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 2022-10-05 09:19:56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东及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绿春县接壤,南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为邻,西与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隔把边江相望,西北与镇沅哈尼族彝族拉祜族自治县连接,北及东北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交界。县人民*驻地联珠镇,北距省会昆明市350千米,西南距思茅行政公署驻地思茅市220千米。

中文名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别名: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中国云南省普洱市

下辖地区:2镇16乡

*驻地:联珠镇

电话区号:0879

邮政区码:654800

面积:5312平方公里

人口:36万人(2010年)

方言:西南官话、哈尼语

机场:思茅机场

车牌代码:云J

行政代码:530822

1、行政区划

截止2009年墨江县辖2镇16乡:联珠镇、通关镇、新安乡、孟弄乡、团田乡、新抚乡、景星乡、鱼塘乡、龙潭乡、文武乡、泗南乡、坝溜乡、那哈乡、雅邑乡、龙坝乡下设164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社区,2311个村民(居民)小组。

2、历史沿革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墨江历史上曾名“恭顺”、“他郎”,1915年始称墨江。

古属西南夷地,唐南诏时期属银生节度(景东县)地,为阿焚诸部所据。

宋大理国时期先后为威楚路因远部(元江因远)和马笼部(新平漠沙)属地。

元宪宗四年(1254)他郎内附,七年复叛。至元十三年(1276)设他郎千户所,隶属元江万户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他郎千户所为他郎寨长官司.隶属元江路。

明永乐四年(1406),改他郎寨长官司为恭顺州,州治在碧朔(今碧溪乡*驻地),隶属元江军民府。弘治年间曾改隶临安府(建水县)。嘉靖十二年(1533)移恭顺州治至他郎寨(今县城)。

清顺治十六年(1659)元江府“改土归流”,辖奉化、恭顺两州。雍正十年(1732)裁曲靖府通判移驻他郎寨,设他郎厅,仍隶属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元江府降为直隶州,他郎厅不便归州管辖遂改隶普洱府,以定南、儒林二土司并隶他郎通判。

民国2年(1913)废厅改县,改他郎厅为他郎县,县列二等,隶属迤南道(驻地普洱)。民国4年经云南省督军公署参谋长、陆军中将郡人庾恩旸提议,由县长熊朝梁集绅协商,呈准以境内之阿墨江为名,改他郎县为墨江县。民国18年墨江直隶于云南省。民国30年隶属宁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5年改隶新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月7日墨江县城解放,8月3日墨江县临时人民*成立,隶属思普区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5月4日正式成立墨江县人民*,隶属宁洱专员公署,1953年3月宁洱专员公署改为思茅专员公署,墨江遂隶属思茅专员公署。1979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墨江县,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同年11月28日,在县城召开了自治县成立大会。

3、人口民族

墨江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据1999年统计,县内人口总数超过万人的有哈尼、汉、彝3个民族,千人以上万人以下的有傣、拉祜、布朗3个民族,千人以下的有瑶、回、普米、白、壮等14个民族。

4、地形气候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墨*高箐深,沟河纵横。境内山脉属哀牢山系,全县地形北部狭窄、南部较宽,似纺锤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山峰有204座,其中海拔超过2000米以上山峰64座,最高峰为县境北碧溪乡马路村大尖山、海拔2279米。海拔最低点为县境南部榄皮河阿墨江汇入李仙江处,海拔478.5米。境内海拔相对高差1800.5米。墨江是低纬度湿热山区县,山区面积为总面积的99.8%,坡度小于8度的坝区占0.02%,全县仅县城驻地有一大于3平方千米的小坝子。18个乡(镇)有12个乡(镇)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强烈,光热资源丰富,据墨江气象站多年观测统计:全县年平均日照数为2161.2小时,辐射总量131.0l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7.8℃,最高为6月,22.1℃;最低为1月,11.5℃;年平均降水量l33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16.6天;四季不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每年5~10月为湿季,降水量为全年的84%,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6%。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墨江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北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均有,少数高寒山区还具有寒带特点。往往一座山具有三种气候特点,山头寒、山腰温、山脚热。

