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发放镇

科普小知识 2022-10-02 11:38:11
...

发放镇位于城区东北郊,乡域面积19.3平方公里,其中拼地面积20102亩,辖10个行政村,即:双河、新兴、安置、马儿、发放、贾家墩、双桥、小路、马莲、屯庄村,下设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00人。乡*驻地发放村,因明初移民时,在此设立移民发放安置机关而得名。

中文名:发放镇

行政代码:620602114

身份证前6位:620602

长途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3000

隶属政区:凉州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甘H

辖区面积:19.3km2

人口数量:约5400人

人口密度:280人/km2

1、地方简介

发放镇位于城区东北郊,乡域面积19.3平方公里,其中拼地面积20102亩。辖10个行政村,即:双河、新兴、安置、马儿、发放、贾家墩、双桥、小路、马莲、屯庄村,下设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14人。乡*驻地发放村,因明初移民时,在此设立移民发放安置机关而得名。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194亿元,财政收入9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有中小学11所,在校学生3702人;有卫生院1所。

2、行政区划


发放镇

发放镇区划

620602114200220双河村

620602114201220新兴村

620602114202220安置村

620602114203220马儿村

620602114204121发放村

620602114205220贾家墩村

620602114206220双桥村

620602114207220小路村

620602114208220马莲村

620602114209220囤庄村

620602114210220西沟村

620602114211220六畦村

620602114212220双树村

620602114213220东沟村

620602114214220朱家庄村

620602114215220沙子沟村

620602114216220王家墩村

620602114217220下沙子沟村

3、自然气候

凉州区发放镇属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年蒸发量2020毫米,主要风向为西北风,静风率26%,年平均温度7.7℃,无霜期150天左右,日照时数2873.4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39.0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百分比为67%;太阳辐射量为138.45千卡/平方厘米,属太阳辐射量高值区,昼夜温差平均7.9℃。气温以7月最高,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毫米,年蒸发量2020毫米。

4、经济发展


发放镇

发放镇日光温室发展起步早,效益明显。日光温室的发展从引进、度种成功到形成上前规模优势,累计发展面积达17496亩。规模养殖稳步发展,规模养殖户达1315户,养殖业收入达534.2万元。依托城郊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发放乡利交通便利、劳动力富裕,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解放,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全乡私营企业达5户,个体工商户达83户。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发放镇根据区位优势和地域优势,确定了今后发展的定位目标:发展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蔬菜产业化经营示范园,努力建成蔬菜种植大乡。

5、特色产业

发放镇:产业链上筑“堡垒”

发放镇党委扎实开展产业链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的党建新模式,以发放镇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为基础,成立了发放镇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党总支,有效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加、运、信息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拓宽了群众致富路。

“开展产业链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扩大了农村党建工作覆盖面,释放出了‘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磁石效应’。”发放镇党委书记宋志隽说,目前,该镇设施蔬菜产品已远销*、兰州等地,部分产品出口到了中亚国家,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通过扎实开展产业链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该镇党委构建起了“村党支部+社区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产业组织体系,党员和致富能手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发放镇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党总支发挥159名党员的作用,团结和带领基地的32个村民小组2321户群众,种植优质出口蔬菜3170亩,为争取基地农户今年人均收入2万元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6、附近景点

天佛寺石窟


附近景点

天佛寺石窟位于城南50公里处中路乡灯山村,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创建于十六国北凉,后经历代开凿,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学者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三层,大小佛龛17个,佛像100多尊,以及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绢画等珍贵文物。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如来坐像高达30多米。大佛左右两边站立迦叶、阿难、普贤、文殊、广目、天王六尊造像,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塑造精致。因修黄羊河水库,大部分佛像、壁画、经卷等搬迁于省博物馆保存。现窟内大佛依山造像、中心柱,佛龛及部分壁画尚存,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雷台汉墓

是1969年10月在雷台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铜车马仪仗俑99匹。其中以铜奔马艺术价值最高。铜奔马又称马超龙雀,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17.5公斤,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铜奔马原件现珍存于甘肃省博物馆。

