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8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8年。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占地1119.86亩,建筑面积36.05万平米。全校总资产7.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图书馆藏书67万册,电子图书70334GB。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56人,正高职称教师26人,副高职称教师156人。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及自考学生4700余人。
中文名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所属地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创办时间:1958年
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类别: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
党委书记:袁*
主要院系:化学工程技术、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等
简称:常州工程学院
学校类型:工科
现任校长:吴访升
学校地址:常州科教城(常州市武进区滆湖中路3号)
办学类型:高职高专
所在地:江苏
性质类别:理工类
通讯地址:常州大学城滆湖中路3号
1、学校简介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10月14日,国家主席胡*视察常州科教城时,与我院党委书记吉飞、院长颜惠庚亲切握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全国化工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园区建设院校,江苏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9年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与江苏省平安校园等称号,连续多年获得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坐落于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中心位置,占地1100余亩,在册学生1.1万余人。学院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是一所数字化、生态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绿色校园。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立足长江三角洲、面向全国,为现代制造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现有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机械工程技术系、材料工程技术系、化学工程技术系、建筑工程技术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系、自动化技术系、体育系等九个系,开发并实施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目标、素质为特色、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建成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江苏省特色专业、全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和省级精品教材、省优秀教学团队,获*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总资产近十亿元人民币,拥有生产性实训中心42个,四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具有30多个工种、初级工至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鉴定资格),250余个现代化的、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室及相配套的一体化教室、多媒体、电化、网络、语音教室,校外实训基地100多个。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57万册,各类中外文纸质期刊891种,各类电子期刊14840种,各类电子图书180万册。建有万兆以太校园网、宽带接入INTERNET网,教学用计算机3380余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学生公寓条件优越,管理规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700余名,专任教师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教育部、江苏省和全国行业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4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一大批教授、副教授被企业聘为科技创新促进者和兼职工程师,科研成果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注重与国外、*办学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焊接中心、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加拿大莫哈克学院、加拿大歇尔顿学院、加拿大莱姆顿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职业训练局、韩国极东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并与德国焊接中心合作共建了“常州国际焊接研究中心”省级国际重点项目。学院根据市场办教育,紧贴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组合模块化,课程体系过程化,实验实训真实化,学生选择自主化,教学方法项目化,培养目标全面化,高度注重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院以“育人”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思想道德素质、职业创业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个方面构建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内容体系;从教育教学、项目化课程改革、日常生活、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过程与环节构建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方法体系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在江苏省2009年度高职院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7项指标中,3项指标名列第一。学院学子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大学生文化、艺术、科技、技能、体育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有200余人次获奖,特别是近四年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13个,二等奖2个,居同类院校之首。学院十分关注助学帮困工作,建有“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助学帮困服务中心”、“助学帮困基金”,校内设置了一大批勤工俭学岗位,能够确保每一位在校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实施“一书多证制”,为部分企业实行“定单式”人才培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10年学院面向全国20个省(市)计划招生3700名,其中江苏对口单招生310名(实际计划以教育部门公布的为准)。
2、院系设置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