5、经济概括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一、综合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2818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410万元,比上年增长7.0%,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70674万元,比上年增长24.4%,拉动经济增长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5103万元,比上年增长7.2%,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1759元,比上年增长13.7%。非公经济增加值1616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占生产总值的37.8%,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9:39.9:29.2。

2013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0.83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从事一产业从业人员15.26万人,从事二产业从业人员0.85万人;从事三产业从业人员4.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9%,比上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

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62246万元(含缴入*、省、市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上年增收8967万元,增长16.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701万元,比上年增收5454万元,增长20.0%;其中:完成增值税2910万元,增长25.0%;营业税8605万元,增长17.6%;企业所得税1768万元,下降13.8%;个人所得税300万元,增长23.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9209万元,比上年增支34210万元,增长23.6%。其中:教育支出32089万元,增长3.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9135万元,增长54.7%;医疗卫生支出18476万元,增长16.1%;农林水事务支出27380万元,增长3.7%。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875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

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679740亩,比上年增加1322亩,增长0.2%;油料种植面积38443亩,增加707亩,增长1.9%;糖料种植面积17825亩,增加884亩,增长5.2%;烤烟种植面积93098亩,增加10098亩,增长12.2%;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99457亩,其中:当年新种植2590亩。

全年实现粮食产量148000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夏粮8501吨,增长1.1%;秋粮139499吨,增长4.1%。

全年实现油料产量3387吨,增长1.3%;糖料产量64770吨,增长5.7%;烤烟产量11975吨,增长5.7%;茶叶产量10520吨,增长22.3%。

全年木材采伐量13664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0.3%。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3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333公顷。

全年肉类总产量22205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猪肉产量18110吨,增长5.6%;牛肉产量1815吨,增长9.6%;羊肉产量380吨,增长5.0%。禽蛋产量1672吨,增长29.6%。大牲畜年末存栏143072头,持平;生猪年末存栏365512头,增长9.4%。

全年水产品产量23023吨,比上年增长21.0%。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为33125公顷,其中:水田8471公顷,旱地24654公顷。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00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3986万瓦特,增长14.4%;农村用电量1249万千瓦时,增长10.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557吨,增长4.7%;农药施用量189吨,增长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753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0%。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9086万元,增长34.4%。其中:实现利润26651万元,增长51.7%。

年末,县内有资质建筑业企业2家,从业人员3783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184万元,比上年增长72.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3142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利润184万元,比上年增长82.2%。全年房屋施工面积为142580平方米,竣工面积为71227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363个,比上年增长278.1%,其中新开工项目353个,比上年增长330.5%。共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8658万元,比上年增长28.3%。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4429万元,比上年增长287.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1564万元,比上年增长42.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2665万元,比上年增长3.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2.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8400万元,增长222.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700万元,增长49.8%。全县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36316万平方米,下降15.9%;商品房屋竣工面积58354万平方米,下降53.0%;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4396万平方米,下降40.5%,商品房屋销售额40823万元,下降29.2%。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按销售地域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905万元,增长17.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258万元,增长9.6%。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完成6135万元,比上年增长20.6%;非公有制经济完成80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2个,实际到位资金总额222190万元。其中: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12760万元。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68523辆,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1180辆,增长6.1%。全年客运量80.85万人,下降0.8%;旅客周转量7276.9万人公里,下降0.8%;货运量94.99万吨,增长18.0%;货运周转量7124.3万吨公里,增长18.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848万元,比上年增长8.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918户,移动电话用户184849户,宽带上网用户9138户。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18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675万元,比上年增长44.1%。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480769万元,比年初增加73861万元,增长18.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58960万元,比年初增加36995万元,增长16.7%。

全年保费收入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5.2%;支付赔款1638万元,比上年增长52.4%。

6、自然资源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植物资源

树种:据1992年调查,全县树种共698种,以思茅松、栎类、桤类、柏木、桦木为主。其中,被国家列为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的有中华桫椤、秃杉、云南红豆杉、滇南莲座蕨、野茶树、薄叶三尖杉、滇桐、云南石梓、顶果木、滇南菠萝蜜、光叶天料木、滇南风吹楠、林生芒果、楠木、番龙眼、千果榄仁、红椿、翠柏18种。

