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外债规模管理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4:50:43
...

外债规模管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确定举借外债的数量界限,即适当的外债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外债规模增长过快,超过我国对外债的偿付能力和对外资的消化吸收能力,则有可能出现负效益,一方面会增加还债的经济负担,甚至引发偿债危机,从而影响我国对外信誉和筹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则会造成外汇资金的闲置与浪费,增加筹资成本和风险。但借款过少,又会使国内一部分生产资源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因此,确定适度的外债规模是发展中国家有效管理外债的关键,但也是难点之一。

中文名:外债规模管理

外文名:Foreigndebtscalemanagement

内容:一定时期确定举借外债的数量界限

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对外债的需求

1、影响因素


外债规模管理

一般而言,外债规模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经济增长对外债的需求;二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可供量;三是本国对外债的承受能力。外债的承受能力是确定借外债规模最重要的因素。借款不仅要看需要,更要看可能。因此,加强外债规模的控制,必须通过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寻找最佳规模的数量界限。

因此,我国外债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经济发展对外汇资金的需求、对外债的承受能力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的需求、对外债的承受能力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

2、主要指标

适量一国外债规模是否合理,主要参考三个指标:债务率;偿债率;负债率。

3、管理改革


外债规模管理

2015年,发改委取消了企业发行外债的额度审批,改革创新了外债管理方式,实行备案登记制管理。通过企业发行外债的备案登记和信息报送,在宏观上实现对借用外债规模的监督管理。

2016年,共有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在内的21家企业获准成为2016年度外债规模管理改革试点企业。试点企业在年度外债规模内,可自主选择发行窗口,分期分批发行,不再进行事前登记,待发行完成后及时报送发行信息。

2017年2月14日,国家发改委称,近期已确定了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国有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华融、中国信达等3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华为公司共11家企业作为2017年度外债规模管理改革第一批试点企业。

4、改革试点


外债规模管理

2017年2月14日,国家发改委称,近期已确定了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国有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华融、中国信达等3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华为公司共11家企业作为2017年度外债规模管理改革第一批试点企业。

发改委表示,在年度外债规模内,上述11家试点企业可灵活把握发债时机,自主选择发债时间和发债批次,境内外统筹使用外债资金,降低借款成本,提高发债效果。

这里所称的外债,一般是指境内企业及其控制的*企业或分支机构向*举借的、以本币或外币计价、按约定还本付息的1年期以上债务工具,包括*发行债券、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等。

上一篇:外债偿债率

下一篇:供应链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