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刘完素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09:20:20
...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宗真子,居于金代的河间(河北河间市),故又名刘河间。号河间居士,又号通元处士。生于公元1120年(金·天辅四年),卒于公元1200年(金·承安五年)左右,享年80岁。刘完素是金代著名医学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国医学发展到金元,形成了医学流派“四大家”,即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争鸣的局面。在学术上有创新精神,对后世有很深远的影响。

姓名:刘完素

别名:刘河间

别号:守真子

自号:通玄处士

字:守真

性别:男

出生地: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

所处时代:金代

出生日期:1110年

逝世日期:1200年

主要成就:“六气皆能化火”学说

代表作品:《素问玄机原病式》

擅长:用寒凉药治疗伤寒

1、个人简介


刘完素

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别号守真子,自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因长年居于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故人称“河间先生”或“刘河间”。又传原籍为河北甘肃宁杨边村(今师素村)。他自幼聪慧,耽嗜医书,因母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学医。

他初曾拜陈先生(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其为医,独好《素问》,朝夕研读,手不释卷,终得要旨,并根据其原理,结合北方环境气修特点,及民众饮食醇厚、体质强悍的特性,围绕《内经》病机十九条,倡伤寒火热病机理论,主寒凉攻邪,善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等方治疗,名盛于大定、明昌年间(1161~1195年)。

金彦宗曾三次征聘,坚辞不就,章宗爱其淳素,特赐号为“高尚先生”。随着他的创新理论广泛流传,师从者甚多,先后有荆山浮屠、葛雍、穆子昭、马宗素、镏洪、常德、董系、刘荣甫等从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张从正、程辉、刘吉甫、潘田坡等,最终形成明显的寒凉攻邪医风。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

2、史书记载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乃撰《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虑庸医或出妄说,又著《素问玄机原病式》,特举二百八十八字,注二万余言。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号“通元处士”云。

3、注释

刘完素,字守真,是河间人。完素曾经遇到一个奇异的陈先生,拿酒让守真喝,守真喝得大醉,等到睡醒以后,就通达医术了,好像有人传授给他了。他撰写了《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剔除庸医或贬出虚妄的说法,又写了《素问玄机原病式》,举出二百八十八个字的例子,注解却有二万多字。他喜好使用凉剂,主要用来降心火、益肾水。完素自号“通元处士”。

4、生平事迹


刘完素

刘完索生活于宋朝南迁的动乱年代.由于战争连绵,天灾人祸不断,广大人民群众*,饥寒交迫,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各种传染病(疫疠)又不断流行,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由于他年幼对家贫无力付资。“致母亲因病数次延医而故,使刘完索深有感触,立志学医。他25岁开始研读《内经》。直到60岁为止,一边行医一边钻研,手不释卷,日夜不辍,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成为金元时期河间学派的开山鼻祖。

刘氏著述较多,主要有《素问玄机原病式》1卷、《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卷(1186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5卷(又名《宣明论方》,1172年)、《保童秘要》2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内经运气要旨论》、《三消论》l卷。另有《伤寒直格》、《伤寒医鉴》、《伤寒心要》。据考证为后人所著的托名之作。

由于刘完索医术高明,金章宗完颜璟曾3次聘他为官,都被拒绝。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在民间行医,深受百姓的欢迎和爱戴。他死后,当地群众为他树碑立庙。他的故里河间县刘守村至今还有他的坟墓和刘爷庙,700多年来供奉者绵延不绝。

5、学术思想

刘完素毕生重视《内经》的理论研究,认为医学的“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在以《内经》为指导的五运六气学说研究基础上,刘完素对火热病证进行了深入的阐发,指出了脏腑六气病机说、玄府气液理论,创立一家之说。为金元时期的医学争鸣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刘完素生活的年代医学受理学的影响,运气学说十分盛行。


刘完素

刘完素将《内经》的理论具体化,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一样,也有五运六气的兴衰变化,把五脏之病归于五运,把人体脏腑的虚实与六气的变化相联系,创立了脏腑六气病机说,把人体的内生六气与四时五运六气联系了起来,并且强调了内在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认为脏腑内生六气有变化,脏腑之间的生理平衡就被打破,随之表现为相乘而病,非旦如此,还由于脏腑六气之间的相干而影响其他脏腑而产生病变。由于各个脏腑本身的特异性,各个脏腑的虚实表现也各不相同.相同的症状表现在某一特定的脏腑为实,在另一特定的脏腑则为虚。这一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每一脏腑的特殊性。

