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IATA代码:N/A,ICAO代码:N/A)位于青岛市所辖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大沽河以西、东外环以东、胶济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之间,距青岛市中心约39公里。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周边交通,拥有青银、青兰、沈海3条高速公路,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4条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胶州站,规划中的济青高铁也下穿胶东国际机场并设机场站,已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为场址提供了良好交通条件,利于打造陆空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后将成为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
1、运行等级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运行等级为4F(青岛流亭机场为4E级),为最高等级,可起降空客A380、波音748等目前最大机型,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11个机场等级相当。
2、总体规划
按照总体工作计划,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在2015年开建,总工期为四年,预计在2019年竣工验收。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本期工程以2025年为目标年,工程总投资约381.75亿元,其中机场工程300.45亿元,建设2条平行远距跑道,跑道长度3600米,跑道间距2200米,航站楼面积45万平方米,建设工期约4年,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空管工程、供油工程、东航基地工程和山航基地工程,分别由各自业主投资,合计81.3亿元。远期以2045年为目标年,规划将再建设2条近距跑道,跑道长度3200米,航站楼面积达70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终端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3、选址和批复
2013年2月10日,青岛地区建设布局方案获得批复。
2013年9月27日,青岛新机场选址报告日前正式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根据该批复,备受社会关注的青岛新机场选址落定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划,青岛新机场将建设成为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至此,青岛新机场选址之争尘埃落定。
2014年10月11日,青岛市新机场项目获国务院和*军委批复,新机场建设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将由前期准备转入具体实施阶段。
2014年11月7日,青岛市新机场建设动员会在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的青岛新机场胶东办公区召开,全面拉开了新机场建设序幕。
2014年11月25日,建设单位: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青岛新机场工程环境信息第一次公告。
2014年12月28日至30日,青岛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估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专家评估意见是国家发改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青岛新机场空管工程、供油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的专家评估会同步召开。本市将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尽快对可研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为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尽早获批奠定基础。
2015年1月15日,建设单位为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青岛新机场工程环境信息第二次公告。
2015年3月5日,国家环保部受理《青岛新机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5年5月15日,国家环保部环审114号,《青岛新机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获批。
2015年6月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青岛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5年6月26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奠基。
2015年11月30日,《青岛新机场总体规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和青岛市人民*联合批复。
2015年12月25日,《青岛新机场工程初步设计(第一批)》近日获民航华东管理局和青岛市人民*联合批复,主要包括场道工程、目视助航工程、导航工程、航站区工程、通信和信息工程、消防救援工程、供电工程、场内供冷、供暖、供气工程,场内雨水及污物排放工程,生产辅助、办公、生活设施工程,道路和桥梁工程。相关供油、空管、水电暖、航空公司基地等配套工程作为第二批初步设计项目也将正式启动报批程序,预计2016年上半年获得批复。
2016年9月26日,《青岛新机场工程初步设计(第二批)》获得民航华东管理局和青岛市人民*联合批复。
主要包括土石方及基地处理工程、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货运区工程、通信及信息工程、机务维修工程、生活辅助、办公用房及设施工程、总图工程、道路和桥梁工程、高铁地铁穿越机场工程、专用设备等。根据批复,青岛新机场将新增公务停车场,总面积达29584平方米;按照有关海绵城市的新要求,将新建综合管廊19749米,综合管廊将采用现浇、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结构,预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新增碧沟河改道工程,南胶莱河治理工程,机场防洪工程;核定总概算为360.39亿元。
4、规划及航站楼
根据青岛市*采购网公告,在青岛新机场概念规划暨航站楼方案征集项目中,经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及市民投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阿特金斯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体最终中选。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一期是个大“海星”,海味十足。这样设计可不光是为了外形的视觉效果,内在也是有讲究的:连续曲面将五个指廊与大厅融为整体,实现大集中与单元式的合理平衡,成为首个采用集中式单体五指廊造型的航站楼。
航站楼采用集中尽端式构型,面积47.8万平米,近机位73组,创下目前国内同体量机场之最。
别看面积这么大,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非常注重旅客出行体验,旅客安检后,最大步行距离只有550米!