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原应用化学技术系)设置6个教研室,开设7个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设置6个实训中心:环境治理技术实训中心、环境监测技术实训中心、化学实验技术实训中心、生物技术实训中心、分析测试技术实训中心、制药技术实训中心;2个对外服务的科研机构: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分析测试中心。全系现有教职员工60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52%,副教授以上职称占36%,还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专家为兼职教授、副教授,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全系实训室面积近7000平方米,有基本操作训练实训室、混合物分离纯化实训室、定量分析实训室、物理常数测定实训室、基础实训室;全系还拥有7个专业基础实验室;拥有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度仪、微机霉菌培养箱、发酵罐、智能光照培养箱、COD、BOD、及电化学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坚持以“创造一流条件,建设一流环境,培育一流人才”的工作目标,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体系。
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全体教师一贯拥有优良教风,治学严谨;全系学术气氛浓厚,教学成果丰硕。近几年来,一直承担着全国化学化工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工作,共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数十本。2007年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荣获省级特色专业称号,《仪器分析测试技术》被评为*精品课程。全系青年教师集体荣获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培养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职业综合能力极强,就业前景广阔,深受用人单位喜爱。
二、机械工程技术系
机械工程技术系设有化工装备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制冷与冷藏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七个专业,招收高中后三年制和对口单招三年制学生,目前在校学生1900余人。
机械工程技术系一直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博士学位1名,教授3名,副教授19名,高级工程师5名,高级技师2名,讲师8名,硕士学位15名。先后有21位老师分别去德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乌克兰等国家与地区进修。
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机械工程系在校内建有八个实训中心:化工设备维修实训中心、制冷维修实训中心、江苏省级焊接技术实训中心、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机电设备维修实训中心、无损检测技术实训中心、CAD/UG培训中心、金工实训中心。同时系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每个专业建有不少于5个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
机械工程技术系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技术服务工作。其中“液袋式液压胀管机”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并取得了国家专利;“冷冻干燥机”已被江苏范群干燥设备厂投入批量生产;“冰箱示教仪”被教育部作为唯一职教成果选调进京参加“建国五十周年成果展——光辉的历程”,已取得国家专利并为多家学校使用;为国家示范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配管及阀门实训装置。
机械系师生代表学院参加了全国性各项技能竞赛,获得多项荣誉:2007年全国化工检修钳工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团体一等奖;江苏省力学竞赛二等奖;江苏省三维建模比赛三等奖;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邀请赛“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团体三等奖;2009年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技术专业方向教学改革师资邀请赛团体二等奖。
机械系重视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与行业协会联系,重视中外合作交流,先后与江苏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德国杜伊斯堡焊接技术中心进行一系列合作,提升了机械系整体办学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
三、材料工程技术系
材料工程技术系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主干系之一,下设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技术等五个专业,形成了培养新型材料合成与加工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完整体系。其中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示范高职院主建专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为院改革试点专业。近年来,材料工程技术系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
材料工程技术系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治学严谨、业务精湛、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名,企业兼职教师10多名。专任教师结构合理,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职称20人,双师型素质教师占64%;学历层次较高,其中博士3人、研究生18人。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成果显著,由本系教师进行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常州电台、江苏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多次报导;6年内获得了*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全系有10余人次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以及各类培训教材的编审工作,现已出版教材13部,其中项目教学改革专著1部。
材料工程技术系拥有一流的实验实训条件和教学仪器设施。现建有新型材料节能检测中心、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中心、复合材料实训中心、建筑材料检测实训中心等四个现代化实训基地,并建有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权的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培训考核站。
材料工程技术系特别注重开展科研工作,设有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勇于承接科研项目,参与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和服务。目前,新材料研究所在教授、博士们的带领下,已与多家企业联合进行了精细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等多个方向的研究,申报专利2项,年均为企业创收千万元以上。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化学工程技术系
化学工程技术系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最长、规模较大的主干系之一,现设有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涂料生产技术方向)等专业,其中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我院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全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
化学工程技术系师资雄厚,全系现有教职人员43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11人,占25%以上,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70%以上,一半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素质优良、治学严谨、业务精湛,教学和科研成果斐然,近3年来,已有10多项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等项目获省市级奖或投入生产,申请专利2项,获得专利授权3项。
