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送贺宾客归越

科普小知识2022-10-04 17:01:25
...

《送贺宾客归越》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赠别诗。此诗先想象友人回乡终日泛舟遨游镜湖的情景,再运用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典故来赞美友人的书法艺术。全诗紧扣“归越”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贺知章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用典自然精切,内容富有情趣,显示了作者炉火纯青的诗艺。

作品名称:送贺宾客归越

作品别名:阴盘驿送贺监归越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白

1、作品原文

送贺宾客归越⑴

镜湖流水漾清波⑵,狂客归舟逸兴多⑶。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⑷。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贺宾客:即贺知章,他曾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故称“贺宾客”、“贺监”。

⑵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麓

⑶狂客:指贺知章,其号为“四明狂客”。

⑷“山阴”二句:用王羲之故事赞美贺知章的书法。据《太平御览》卷二三八记载,王羲之很喜欢白鹅,山阴地方有个道士知道后,就请他书写道教经典之一的《黄庭经》,并愿意以自己所养的一群白鹅来作为报酬。

白话译文

镜湖水面如明镜,您四明狂客归来荡舟尽豪情。

古代曾有王羲之写《黄庭经》向山阴道士换鹅的韵事,您到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逸兴。

3、创作背景

这是李白赠送给贺知章的一首七绝,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与《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大约同时。贺知章比李白年长得多,但对李白的诗才却十分佩服,曾誉其为“谪仙人”,两人可以说是忘年交。天宝三载(744年)正月,贺知章以道士的身份辞京回乡,唐玄宗诏令在长乐坡饯别贺知章。李白当时正在长安待诏翰林,就赠给他这首诗。

4、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紧扣“归越”二字。首句写镜湖,有三层意思:一、它是越中名胜;二、它是贺知章故乡的名胜;三、此次归越,皇帝“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由于贺知章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的。镜湖作为绍兴地方的风景名胜,以湖水清澄而闻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这次回乡,一定会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的。为了突出贺知章的性格,诗中不再以宾客或贺监的官衔称呼他,而干脆称他为“狂客”,因贺知章晚年曾自号“四明狂客”。“宾客”到底沾上些官气,与道士的气息不相投合,而“狂客”二字一用,不仅除了官气,表现了贺知章的性格和精神风貌,而且与全诗的基调非常吻合。

前两句把题意已写足,后两句则脱开境界,用王羲之写《黄庭经》与山阴道士换鹅的故事,以赞美贺知章今后的生活,兼致送别之意。因为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记载的兰亭盛会就发生在贺知章的故乡山阴,而贺知章本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善草隶,深得时人珍爱。所以诗人说,此次贺知章回乡,恐怕也会有道士上门求书。这里表面上是叙述王羲之的故事,实际上是借此故事来写贺知章,盛赞贺知章书法的高超绝妙。贺知章归乡前已入道,而又定居山阴,故以“山阴道士”作陪衬,意义深刻而贴切,毫无雕琢痕迹,而且饶有情趣。

这首诗基本是李白信手拈来之作,但他一下就抓住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绍兴的镜湖,另一个便是王羲之当年写字换鹅的故事。全诗实际上所写的也就是这两件事。但它们却都恰能表现出友人故乡即山阴的地方特色,同时也都能显示出贺知章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李白当时并未去过山阴,因此诗中所谓的“镜湖”、“山阴道士”之类,实际上还都是赠别友人时的一种想象之词。由此可见诗人炉火纯青的诗艺。

名家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西清诗话》云:唐人以诗为专门之学,虽名世善用故事者,或未免小误……李太白“山阴道士如相访,为写《黄庭》换白鹅”,乃《道德经》,非《黄庭》也。逸少尝写《黄庭经》与王修,故二事相紊。

洪迈《容斋随笔》:李太白诗云:“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盖用王逸少事也。前贤或议之曰:逸少写《道德经》,道士举鹅群以赠之,元非《黄庭》。以为太白之误,予谓太白眼高四海,冲口成章,必不规规然旋检阅《晋史》,看逸少传,然后落笔。正使误以《道德》为《黄庭》,于理正自无害,议之过矣。

沈涛《交翠轩笔记》:蔡绦《西清诗话》以李太白诗“山阴道士如相访,为写《黄庭》博白鹤”为误,云逸少所写乃《道德经》。《能改斋漫录》主其说,《广川书跋》亦云,世疑《黄庭经》非羲之书,以传考之,知尝书《道德经》,不言写《黄庭》也。涛案:《太平御览》职官部引何法盛《晋中兴书》: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鹅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乃知太白用事不误,后人少见多怪耳。

5、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上一篇:玉壶吟

下一篇:东武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