药材:据1989年全县中药资源普查,境内植物药材主要有防风、南板兰根、茯苓、龙胆草、乌梅、山楂、木瓜、威灵仙、花椒、三七、余甘子、木蝴蝶、勾藤、翻百叶、草乌、何首乌、毕呈茄、夏枯草、白有、伸筋草、金毛狗脊、草血竭、重楼、百花蛇舌草、松花粉、小茜草、贯仲、杜仲、台乌、百部、柿蒂、鱼腥草、胡秃子、金果榄、木贼、侧柏、柏子仁、桃仁、三岛药材、石斛、桑寄生、覆盆子、蔓荆子、金银花、黑故子、天冬、麦冬、五味子、黄精、野三七、高良姜、石苇、卷柏、青蒿、续断、百豆蔻、红豆蔻、宿砂、灯台叶、海金沙、雷叶、樟木子、大芦子、黄槁木、淡竹叶、益母草、金竹茹、丝瓜络、大通草、栀子、焦桂、三棵针、大黄藤、石菖蒲、山奈、姜、马鞭草、车前草、梨、香橼、陈皮、葛根、苍耳子、草决明、牛耳大黄、谷精草、青香子、瓜蒌、急性子、棕榈子、千年健、郁金、苏木、神衰果、鹿仙草、土茯苓、青叶胆、紫草茸、砂仁、吴萸、川楝子、龙虎草、女贞子、猪鬃草等。

花卉:境内野生和人工栽种的花卉主要有梅(6种)、桃(4种)、桂(5种)、菊、丁香、海棠、杜鹃、芍药、凤仙(4种)、木槿(5种)、蔷薇、紫薇、月季、莲花、报春、长春、玫瑰、玉簪、绣毯、芙蓉、茶花、鸡冠花、刺桐、石竹、栀子、缅桂、樱花、水莲花、洋草花、百合花、金丝荷、串枝莲、凤毛竹、黄泉妹、素馨花、剪春萝、夹竹桃、马鹿花、七姊妹、芸香草、扁竹兰、海石榴、迎春花、木瓜花、子午莲、金银花、牵牛花、秋海棠、马樱花、攀枝花、珍珠兰、夏惠兰、韭菜兰、秋枝兰、冬雪兰、玉兰、君子兰、米兰、剑兰、春兰、墨兰、星宿花、乌萝花、电灯花、野桂花等。

粮食作物:民国时期,见于记载的有罗平谷、蚂蚱谷、麻线谷、长芒谷、连谷、山谷、吊谷、旱谷、饵诀谷、白眼谷、紫谷、红谷、红心谷、大麦、小麦、高粱、玉米、小米、芦谷米、荞、稗、蚕豆、黄豆、豌豆、大小白豆、黑豆、大小绿豆、红豆、冰豆、架豆、花豆、泥鳅豆、琥珀豆等。*成立之后,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全县有粮食作物品种632个,其中,水稻382个,陆稻108个,玉米31个,杂豆46个。

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甘蔗、大麻、苎麻、烟草、巴蕉芋、木薯、咖啡等。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蔬菜:民国时期,栽种和野生的蔬菜主要有葱、韭、姜、蒜、芫荽、芥、芋、莒头、蕨、薯、山药、莲藕、芹菜、白菜、青菜、茄子、茴香、波菜、萝卜、莴笋、丝瓜、冬瓜、南瓜、苦瓜、黄瓜、土瓜、蚕豆、豌豆、豇豆、绿豆、四楞豆、辣子(8种)、花椒、藜蒿、藜莴、荠菜、川芎、笋、茭瓜、慈菇、草芽、香椿、苋菜、蓼草、苤蓝、芥蓝、萨兰、苤菜、芦子、柴花、葫芦、臭菜、蓊菜、甜菜、京白菜、茼蒿菜、洋花菜、马铃薯、蕃茄、牛皮菜、豌豆菜、甘露子、螺蛳草、木浆子、君子芋、石花菜、春不老、藤花、山白花、老鸹花、棠梨花、马鹿花、山节花、酒平花、宣统菜、民国菜等。*成立后,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全县蔬菜品种达120多种。

