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扎伊尔

科普小知识2022-10-03 08:18:51
...

刚果**(法语:RépubliquedémocratiqueduCongo)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旧称为扎伊尔(法语:Zaïre),首都为金沙萨。该国陆地面积约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二大和世界第十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7100万,人口数量世界排名第十九、非洲排名第四的国家,以及正式法语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文名称:扎伊尔(刚果**)

英文名称:DemocraticRepublicoftheCongo

所属洲:非洲

首都:金沙萨

主要城市:卢本巴希、卡南加

国庆日:1960年6月30日

国歌:《起来,刚果人》

国家代码:COD

官方语言:法语

时区:UTC+2

政治*:半总统共和制

1、历史

现被称为刚果**的地区,在8万年前即有人类居住。早期的历史开始于刚果班图人的迁移浪潮,他们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从西北迁移到盆地地区,期间包括前殖民地时期至推翻殖民者时期。班图人的迁徙取代了本地土著俾格米人,他们将其文化融合进现代刚果南部地区。班图人从西非地区学习了农业和铁器的使用方法,以刚果班图语系为主要方言。


扎伊尔

人类随后从达尔富尔和苏丹科尔多凡地区迁移进入刚果北部,东非人也迁移进入刚果东部,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人类迁移使技术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南部和西南部人大部分是狩猎、采集者,几乎不含金属技术的使用。金属工具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农业和畜牧业。这导致东部和东南部的狩猎采集者被班图人取代。10世纪的班图人完成了最后一次向中部非洲西部的扩张。人口的增长使交易网络迅速形成,商业交易主要为盐、铁和铜。

在公元5世纪,一个氏族社会开始沿乌朋巴湖与加丹加的卢瓦拉巴河两岸发展。此文明被称为乌彭巴,最终演变成卢巴帝国(KingdomofLuba)以及隆达王国(KingdomofLunda)。原始的乌彭巴社会演变成卢巴王国的过程是渐进和复杂的。这种转变不断进行,发展出几种与乌彭巴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每一个社会都来源发展自其之前社会文化(与罗马文化借鉴希腊文化相似)。

公元5世纪的社会演变在卡兰巴(Kamilamba)周围地区发展,然后由一些在桑加和加丹加周边的文化所取替。在刚果地区出现的是这些特别丰富的矿石,除了在象牙和其他商品的交易外,开始制定文明并实施钢铁、铜技术。乌彭巴因自己对金属工艺的大量需求建立了一套大型商路(超过1500公里的商业网络,直到印度洋)。此外,该地区拥有良好的农业条件和丰富的鱼类和野味。其强大的经济和粮食储备,使该地区变得非常富有。城邦和**建立在酋长制度上,成为普遍接受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变得越来越强大,特别是在16世纪。

1482年葡萄牙的航海家狄亚哥最先发现刚果河、并且在河口立碑为志后,在以后的三世纪中,欧洲人才和刚果开始作初步的接触;有的人来此传教,有的人开始在濒大西洋的河口建立贸易站,用以贩卖奴隶和其他物品。但是因为内部蛮荒多阻,深入刚果内部的欧洲人十分稀少。

1816年,英国也对刚果发生兴趣,英国海军派遣杜凯上校,率领装备精良的探险队溯河深入探测,终于因为河流湍急、气候不适,杜凯一行人终告赍志以殁,他们的遗体现在还埋藏在波马附近的太子岛上。

刚果和文明世界的接触以及有计划的开发,始于1874年到1877年。英国探险家李文斯顿冒险深入刚果境内,但他将刚果河误认为是尼罗河的源流。1874年,新闻记者出身的英国探险家史丹利,组织了一支包括342人的大探险队,才认清楚了刚果河真貌。史丹利先向英国*报告这块还没开发的财富之地,但是没有得到当时英国*的资助支持,所以转向比利时。

1876年,比利时国王雷奥波尔特二世在布鲁塞尔召开国际开发非洲会议,斯丹利在非洲探险和经营的成就,深获比王的重视,于是就以国际开发名义极力资助斯丹利委托开发,使他重返非洲探险。斯丹利在逗留刚果5年期间,先后在各地建立了22处贸易站,同时在鲁巴那河上流行驶汽船,并且在斯丹利瀑布附近建筑铁路,替比利时国王建立了“刚果独立区”,并且在1885年成立刚果自治邦。同年获得在柏林会议中的列强所承认,使比利时国王成为刚果自治邦的主人,1908年就将这个地方正名为“比属刚果”。

