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乌萨马·本·*·本·阿瓦德·本·拉丹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08:06:05
...

本·拉登(阿拉伯语:أسامةبنمحمدبنعوضبنلادن‎,拉丁转写:UsāmahbinMuḥammadbin‘AwaḍbinLādin,1957年3月10日出生于沙特阿拉伯,2011年5月1日被击毙,简称为奥萨马·本拉登、奥萨马、本·拉登、宾·拉登或拉登。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行省人,是基地组织的首领,该组织被认为是全球恐怖组织。本·拉登笃信*逊尼派瓦哈比支派。

中文名:本·拉登

外文名:OsamabinMohammedbinAwadbinLaden

别名:奥萨马·本·*·本·阿瓦德·本·拉登

国籍:沙特阿拉伯(后被沙特开除国籍)

民族:阿拉伯人

出生地:沙特阿拉伯

出生日期:1957年3月10日

逝世日期:2011年5月1日(北京时间5月2日)

职业:基地组织创始人、首脑

毕业院校:KingAbdulazizUniversity

信仰:*

参与战争:阿富汗战争(1979年)

:阿富汗战争(2001年)

主要罪行:9·11事件

星座:双鱼座

1、人物经历

本·拉登家族是与沙特皇室核心有亲密联系的富庶家族。奥萨马·本·拉登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之家(1998年接受采访时,给出的出生日期为1957年3月10日),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他在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在KAU大学(KingAbdulazizUniversity)学习经济和工商管理(也有报告称他获得土木工程或行政管理学位)。


9.11-美国本土遭受最大的恐怖袭击

本·拉登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作为年轻的*理想主义者,未能感到愉快。他当过工程师,靠石油及建筑业发财,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拥有数家公司,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他爱好骑马、到叙利亚与土耳其交界处的山地去爬山,还喜欢看空手道题材的电影,布鲁斯·李(李小龙)是他非常喜欢的演员。

本拉登被美国*指控为1998年美国大使馆爆炸案和2001年9.11事件的幕后主谋,名列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要犯。他的亡命生涯于是开始,本·拉登本人******烈否认了这项指控,但2002年在阿富汗找到的一卷录像带显示他在讲话中谈到攻击这个词,该录像带强烈暗示他至少是“9.11”袭击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但后来也有美国人拍纪录片试图为本·拉登洗脱罪名,本拉登也否认道:“我所信仰的教义就不允许我做出这种事情。”

2004年3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法案,将提供线索导致本·拉登被捕的赏金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虽然普遍认为本·拉登藏身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一带,实际上外界没有人知道本·拉登身在何处,甚至指他早已死亡。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指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里被美国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突袭击毙。其尸体于次日海葬于北阿拉伯海。事后引来巴基斯坦的强烈不满。

2001年9月11日,美国指认本·拉登组织的*劫持4架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2998人死亡,世贸中心双塔垮塌、五角大楼严重受损,其中一架飞机准备撞击美国国会大厦,被劫持后不久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

9.11事件后,虽然美国*多次定点行动及重金缉拿其人,但当时包括美国*在内都无法证实本·拉登是死是活,而拉登的录音或录像一直没有中断地在一系列重要事件发生时出现。他的生死成了一个谜。


本·拉登的尸体(从刚被击毙到葬礼)

据美国福克斯电视新闻网2011年5月2日消息,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美军高官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当日于白宫发表全国讲话,以宣布拉登的死讯。此前有消息称,本·拉登在上周于美军对巴基斯坦的空袭中丧生。

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点36分,美国新闻电视台直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进行的有关本·拉登被击毙的讲话。他在讲话一开始就说,他要宣布,美国的军方已经把基地组织*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堡外的一所房间当中击毙。美国媒体报道说巴方的情报人参与了有关的行动。另外,奥巴马的讲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是,2010年8月份美国CIA等情报人员已经得到消息说本·拉登很可能已经跨过边界从阿富汗到巴基斯坦;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得到的消息是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腹地;后来的信息是,他就在巴基斯坦首都*堡;上周得到的消息是各方情报都已经准备好可以进行行动了。奥巴马说他是在美国当地时间5月1日下令实施正式的逮捕行动的,有开火,但没有美国方面的人员受伤。美方已经控制有本·拉登的尸体。

新华网华盛顿5月1日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日报道,“基地组织”*本·拉登已被美国军方击毙,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在白宫宣布这一消息。


本·拉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美国情报机构在获得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堡郊外一所住宅的消息后,美国军方出动无人机对该住宅进行袭击,将其击毙。美国方面已对本·拉登的尸体进行过DNA检测并确认了身份。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奥巴马将宣布,为防范本·拉登死后*可能发动的袭击,美国必须提高针对恐怖袭击的戒备级别。

