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23:44:57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界丽江市古城区、宁蒗县,南连大理州剑川县,西接迪庆州维西县、怒江州兰坪县,北邻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四川省木里县。介于东经99°22′49″~100°32′17″,北纬26°35′03″~27°45′46″之间。有7镇9乡(含3个民族乡),103个村(居)委会,1266个村(居)民小组。居住着纳西、汉、傈僳、白、彝、藏、普米、苗等十个世居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全县总人口21.8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8.79万人,占总人口的85.9%;纳西族人口12.2万人,占总人口的55.8%。县人民*驻黄山镇,海拔2392米,距丽江市区7千米,距省会昆明502千米。

名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云南省丽江

下辖地区:九河白族乡、黎明傈僳族乡

电话区号:0888

邮政区码:674100

地理位置:云南省丽江市西北部

面积:6392.6平方公里

人口:21.87万人

机场:丽江三义机场

火车站:拉市海站

车牌代码:云P

行政代码:530721

1、简介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南端,东经99°23′—101°31′、北纬25°59′—27°56′,面积6392.6平方公里,东接古城区、宁蒗县,南连剑川县、鹤庆县,西邻维西县、兰坪县,北隔金沙江与香格里拉县及四川省木里县相望。县域汉属益州越嶲郡遂久县,唐属铁桥节度,宋隶剑川节度及成纪镇善巨郡,元先后设茶罕章管民官、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1770年设丽江县。1949年7月1日,丽江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建立人民政权,10月1日成立丽江县人民*。1961年4月10,丽江县被确定为纳西族自治县。

2、地理气候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自然气候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试点县之一。东隔金沙江,与宁蒗、永胜县相望;南与鹤庆县、剑川县接壤;西与兰坪县、维西县接壤;北隔金沙江,与中甸县、四川省木里县相望。地处北纬26°34′-27°46′,东经99°23′-100°32′之间,南北长150.7公里,东西宽112公里。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幅员面积6392.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为95.5%,坝区及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4.5%。林业用地面积有47.44万公顷,人均33.71亩。境内最高海拔为玉龙雪山主峰5596m,最低海拔为鸣音乡洪门挖金坪村江面1400m,相对高差4196m,境内兼有亚热、温、寒等气候类型,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6度,年平均降水量953.9mm,无霜期294天。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2.3%,生态环境良好。

县境地处低纬高原地带,全年太阳辐射较强,纬度最北端与最南端仅差1°12′,热量分布受纬度影响不大,年内温度变化不明显,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部分区域因地势垂直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气候特征。

山脉水系

金沙江由西北塔城乡入境南流,在石鼓急转向北,形成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穿过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形成世界上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地质构造处于滇藏地槽与扬子准地台的交界处,玉龙山以东为扬子准地台的盐源、丽江台缘凹陷带,玉龙山及以西属雅江地槽的中甸褶皱带。地层发育较齐全,除朱罗系、白垩系外,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地貌具有横断山峡谷和滇西高原两种特征,以山地高原为主,谷坝镶嵌其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峰众多,沟壑纵横,群山中分布着俗称坝子的多个山间盆地。山脉属横断山云岭山脉,大多呈南北走向,主要有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两大山脉。境内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最低点为鸣音乡洪门村委会江边四村,海拔1370米。境内水系分属金沙江和澜沧江水系。金沙江过境364千米,集水面积5984.2平方千米。境内属金沙江水系集水面积在100~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陇巴河、巨甸河、金庄河、冲江河、漾弓江、黑白水河、大具河、花衣河,集水面积在50~100平方千米的有洛固河、后箐河、格子河、星明河、大沟头河、黑兰河、太和沟、腊汝河、宝山河、南溪河。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河源河。县境主要湖泊有拉市海、文海。

3、历史沿革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县域在战国时期属秦国边地,楚庄蹻建滇国时属滇国之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至东汉时期属益州越嶲郡遂久县。

