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海道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22:49:08
...

北海道的“道”,是与本州的都府县同级的行政单位。道*位于札幌、其下设有石狩、渡岛、十胜、钏路、日高、上川等14个行政区。在北海道中部有山地和山脉,故地形在整体上起伏较大,周围则是广阔的平地。火山带由东、南开始延伸,构成了火山地形。全年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四季变化不显著。都市与交通:最大的城市是札幌,西部城市较集中。木材的产量、捕鱼量居全国首位。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中文名称:北海道

地理位置:位于日本列岛最北部

面积:8.3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570万(2005年)

气候条件: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所属地区:日本

行政区类别:一级行政区

1、简介

北海道位于日本本州的北端,与本州隔津轻海峡相望。以前被称为虾夷地,曾居住着阿伊努族人。16世纪末、现青森县的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占领了这块土地。进入江户时代后,俄罗斯人南下,出于国防需要,开展了对北海道、千岛、萨哈林岛等地的探险活动,不久北海道就成为幕府的直辖地。1869年、更名为北海道,开始了真正的开发。当时从美国聘请了克拉克博士等人进行指导,坚持进行寒带旱田农业生产的研究,为现在的大农业奠定了基础。

2、文化概况

1、阿伊努文化。阿伊努族是北海道原住民族,以狩猎采集为生,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日本人大量移民到北海道后,视阿伊努人为未开化的野蛮人,长期实行欺压和同化政策,阿伊努人的生活权利和传统文化被剥夺,人口锐减,许多传统文化失传。现在会说阿伊努语的人已很少。在阿伊努人和众多热心正直的日本人的长期斗争和努力下,日*虽然对阿伊努民族的存在及权利态度暧昧,但也不得不取消歧视阿伊努族的限制和法规,通过保护阿伊努文化的条例。


北海道

阿伊努同胞协会、阿伊努文化振兴研究推进机构、阿伊努无形文化传授保存会等团体组织,在维护阿伊努民族权益和保存传统文化方面作了许多工作。现在,阿伊努语、口诵文艺史诗“尤卡拉”、神话故事、祭祀仪式、歌舞、服饰雕刻、生活用具都得到发掘和整理,有的被指定为无形文化财产。旭川、阿寒、平取、白老等阿伊努人居住地成为观光地,1989、1994年,在白老町举行过世界原住民族文化节。道内设有阿伊努民族博物馆、二风谷阿伊努资料馆、阿伊努语教室等文化设施。

2、与日本本州等地区相比,北海道文明史较短,传统文化和艺术也较少。北海道近代文化始于明治以后,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从本州各个县带来不同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在北海道生根、融和、繁衍,此类民俗艺能现有200多种,由道内各文化团体、保存会等继承保留下来。由于北海道的自然风貌和独特景观,早期有许多文学艺术家到北海道来采风,寻找创作题材,文学、绘画、音乐、艺术方面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自然主义,也有反映阿伊努人生活的作品。进入20世纪后,北海道工矿业的发展,工人运动兴起和战争爆发,文学艺术流派诸多,既有服务于军国主义的“国策文学”,也出现了无产阶级大众文学,小林多喜二是这一时期无产者大众文学的杰出代表。

战后,由于和平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多表现自然景色,着重于抒情,表现个性。一些著名作家常到北海道居住,寻找题材,进行创作。北海道也是日本拍摄电影的主要舞台,约有300多部电影在此拍摄,如“饥俄海峡”、“幸福的黄手帕”等。北海道有很多文艺、音乐、舞蹈、演剧等团体,还有反映北海道的生活、产业、文化、历史、风土、乡史的博物馆等440多个。

3、美食

北海道的形状像一个去了腿的大王蟹,江户时代的日本地图上并没有北海道,1621年耶稣会牧师所绘制的地图上的北海道比本州还大。1643年东印度公司的探测船回来报告说,北海道与库页岛有陆路相连。


北海道

到了18世纪,俄国人绘制的地图上北海道竟然消失了,本州过去就是堪察加半岛。再往后的地图上,北海道一会儿大、一会儿小,还持续了很长时间。日本开始知道北海道地形,是在1786年江户幕府派遣的探险队直达千岛群岛之后。北海道的开发则到了明治维新以后。