另据外电报道,巴基斯坦情报官员2日证实,本·拉登的确已在巴基斯坦被打死。

美国动用航空母舰将本拉登尸体葬于北阿拉伯海。

2011年5月6日电“基地组织”6日发表声明,正式确认其头目拉登已经身亡,并扬言报复美国。

1957年3月10日,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的家庭,家中排行17。

1974年,与纳伊瓦·加尼姆结婚。

1976年,长子阿卜杜拉出生。

1976年-1979年,就学于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KingAbdul-AzizUniversity)


本·拉登

1979年-1989年,放弃学业离开家庭参加了阿富汗“*圣战组织”,反抗苏联红军的侵略。

1988年,建立基地组织。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本·拉登及其追随者返回沙特阿拉伯的家乡。

1991年,由于和沙特*发生矛盾,本·拉登逃亡到苏丹重建基地组织。

1994年4月,沙特阿拉伯剥夺了本·拉登的公民资格。

1996年5月,被要求离开苏丹,辗转返回阿富汗。

1998年2月,组织了“*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圣战组织”是其派生组织)。

1998年,轰炸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

2001年9月11日,美国“911”事件发生,造成2900多人伤亡。

2001年10月7日,美国发动针对“基地组织”及其大本营所在国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本·拉登开始了逃亡生涯,传言其经常藏身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境地区。

2011年,呼吁利比亚人民及阿盖达组织反抗卡扎菲政权。

2011年5月1日,本·拉登在美国军事行动中,于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脉山脚,首都*堡以北大约50公里处阿伯塔巴德镇的一座豪宅内,被海豹第六分队击毙,终年54岁。

本·拉登在1988年左右成立了“基地”组织,与其他*组织合作,开始在中东之外招收成员,分布于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国。

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国的世贸中心爆炸案,导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4年,本·拉登宣布向美国发动圣战。

1995年1月,刺杀罗马天主教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未遂。

1995年11月,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埃及驻巴基斯坦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

1995年,本·拉登承认在沙特阿拉伯本土的利雅得和达兰执行恐怖活动,被剥夺沙特阿拉伯公民权。

1996年,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东非美国大使馆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10月,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11日早晨(美国东部时间),本·拉登策划发动了对美国本土的恐怖活动,劫持了美国四架民航客机,驾驶其中两架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其中一架撞向了五角大楼,第四架因机舱内乘客与劫机歹徒搏斗,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美国追捕本·拉登,因特工察知本·拉登流亡在阿富汗边境,便派兵驻守阿富汗。

本·拉登是肾脏病病人,经常需要洗肾,有时也会被猜测为已死。所以他之后经常透过媒体发表自己演讲的录像带,背景大多是山洞中的军营或山区。

2006年6月30日,本·拉登在网络上公布的一段录音中,称被美军炸死的统一圣战组织领袖扎克维为圣战雄狮,并表示盖达组织将继续在伊拉克的圣战。

2007年9月,本·拉登继2004年后首次在一卷录像带《告美国人民书》中发表讲话,号召追随者以加剧杀戮和战斗的方式结束伊拉克战争,但没有发出具体的恐怖袭击威胁。

2009年,本·拉登最后一次录音,警告美国总统奥巴马。但是否真为本·拉登本尊,或是由其他替身成员捉刀,亦备受质疑。

拉登的“事业”开始于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当年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阿拉伯世界掀起了一股反对苏联入侵的浪潮。拉登和一群有着同样信仰的阿拉伯朋友,不远千里来到阿富汗,并且断断续续地呆了10年之久,直到苏联解体前从阿富汗撤军。

在阿富汗,拉登创建名叫“服务营”的组织,招募阿拉伯志愿者帮助阿富汗难民以及和苏联士兵作战的人。由拉登牵头,1988年“服务营”摇身变为被后世广为诟病的“基地”组织。

曾采访过拉登的美国记者米勒说,阿富汗给了拉登“实践”战争的机会,让拉登加深了“西方世界是霸权主义”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这里初步结识了塔利班,发现彼此“情投意合”。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被阿富汗战争拖垮,让拉登一度以为敌人已经消失,但回国不久的拉登,很快就陷入到了另一场思想的漩涡中——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拉登向沙特王室提出启用“基地”组织来保护国家的建议。在苦苦等了数天之后,拉登等到的却是沙特王室的一口回绝。而沙特*甚至同意美军设立军事基地。此举令拉登十分不满。

有资料显示,拉登曾给沙特国王写过一封“愤怒的信”,指责沙特背叛了*义,让西方人进来是“引狼入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伟认为,海湾战争是拉登开始反美的肇始。“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最大。拉登自认为自己代表贫穷和正义的*,其他欢迎美军进驻的阿拉伯*都已经异化,成了美国的帮凶。