化学工程技术系建有全国领先的化工实训基地,拥有一流的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施,建有化工基本操作技能实训中心、化工工艺实训中心等九大实训中心,并建有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权的化工操作工培训考核站。该站是常州市唯一的化工操作工技师与高级技师培训考核站,化工实训基地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常州市总工会化工行业职工“金蓝领”职业培训与竞赛基地。与以“六合一,四结合”理念建设的化工实训基地模式成为我院办学特色之一,并获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在全国化工职教界声誉卓著。
我系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在全国化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系学生从05至08年获全国团体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个人全能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在江苏省创新大赛、省教育厅毕业设计评比、市级科技创新作品等比赛中成绩骄人,多次获得个人与团体一等奖。
我系毕业生就业率06、07、08三年均为100%,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来校招聘的单位不仅包括陶氏化学、道康宁、杜邦、中石化(太仓)等众多世界500强中外知名企业,同时我们还与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上海(金山)化工园区、南京国际化工园区、中能硅业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在2008年与中能硅业建立了定单式合作办学模式。毕业生凭借其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据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高,96%以上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称职。
五、建筑工程技术系
建筑工程技术系目前共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制有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对口单招三年制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系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目前有在职教职工40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25%,拥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40%,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30余名(全部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在校学生2300余人。
建筑工程技术系配备有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实验室和条件优越的实训中心,建有3个实训中心(其中一个建筑工程实训中心、一个装饰实训中心、一个建筑材料实训中心),一个实训基地(*财政支持)其中与常州市场营销协会装饰建材分会共同建造的装饰材料展示厅,是校企合作中规模较大的一个装饰材料展示厅。同时建立了一大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多年来,建筑工程技术系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有相当一批毕业生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由于专业设置紧密结合生产现场实际,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毕业生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吃苦耐劳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都呈供不应求之势。历年来学生一次就业率都超过95%,总就业率100%。
六、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设有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会计三个专业。设有商务模拟实训中心、会计模拟实训室、财会电算化实训室、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国际商务实训室、项目策划室等实训场所,购置了与国家考试平台一致的电子商务实训软件、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单证实训软件、财会电算化实训软件等。
经济管理系主要为企业培养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会计等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累计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合格毕业生,涌现出了许多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私营业主、出国留学者、*职业者……
经济管理系有学生1200余名,专职教师30名,其中高级职称9名,讲师9名,硕士11名,博士在读1名,此外经济管理系还拥有一支来自企业一线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系部老师两年来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61篇,其中核心期刊19篇,编写高职高专的国家规划教材3本,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两年来共完成*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院级课题十几项,参与企业技术开发2项。经济管理系还是江苏省指定的常州地区唯一一家企业管理人员现代管理领域知识更新教育基地。
经济管理系始终秉承“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的系训,构建和谐、有序的教书育人环境。
七、计算机技术系
计算机技术系现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分设软件开发与测试、企业信息系统两个专业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分设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网络数字媒体、嵌入式系统等三个专业方向)。目前在校生九百余人。
该系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五十一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十八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研究生比例超过30%。主持完成省级课题一项,主持的科研项目与承接的技术服务项目共有四十多项。
目前建有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硬件实训中心、数字媒体实训室,设备千余台套,总值一千余万元。该系坚持校企合作理念,建有十多家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与众多IT企业开展软件开发及网站建设技术外包、共建实训室、员工互兼互聘、合编教材、技术培训、学生实习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形成了“工程师”与“教师”合一、“项目”与“作业”结合、“工作室”与“课堂”结合、工学结合等适合高职IT人才培养特点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侧重项目化教学,通过真实的项目、企业级的工作流程与工作任务、行业的规范要求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在学业提升方面,通过该系特有的“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学员可将个人的专业兴趣、课内的教学项目、课外的实战项目、学习团队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与个人综合能力。
在省市级“金手指信息运动会”、FLASH制作大赛、“广电杯”网络知识大赛、“方元杯”电脑组装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多项比赛中,先后获得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八、自动化技术系