蜀汉建兴三年划归云南郡。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云南郡西姑复县。

唐代,吐蕃和南诏先后在铁桥城(今塔城乡)设神川都督府。

宋大理国前期属剑川节度,后属成纪镇善巨郡,时县境有三赕(丽江坝)、九赕(巨甸、石鼓等)等几个行政区。

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国,在境内设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八年(1271)改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从此始用。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设丽江路宣慰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丽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归附明朝,明朝置丽江府。

清顺治十七年(1660),仍设丽江府。

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解除木氏土司统治权。

乾隆三十五年(1770)设丽江县。

民国2年(1913)废丽江府,丽江县属腾越道。

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云南省。

民国30年(1941),隶属于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丽江县城),民国36年(1947)隶属于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治所先设于维西,民国37年迁丽,与设于鹤庆的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

1961年4月10日,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2003年4月1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

4、区划人口

全县共辖16个乡镇(其中有7个建制镇),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片区,100个村民委员会,1,1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11万人。其中农业人中19.61万人,占总人口的95%。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有纳西族、汉族、白族、藏族、苗族、彝族、僳僳族、普米族、回族、壮族等十种世居民族。纳西族是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全县有16个乡镇,其中有3个民族乡(九河白族乡、石头白族乡、黎明僳僳族乡)。2012年,全县人口219348人,其中少数民族188484人。少数民族中,纳西族1231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16%,全县均有分布;僳僳族2627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98%,主要分布在黎明、石鼓、石头、巨甸、鲁甸、塔城、龙蟠、鸣音、奉科、宝山等乡镇;白族2104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59%,主要分布在九河乡和石头乡。

5、自然资源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土地

全县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4.05%,未利用土地占10.91%,林地面积占77.2%。土壤分为13个土类,21个亚类,43属,52个土种。

生物

县境地处当今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横断山南段,因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大,具有寒、温、热等多种气候,形成了从亚热带到寒带的丰富植物群落。玉龙县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3%,商品林面积295.05万亩,公益林面积444.96万亩,木材蓄积量为4580万立方米。牧草资源丰富,有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优良条件。玉龙有“药材之乡”称号,县境产之药材收入《*中药大辞典》中的就有2010种,隶属264科。花卉众多,仅杜鹃花就57种,其中不少为海内珍稀品种。动物资源丰富,已查明的兽类有70多种,其中滇金丝猴、金钱豹、黑麂、云豹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猕猴等16种为二级保护动物、鸟类有290种,其中中华秋沙鸭、黑颈鹤、雉鹑、红胸角雉、黑颈长尾雉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水利

水能资源蕴藏量巨大,开发价值较高。根据2002年4月通过*的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规划报告,境内有上虎跳电站、下虎跳电站、梨园电站、阿海电站等四个大型梯级水电工程,总装机规模1150万千瓦、除金沙江水能资源外,全县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7.1万千瓦,水力资源总的技术可开发量9.471万千瓦。

矿产

矿藏主要有金、银、铁、铜、锰、铅、锡、煤、大理石、滑石、石棉、石膏、水晶等。

6、经济发展

综合

2013年初步核算,经市统计局审定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42618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区县分设以来,连续十一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分别为12.2%、15.1%、11.7%、13.1%、14.0%、13.5%、14.0%、15.0%、16.0%、16.0%和17.2%,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分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6770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6322万元,增长4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3090万元,增长2.7%。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6:28.2:46.2调整为22.7:39.0:38.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7.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5%、84.1%、7.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5、14.47、1.28个百分点。按年末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618元,比上年增加4262元,增长16.6%。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1039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7%,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9.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13年,全县财源建设成效明显,财政收支同比快速增长。全县各项税收入完成78658万元,比上年增加19792万元,增长33.6%,其中国税收入完成21766万元,比上年增加6109万元,增长39%;地税收入完成56892万元,比上年增收13696万元,增长3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144万元,比上年增收12022万元,增长26.6%,其中,增值税完成2137万元,增长46%,营业税完成17300万元,增收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亿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并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0204万元,增加32183万元,增长19.2%。

农业

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特色优势产业复杂规模逐步扩大,取得了粮食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成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07218亩,比上年增加18664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41285亩,比上年减少1594亩。粮食种植面积516478亩,比上年增加6864亩,其中稻谷面积23680亩,小麦面积109117亩,玉米面积163457亩。油料种植面积46509亩,烤烟面积106005亩。