沙特*对拉登也感到愤怒,甚至取消了拉登的国籍,拉登此后一段时间在北非国家苏丹、阿拉伯半岛的也门“流亡”。跟着他的,除了妻子和孩子之外,还有从阿富汗带来的“兄弟们”。这些人最终都成了“基地”组织的骨干。1996年,拉登*来到了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试图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伟认为,“拉登的梦想很大,很有野心”。据他介绍,拉登不在乎沙特政权,在意的是在整个中东、北非的阿拉伯地区,实现14-15世纪那样的阿拉伯帝国的复兴。为此就必须要打败他所认为的“最大恶魔”——美国。拉登认为,美国是苏联之后对阿拉伯世界最危险的敌人。所以2001年“9·11”发生后,美国决然出兵阿富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9·11”是拉登最为外界所知的一次*行动,正是这次行动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政治走向和国际关系格局。

拉登从苏丹来到阿富汗之后,塔利班首领奥马尔对他极为欢迎。不过拉登并没有像奥马尔等塔利班高层一样住在首都喀布尔的官邸内,而是宁愿住在郊外偏僻而简陋的小屋中。

他的低调,换来的却是“基地”网络在阿富汗的大规模扩张。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杰弗里·雅思科曾在美国媒体发表文章称,正是在阿富汗,拉登才决心将“基地”组织建成一个有严格规制、并且发动圣战的恐怖集团。

美国方面称,1998年拉登对美国人策划发动了一次*袭击,这是拉登和美国*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较量。

当年夏天,炎热异常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生爆炸,爆炸地点正好是美国驻肯大使馆,不久之后美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也发生了爆炸。两起袭击造成2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死伤者中有不少美国人。

不久后,一身迷彩服,包着头巾,背后靠着一支AKS-74U步枪的拉登出现在互联网上,他宣布“圣战”开始。

这时候的拉登,开始正式进入到美国大众的视野当中。美国媒体开始狠批美国*,称“这个曾在阿富汗反对苏联的大个子阿拉伯人,为什么在拿过我们的援助后,又来袭击我们?”

此后随着拉登“作案”越来越大,最终美国人开出的悬赏价格由500万美元水涨船高至5000万美元天价,要拉登的项上人头。

2001年9月11日,作为美国资本主义象征的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座塔楼被撞毁,美军也开进阿富汗。拉登从此开始了近10年东躲*的生活。

“猫捉老鼠”的游戏玩了10年后,拉登在美军名为“定向”的突袭行动中被击毙,行动持续大约40分钟。


吴正明(中)曾在中东教本拉登(右一)柔道

据*媒体报道,策划9.11的头号*本·拉登被美军狙杀,曾旅居中东的*柔道教练吴正明拿出照片、影片等,表示自己曾经教过24岁时的本拉登。

据报道,现年66岁的吴正明1979年旅居沙特阿拉伯,担任沙特*总教练达12年。他说本拉登身高190多厘米,他曾建议本拉登不适合学柔道,应该去练跆拳道。而本拉登只来上过几堂课,印象中他的家境不错,教养很好。

吴正明说,9.11事件后他曾回到中东,学生告诉他这个本·拉登成了当地英雄,他才知道这个瘦瘦高高、当年看起来斯文有礼的学生是头号*。

2、亲属成员

父亲:*·阿塔斯

纳伊瓦·本·拉登

奥萨玛·本·拉登的首位妻子,同时也是本·拉登的表妹。出生于叙利亚,1974年嫁给时年17岁的拉登,为拉登育有11子。

赫蒂彻

沙特人,来自有声望的沙里夫家族,是先知*的后人,比拉登年长几岁,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吉达的一所女子学校当老师。

哈丽雅·萨巴

沙特人,一名专门教授聋哑儿童的教师。

西哈姆

阿富汗一名沙特战士的妹妹,家在麦地那。

阿迈勒

拉登五位妻子中最年轻、最被宠爱的一位,原籍也门。据传这宗婚姻是为了巩固拉登和也门的关系而安排,阿迈勒的父亲将女儿送走时曾表示这么做令他“引以为傲”。

阿卜杜拉阿卜杜勒·拉赫曼萨阿德奥玛奥斯曼阿里(赫蒂彻)*法蒂玛卡蒂亚(西哈姆)哈里德(西哈姆)哈姆扎(哈丽雅)阿米尔(赫蒂彻)伊曼米里亚姆(西哈姆)苏迈娅(西哈姆)爱莎(赫蒂彻)巴克尔(或拉丁)

妻子嫌吃苦想离婚,思想保守的拉登一口答应,“我的事业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是,拉登后来发动的各种袭击背后,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能够足以维持这么大开销的是拉登家族的庞大资产。难怪美军说,拉登家族的荣耀成就了如今的*。