北海道名产:王蟹和毛蟹

北海道名吃:海胆、甜虾、鲑鱼子盖饭

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牧场和农场,也是重要的渔业基地。今天的北海道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大自然的缩写,辽阔的大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肥美的牧草、干净的空气和水源,盛产各种水产、稻米、牛奶、牛、羊肉,还有北海道为名的啤酒、方便面、奶酪、黄油,吃北海道的食品,意味着安全、无污染和健康。

开花蟹牧业王国北海道的乳制品

那里的王蟹、开花蟹、鲱鱼、鲑鱼、鳟鱼即好吃、又便宜。尤其是北海道的鲱鱼,少腌一腌、在炭火上一烤,其鲜美不亚于任何世界名菜。这儿还有一道名菜叫“成吉思汗”,就是把羊肉切成厚片与新鲜蔬菜一起烤着吃,想尝尝吗?无怪有些日本上班族会放弃职位和城市生活到北海道卖块地去做农民了。

4、旅游

覆盖了海面的流冰,名种马的家乡:北海道日高牧场


北海道

在2月份中旬到鄂霍茨克纹别去的话,还能看到世界奇观“北洋流冰”,据说这流冰是从黑龙江里流出来的。北海道最大的城市当然是札幌和函馆了。

札幌的街道

据说,原来函馆是个四四方方的城,像个箱子,所以叫箱馆。可到了明治维新后,派来一位北海道开拓使大人,新官上任,总的有点新气象。脑袋一拍,此地改名,可又不想给老百姓添麻烦,于是改字不改音、箱馆就成了函馆(日语里函和箱念法相同)。原因据说是大人认为函馆听起来更气派,更汉化,中国不是有个函谷关嘛,听起来够味!

北海道小樽市运河雪景

支芴洞爷/大雪山/阿寒/知床

利尻礼文

SAROBETU原野/钏路湿地

大沼/日高山脉襟裳/網走

NISEKO積丹

小樽海岸/暑寒别天

壳烧尻

札幌雪节/(2月5日-11日)

函馆港节/(8月1日-7日)

毬藻节/(阿寒町、10月8日-10日)

温根汤泉/(留边药町)

层云峡泉/(上川町)

川汤泉/(弟子屈町)

十腾川泉/(音更町)

定山溪泉/(札幌市)

登别泉/(登别市)

3、雄奇的北海道

北海道的西南部

札幌

函馆

北海道中部

稚内

旭川

富良野

北海道东部

钏/路

北海道国立公园

大沼国定公园

支笏洞爷国立公园

NISEKO积丹小樽

海岸国定公园

暑寒别天壳烧尻国定公园

利尻礼文SAROBETU国立公园

大雪山国立公园

日高山脉襟裳国定公园

阿寒国立公园

钏路湿原国立公园

知床国立公园

网走国定公园

5、新闻媒体

1、北海道第一家报纸是创刊于1878年的《函馆新闻》,2年后发行了《札幌新闻》,此后道内各地各种报纸纷纷出版发行,到20世纪30年代,北海道的报纸达到高峰,共有89家报纸。二战期间,日本实行战时*,对新闻出版和言论进行严密控制,强制推行所谓“一县一报”。在北海道或对报纸进行取缔,或强行合并,最后剩下的11家报纸也在1942年11月合并为一家,称《北海道新闻》。


北海道

日本战败后,各地方报纸又纷纷出版,1945年当年就有《留萌时报》、札幌的《日本政治新闻》等十几家报社恢复或创刊,其中《新北海》发展较快,一度对《北海道新闻》造成威胁。另一家是《北海时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演变组合,最后于1998年停刊。在长期竞争中,《北海道新闻》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不断发展壮大。从1959年起,全国性大报《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相继打入北海道,设支社、印厂和销售点,但销售量始终没能压倒北海道新闻。在大报之间进行激烈争夺之下,地方小报仍然很活跃,《十胜每日新闻》、《室兰新闻》、《函馆新闻》、《苫小牧民报》等顽强地扎根本地区,以其贴近读者生活而受到欢迎。《十胜每日新闻》在十胜地区发行8多万份,超过其他报纸在这一地区的发行量。这种全国性报纸、地区性报纸与地方小报多层次共存,相互竞争的结构是北海道新闻媒介的一个特点。