刚果*邦是一个通过殖民控制的非*组织,由比利时利奥波德二世国王个人控制。利奥波德是董事长和唯一的股东,他越来越多地在上刚果地区攫取象牙、橡胶和矿产在世界市场上销售(虽然其名义上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当地人民生活和该地区的发展)。国家包括现代刚果**整个地区,存在于1885年至1908年期间。刚果*邦最终因对当地人民日益残酷的虐待和掠夺自然资源而声名狼藉,导致比利时*将其废除,并于1908年接管。

比利时在1908年举行了有关刚果的会议,尽管比利时最初不同意,但迫于国际压力(尤其是来自英国),最终接管了比利时国王的刚果*邦。从此,它被称为比利时属刚果殖民地,在比利时*的统治下直到1960年。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刚果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民族运动逐渐酝酿。1960年,由帕特里斯·卢蒙巴领导的刚果民族运动党(MNC)赢得了议会选举,卢蒙巴被任命为总理。议会选举刚果人同盟(ABAKO)的约瑟夫·卡萨武布为总统。其他出现的政党包括AntoineGizenga领导的非洲团结党(PSA),和AlbertDelvaux与LaurentMbariko领导的国家人民党(PNP)。比属刚果在1960年6月30日独立,改名为“刚果*”。独立后不久,加丹加省(由莫伊兹·冲伯领导)和南开赛省针对新*开展分裂斗争。在独立后留下的100,000名欧洲人大多逃离了这个国家,为刚果人取代欧洲军事、行政精英铺平了道路。

2、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中非宝石"和"地质奇迹"之称。全国蕴藏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其中铜、钴、锌、锰、锡、钽、锗、钨、镉、镍、铬等金属和工业钻石储量很可观。

据1998年12月刚果**公布的数字,其主要矿产储量为:铜7500万吨、钴储量4500万吨、锌700万吨、锰700万吨、铁100万吨、锡45万吨、黄金600吨、钻石1.9亿克拉。

据此前公布的资料,其它矿业资源的储量为:石油2500万吨(已探明9270万桶)、天然气400亿立方米、煤6000万吨。


扎伊尔

森林覆盖率为53%,约1.25亿公顷,占非洲热带森林面积的一半。其中8000万公顷可供开采,木材年均可伐量600万立方米,但开采62万公顷。盛产乌木、红木、花梨木、黄漆木等22种贵重木材。水力资源丰富,估计蕴藏量为1.06亿千瓦,占非洲总储量的40%,世界的13%。

3、政治发展

约瑟夫·卡比拉继任总统后,在国际社会大力推动下,刚和平进程重新启动并取得重大进展,外国军队相继撤出,联刚团在刚部署总体进展顺利。2003年4月,刚*和国内各派就过渡期权力分配问题达成一致,签署《全面包容性协议》和《过渡期宪法》,并于6月组成过渡*,约·卡比拉继任过渡期总统,两个主要反*武装“刚果*联盟-戈马派”(简称“刚民盟/戈马派”)、“刚果解放运动”(简称“刚解运”)、政治反对派和原*各出一人任副总统,*各部门及军队系统负责人亦由各方分任。

2005年12月,刚举行全民公投通过了《新宪法》。2006年7月和10月,刚举行总统选举,约·卡比拉当选。2009年4月刚执政党重建与*人民党总书记博夏卜当选议长。2011年11月,刚举行总统大选,卡比拉以48.95%得票率蝉联,并于12月20日宣誓就职。

2008年1月,刚*在东部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召开南、北基伍省和平、安全与发展大会,该地区部分非法武装组织与刚*签署停火协议。8月,刚*军与该地区恩孔达武装发生冲突,大量平民*,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009年1月,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卢旺达派兵进入刚东部参与围剿该地区非法武装,并逮捕了恩孔达。3月,两国*宣布结束联合军事行动,卢军全部撤离刚境。

2008年12月,刚*联合乌干达*、苏丹南方*对在刚东北部地区活动的乌反*武装上帝抵抗军采取了统一军事行动。2009年3月,乌军从刚撤出。之后在各方努力下,刚东部地区局势明显改善。


扎伊尔

2012年4月,刚反*武装“3月23日运动”(简称M23)在刚东发动*,与刚*军在刚东战场形成对峙。11月,M23占领刚东重镇戈马,刚东局势进一步升温。同月,在大湖地区国际会议等地区组织斡旋下,M23撤出戈马。12月9日,刚*与M23开启谈判。2013年2月,刚、卢、乌等11个地区国家签署《刚果(金)和大湖地区和平、安全与合作框架文件》。3月,联合国秘书长任命非洲大湖地区特使,协助各方执行框架文件。

2010年5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从同年7月1日起将联刚团(MONUC)更名为联刚稳定特派团(MONUSCO),任务重心由监督停火、维持和平转向保护平民、巩固和平与维持稳定,任期1年。2011年6月到期后曾延期1年。2012年6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将联刚稳定团再延期1年,任期延至2013年6月30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