果类:民国时期,栽种和野生的有芭蕉、杏、梅、梨、桃、栗、李、柿、柑、桔、枣、花红、石榴、胡桃、木瓜、香橼、葡萄、甘蔗、樱桃、杨梅、山楂、橄榄、菱角、藤果、荔枝、菠萝、荸荠、棠梨、黄果、桑椹、龙眼、酸角、枇杷、拐枣、黄茨(黄泡)、泡木果、芒果、多裱、棕果、哈哈果、鼻涕果、左黑果、十年果、羊咪果、戛利菔、无花果(鸡嗉果)、落花生、水林果、缅石榴、佛手柑、覆盆子、酒醉果、黄皮果、天干果等。*成立后,据农林部门调查统计,全县果类达126种。

食用菌:主要有鸡纵、奶浆菌、羊肝菌、青头菌、见手青、黄连头、鸡油菌、刷把菌、牛肚菌、米汤菌、松毛菌、马屁泡、香蕈、香菌、木耳、干巴菌、白参、胭脂菌等。

动物资源

兽类:1949年前,境内野兽主要有虎、豹、熊、豺、狼、破脸狗(果子狸)、獐、鹿、麋、猿、猴、麂子、岩羊、狐狸、刺猬、豪猪、野猪、野牛、野猫、野兔、野狗、水獭、旱獭、大灵猫、穿山甲、松鼠、山鼠、银鼠、蝙蝠等。1949年后,虎、野牛已绝迹,熊、豹、豺、狼、水獭等也很少见,其他各种野兽数量大大减少。

鸟类:1949年前,境内主要有孔雀、白鹇、野鸡、麻鸡、竹鸡、锦鸡、迷多罗鸡、鸠、鹰、鹞、鹬、燕、鸥、莺、土鸳鸯、鹭鸶、野鸭、水葫芦、水扎、秧鸡、蟥蟮官、青鹧、火鹊、谷娘雀、鸟鸦、喜鹊、啄木鸟、鹦鹉、鹦哥、翡翠鸟、八哥、猫头鹰、更虎、鹌鹑、鹧鸪、布谷鸟、鸬鹚、画眉、土画眉、铁连甲、麻雀、山麻雀、小灵雀、点水雀、绿豆雀、蜡嘴雀、黑头公、杜鹃鸟、山呼、黄鹂、百舌鸟、拖白练、知更鸟、伯劳、桐花凤、号寒虫、赶马鹊、夺窝鹊、咕拱鹊等。1949年后,土鸳鸯等已濒临绝迹,其他各种鸟类数量也大为减少。

两栖爬行类:境内两栖类动物主要有鳖(团鱼)、乌龟、青蛙、田鸡、石蚌、蛤蚧、蟾蜍(癞浆包)等,爬行类主要有蟒、水蛇、麻蛇、眼镜蛇、称杆蛇、青竹标、翠绿蛇、红脖子蛇、蚂蚁堆蛇、四脚蛇、立马鬃、蜥蜴等。

昆虫类:境内主要有蜜蜂、花脚蜂、七里蜂、瞎子蜂、厚皮蜂、猪屎蜂、黑蜂、岩蜂、夜蜂、锅盖蜂、葫芦蜂、黄土蜂、细腰蜂、墙洞蜂、蝉、蚂蚁、蟑螂、蝎子、蜘蛛、螳螂、蝴蝶、蟋蟀、萤火虫、蜉蝣、蛀、蝗、螟、蜈蚣、蚜虫、蚯蚓、蝼蛄、断肠虫、蚂蟥、蜻蜒、蚱蜢、尺蠖、独角仙、蝇虎、毛虫、蚤、虱、蝇、蚊、蛾、蜗牛等。

鱼类:1949年前,境内主要有鲤鱼、鲫鱼、虾、螺蛳、泥鳅、鳝鱼、鲦鱼、白鱼、沙头鱼、猪嘴鱼、面瓜鱼、公白鲦、豹子鱼、木刻鱼、巴渣鱼、花泥鳅、江鳅、石扁头、大头鱼、细鳞鱼、鲫壳鱼、汪蛳鱼、青鱼、草鱼等。1949年后,自然繁殖的鱼类不断减少,人工放养的鱼类逐年增多,并新引进了罗非鱼、埃及江鳅、非洲鲫鱼等种类。

