达德学校校舍工艺很讲究,质量更过硬,经历了许多年的风雨磨炼,直到现在依然保存完好,没受到风雨的浸蚀的痕迹。

眼前的精美建筑,已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艺术品,现在的房屋建筑大多数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也有很大的发展,外观造型非常美观,却很少看有精美的手工雕刻艺术品了。董农古老的建筑物群静静立在大山之中,好似在给人以某种启示。

庖汤第一村王岗村

王岗村,位于乌当区新堡乡,距贵阳30余公里,是一个典型布依特色的村寨依山傍水、干栏式建筑群保存比较完整,2009年列入省*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古树成林,河水清澈,水车悠转,铜鼓声声传递着布依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其“庖汤”宴就是最好的例证,这道传统布依美食以“三盘四碟八大碗”而远近闻名,也使得这里享有了“庖汤第一村”的美誉。

“庖汤”,即每年的春节前,老百姓不论家境贫富,都会杀“年猪”,意为驱邪接福。各家杀了“年猪”之后,都会拿出猪身上肉质最好的部分,采用传统而独特的烹饪方式,做出口味独特的“庖汤”饭,邀请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旅游特色:闲适的农家小院,品“庖汤涎”、布依“八大碗”、新鲜野菜等特色菜肴;观百年民居、赏千年古树、购农家特色干菜、优质猪肉;于田园河道边小憩,尽情享受布依乡村风情。

贵御温泉


贵御温泉

贵御温泉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黔中秘境、生态乌当”,景区青山相拥,空气清新,幽静雅致,是城区难得的天然氧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贵御温泉被评为“中国沐浴行业50强”、贵州省旅游业“先进集体”等。

香纸沟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35公里的乌当区新堡乡,这是一座简朴自然的山寨,也是一方宁静清秀的世界。

这里分布着锅底箐、南靖寺、龙井湾、马脚冲等7个景区。有清新的空气、清澄的溪水、清静的山野、青翠的群山、青青的苔痕;也有古老的造纸作坊,往复滚动的碾车,悬空而架的水渠,浓荫丛中的农舍;更有山路幽曲,竹林细密,炊烟袅袅,鸡鸣犬吠。

保利国际温泉

国家AAAA级景区--保利•国际温泉利用贵州地域和独具特色的温泉资源,整合了国内外一流的温泉服务机构和管理团队,在800余亩“国家文化生态小区”--保利•温泉新城内,精心打造高尚温泉。

保利•国际温泉取自于地下3200多米深的深层岩区高点性碳酸盐地层,水温为57℃,日流量2000多立方米,PH值为6.97,为中性泉,含钙、镁、钾、纳、铁、锌、锶、氯、氟、偏硅酸、重碳酸根、硫酸根等成分,属硫酸钙泉质,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及其他方面均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相思河

相思河是贵阳市新开发的旅游景区,位于贵阳市东北部水田镇境内。景区距贵阳30公里,有两条干线公路直达,交通极其方便。

相思河景区是由泥岩和石灰岩组成的峰林峡谷。茂密的森林、陡峭的山峰、幽静的湖面、直泻的瀑布、奔腾的急流,巧夺天工地组成了52处景点、景物的“世外桃源”。


相思河

景区设施包括相思河度假村、彩凤坪接待中心、望郎山庄等。建筑风格古朴、极具地道的少数民族农家风情。

相思河风景区森林覆盖率高,植物达620多种,不乏极其珍贵的植物,各种珍禽异兽栖息其中,是森林旅游狩猎的好去处。

东风协天宫

协天宫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2年)开始修建,清同治年间(1862年至1874年)由于匪徒作乱,庙宇破坏严重,清光绪十六年至三十二年(1890年至1906)重新修复。1991年,*对协天宫维修用作文化站,2003年至2005年又经历了大规模的维修,经过五百年风风雨雨的协天宫又焕发了青春,1991年12月21日,协天宫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后所古林寺

明代古建筑乌当后所古林寺,原名祖师庙,至今已有约400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佛教寺庙之一。1997年11月26日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古林寺位于乌当大坝南侧,元代属武当(今乌当)等处长官司,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乌当民众于清代多次维修,抗日战争时期,贵阳中学临时校址;建国后作为粮仓保存下来。

古林寺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庭院式组合建筑,背靠马鬃岭山脉的响洞山海拔1247米,面向风景秀丽的鱼梁河,由大殿、戏楼、观音殿、真武殿和客堂等组成的两个院落,占地面积1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30平方米。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前大院由大殿、戏楼和厢房组成。大殿坐东向西,面阔5间,建筑面积341平方米,目前是我省最大的大雄宝殿。殿中新塑镗如来为主的众佛和各具神态的十八罗汉。匾额是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先生手迹。大殿对面是戏楼,面阔3间,混合式歇山顶青瓦屋面。大殿至戏楼,南北侧为厢房,组成四合寺院。大殿南侧为真武殿,供奉道家的真武帝的塑像。后院有观音殿、千手观音殿、接引宝殿、开锁殿,两侧为客堂。观音殿坐东向西,面阔3间,抬梁式硬山顶青瓦屋面。千手观音殿坐东向西,面阔3间,混合式悬山顶青瓦屋面。接引宝殿、开锁殿在后两个观音殿对面。


后所古林寺

古林寺各殿的设置和供奉均按佛寺的规矩,大雄宝殿前有供香火的三层铁塔。有正式法名的主持有八代,第八代主持为道义,由黔灵山弘福寺委派。原祖师庙香火甚旺,特别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庙会、观音生日,民间戏班唱戏,寺庙附近摊贩汇集。