自动化技术系认真贯彻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全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现代制造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专业设置:本系设有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三个专业。三个专业均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同时三个专业部分计划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
师资力量:自动化技术系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兼职教师若干。专任教师中副教授11人,讲师、工程师、实验师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2人。近三年来全系教师先后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主审、参编国家规划教材数十本。
实训条件:自动化技术系配置现代化的实验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目前建有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家用电器维修实训室、电子整机装配实训室、测量仪表实训室、控制仪表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集散控制(DCS)实训室、电气控制实验室、模块化生产系统(MPS)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和投资400万的智能楼宇实训中心。为培养名符其实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在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教学成果:积极改革教育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江苏赛区二等奖,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江苏赛区一等奖。2008年参加全国化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获高职组个人全能二等奖;江苏省Ti杯大学生模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江苏省Altera杯大学生数字电子CPLD设计大赛二等奖三名。2009年3月份参加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邀请赛,获得了“楼宇自动化技术”项目竞赛团体二等奖。
学生就业:我系近年来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500人,近三年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
工作目标:自动化技术系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集体。“夯实基础、积极创新、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是我们工作的宗旨。我们将为创建一流的高职院校培养一流的建设人才奉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九、体育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顺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体育人才的迫切需求,融合我院五十余年悠久的办学经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雄厚的办学实力和齐备的教学条件,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多证融通为特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体育专业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秉承“坚固基础、均衡发展、能力领跑、特色创新”的专业建设目标,着力为《江苏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的“环太湖体育圈”、“沿江体育带”、“东陇海体育线”、“沿海体育走廊”等社会体育工程,提供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社会体育专业高级复合型人才
我系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具备较强的专业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科研能力,现有专兼职教师三十八名,其中教授二名、副教授十一名、讲师二十一名,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八名,在读硕士学位的教师四名。近五年来,共完成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四项,荣获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三项,公开发展各类研究论文一百一十六篇。教学条件优良,体育场馆、设施齐全,建有室内运动馆房1.5万平方米,包括体育馆主馆(可内套两片室内篮球场、室内手球场、室内排球场)、羽毛球房、健美操房、健身房(两间)、瑜伽房、壁球房(四间)、武术房、搏击练习房、多功能房、乒乓球房、台球室等;室外运动场近3万平方米,包括四百米塑胶田径场、足球场、室外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体操运动场、简易轮滑场、龙舟训练水道等;建有校内外体育教学实训基地6座——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生存技能(游泳与救生)实训基地、生存技能(野外生存与救护)实训基地、定向越野与户外运动实训基地、曲棍球运动文化传播与教学基地、军事体育运动与教学实训基地;建成或在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体能训练实验室、运动康复中心、人体运培养能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依据标准方法对化工产品的原料、中间体、成品进行检验、检测、化验,评定产品的品级;能按照标准、规范对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体、产品品质进行质量监控;能有效地运用相关方法和仪器,分析并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从而能够及时、正确地指导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线分析检验人才。动测量与训练指导中心等;同时,我系被省体育局、省劳动保障厅批准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省级培训基地”、被市体育局批准为“常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
3、历史沿革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化工学校
1958年常州化工学校创建
1968年常州化工学校撤销
1978年常州化工学校复校
1958年常州化工学校创建
1959年常州化工学校更名为常州化工研究所化工学校
1962年常州化工研究所化工学校更名为常州轻化工职业学校
1964年常州轻化工职业学校更名为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
1966年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化工部分)改建为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
1966年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撤销
1966年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轻工机械部分)改建为常州轻工机械中等技术学校
1968年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停办
1978年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常州化工学校
1994年常州市化工技校并入常州化工学校
1982年常州市化工技校创建
江苏建材工业学校
1975年常州建材253厂721工人大学创建1981年常州建材253厂721工人大学更名为常州市建材职工大学1990年常州市建材职工大学(部分)改建为江苏建材工业学校1992年常州市建材职工大学撤销1992年常州市建材职工大学(部分)参与合并组建常州市职工大学2002年江苏建材工业学校撤销2002年常州化工学校、江苏建材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4、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袁*