拉登出生在一个有权有势,而且子孙众多的家族,和拉登同辈的兄弟姐妹就有高达52人,拉登在其中排名第17。

这个家族产业主要是建筑和工程。在老家吉达、首都利雅得等大中城市,隶属于拉登家族的建筑工地随处可见,他的父亲老奥萨马是这个家族的继承者,但是在1967年,也就是拉登只有10岁的时候,父亲死于一场意外的坠机事件。

拉登人生有三个转折点,其一是10岁时父亲坠机身亡;其二是亲自“拉帮结伙”到阿富汗抗击苏联入侵者;其三是对海湾战争时沙特*的表现失望。其中父亲坠机身亡,应该是令拉登“早熟”的重要原因。

由于子女众多,老奥萨马或许并没有花特别大的精力在拉登身上,但拉登从小对父亲却十分崇拜。拉登年老的舅舅曾透露,拉登对他讲过,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让他不知所措。“因为在他心目中,父亲是这个家族的纽带。”

没有资料显示父亲去世后,拉登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故。但西方媒体猜测,拉登从小没有了父爱,在这么一个庞大且势利的家族里生活肯定会闷闷不乐。一些美军的心理学家在2001年“9·11”袭击案发生后,还曾以此来推断拉登袭击无辜平民的心理,或许就与其小时候亲情淡漠有关。

拉登的大哥萨利姆在老奥萨马辞世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之后,迅速接手了家族的产业,并将其发扬光大。萨利姆和拉登不同,他比拉登要开放得多,喜欢接受新事物,不拘小节,并且很会和上层维持关系。

在萨利姆接手家族产业的20多年内,他积累了大量财富,甚至与沙特国王和美国白宫高层都建立了密切关系,这为拉登家族兴盛不衰创造了条件。

和很多兄弟姐妹一样,拉登大学毕业后也进入了大哥掌管的家族企业,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和与王室的特殊关系,拉到了大量合同,并赚取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但由于和哥哥的理念不合,拉登后来离开了企业。

美国军方曾保守估计,拉登的个人财富实际上至少有5亿美元,这成了拉登实施*活动的资本,即使拉登的所作所为令沙特王室不满,并将其开除国籍后,这笔钱中的一大部分也没有被冻结。

拉登结婚比较早,刚读大学的时候,他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力主一夫多妻制,并且亲自实践。他一共娶了4位妻子。

由于年轻时长相英俊,拉登的4任妻子也都长得漂亮而且知书达理。他的第一任妻子就是17岁时迎娶的舅舅家的女儿。不过这位妻子对拉登的后半生的*生活却没有多大影响。曾经担任过拉登贴身保镖的阿布·扬德尔在2004年接受一家阿拉伯电视台的采访时表示,在拉登被美军通缉东躲*、四处流亡期间,除了第1位妻子外,其他3位妻子都陪在身边。

拉登对待妻子的态度大度得令人吃惊。曾有一位妻子觉得跟着拉登吃苦太多,想要离婚,没想到保守的拉登一口答应。据保镖扬德尔介绍,拉登曾对这位妻子说:“我同情和尊重你的决定,我的事业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2012年3月,巴基斯坦方面以非法入境并滞留的名义,逮捕了本·拉登的3名妻子、8个子女和一名孙辈,在经过长达45天的监禁期之后,巴当局于4月27日对外宣布已驱逐本·拉登的三个妻子及家庭成员出境。目前沙特证实拉登家人4月26日晚已抵达沙特西部最大城市吉达,本拉登家族成员前往迎接。

本·拉登的女婿兼发言人苏莱曼·阿布·吉斯(SulaimanAbuGhaith)于2013年2月初在土耳其安卡拉一家酒店被捕,但因其在土境内没有犯罪,故土方将其释放,并决定将其交给科威特,因为他以前曾是该国公民。但吉斯在2013年3月1日途经约旦准备飞往科威特时被密切监视其行踪的美国中情局特工抓获并引渡至美国,并于2013年3月8日出庭受审。

3、轶事典故

AKS74U经常跟随他一起出现在“基地组织”公布的录像中,画面中这支枪靠在他的身后,还有容弹量为45发的RPK-74机枪弹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画面是有深刻含义的,因为这支枪是在阿富汗战争中缴获的,它来自于一个前超级大国的战斗中,因此具有“胜利”的象征意义,而45发超大弹匣则暗示着战斗到底与杀死更多异教徒的决心。另外,这支枪的最初设计目的就是用作个人防卫,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本·拉登想要发动的“圣战”将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游击战争。这支AKS74U随着本·拉登精心制作的录像带一起传播到全世界,暗示并煽动着*分子的情绪。