2.刘完素发挥了《内经》的“亢害承制”理论。

刘完素以五运的承制关系来解释人体病理变化中本质与现象的内在联系.认为运气之间的相互承制是维持人体动态平衡的必要条件,脏腑六气如果亢盛到一定程度而破坏了正常的承制关系,就会产生病理变化.出现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如恶寒战栗本是寒病的特征,但如热极而甚,也会出现寒战的假象.这称之为“胜已之化”,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上就要泻过亢之气,治疗其本,而不能被假象迷惑。因此不难看出,刘完素对亢害承制理论的阐发.不仅对人体的病理、生理和病证的真假进行充分的说明和分析,而且对诊断和治疗也有极大的帮助。

3.刘完素被后世医家称为“主火论”者,治疗上则被称为“寒凉派”。

刘完素生活的时代热性病颇为流行,而且当时正值“和剂局方”盛行,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热病在流行,一方面辛燥温热之药滥用,弊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刘完素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学术观点,认为火热为病能相兼各气,各气为病又都能同化转归为火,同时火热又能衍生各气,由五志过极而导致的疾病.病机都与火热有关。基于主火论思想的主导,刘无素在治疗上善用寒凉之剂,创造了一整套治疗方法,把外感火热病证分为表证、里证和表里同病.治疗上分别采用发汗解表、下法和表里双解等方法。

4.刘完素的治疗用药特点应该说与他对病机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虽然他以寒凉派著称,在临证中又能非常重视辩证,用药全面合理,主张因人、因时、固地而异进行辩证施治,对当时轻视理论、滥用“局方”的倾向起到了纠正作用。根据心肾、水火之间的对应关系,刘完索认为一水难制五志之火,心火易亢,肾水易衰。在治疗上重视降心火、益肾水,以阴养阳,刨用了著名的方剂地黄饮子。根据刘完素提出的玄府气液学说,他重视治疗中开发郁结,保持机体玄府气液宣通,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都十分明确地强调了这一点。

6、人物轶事

一、某次乡间行医,路遇一少妇难产“假死”,拟葬之。刘完素听说缘由,给其把脉,认为尚有救,便用银针穴灸。顷刻间,孕妇苏醒,产下婴儿。从此,“神医刘完素”大名远播;“一针救二命”为人乐道。其事迹,甚至被演绎成神话故事广为传播。

二、1191年,金章宗-完颜璟的女儿得重症,御医无策。帝传旨:各州府荐医。河间知府吴锐将刘完素推荐给皇帝。刘用三副中药将其治愈。章宗欲封其为太医,刘坚辞不受,并借故溜走,之后在保定一带行医授徒。

7、金元四家

刘完素


刘完素等四大家

金代著名医学家,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自幼聪慧,耽嗜医书,因母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学医。刘完素生于洋边村(今肃宁县师素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因水灾随母逃难,定居今河间县十八里营村(今刘守村),世人称其为刘河间。辞世后,保定、河间十八里营、肃宁洋边村都建庙纪念。明正德二年(1507年)敕封其为“刘守真君”,以扬圣名。明万历年间,刘守庙扩为“刘守真君庙”。保定市、肃宁县师素村,分别于84年和93年重修“刘守真纪念堂”和“刘守真君庙”。

张从正

张从正(公元1156年--公元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朝睢州考城县部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或河南省兰考县小宋集北四里北沙岗)人。金朝四大名医之首。

张从正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为祖国医学的病机理论和治疗方法做出贡献,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又称为“攻下派”的代表。著有《儒门事亲》。

李东垣(李杲)

李东垣(1180~1251),男,汉族,又名李杲,字明之,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李东垣从师于张元素,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属易水派,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土,因此李东垣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

朱震亨

朱震亨,元代金华人,人称丹溪翁,又称为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早年学习理学,后改为习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罗氏将刘河间、张从正、李杲诸家之学尽传之,朱震亨接受金元诸家之说,结合个人见解和临床所得,加以发挥,提出人身之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

8、人物评价

刘完素医疗经验丰富,学识渊博,行医范围广阔。对内经、素问、运气多有研究,且见解精辟,并创“寒凉派”。他研究了南北方诱发疾病的不同因素,首倡火热论,将《素问·至真要论》中所讲的病机十九条大加发挥,将六气引起的21种病症扩大到181种,并指出有56种是由火热引起的,提出火热病理论,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刘完素与正定的李东垣、婺州朱丹溪、河南张子和并称“金元四大家”而居其首。一生贡献显著,著作颇丰,计有《素问玄机原病式》1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3卷、《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治病心印》1卷、《刘河间先生十八剂》1卷、《素问原机气宜保命集》3卷、《伤寒心镜》1卷、《伤寒医鉴》1卷。他首创的“防风通圣散”至今仍为治疗表里俱实及外科病毒之良方。时人称之为神医,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9、后世影响