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铜奔马”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1969年9月22日,当地农民在雷台下面挖战备地道时发现了东汉晚期张姓将军夫妇的大型砖室墓。墓葬出土文物众多,堪称一座蕴藏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由99件铜车马武士俑组成的一支庞大的仪仗队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在这支仪仗队伍中,“铜奔马”最为突出,勃勃英姿与武士仪仗俑交相呼应,令人叹为观止。“铜奔马”重7.15公斤,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马头戴璎珞,尾梢打结,尾巴翘起,昂首嘶鸣,三足腾空,一足踏在振翼奋飞的鸟背上,而鸟则顾首惊视。骏马体型十分矫健,神势若飞,造型非凡,动态惊人,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1983: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铜奔马”出土后,即被送往省博收藏。后来,这件东汉青铜器在省博与郭沫若先生“相遇”。郭老对此大加赞赏,返京后即约当时国家文物局负责人王冶秋到家,商定将“铜奔马”调京,充实故宫正举办的《0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几天后,郭老又向周总理推荐了“铜奔马”。“铜奔马”参展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各报刊连续报道。两年后,“铜奔马”入选《0出土文物》邮票。后来,“铜奔马”又回到省博收藏。

据介绍,1983年10月,在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中,“铜奔马”一举夺魁,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4年,武威人民一致选定“铜奔马”为武威市城标。1996年,“铜奔马”又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铜奔马”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目前,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申请,欲将“铜奔马”作为世界旅游标志。

7、地方特产

凉州软儿梨


地方特产

隆冬腊月天,正是凉州的“软儿梨”应市的时候。沿街的干鲜果摊上,“软儿梨”和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冬果梨为伴,显得最没姿色,看上去灰褐鼓皱,太阳一晒软糟糟一包,跟腐坏了似的。不识货的人,谁会花钱买这“坏梨”吃呢?凉州人对它可是情有独锤,越是大雪纷飞,哈气成霜的三九寒天,越是喜欢吃软儿梨。

这软儿梨,是梨中独一种,果子是圆形,小而汁多的,叫“神不知”;青中泛黄的是“蜡苔”;青黑皮儿的叫“墨梨儿”。霜降以前,小心摘下不使磕碰,码到地窖里,一层麦草一层果子,待沉睡了两三个月,果子完成了后熟期,脱掉涩味,闻起来一股酒香。这时候就可以放在不见烟火的阴凉屋里冻了。一冻果皮儿就变成黑褐色,沁出了果蜜,果农叫“出汗”了。这时的软儿梨可一点不软,冻得石头似的,运输储存都非常方便,不怕压,不怕碰,但有一条,怕热。

数九腊月,人们空时间多,尤其过年那几天,磕瓜子、吃核桃、啃柿饼,大人娃娃吃得嘴角上火,口干舌燥,昏沉欲睡,何以解忧消火?最数软儿梨。

吃软儿梨的办法非常有趣,先舀来一盆清水,把梨“噼哩扑通”搁进凉水,只听见“喳喳”一阵乱响。凉州方言叫“拔”,不一会儿,梨儿里面的寒冰全都给“拔”出来,明晶晶的包在梨外面,成了一个大破璃团。这时轻轻敲去冰壳,梨儿已变成一包蜜汁了,抽去梨柄,出来个小眼,嘴对着嘴儿,一捏,一吸,梨汁全都浸进口中,冰凉彻骨,沁透了五脏六腑。

逢年过节,难免“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忘乎所以,找不见自家街门,这软儿梨醒酒是一绝。软儿梨还是一味止咳良剂,遇有咳呛不止,痰多气涩,弄几个软儿梨来,加几块好冰糖,放进砂罐,隔水蒸透,晾凉后连汤一同吃下,立见疗效。若咳嗽的重,还可在梨中加几克麻黄草,良药不苦口,又“利于病”。

1941年冬,于右任偕张大千、高一涵等一行十多人由兰州赴敦煌,途经河西,见软儿梨生得特别,一尝之下甚是滋润甘美,异乎寻常,兴之所致,草就《河西道中》一首,“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

腊肉夹儿

腊肉夹儿俗称肉夹子的腊肉夹儿最早始于明代,是凉州的“三明治”。制作时首先选用新鲜猪肉和传统腊汁,配以花椒、大香等传统炖肉佐料,经过独特的烹调工艺制成腊肉,煮出来的肉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肉色金黄。用快刀将高庄馒头切成薄片,把肉片、猪肚丝等夹人,形成六夹或八夹。不论春夏秋冬食之,都很适口。

米汤油馓子

米汤油馓子是凉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制作时先将黄米和少量扁豆人砂锅用旺火熬煮成稀粥,再将少许面粉打成糊状兑人。食前炝清油、葱花、花椒即成。特点是味咸色黄,人口绵细香甜。进食时将炸好的油馓子撅成小段,泡人扁豆米汤中。是经济实惠、大众化的风味食品。

上一篇: 白鹤

下一篇: 佐治亚理工学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