2015年3月12日报道,在纽约举行的针对一名基地组织成员的庭审中,一组本·拉登在“9·11”袭击前身处“老巢”的罕见照片得以曝光。这组照片由巴勒斯坦记者AbdelBarriAtwan拍摄。本拉登曾于1996年邀请他前往阿富汗采访,以帮助基地组织进行全球公关。


《帝国的傲慢:西方为何在反恐战争中失败》

2011年,海豹突击队袭击了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藏匿的院落,除了这两本书,他们还发现了其他书籍以及数十份期刊文章和杂志剪贴。上周三,这些资料得到解密,它们表明了本·拉登对西方世界的兴趣,也证明他试图理解美国(并且更好地与之战斗),并且需要借着美国的腐败与贪婪来确认自身的信仰(或许也需要它们来将自己的*袭击正当化)。

这位*的领袖关心自己的思想遗产和在世界上的形象,这显然并不出人意料,毕竟,他喜欢看电视上自己的录像,这是出了名的。本·拉登在阿伯塔巴德隐居了差不多有五年,不能上互联网,所以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关于自己、基地组织和美国敌人的书籍。

(有些书是主流历史或新闻著作,如鲍勃·奥德伍德(BobWoodward)的《奥巴马的战争》(Obama’sWars)、保罗·肯尼迪(PaulKennedy)的《大国的兴衰》(TheRiseandFalloftheGreatPowers),以及罗伯特·霍普金斯·米勒(RobertHopkinsMiller)的《美国与越南,1787-1941》(TheUnitedStatesandVietnam1787-1941)。还有一些兜售阴谋论的巨著,比如菲里兹·斯普林梅尔(FritzSpringmeier)的《光明会的血统》(BloodlinesoftheIlluminati)、《统治美国,1-2-3》(TheTakingofAmerica,1-2-3),以及否认犹太大*的尤斯塔斯·马林斯(EustaceMullins)所著的《美联署的秘密》(SecretsoftheFederalReserve)。

有两本书来自本·拉登早期的导师阿卜杜拉·阿扎姆(AbdullahAzzam):《保卫*王国》(TheDefenseofMuslimLands)和《加入队伍》(JointheCaravan),都是关于*圣战的。)

4、主要事件

活动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本·拉登加入了数以千计阿拉伯青年的行列,前往阿富汗,对抗1979年以来占领阿富汗的苏联入侵者。

一开始,他既参与为圣战者兴建军火库、医院、和道路的工作,也参与战斗。

一直在调查研究本·拉登的*网的作家福登说:“后来,他开始领导一批士兵,并且亲身参与了许多军事行动,包括一次围攻贾拉拉巴德的著名战役。这是一次对抗苏联占领的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虏获了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自此之后,他到哪儿都带著它。”

除了带给他幸运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之外,他在阿富汗的时间也为他提供了联系全球各地的*极端人士的机会,包括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来西亚、甚至美国的人。

活动历程

1957年奥萨马·本·拉登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其父是沙特建筑业大亨。拉登早年在吉达求学,后毕业于利雅得大学经济管理系。

20世纪70年代拉登作为工程师,从石油和建筑业赚取了巨资。他在西方拥有数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登参加了美国支持的阿富汗“*圣战组织”。拉登1988年在阿建立“基地”军事大本营及训练营地。

1989年苏联从阿撤军后,拉登与其追随者返回沙特。次年海湾危机时,他因不满沙特邀请美国驻扎军队而离开那里。海湾战争结束后,他又流亡到苏丹。

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4年由于涉嫌暗中资助恐怖活动,拉登的祖国沙特阿拉伯于是年2月正式剥夺了他的公民资格。此后,他一直在阿富汗居住。

1995年袭击利雅得美国军用建筑物;谋杀教皇保罗二世未遂;谋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未遂;制造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导致5人死亡;制造驻巴基斯坦埃及使馆爆炸案,导致17人丧生。

1996年制造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制造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东非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美国使馆爆炸案,造成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美国称本·拉登参与策划了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爆炸案和2000年美国科尔号驱逐舰遇袭事件。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恐怖袭击后,美国认定拉登是头号嫌疑犯。此次袭击事件造成世贸中心双子塔倒塌,近3000平民死亡。

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地铁连环爆炸案,56人死亡。

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本·拉登被美国军方击毙,地点位于巴基斯坦境内,距*堡以北100公里、喀布尔350公里以东的阿伯塔巴德镇。随后美国动用航空母舰将本·拉登尸体葬于北阿拉伯海,美东时间凌晨1点10分开始,并在凌晨2点完成。

具体活动

1989年,当苏联部队撤出阿富汗之际,本·拉登返回沙特的家乡。然而这时候所发生的事,令他感到震惊。

1990年当伊拉克部队入侵科威特时,沙特国王法赫德拒绝了本·拉登所提的军事援助计划,转而向美国求援。

沙特反对派*阿勒法基表示,本·拉登无法接受50万美国士兵踏上沙特的神圣土地这一事实。阿勒法基说:“这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他的想法是,这是对*使命的重大背叛,是沙特政权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背叛。”