全年粮食产量117379吨,比上年增加2302吨,增产2%,其中夏粮产量39089吨,增产1.9%,秋粮产量78290吨,增长2.05%;油料产量5380吨,增产12.56%;烤烟产量14924吨,减产13.02%。

全年肉类总产量42873吨,比上年增长0.87%,牛奶产量7512吨,增长2.78%,禽蛋产量1986吨,增长2.16%。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712万元,增长14%,其中,农业产值完成79671万元,增长13.97%,林业产值完成6234万元,增长14.11%,牧业产值完成86026万元,增长14.47%,渔业产值完成4413万元,增长11.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3368万元,增长11.89%。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工业和建筑业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新型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阿海电厂成功申报进入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名录库,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3161.3万元,比上年增长7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00527.3万元,增长86.7%,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22638万元,增长18%。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9962万元,增长1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8181万元,增长131%,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拉动GDP增长11.24个百分点。

2013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6360万元,增长17.5%。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预计完成总产值568805万元,增长13.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在建项目159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9个,房地产项目40个。全年完成投资651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7.2%,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按投资性质划分,基础建设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略有下降。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272782万元,同比下降13%,商品房销售面积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9043万元,增长90.1%。新增固定资产393488万元,下降13%。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6568万元,同比下降70%;第二产业投资33135万元,增长39.7%;第三产业投资612122万元,增长32.5%。

消费市场、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9260.7万元,增长14%。分地域看,城镇实现47188.6万元,增长14.78%,农村实现32072.1万元,增长12.86%。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3314万元,同比增长8.99%;零售贸易业完成58678.8万元,增长14.25%,餐饮业完成16057.1万元,增长14.4%,住宿业完成27702.3万元,增长5.51%。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完成2495.1万元,增长20.83%,非公有经济完成76765.6万元,增长13.79%。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完成情况良好。全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80个,其中新建项目53个、续建项目27个;全部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362024万元,同比增长19.3%。

旅游业

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的提高,使我县旅游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接待海内外人数753.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8%,其中接待国内人数707.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6%,接待海外人数45.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57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5%,旅游外汇收入12698.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8%。

金融业

本年末,玉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存款为344428万元,比年初增加55832万元,增长19.3%;各项贷款余额为188581万元,比年初增加31207万元,增长19.8%。

7、社会事业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997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7253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8940元,比上年增加2748元,增长7.6%。

全年实现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3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60元,同比增长16.0%

文化、教育、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场次120场,组织文艺活动413次,乡镇文化站1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2.6万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电视卫星收转站76个。

年末全县共有学校154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省定民族中学1所,初级中学11所,小学102所(包含8个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幼儿园36所。基础教育在校学生28014人,其中小学11921人,初中7417人,普通高中4319人,在园幼儿4357人。小学入学率为99.71%,初中入学率为96.93%。全县共有公办教职工2606人(不含中职教育),专任教师2401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268人;初中专任教师668人;高中专任教师277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88人。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县级医院1个,卫生院1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819张,其中县级医院550张,卫生院269张。卫生技术人员682人。乡村卫生室10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04人。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92281人,参合率为97.61%,参合资金6557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年末全县全社会从业人员157246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2641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9396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13245人,农村从业人员124605人。

2013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419人,比上年末增加118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2434人,比上年增加409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56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175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3418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37324人,参保率为97.91%;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868人。为305名创业者提供了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创业贷款1945万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

8、基础设施

玉龙县城是丽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规划面积20平方千米,累计完成投资90亿元,建成城区面积6平方千米。一座具有遗产地特点、纳西族特色、新时代特征,集山、水、田、城、文化共生共融的生态旅游城市正在崛起。

玉龙公路四通八达,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876千米,国道214线过境67千米,大丽高速过境73.83千米。大丽铁路建成通车,云南第二大火车站——“丽江火车站”座落在县城。丽江飞机场距县城22千米。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