家畜家禽:境内家畜主要有马、驴、骡、牛、山羊、绵羊、猪、狗、兔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鸽等。

矿物资源

金属:境内发现的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铝、铅、锌、镍、铬、钴、铭、钯等,其中,黄金蕴藏量在云南省名列前茅。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金矿:蕴藏在距县城东北10余千米的金厂梁子山中,据云南省冶金地质勘探3ll队探明,黄金工业储量达27吨,银储量达100吨,矿床属石英脉型和蚀变构造带型,含金石英脉成带、群出现,单脉长120米,厚0.3至l米,每吨矿石含金7至40克,含银80至150克,属云南省迄今所发现的惟一大型原生金矿床。矿区附近另有镍、壳硅酸、石棉、蛇文石等矿藏资源。据史料记载,金厂梁子开采黄金始于清代道光初年,咸丰至同治年间曾盛极一时,远近商贾蜂拥而来,矿工达2000余人,年产黄金万余两。民国时期曾建立过坤勇金矿公司,最高年产金达2000余两。

*成立后,1976年建立了墨江金矿,据1979~1993年统计资料:15年共产金4.2吨、银11.2吨,其中,1982年为最高年,产金617千克、银1627千克。

银矿:据民国《墨江县志稿》记载,今新安乡境内得宝洞,明代盛产硫化银及铅锌矿,含银量亦富,明末清初厂情极盛,至嘉庆年间渐衰,光绪末年(1908)复开一次后停止。现境内除金厂梁子已探明藏银并产银外,其余地方未曾探明和开采。

铜矿:境内铜矿分布零星,藏量较少,历史上今忠爱桥乡境内帮岛河一带曾开采过。据民国《墨江县志稿》载:帮岛河铜厂前清道光年间开采,获多数自然铜及绿铜矿,未几年即停止,光绪初年(1875)复办,然产矿不多,得不偿失,旋亦停工,后即无人过问,每年雨天水涨,河中往往冲出自然铜块,大小不一,有重数斤至十数斤者。另据《墨江三十年历史资料》(1949~1979)载:通关的蚌坪、雅邑的牙骨等地分布有小型铜矿,储量不明。

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新安乡境内得宝洞一带。据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探明:矿区面积为5平方千米,铅锌藏量达72327吨,其中铅20180吨,锌52147吨。铅矿平均品位为2.83%,锌矿为7.32%。1993年墨江县办厂开采,当年产锌l254吨。

非金属:境内发现的非金属矿藏有盐、石棉、石膏、煤、硒、硅、硫磺、石灰石、石英石、花岗石、重晶石等。

盐:零星分布于境内景星乡至文武乡一带,含量低,藏量未曾探明。清雍正三年(1725)在今龙潭乡境内的磨铺开井产盐,之后时开时停。其中,民国10年(1921)曾产盐二十余万斤,运销附近各县及越南等地。1949年后磨铺盐井一直未再开采。

石棉:主要分布于金厂梁子至龙坝勐里一带,据《墨江县三十年历史资料》载,其远景储量达160万吨。1958,年墨江县办厂开采,至1960年关停,共产石棉l500吨。1969年又重新办厂开采,1970~1978年共生产石棉2072吨。

煤:主要分布于境内孟弄、新安、碧溪、双龙、联合、坝溜等乡,有草煤、柴煤、烟煤、无烟煤4个种类,藏量未曾探明。1956年至今有少量开采。

石灰石:广泛分布于县境各地,属墨江县开采最为普遍,且产量较大的非金属矿物,藏量至1993年未曾探明。所开采的石灰石,主要用于建材、建筑业。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水资源