半岛台播出拉登录音时播放的拉登照片

本·拉登于是前往苏丹,支持其他*战士,像是那些对抗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人。

埃及记者达尔维希表示,本·拉登在此扮演了后勤的角色。

达尔维希说:“本拉登并未提供任何意识形态上的鼓舞。他实际上所提供的,是一个财务和补给网,通过一个非常复杂的银行和投资系统,从也门一直延伸到阿尔巴尼亚。”

1996年,苏丹要求本·拉登离境。当时被极端*组织塔利班刚刚控制的阿富汗,就成为他的最后一个避难所。

在阿富汗,本·拉登的地下*网卡伊达开始扩张。

调查本·拉登*的作家福登说,这个组织的成员多达五千人,分布在大约25个国家。

福登说:“卡伊达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络网,由士兵、受过训练的爆破专家以及各种支援者组成,包括一些财务提供者。他们接受本·拉登的指示。尽管这个网络似乎有许多层级的指挥,以及一个架构,但是情报机构很难破获它。”

这个网络使本·拉登得以置身于任何暴力活动之外。但他一直是一个挂名的首脑,将生命和金钱贡献于*原教旨主义的斗争。

这使本·拉登被美国列入它的主要通缉犯名单,美国还悬赏二千五百万美元捉拿他。

美国称本·拉登参与策划了1998年的使馆爆炸案和2000年袭击美国科尔号驱逐舰事件。

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到炸弹袭击,造成二百多人死亡;2000年,美国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受到袭击,造成17名美国士兵死亡。

本·拉登现年54岁(2011年),仍然在招募战士,进行“圣战”。

他在一盘招募战士的宣传录相带上出现,录相带的背景显示,一批蒙面男子在阿富汗沙漠的一处训练营接受训练。

本·拉登在录相带中这么说:“这项训练的成果,是为唯一的真主所进行的圣战。你在巴勒斯坦的兄弟们,正期待你们,以便摧毁美国和以色列。”(HPZ)

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拉登离开家庭参加了阿富汗“*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前苏联的斗争。本·拉登组织了一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提供他们去阿富汗的路费,还建设了一些训练设施。本·拉登还把世界各地的游击战、破坏和隐匿专家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战术指导。

1988年,本·拉登及其“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尔·伊达”的大本营,专门训练“圣战者”。“阿尔·伊达”的目的就是采取极端暴力手段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本·拉登眼中看来“腐败无能”的**,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

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是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部分,当时的本·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本·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美国*情报局那里学来的。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导弹等尖端武器。*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军费来武装和训练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陆续进入了本·拉登的兵器库。

1989年前苏联撤军后,本·拉登带着他的“兄弟们”重返沙特。

1994年4月,由于和沙特*发生矛盾,本·拉登的沙特国籍被取消。

1996年5月,本·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从此通过高科技手段同阿拉伯世界的追随者进行联系。

在见过本·拉登的西方记者眼里,本·拉登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人,身材瘦削,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像个“文弱书生”,平时常穿一件白色的阿拉伯长袍,讲起话来轻声轻语,极有礼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成了美国的头号“眼中钉”、“肉中刺”。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爆发后,本·拉登认为美国已取代前苏联成为“*世界新的恶魔”。1998年2月,本·拉登组织了“*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圣战组织”是其派生组织)。

本·拉登宣称:“美国人是真正的*”,华盛顿在中东的驻军是“十字军”。本·拉登说,他毕生的目标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将所有的美国人赶出*世界,不管他是军人还是平民,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儿童。

美国在中东维持着近2万驻军,动辄对中东国家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另一方面,美国在全世界宣扬西方的*制度,传播西方的*观、价值观,在本·拉登看来美国这种“意识形态入侵”更为可怕。

阿富汗

美国*曾多次希望阿富汗塔利班当局交出本·拉登,将其绳之以法。但阿富汗塔利班当局早就表示,绝不将本·拉登交给美国或交由第三国审判。

为了迫使塔利班当局将本·拉登交给美国或第三国接受审判,联合国曾于1999年对塔利班实施制裁。联合国再次对塔利班实施制裁。

阿富汗新闻文化部发言人称,美国没有证明本·拉登与东非两起美国大使馆爆炸案有关的“力证”。他说:“美国给出的理由不足以证明本·拉登与这个案子有关。这是美国诽谤塔利班的又一次努力。他们以各种名义诬陷我们,时而是毒品,时而是*,还有时是*。”

塔利班最高*乌马尔认为,美国没有权力要求引渡本·拉登,并呼吁全世界的*都一道反对美国对待拉登的政策,重申塔利班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本·拉登。