全县建成水利工程1986件。其中有中小型水库28座,塘坝553座,人畜饮水工程426件,水闸7座,堤防总长70千米,机电和人力井1000眼。文海水库、头台河水库、白沙水生态环境保护湖泊群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9、文化历史

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地处滇、川、藏经济文化交汇带,是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东巴文化博大精深。东巴古籍文献是“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字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祭天、祭祖、“三多”文化独具特色。纳西古乐乃“天籁之音”,是人类文明的“音乐活化石”。白沙壁画、宝山石头城、金沙江岩画、茶马古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古街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各民族勤劳质朴,能歌善舞,民间文学、民族歌舞、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异彩纷呈。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各民族的原始宗教东巴教、本主教、毕摩教在境内和谐共处,宗教文化各具特色。

历史悠久,英才辈出。玉龙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也是纳西族较早迁居的地方。这里曾是唐朝、吐蕃和南诏的“逐鹿”之地,亦是忽必烈率蒙古十万铁骑南征大理国的“元跨革囊”之地。是以“土地广大”、“传世最远”、“富冠诸土郡”,并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的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还是红军长征经过、渡江之地,滇西北革命的摇篮。

10、旅游


长江第一湾

简介

玉龙县旅游资源多姿多彩。这里有北半球离赤道最近,被称为“现代冰川博物馆”和“植物王国”的玉龙雪山;有集险、奇、绝、秀为一体的世界大峡谷虎跳峡;有风光如画的万里长江第一湾;有在第27届世界年会上申报成功的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主体部分的老君山;有被国内外学者称为横断山植物基因库的新主天然植物园;有一天能够见三次日出的黎明赤壁红石林风光;有环球第一树之称的“万朵山茶”;有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乐园”拉市海等自然景观。具有享誉世界的人文景观:有碎石建成,凿石为家,百户人家一巨石的宝山石头城;有汉、藏、纳西文化结晶的玉峰寺、福国寺、文峰寺、普济寺等古建筑;有博大精深,以人类至今唯一存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字为载体的东巴文化;有集多种宗教为一体,象征民族宗教文化融合与民族团结经典之作的*重点保护文物白沙壁画;有保存了唐宋音乐原形而又自成风格,先后赴英国、挪威、香港、北京等国内外演出而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此外,还有“吃纳西农家饭、住纳西农家院、做纳西农家活、享纳西农家乐、买纳西土特产”的黄山民俗旅游。

丽江东巴万神园景区

景区地处玉龙雪山南麓玉峰寺沿线,是以弘扬和展现古老神奇的东巴文化内涵、再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人文自然旅游景区。园区将纳西族先民在上下几千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创造的神奇的东巴文化,通过木雕的形式,将有事迹可寻,有体系可察,有形象可辨的具有代表性、意义性的三百多个故事人物,用“斯究”的木雕矗立在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脚下,让纳西东巴文化最古老神奇的神祗系列再放异彩,是立体化、形象化展示纳西文化的景区。

园内各种木雕、形貌独特,轮廓单纯粗犷。神态天真憨稚,造型自然浑朴。有的似凝视沉思,有的象举头远眺,有的张口欲鸣,有的威严神圣,有的和蔼可亲。透过各类木雕,我们可以看出纳西先民执着追求的人格力量和道德理想,他们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意象是那么浑朴鲜活,情感倾注是那么充沛真切,风格形式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姿。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长江第一湾

长江第一湾位于丽江市区西面石鼓镇,路程53公里,海拨1900米。地处温带河谷地区,气候温和,特产丰富。顺石鼓西行,可达被誉为“滇西北众山之祖”的老君山,是进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南大门,东至虎跳峡景区45公里,南至老君山九十九龙潭景区40公里,北至黎明丹霞地貌风景区40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白沙壁画

在丽江市城北8公里处散落着一些明清古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在中国明清建筑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在这些建筑中遗存的明清壁画更是绚丽多彩。现存白沙壁画主要分布于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阁、大觉宫之中,总计53铺,171.67平方米。壁画始绘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5年),兴盛于明代嘉靖、万历之际,明末逐渐衰微。现存壁画除大定阁内一部分补绘于清代乾隆年间外,其它为明代作品。其中琉璃殿、大宝积宫的明代壁画于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水寨