刘完素

刘完素主要以《黄帝内经》为学术基础,他精研医理,把《内经》中的关于火热病致病原因的内容选摘出来,加以阐释,这就是著名的《病机十九条》。他还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治病,尤其是治疗热性病的时候必须先明此理,才能处方用药。他所创方剂凉隔散、防风通圣散、天水散、双解散等,都是效验颇佳的著名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着。对于《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他也有着精辟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善于运用五运六气的方法来看病。他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气运,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疾病,因此,医生在处方用药的时候必须灵活机变,具体分析。刘完素在治疗热性病方面的完整理论和对“五运六气”的独到见解,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甚至对于温病学派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

后人为了纪念刘完素对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他死后的几百年中,不断地为他修建庙宇,镌刻石碑,歌功颂德。直到今天,河间县西九吉乡的中刘守村和后刘守村之间还有他的墓,“刘爷庙”曾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毁,解放后又重新整修,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举行隆重的庙会来纪念他,足见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四库全书提要》说:“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中国医学发展到金元,形成了医学流派“四大家”,即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争鸣的局面。

10、后人纪念

师素村刘完素的出生地

刘完素生于洋边村,刘完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因水灾随母逃难,定居今河间县十八里营村(今刘守村),他自幼聪慧,耽嗜医书,因母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学医。开始曾拜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后为纪念名医刘完素,洋边村后改名为师素村,取“大师完素”之意。并在他家宅基地上建成“刘爷庙”,立塑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和三月十五日(相传刘完素的卒日和生日),邻县的百姓,都去朝拜,香火极盛,延续至今。1507年,明朝正德皇帝封他为“刘守真君”,明万历年间,师素村刘守庙扩建为“刘守真君”庙,1993年该庙重修。

刘守村刘完素墓所在处


刘完素墓

河间市西九吉乡刘守村原名十八里营,因为刘完素生活年代正是宋金战争时期,金军攻到河间,他们村变为金军的一个营盘,即东营十八盘,刘完素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神医,十八里营村改名为刘守村,由周姓财主出资修了刘守真庙。这里有前、中、后三个刘守村,被当地百姓称为“刘爷庙”的刘守真君庙位于中刘守村和后刘守村之间。

刘守村刘守庙至今还保留刘完素的瓮葬坟墓,位于正殿西偏南,地上封土用砖包砌,直径5米、高5米,下部是的磨砖六棱体,中部是圆柱体,顶部穹形体,墓前有金代名医“刘守真之墓”巨碑,这也是三大刘守真君庙中唯一墓地所在。

保定市刘完素行医和离世之地

保定刘守真庙,位于保定市西南部天威路,紧邻保定市中医院(原守真中医院),刘守真祠庙建在先,保定市中医院建在后,这种“庙院合一”形式在全国是唯一的,1984年6月刘守庙被保定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命名的六个“全国中医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11、代表作品

1、《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书中对《素问》中的“病机十九条”进行了补充发挥,在阐述五运六气理论的同时,结合临床常见的病证进行病原方面的归类,分为“五运主病”、“六气为病”两大部分。书中突出强调了“火热”为病,在临证治疗上主张运用寒凉性药物,该书成为后世医学流派中“寒凉学派”的重要学术著作。

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上卷介绍养生、诊法、伤寒、本草等内容,对风寒湿燥等病邪引起的多种病证作了病机、运气等方面的阐述分析;中、下卷介绍各科一些常见病证的证治,涉及内、外、妇、儿、针灸等各科病证,共计22种,记述了作者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与心得。

3、《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又名《宣明论方》,十五卷。本书将《素问》一书的病名及病候作了整理、分析,并制定了诸多方剂,使《内经》中所论的病证理法方药俱全,为学习和研究《内经》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书中也体现出作者所倡导的偏重寒凉治法的特点。

另外,还著有《伤寒直格》(又称《刘河间伤寒直格论方》,为刘完素所著,经其弟子葛雍编辑而成,结合运气学说论治伤寒)、《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为论述伤寒证治的专著)、《素问要旨论》、《三消论》等重要医学论著。杨威称赞刘完素的书“在农夫、工贩、缁衣、黄冠、儒宗,人人家置一本可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