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旧居
陈独秀旧居有两处,一处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五举乡鹤山坪,一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9号)院落。江津陈独秀旧居于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7月,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旧居始建于1864,原为清乾隆年间进士杨鲁丞的古宅,1939年5月,陈独秀寓居于此宅的东厢房。陈独秀旧居,为四合院布局,座南朝北,土、石、木结构,占地7亩,面积3300平方米。当年,陈独秀和夫人潘兰珍居住的三间东厢房由南至北,为卧室、客堂、书房。陈独秀旧居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风格,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陈独秀居住地。
中文名称:陈独秀旧居
地理位置:江津南部的五举乡鹤山坪
1、概况
陈独秀旧居(石墙院)位于江津南部的五举乡鹤山坪,院墙四周因圈砌两壁丈余高的石墙而得名,其建筑风格极具清代川东民居特色,占地面积14680平方米,四周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风光如画。
陈独秀旧居原为清朝乾隆年间进士杨鲁丞故居。陈独秀于1937年开始寓居于此,直至1942年5月27日病逝。是重庆市市级保护单位。
2004年上半年,陈独秀旧居纪念馆由红岩联线设计制作竣工开展,纪念馆由红岩联线负责经营管理。馆内主题展览——《风流无悔——陈独秀生平事略》,配以文字、图片、文物等,对陈独秀的一生进行了公正客观的展示。
2、陈独秀
简介
陈独秀(1880─1942),中国*创始人之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9月起主编《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提倡*和科学。1917年专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底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之一。"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发起组织中国*上海发起组,1921年在*"一大"上当选为*局书记。直到1927年,历胜地*最高领导。后因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其后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并在党内成立小组织,进行*活动,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32年9月被国民*逮捕,1937年出狱,1942年病故于四川江津。
生平
陈独秀是中国*的创始人和早期*之一,是新文化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著名教授。抗日战争期间由于进行要求国民*抗日鼓动,于1932年9月被国民*逮捕。1938年7月,陈独秀出狱后辗转来渝,同年8月来到江津后便一直居住在这里。陈独秀晚年贫病交加,潜心著述,1942年5月27日病逝在石墙院。陈独秀的一生,起伏跌宕、曲折离奇,是中国*革命艰巨而曲折的缩影。
历史贡献
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他晚年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杰出成就
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