院长:吴访升
党委副书记:吴访升
副院长:欧汉生
副院长:陈炳和
副院长:洪霄
5、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700余名,专任教师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教育部、江苏省和全国行业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4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一大批教授、副教授被企业聘为科技创新促进者和兼职工程师,科研成果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6、招生章程
一、学院代码:1252(江苏)
二、学院名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三、学院性质:全日制省属公办高职院校
四、学院地址:常州科教城(常州市武进区滆湖中路3号)
五、招生专业计划:
2015年江苏普通类注册入学招生计划
序号:1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
计划数(文理兼招):35
六、录取规则:
(一)录取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符合教育部体检标准等相关规定。
(二)学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江苏省注册入学的基本要求进行录取。
(三)录取办法
1、参加我院注册入学考生必须取得七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2、学院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划定的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先分数后等级”,三门总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依次录取;总分相同的情况下,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较高的优先录取;考生选测科目等级相同的情况下,学校将依据考生语、数两门科目总分和考生的技能、特长、获奖情况择优录取
(四)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考生须在注册入学开始前,将有关证书的复印件等证明材料报我院审核,我院可优先录取:
(1)参加校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的考生;
(2)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的考生;
(3)思想品德有突出表现的,经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我校招生领导小组认定的考生。
(4)经学院招生领导小组认定有其他突出才能的考生。
优先录取考生须经我院招生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定并报省考试院批准后方可录取。
七、收费标准:
1、学费:5,300元/年·生
2、住宿费:1,000—1,500元/年·生;
7、学院荣誉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获得上级部门综合表彰的
1、陈炳和、薛叙明被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教育部)授予“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称号;
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
(一)、专业、课程建设获奖类
2、由颜惠庚、李耀中主编的《技术创新方法入门—TRIZ基础》、候文顺编著的《化工设计概论(项目化教学用书)第三版》、邓允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版)》、薛叙明主编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第二版)》,获得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一等奖;
3、薛叙明主编的《高分子化工概论》、贺新、刘媛、薛叙明完成的《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鉴定应知试题集》获得2012年全国石油与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二等奖”;
4、张磊、郑惠虹、任国亮、陈曦制作的课件“艺术构成之色彩篇”参加2013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遴选获得二等奖;
(二)、教学能力获奖类
5、柏中江参加江苏省首届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得一等奖;
6、曾文梅参加2013年“汇知杯”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基础物理上好一堂课竞赛获得二等奖;
7、姜泽东、罗元、高淑娟、邓玉营参加2013年“江苏省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姜泽东获得高职组一等奖,罗元、高淑娟、邓玉营获得三等奖;
8、高馨参加2013年江苏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苏州大学基地)初赛获得二等奖;
9、黄英明参加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获得江苏赛区综合课组三等奖;
10、段笔耕的设计作品获得2013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专业组三等奖、中国红星“美凯龙杯”室内手绘设计大赛专业组铜奖;
11、邹英梅参加江苏省首届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得三等奖;
三、指导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
(一)、技能大赛获奖类
12、由程进、周敏茹、刘媛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工生产技术赛项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13、由蒋涛、马金花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赛项”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14、由孙德松、李宁、贺亚刚、杨杰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英克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设备维修赛项,获得高职组团体一等奖;
15、由赵秀云、李枫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外包世界杯”(第三届)全国涉外会计岗位技能大赛“工业企业会计手工账务处理”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16、由付彬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外包世界杯”(第三届)全国涉外会计岗位技能大赛“涉外会计实务手工操作”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
17、由李锐、汪小芳指导的学生,夏晓平、吴芳指导的学生参加2012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均获得江苏赛区团体特等奖和全国总决赛团体二等奖;
18、由赵秀云、李枫指导的学生参加2012年第六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
19、由徐瑾、吴朝华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渤化杯”工业分析检验赛项,获得团体三等奖;
20、由朱焱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外包世界杯”(第三届)全国涉外会计岗位技能大赛“点钞技能及外币识别”竞赛,获团体三等奖;
21、由徐林、董海华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南北软件杯”第一届全国外贸单证岗位(电子化)技能大奖赛,获得个人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和团体三等奖;
22、由王鑫铝、李锐、唐建新指导的学生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
23、由周敏茹、程进、刘媛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怡康杯”化工生产技术赛项,获团体一等奖;