国家AAAA级景区玉水寨位于玉龙县白沙乡玉龙村北面,背靠玉龙雪山南麓,面朝丽江古城,离城十五公里。占地208亩,由上下两个停车场,贵宾餐厅,神龙三叠水瀑布群,自然神泉,自然神广场,和合院,玉水缘大殿,东巴村,艺展中心,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纪念碑,肉石馆,上下两个游客中心,团队餐厅,景区办公室组成。是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授予的唯一一个东巴文化传承基地,是省级文明旅游风景区、省级青年文明号。是一个融山水及自然生态风光和浓郁民族文化底蕴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11、著名人物

境内各民族历来重视学习先进文化,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历代人才辈出。明代的“木氏六公”,清代堪称“神州禁毒第一人”的著名诗人马子云,曾任贵州镇远镇总兵的和耀增,现代著名学者范义田,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周霖,“南中泰斗、滇史巨擘”云南大学教授方国瑜,云南省原省长和志强,作家王丕震,民族音乐家宣科,动物营养学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凤,将军和国才、李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无臂书法家和志刚以及美籍华人方宝贤、和惠桢等均为玉龙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

12、特色美食


鸡枞

鸡枞

是丽江各种地产菌类中的佼佼者,在丽江永胜、华坪、宁蒗、丽江四县中,以永胜出产最多,华坪次之。每年火把节前后陆续上市,品种主要有白鸡粽、乌头鸡粽两种,以乌头鸡粽为上品。但不论哪种鸡粽,又以尚未开伞的菌菇食味更加脆嫩、鲜甜。当地常用的吃法是:鲜鸡粽炒火腿、辣椒、肉丝和煲三鲜汤;再就是在鸡粽上市最多时,大量购买回来,拌以辣椒、花椒、盐,用香油将鸡粽炸成"鸡粽油"。关于鸡粽油的滋味,清人曹树翘在《滇南杂志》中描述道:“士人盐而脯之,经年可食;若液为油,代以酱豉,其味优佳,浓鲜美艳,侵溢喉舌间,为滇中佳品”。

松茸

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纳西语称“裕茂萝”,是丽江地产菌类中的山珍,产品主要由丽江空运出口,有鲜货和盐渍两种。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PP等元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酥油茶

酥油茶属于藏族的传统文化饮食。地处茶马古道重镇的丽江,又接壤于藏区,且属高海拔地区,盛产牦牛,故酥油茶也是丽江的传统饮食。酥油茶是牦牛之乳提炼而成,除去奶渣,油脂凝固成饼。酥油茶是由酥油、砖茶、核桃仁、芝麻、麻籽、鸡蛋、精盐调制而成.烧沸茶水,用特制酥油桶搅打,最后成酥油茶。味道香而浓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纳西三叠水

三叠水,纳西人的满汉全席,因使用三套大小不同的餐具,即六个大碗、六个小碗和六个盘子,共十八道菜看,所以又称作三叠水。在有贵客来访的时候,纳西人的最高礼仪就是“三叠水”。按所上菜看的口味分三次上席,第一叠是以甜点类为主的,如米糕、蜜饯、果脯、时鲜的果类食品;第二叠,是凉菜类,其中包括丽江特产,吹肝、凉粉,还有火腿、豆腐干等;第三叠才是熟食类,主要以蒸菜为主,又根据季节出产的物产不同有所不同。这三叠水中包括了山珍海味,纳西族地方风味和特产小吃,可以说是纳西人的满汉全席。

米灌肠

米灌肠在纳西语里称作“麻补”。是把大米或糯米蒸熟后,拌在新鲜猪血、蛋清及各种香料里,然后灌到洗净的猪大肠内,封好蒸熟而成。吃的时候,切成片可煎可蒸,煎食味道绝佳,外焦里脆,香糯可口,贮藏时间较长,在冬季贮存一个月都无变味,是一道纳西族传统美味,,故作礼品赠送亲友,以表心意。是丽江地区的特有吃法。

上一篇: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下一篇:鲍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