以教义严格著称的塔利班视“圣战”为其建立“阿富汗*酋长国”的利器。因此,塔利班对所有“圣战者”都采取支持的态度,驱逐本·拉登则会直接危及塔利班统治理念及其宗教原则。

此外,本·拉登的雄厚资金及对*银行的感召力,对于处境孤立、经济困难的塔利班政权来说弥足珍贵。据说本·拉登一直在为塔利班提供战争经费,并出钱帮助塔利班训练“圣战战士”。

录像带事件

本·拉登制作了一辑内容非常火爆的征兵录像,公开呼吁**加盟由其发动的针对美国及以色列的“圣战”。他还号召巴勒斯坦人“以暴制暴”,让对手“流血再流血,毁灭再毁灭”。

“科尔”事件

近本·拉登在一首诗中描述了美国驱逐舰“科尔”号是如何缓慢地驶向死亡之旅:就在亚丁/那艘让胆小者害怕/泊岸出航都会带来恐惧的驱逐舰/已被我们的勇士摧毁。

密谋刺杀事件

据美国媒体透露,拉登计划在7月20日至22日期间,趁布什出席8国集团*会议之机谋杀他。根据德国警方的情报,本·拉登的灵感来自《007》中的一个镜头,要像詹姆士·邦德一样遥控装满高效能塑胶炸弹的无人驾驶飞机,让其直接击中会议场所,杀死布什和其他国家的*。(北方)

5、人物评价

性格分析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人,身材瘦削,身高达到193公分-198公分之间,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像个文弱书生,平时常穿一件白色的阿拉伯长袍,讲起话来轻声轻语。”这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米勒笔下描述的一位阿拉伯老人。不过,可别以为他是慈祥的邻家大叔,米勒告诉你,这个人其实是“恐怖大王”本·拉登。


本·拉登

见过拉登的人都会对拉登外貌和他所作所为的强烈反差印象深刻,并会对他如何走上*的道路充满好奇。米勒也不例外。

谈到1998年在阿富汗山区采访拉登的场景时,米勒说,拉登对他喋喋不休地谈论美国人的坏处,并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当谈到这里的时候,拉登瘦弱的身躯,仿佛一下子充满了力量,似乎回到了血气方刚的年轻时代。”

美国媒体曾报道称,拉登年轻时是个积极的人,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他都严守宗教信条,并且以助人为乐为好。

1957年,拉登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由于家族与沙特王室沾亲带故,所以拉登出生后一直享受着当地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在吉达,拉登度过了小学和中学的时光,这段日子对拉登今后的人生影响极为重要,因为吉达是*圣城麦加的门户,当地宗教学研究十分繁盛,拉登就读的就是宗教学校,从小熟稔教义,并树立了复兴阿拉伯王朝的志愿。

由于少年拉登成长的年代正好是石油价格暴涨导致西方经济危机之际,这更加坚定了拉登轻视西方的信仰。同时一些阿拉伯国家的社会问题,让拉登也感到社会的不公。

拉登的亲戚曾对美国媒体介绍,少年拉登是一名阿拉伯理想主义者,他和朋友们谈论的话题,不是哥哥姐姐们所喜欢的名车和珠宝,也不是到伦敦和巴黎去度假,而是怎么把金钱用来服务于一个传统的阿拉伯社会。“他小时候,只要见到街上的乞讨者,就会央求着大人给他们施舍;看到有朋友穿着短袖衣服,就会指责他们不穿长袍违反教义。”

虽然拉登从小就表现出了潜在保守的宗教立场,不过西方媒体也曾引述拉登家族朋友的话说:“他虽然和其他孩子有点不同,不过要是玩起来,也绝不含糊。”

拉登家族的友人卡里德·巴塔费曾说,拉登小时候很喜欢运动,踢球、登山都比较内行,是个活泼的孩子。巴塔费比拉登大几岁,在十几岁的时候,几个人经常踢足球,而拉登的球技比他们都好。

巴塔费还对美国媒体透露,拉登年轻的时候甚至喜欢看西方的电影,不过没听见他发表过什么评论,但是会模仿主角的打斗场景比比划划。而且,他去电影院通常都是一个人。

米勒也回忆说,拉登确实比较喜欢安静的独处,而且立场坚定,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放弃一切。他在和拉登交谈的时候,发现拉登周围的陈设非常简单,似乎过着一种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他的几个孩子穿的衣服和普通的孩子没有区别,有些地方还磨出了口子。

当米勒问他,是不是不喜欢金钱。拉登回答:“我的事业需要金钱,但我不需要。”

拉登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把“吃肉和用电”看做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才能攒下大笔钱用于资助“基地”的恐怖活动。