北海道现有本地报社23家,专业报社如建设、水产新闻等11家,有非本地报社如共同社、朝日、读卖等驻北海道支社15家。

2、电台电视放送

东京放送局(现NHK)1925年开始播音,3年后,北海道就开设了札幌局(现NHK札幌放送局)。1950年日本实施“电波三法”,开始出现民间经营的广播电台。1952年,由《北海道新闻》社出资,成立了北海道第一家民营广播电台“北海道放送”,也是全国第七个成立的民营电台。1953年日本进入电视时代。1957年,“NHK札幌局”和“北海道放送”同时播放电视节目。2年后,以《北海时报》为背景的“札幌电视放送”开局。60年代后半期成立了“北海道电视放送”、“北海道文化放送”。1989年又成立了“电视北海道”。NHK和五家民营电视台的竞争格局延续至现在,为了生存,五家民营电视台分别隶属于全国性电视台朝日、读卖、每日、东京、富士系统。近年,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广播电台由中波到调频FM,电视则向多频道、有线电视(AVT)、卫星放送(BS)、以及高清晰度、数码化发展,在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北海道新闻媒体将以立足于本地区为根本,继续谋求生存与发展。除NHK,北海道现有民间放送公司7家,有线电视5家,FM局11家。

3、《北海道新闻》

《北海道新闻》系本地区最大的报纸,创办于1887年,当时名为《北海新闻》。二战时,由11家报社合并为《北海道新闻》。现发行*120多万份,本社职工约1700多人。有49个支社、总局和支局,650多个售报点,从业人员200多万人。

该报除报道*内和世界重大新闻外,主要特点是比较详细报道地区内有关的政治、经济、产业、社会、文化、生活等信息,报道与北海道关系较深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消息。与日本各大报社、通讯社及世界20多个报社、通讯社有业务合作关系。在华盛顿、伦敦、北京等10国有常驻记者。与《中日新闻》、《西日本新闻》合作,在纽约、柏林、上海、香港、台北等9处派驻三家的联合记者。跟我国的《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建立了友好交流和业务合作关系。此外,还发行《道新体育》报、月刊杂志、年鉴和书籍等;主办或参与举办美展、文化讲座、音乐、体育等各种社会群众活动,

《北海道新闻》社下属有北海道文化放送、FM北海道、道新文化中心、新闻情报研究所等15个关联公司或子公司。

6、历史沿革

津轻海峡之北——北海道


北海道

以前《日本书纪》作为渡岛登场,与阿倍比罗夫有接触,奈良时代,平安时代与出羽国进行了交易。当时的居民,与东北地方北部的居民同被叫虾夷,两者可能为同一民族,并且可能是现在的爱努族的祖先。

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新*决定在虾夷地设置箱馆裁判所,随即把名称改为箱馆府。1869年虾夷地改称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地理分区)。同年7月设置北海道开拓使(箱馆府因此废除)之后,北海道的开拓正式进行。1882年废止开拓使,设置函馆,札幌,根室三县取代开拓使。1886年代替3县设置北海道厅。由于明治*的政策许多日本人从内地的各地移住,开拓的热潮涌入了道内各地。

在1869年,明治*要求为“虾夷地”取新的名称时,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对当地的称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对领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并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汉字为“北加伊道”;最后并获得采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时代的五畿七道的“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转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7、民族文化

白老虾夷民族村是日本大和民族以外的唯一少数民族,居于北海道一带,带有苏俄及爱斯基摩人的血统,外貌亦与大和民族不同,游客可于村内参观到该族之日常用生活用品及狩猎器械等,并可欣赏到充满民族色彩的音乐舞蹈,加深对日本民族的了解。滑雪往往是游客前往北海道旅游的最主要目的,这里亦有不少的滑雪场地,其中以真驹内滑雪场的设备较为齐全,亦较适合初学者使用,又有教练在此教导滑雪的技巧,故此,无论你是否懂得滑雪,在这里均可享受到滑雪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