再来说说中转效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国际指廊居中,国内国际中转控制在55分钟以内,全球领先!而民航局的标准为90分钟,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机场如亚特兰大、法兰克福、日本羽田等机场中转时间基本在50-90分钟之间。
机场呈海星状,“海星”造型优美而独特,突出了青岛的海洋优势。设计中的五个指廊夹角较小,符合机场的运行要求,使旅客到最远的登机位也很快捷,相互转机便利。该方案采用集中尽端式构型、放射式指廊,设置近机位71个,安检区距最远登机口650米,两项指标在国内同规模航站楼中突出,中转流程高效便捷。采用陆侧扩展模式,集约高效,节省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远期发展*,扩展灵活,适应性强。“海星”造型,关联青岛地域文化;远期“齐”字总体布局,回应齐鲁悠久文明。方案整体体现了“现代时尚、舒适便捷、绿色环保、文化传承”的设计理念。
高铁穿过全球首个提供便捷出行环境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可不单单是座机场,实际上是个综合交通中心,高铁地铁都有。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国内首家引入高铁地铁同时穿越航站楼,并在地下设站的机场,打造国内首个全通型、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中心,其中按照高铁两台四线、地铁三台四线进行设计,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5、地理交通
机场位于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大沽河以西、东外环以东、胶济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之间,距青岛市中心约40公里。该场址周边交通优势突出,拥有青银、青兰、沈海3条高速公路,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4条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胶州站,规划中的济青高铁也下穿胶东国际机场并设机场站,已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为场址提供了良好交通条件,利于打造陆空综合交通体系。为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
在国家批复项目内容外,青岛市还配套规划了新机场综合交通体系,高铁、地铁、城轨、公路等各种交通方式将在机场交通中心实现“零换乘”。铁路方面,规划建设济青高铁穿过机场并设机场站;新建自胶州北站经机场至红岛站的铁路交通走廊,连接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和已运营的胶济客专,形成新机场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的铁路网络。城轨方面,规划建设的主城区M8线、西海岸R9线、蓝色硅谷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心,形成新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公路方面,改造升级青银高速、204国道、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五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三个交通网络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
6、运营能力
青岛新机场将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实现畅通、便捷、高效交通集疏。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民航业务增长需求的测算,按照民航局“十二五”规划对青岛新机场的定位,预计青岛新机场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04架次;远期(2045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终端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万架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36架次。
智慧机场
按照科技界的提法,如今的机场已进入3.0时代(“机场1.0”时代是以机场运营为导向,“机场2.0”时代则是以机场商业为导向),即以旅客体验为导向。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旅客获得更好的体验?毫无疑问,得让机场“智慧”起来。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前期就引入信息化规划,以打造最佳体验机场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着力打造智慧生产、智慧安全、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交通等五大特色,力求建设“简单、舒适,更懂人”的机场。
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是大势所趋,慢慢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项目也不例外。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建筑,全部按照星级以上标准设计,其中航站楼规划为最高标准绿色三星,办公区域两星,其他区域一星。
更重要的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率先将海绵理念引入机场,水径流控制率突破75%,再生水利用超过50%,力争打造全国首个海绵机场。
为了节能环保,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立独立能源中心,综合用能效率可达90%以上。光伏发电可满足航站楼20%供电需求,水蓄冷可满足全场40%供冷需求。
不锈钢屋面
在建筑环节,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世界最大航站楼整体不锈钢屋面,面积约22万平米,国内首家、世界第一!目前,欧洲、日本最大规模在17万平米左右。
这种不锈钢屋面,主要解决揭盖、漏雨等传统材料无法克服的弊端,现在国内焊接技术成熟,钢材价格较低,综合造价较传统屋面建设材料增加不多。
文化主题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基于城市文化和发展战略,以海洋文化为主、青岛民俗文化为辅,联合*美院确立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海之梦”的文化主题,整体风格以蓝色为主、白灰色为辅。
为促进文化主题的应用落实,选取国际知名设计单位-韩国熙林与*美院组成联合体,并聘请全国、省市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智库,强强联合、博采众长,确保“海之梦”文化主题的应用落地。
在商业开发方面,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注重商业空间、旅客流程及建筑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突出日韩特色,在航站区内打造集航空出行、零售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商业面积比例高达10%,业内领先(传统设计6%-8%)。同时,借鉴新加坡樟宜机场经验,转变经营理念,由传统租赁模式变为销售抽成模式,实现机场与商家合作共赢、风险共担,打造同城同价。
7、临空经济
按照“依托新机场,统筹陆海空,建设航空城,发展大青岛”的理念,同步规划研究了临空经济区,其中核心区221平方公里,拓展区240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航空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通航相关产业等。将带动35万-50万就业人口,实现经济产值600亿美元;远期将带动67万-95万就业人口,实现经济产值1000亿美元。为确保城市功能的配套,拟在大沽河东岸规划建设高端居住区、特色商贸区、国际学校等基础设施,打造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蓝色智慧型滨河特色风情小镇。
下一步,青岛市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以“规划导引、安全第一、功能齐备、便捷舒适、环保节能、协调美观、质优价公”为指导,致力于综合交通、智慧机场、绿色机场、人文机场、特色商贸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未来百年新机场,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中心,打造*关键交通节点、面向日韩地区门户机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枢纽。
8、建设进展
在2013年两会上,青岛市张新起市长的*工作报告第二部分第二条第二段把胶东国际机场作为2013年的工作安排之一。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是为加快新机场建设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承担民航新机场工程的项目报批、融资、规划、建设、验收和协助转场及临空经济区土地一级开发整理等工作任务,由市*国资委代表市*履行出资人职责。
青岛市*任免了部分工作人员。决定任命焦永泉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聘期三年)。市*国资委,为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为此,市*国资委向新组建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派出了监事会。
市*印发2013年*工作报告确定事项责任分解方案。要求2013年完成胶东国际机场开工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
按照总体工作计划,青岛新机场将在2015年开建,总工期为四年,预计在2019年竣工验收。
近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高铁站主体已经开建,未来从机场下飞机,不出航站楼就可以无缝换乘高铁或地铁出行,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与9种交通融合链接,建成后将率先为旅客提供真正“零换乘”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