1939年2月4日日本飞机侵入贵阳市区轰炸后,贵阳中学疏散到乌当镇办学,共有学生500多名,其中首次招收女生百名,祖师庙为高中部,乌当堡子和头堡祠堂为初中部。贵阳中学地下党支部在乌当场坝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如话剧、歌咏、绘画、标语等,广泛进行抗日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1940年5月4日以学生自治会名义在后锁祖师庙召开纪念会,号召同学发扬“五•四”光荣传统。

古林寺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有众多风景名胜:有明代古建筑来仙阁、玄天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惜字塔、乌当桥和古墓葬,明清乌当一条街。在现代有纪念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翠华园。自然风光有渔洞峡和情人谷市级风景区,正如明代古墓群碑上刻的“人杰地灵”。

情人谷

乌当区旅游景点情人谷位于贵阳市东郊,距贵阳市中心7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从贵阳市往该景区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师大——新添寨——东风镇——情人谷——阿栗杨梅园;另一条是水口寺——大转弯——阿栗杨梅园——情人谷。情人谷神奇美丽的爱情传说和奇秀的峡谷风光令人着迷。

情人谷,以前叫显字岩。当地人们传说,这里那些石壁,如有绝顶聪明的人来此,石壁上便会显现诗文,让其阅读品味,故名显字岩。因这里峡幽景美,历来能吸引很多游客、情侣到此观赏景色、野炊、游玩、登山、探险,游泳等。据说,1942年李四光来乌当考察第四纪冰川遗迹时,被这里的美景吸引,而留连忘返。

80年代初,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策划将此开发为风景旅游区,以发展乌当旅游。经过很多人的努力,终于于1996年投入开发,并根据传说,取名为“情人峡谷”。1997年6月基础设施建成,并以“情人谷”为名正式向游客开放。

情人谷,是一个休闲纳凉、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陶冶情操的好去处。其峽谷风光如诗如画,其爱情传说故事感人至深。来到情人谷,你定会惊叹她那奇丽的秀色。

峡谷入口,河之下游,河面平静如镜,两岸依依垂柳、翠绿青山倒影水中清晰可见。如在河面荡一叶小舟,你会倍感“人在画中游”的悠然。一座座风格各异的休闲山庄依山而建、傍水而立,和大自然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情人谷

沿河向上而行,河水渐渐由安静变得活泼,欢欢快快一路流来,似与水中石头逗乐嘻戏,激起朵朵浪花。峡谷也越来越深,越来越窄,向上仰望,天成一线。两岸山崖越来越陡,越来越高,与天上白云相接。让你充分领略宋朝词人秦观“山抹微云”的极妙意境。树木藤萝依然茂盛,鸟语清鸣、花香脉脉、林荫清凉,令人心旷神怡。为了便于游客充分欣赏、感受各处景色,在绝壁上,人工开凿了一条“绝壁路”在峭壁间蜿蜒盘行,一道几乎垂直,有200多道石级的“天梯”直达“天宫”。置身其上,向下俯瞰,如临深渊,令人心惊胆寒,但也有一种倍受刺激的快感激荡心间;同时,站到高处,放眼远望,整个峡谷尽收眼底:峡幽谷深、秀水青山,令人恍入仙境,心胸顿然开阔。

整个峡谷,景致多变而神奇,除奇丽的峡谷风光外,密林深处、悬崖之间,有许多溶洞。如“望天厅”、“通天洞”、“神仙洞”、“犀牛洞”等溶洞,其石钟石乳千奇百怪、各尽其态、各显其趣,会使你忍俊不禁,玩味不已。

在诸多景致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金龟托桥”一景。在峡谷两岸最陡峭的河谷中,一座酷似龟的巨石托起一座桥横跨河谷。在水流的激荡中,这只“巨龟”在水浪中摇头晃脑,时起时伏,活灵活现。关于“金龟托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也是“情人谷”得名的缘由。

在千年前,情人谷两岸的深山里分别有两个苗族村寨叫地吾岭和米汤井。地吾岭后生阿山,英俊勤劳;米汤井少女阿水,多情美丽。阿山常到情人谷打柴,

阿水常到情人谷放羊。他们经常隔河相见,时间一长,便互打招呼,互相问候,于是日久生情。一天,阿水情不自禁,羞红着脸向对岸的阿山唱道:“大河涨水水浪沙,鱼在河中摇尾巴;几时得鱼来下酒?几时得哥来成家?”阿山一听,心中大喜。马上回唱道:“哥隔水来妹隔崖,绕山绕水都要来;哥变燕子飞过河,妹变蜜蜂飞过崖。”他们以歌传情,信誓旦旦。

为了能过河和心上人在一起,阿山砍树搭桥。但河水太猛太急,搭桥的树木一次次被无情的河水冲走。阿山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一只巨龟浮现水浪之中,为阿山托起桥木,帮他过河与水相会。于是每天,阿山和阿水通过龟的帮助,天天都能在一起,彼此热恋,如胶似漆。他们的恋情被水的父母知道了,阿水的父母嫌阿山家里贫穷,坚决反对,并要将阿水嫁给寨主的憨儿子。阿山和阿水痛苦万分。为了永不分离,双双离家躲进情人谷深处某溶洞中,过着没有世俗羁拌,相亲相爱的日子。这故事神奇动人,以致流传至今。

情人谷美丽的爱情传说故事,给这里的山水风光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令人回味悠远,遐思万千。

上一篇:太兴铁路

下一篇: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