24、由徐瑾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与检验”项目,获团体二等奖;
25、朱玲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用友新道杯”会计技能竞赛项目,获团体二等奖;
26、由孙海波、倪晋尚、王中磊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获得团体三等奖;
27、由裴忠贵、李玮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获得团体三等奖;
28、由钮鑫、冒志建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项目,获得团体三等奖;
29、由左银虎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比赛,获得江苏省三等奖、全国二等奖;
30、由束惠萍指导的学生参加“娃哈哈”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竞赛获得江苏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31、由张磊指导的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获得学生组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
32、由李弘、李玮、邱国仙、高炜斌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获得优秀学生技能作品(项目)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33、由李琳、邵顺增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个人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个;
34、由裴忠贵指导的学生参加2012年“国信长天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电子设计与开发组”二等奖;
35、由汪小芳、邵娟琴、李锐指导的学生参加第三届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9个;
36、由李琳、耿亚、邵顺增、冯益斌、车金庆指导的14名计算机系学生参加2013年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个人赛,获得江苏赛区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5个;
37、由李玮、邱国仙指导的学生参加黑龙江省“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
38、由徐桂明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第三届中望杯CAD绘图大赛获得一等奖;
39、由王鑫铝、邱国仙、范凤萍、葛昌荣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苏赛区)暨“矿大杯”第八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获得个人二等奖;
40、由吴朝华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获得二等奖;
41、由黄英明、王玲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非英语专业项目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
42、由朱宝生指导的“智能新型婴儿被”项目参加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项目)交流会,获得“最具潜力”项目;
(二)、学科竞赛获奖类
43、由刘亚涛、罗宁曦、叶晓芳、穆慧琳、毛秋萍、黄英明、钮贵芳、冯健高、陈红琴、袁雨光、李俊伟、佘丽梅、汪名玖、王家栋、王玲、杨军华、张秀文、朱春娟指导的学生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24个;
44、由刘亚涛、佘丽梅指导的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获得江苏赛区公共英语组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45、由万里亚指导的学生参加2012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专科组二等奖;
46、由张秀珍、王健杰指导的学生参加2012“外研社杯”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演讲大赛获得三等奖2个;
(三)、毕业设计获奖类
47、由徐秀维、顾艳阳、杨波、徐颖指导的“常州溧阳王渚幼儿园施工图设计与预算编制”获得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团队奖;
48、由朱宝生、冯益斌指导的“门禁车辆自动管理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获得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团队奖;
49、由李龙珠、唐惠东等指导的“利用废弃液晶屏玻璃基板制备泡沫玻璃——以石墨为发泡剂”获得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
50、由赵昊昱、蒋涛指导的“2-氟-4-硝基苯甲腈节能工艺的研究”获得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
51、由徐景峰指导的“粉煤灰的改性研制及深度除磷应用”获得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
52、由李玮指导的“基于TRIZ的智能路灯自动节能控制系统设计”获得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
(四)、文体活动获奖类
53、柏中江带队参加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高校部足球乙组预赛(苏南分会)获得冠军;
54、徐文杰带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第二届龙舟锦标赛500米直道竞速获得冠军;
55、袁松带队参加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高校男子乙组苏南片排球比赛获得第三名;
四、在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
56、由钱涵玮担任班主任的精细1011班获得江苏省高校省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57、薛丹在2013年被评为“2012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58、张理的新闻稿件获得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校报优秀作品三等奖。
8、现任领导
袁*: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党建、*、宣传思想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分管组织部(统战部)、党校、宣传部(校报编辑部)、关工委、校友工作办公室
吴访升:院长、党委副书记。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负责人事、财务、审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分管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财务处、审计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
欧汉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招生与就业、安全保卫、共青团工作,协助党委书记分管宣传思想工作,分管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人武部、招生与就业处、保卫部(保卫处)、团委
陈炳和:副院长。负责教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协助院长分管师资队伍建设,分管教务处、实验实训教学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东区现代工业中心
洪霄:副院长。负责科技、校企合作、继续教育工作,协助院长分管财务工作,分管科技处(校企合作办公室)、继续教育管理处(职业技能鉴定所)、继续教育与国际交流学院
施福新:纪委书记。主持纪委全面工作,负责工会、质量管理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工会(退休工作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机关党总支
潘玉琴:副院长。负责后勤工作,分管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资产经营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