扎瓦赫里还说,拉登款待客人十分“慷慨大方”,虽然拉登本人平时只吃面包和蔬菜,但是却会为客人准备丰盛的宴席,甚至为了招待大批客人买了一群羊来宰。

他还说,拉登对身边的保镖也十分慷慨,所以他的保镖都对他誓死效忠。

人物言论

1998年5月,本·拉登说,美国陷入黑暗的一天将会很快到来,不久将有震惊世界的暴力事件发生。时隔不久,美国驻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使馆同时发生爆炸。

美国立即悬赏500万美元捉拿本·拉登。克林顿还不惜动用巡航导弹对苏丹的希法制药厂和本·拉登穴居的阿富汗山区进行轰炸。但本·拉登拥有先进的通讯手段和许多逃脱追踪的掩护手法。

美国的特种部队和情报部门平时被动作片和肥皂剧吹得神乎其神,但他们对如何抓捕本·拉登却毫无办法。本·拉登从来不使用容易被跟踪的卫星电话,使用的交通工具也都是一些不易被发现的破旧卡车或小车,睡觉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并且常常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他的计划。

中情局经常摸不到本·拉登的踪影,本·拉登的活动却游刃有余。有报道说,本·拉登在埃及、黎巴嫩、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等地都有忠实信徒。他的“*圣战组织”战士除了在世界各地搞恐怖爆炸外,还被派往北非、车臣、塔吉克斯坦甚至波黑等地“战斗”。

本·拉登在全球织起了一张巨大的恐怖活动网,准备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打一场十字军战争,以“血洗900年前十字军东征给*世界带来的切齿之恨”。

本拉登说:“我们不能允许美国人住在神圣的地区。我们要把他们赶出去,我们要对他们发动战争。如果以色列人杀死巴勒斯坦的孩子,如果美国人杀死伊拉克的无辜人民,如果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他们放荡的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向我们开战,我们就有权进攻他们。”

媒体评论

本书是了解本·拉登的关键一环,处处充满了令人震惊的秘密。在简·萨森的帮助下,纳伊瓦和奥玛终于能够鼓起足够的勇气,引导我们去发现那颗孕育了今天这个恐怖大亨的种子。

——《纽约时报》

令人着迷……本书的价值超过一堆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它牢牢地抓住你,让你战栗不已,还会让你知道的比总统和将军们更多。

——《华盛顿邮报》

6、艺术形象

据美国媒体1日报道,好莱坞影片《海豹突击队第六小队:突袭奥萨马·本·拉登》的导演约翰·斯托克韦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该片是奥巴马*的政治宣传工具。

斯托克韦尔说,编写该部电影的目的并不是为奥巴马选举造势。“我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希望尽可能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去观赏电影,”在该影片中出演美国中情局情报分析师的演员凯瑟琳·罗伯特森说,“票房是最重要的。”但最后本片并没有登录院线,而是仅仅作为电视电影播出。

该部首次讲述本·拉登被击毙事件的好莱坞影片由奥巴马的重要资金募集人之一、美国影业大亨哈维韦恩斯坦发行,并将于2012年11月4日、即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两天在美国播出。

据了解,奥巴马将在影片中频繁出现,但大部分的场景都取自白宫网站的存档画面。

2011年5月,美军“海豹突击队”在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下达的命令后,成功击毙基地组织前*本.拉登,这成为奥巴马任期内最漂亮的成绩之一。

在本届选举中,奥巴马多次以这起事件提醒选民,他在打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此前有报道称,随着该电视影片在2012年11月4日的播映,这对两天后的奥巴马选情很可能会有所助益。

2012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的由KathrynBigelow导演的电影《ZeroDarkThirty》(猎杀本拉登)也讲述了美国CIA组织在“9·11”事件后寻找本拉登的下落并将其猎杀的较详细的过程。

7、本拉登遗言

在前“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巴基斯坦藏身处发现的一封21页信件中,本·拉登警告说一个新生“残忍”极端组织*日益增强,授意“基地”与之切断所有联系。这个组织就是眼下在伊拉克搅翻天的“伊拉克和大叙利亚*国”武装、即ISIS。

报道称,所曝光的文件由本·拉登的助手2011年执笔,其中列举ISIS的一些野蛮行为,包括使用氯气化学武器、轰炸*和*天主教教徒等。

8、相关报道

2015年7月31日,本·拉登家族的一架私人飞机在伦敦冲入汽车拍卖场坠毁,瞬间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球,事故已造成飞行员和3名乘客死亡,这3名乘客据信是本·拉登家族成员。这架飞机约合人民币7000万元,为本·拉登家族所有。事故造成大量地面车辆被毁。


神秘的本·拉登

这架飞机试图在附近机场降落时冲入汽车拍卖场坠毁,彻底报废。救援人员抵达时飞行员和机上3名乘客已经全部没有了生命体征。该事件尚未被认定为恐怖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