墨江县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由自然降水、过境水、地表水、地下水四部分组成。全县多年来降水量81.12亿立方米,所产生的水资源总量达50.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8.12亿立方米,地下水12.2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在不同年份情况为:平水年49.34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42.28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31.72亿立方米。另外,境内阿墨江、把边江、泗南江及其他河流的年过境水量达84.91亿立方米,蕴藏有大量的水能。据水电资料表明: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24.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7.31万千瓦,现只开发9600千瓦,不到蕴藏量的1%。

境内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南部多,北部少,由南向北递减。北部地表水径流深300~900毫米,南部地表水径流深800~1400毫米。年内降雨情况是:5~10月份多,地表水径流量占全年85.9%,11月至次年4月份少,地表水径流量仅占全年14.1%。

7、社会事业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0所,小学校及教学点54所,幼儿园15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中学在校生13709人,比上年增长2.5%;小学在校生20355人,比上年下降1.6%;在园幼儿人数5123人,比上年增长8.1%。全县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9.98%,与上年持平。

全县专利申请8项,获准专利授权8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33%。

二、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共有民族歌舞团体1个,国内演出72场;其中:农村演出50场。公共图书馆1个,馆内藏有图书61749册;文物管理所1个,文物藏品162件/套;文化馆1个,组织品牌节庆活动1次,组织文艺活动3次,举办训练班8次,培训1300人次,举办展览8场;乡镇文化站15个,组织文艺活动126次,举办训练班83次。

全县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5.31万人;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5.91万人。有线电视用户数17416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15522户。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23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个,村卫生室16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6个。实有病床床位914张,卫生技术人员82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1人,注册护士224人。

全县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62.20/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88.70/10万。

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6.47万人,全年出生率为12.06‰,死亡率为6.58‰,自然增长率为5.48‰,城镇化率达25.8%。

全年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14967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4593元,比上年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92元,比上年增长14.7%。

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309人,比上年末增加687人,其中参保职工8018人,增加503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291人,增加18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169人,增加8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645人,增加7053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2153人,增加588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494人,增加6936人。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090人,减少8647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516人,增加21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574人,减少8677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296375人,参合率为98.11%,合作医疗费用支出总额为9866.42万元,受益67.50万人次。

全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农保和被征地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98826人,领取保险金人数为37379人,全年共支出保险资金3028万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177人,领取保险金人数为4108人,全年共支出保险资金233.92万元。

全县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人数为5372人,全年累计支出保障金1814.84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人数为73842人,全年累计支出保障金9291.96万元。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四、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建成蓄水工程86座,蓄水库容115922万立方米,其中:水库42座,蓄水库容115794万立方米。全年蓄水工程当年实际供水量9994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8229万立方米,增长215.2%;工业生产用水100万立方米,增长233.3%;生活用水1373万立方米,增长553.8%;生态环境用水10万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全县森林面积531万亩,森林覆盖率62.8%,活立木总蓄积量1921万立方米。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4人,比上年下降69.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93人,比上年下降73.4%。

8、历史名人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许鸣端(1843~1926),墨江县景星乡涵德村南阳人,晚年移居景星街。许呜端青年时代正逢田四浪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1863年他全家外出逃难,战乱中父母、姐妹及弟弟先后遭难和饥病而亡。1870年他返回家乡时,全家只剩其妻和两个儿子。他根据耳闻目睹田四浪农民起义的情况写成了《九甲遭难实录》。1871年,田四浪农民起义军被镇压以后,他郎厅府派员前往九甲清理田产,查出涵德有绝户、叛户产6份,年收租谷24京石。许鸣端、王有洲等请求将此田产作为办学资产,获准后在涵德办义学。因办学资金不足,许又率先捐出钱粮、田产,在其带动下,民众纷纷捐献。1886年,涵德义学建成,许亲自任教,并延聘品学兼优之士到校教学。义学开馆后,学风甚好,教师诲人不倦,学子学而不厌,俗美风清,人才辈出,声名远播。九甲五海地方及邻村甚至邻县学子纷纷前往求学。许鸣端晚年移居景星街,仍倡学兴教不止。景星小学课堂不够,他捐出自家楼下房屋作学校教室。原景星小学校长武嘉铭对许鸣端评价说:许老先生有远大的眼光,是我们办学兴教的奠基人,他把毕生的心智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这里之所以人才济济,尊师重教,代代相传,是继承了许老先生的遗愿。1926年,许呜端在景星街无疾而终,享年83岁。

