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合肥工业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2-10-04 22:03:07
...

合肥工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朱德、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9年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计划,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中文名:合肥工业大学

外文名: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

简称:合工大(HFUT)

校训:厚德、笃学、崇实、尚新

创办时间:1945年10月7日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

所属地区:中国安徽

主要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3个

硕士点:83个

博士点:31个

院士:2人

1、学校概况

合肥工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朱德、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9年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计划,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建校以来,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校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校先后荣获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花园式单位”、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学校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入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现有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校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工程博士学位授权;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种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49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3783人,专任教师2266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与讲座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学名师2人;长*年学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其中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5%进入世界五百强和中国五百强企业工作。学校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生荣获包括“挑战杯”与“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内的多个国内外重要奖项。学校桥牌队多次代表中国青年队参加国际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型飞机、卫星和大型水面舰船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项目。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并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学校目前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4项,先后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克拉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五十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与多所国(境)外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和交换学习项目,现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二百多名留学生在校就读,同时学校每学期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境)外访问学习。(以上数据截至2018年4月)

2、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袁自煌

校长、党委副书记:梁樑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陆林

党委副书记:陈刚

副校长:刘晓平

副校长:刘志峰

总会计师:闫平

副校长:季益洪

副校长:陈鸿海

3、科学研究

建校65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科研规模不断扩大、水平和实力显着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和支撑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以扎根江淮、工业报国、服务装备制造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研指导方针,鼓励和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作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科研价值理念,大力实施产学研工程,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科技发展年”、“科技创新年”、“科技质量年”、“科技拓展年”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学校科研实力显着增强,近五年来,我校科研经费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科研到帐经费从2005年的6800万元到2009年的2.58亿元,实现了较快发展。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量以每年60%的幅度递增,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13项。

4、人才培养

本专科教育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目前,我校共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554人,现在本科专业63个,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管经法相配套的学科专业结构。

研究生教育

合肥工业大学现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具有8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等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个;在校各类研究生4538人。

成人教育

近几年来,该院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自考助学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各类学历教育本、专科在校生8000余人,高教自考助学注册生1000余人,继续教育每年培训1000余人次。

5、院系设置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

数学学院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培训中心

体育部

技师学院

软件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6、学校文化

校歌

《弦歌一路高声唱》

北带淮河,南襟浩浩长江。

合肥工大在皖*。

器识为先,品德为上,求知求真,弘实学养。

弦歌一路高声唱,培育万千栋梁。

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

崇实尚新,我们永远的理想,

永远,永远的理想。

东临巢湖,西眺巍巍大别山。

合肥工大在皖*。

学术精进,思想开放,科技创新,教学相长。

青春如火好时光,志在祖国富强。

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

崇实尚新,我们永远的理想,

永远,永远的理想。

校徽


合肥工业大学校徽

校徽为圆形,内外双环结构显示了学校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努力的精神;采用红、白、黑三色,红色选取的是学校1958年建成的主教学楼的红砖颜色,与黑、白搭配,鲜明协调的色彩展示出工科院校稳重大方的气质。标志主体是该教学楼的正面视图,庄重典雅的造型,象征了学校厚重的文化积淀、扎实的人才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以及求实的学术态度。校徽上的中文校名是1979年*同志为学校题写,"1945"为建校年代。

校训

“厚德、笃学、崇实、尚新”

校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校友会

1985年元月,学校设立校友联络处,隶属校长办公室,后划归学工部。2011年6月,学校进行了大部制改革,校友会日常办事机构隶属校务部发展规划与对外联络办公室。1985年初,合肥地区校友会首先成立。1992年10月成立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友联谊总会”,校长王成福任会长,副校长陈贤忠、副书记王志方任副会长,建工系党总支书记管贤禧任秘书长。1996年5月,经安徽省民政厅登记,合肥工业大学校友会取得社团法人资格。陈心昭校长为会长,副校长韩江洪及王志方、管贤禧同志为副会长,校长办公室主任方毅兼任秘书长,李龙光同志为专职副秘书长,并且全国共有三十四个城市和地区成立了校友分会。现任会长是徐枞巍校长。

7、学校荣誉

*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中美绿色合作伙伴关系项目合作伙伴之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61所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13所重点高校之一;

全国首批60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

全国首批42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全国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

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全国首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