孙世恒(约生于道光初年,卒于光绪初年)字贞夫,墨江县玖联镇人。幼年读书极刻苦,长大后勇谋过人,沈潜英毅,孝友性成。清咸丰年间办团练,剿办游匪,积极参与镇压田四浪农民起义,因军功于同治四年(1865)晋升为普洱镇他郎左营游击,后官至副将。孙世恒晚年致力于地方公益慈善事业,倡首捐建把边江、阿墨元、元江等处铁索桥,倡捐修葺涟漪桥、文庙,将县城至赖蚌一段土路改铺为石板路,以利商贾行人。热心地方教育事业,圣庙修葺后,增设联珠书院,捐田产数份作书院膏火田,以奖掖后进。平时邻里乡民有丧娶等事而不能自给者,经常周济,受乡里称颂。

张佑之(1855~1919),又名宝臣,字辉吉,清末民初墨江县著名中医。张佑之医术系家传,父张兆兰亦是名医。青年时即从其父学医,他刻苦好学,善于钻研,经多年学习和实践,医术日益精湛。他从医数十年,治病严谨,精于伤寒瘟病,妙手回春,经他手治愈的人不计其数。地方人士赞誉他“法遵仲景”。他为人忠恕,交以道,接以礼,施医施药,民众称他为“好人一个”。赞誉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题赠匾额甚多。普洱镇左营游击赠匾称其“青囊济世”,守备李佩芳赠匾称其“不亚儒术”,右营千总李汝才赠匾称其“理明术良”等。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庾恩荣(1878~1953),字臣尧,墨江县碧溪乡人。年20父母双亡,他克承父业,立意经商,并抚育诸幼弟成长。清末在昆明登仕街开设荣庆和商号,经常往来于京、沪、汉等处经商,并赴日本考察过商务。1922年集资组设“普利盐号”,重开猛野井,年产盐180余万斤,行销滇南及越南河内等地,1928年收盘时资本达30余万元。他重义轻财,在省城还任墨江旅省同乡会会长,常资助在省城的墨江学生和同乡。热心家乡地方公益事业,1923年捐资700银元在墨江普益社内设立“臣尧图书馆”。筹办墨江中学建校,他也曾捐资和主持其事。他除终生经商外,还投身政界和社会活动,1929年担任富滇银行总办和云南省整理金融委员会委员,1930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昆明分会会长,1949年当选为省参*。此外,他还担任过云南省赈济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立法委员会委员,云南等区选所委员等职。1953年庾恩荣病逝,终年75岁。

卫奎章(1882一1957),字奉五,墨江县龙坝乡曼婆村人。民国5年(1916)在思茅初级师范读书,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师。卫奎章自幼跟从兄长学医,刻苦用功,记忆过人,能熟背《医宗金鉴》全书,精研《伤寒论》,曾辑有《伤寒论摘记》一本。擅长内妇科,对妇科经、带、胎、产有独到见解。精于脉理,处方稳重,用药灵活。在县城德发祥坐堂悬壶。1947年发起成立墨江县医药公会,任常务理事。被聘为贫民义诊所医师。*成立后,1956年参加玖联镇联合诊所,为主治中医,曾当选为墨江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病逝,享年75岁。

9、地方特产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紫米: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穿县城而过。在北回归线上种植的墨江紫糯米历史悠久,是滇西南的特产,因米呈紫黑色而得名,属糯米类,俗称“紫珍珠”,《红楼梦》中称之为“御田胭脂米”。墨江紫米以粒大饱满、粘性强,蒸制后能使断米复续,质地醇厚而著称,远销京、津、沪、杭及香港等地。由于墨江紫米品质甚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曾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被列为专用食品。墨江县已建成3万余亩紫米种植基地,年产优质紫米9000余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紫米生产基地。同时,墨江还建有以紫米为原料的酒业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墨江天溪紫米封缸酒、墨江紫谷酒。其系列产品天溪紫米封缸酒获1992年巴黎国际名优酒展品会金奖、1994年获*万国博览会特别金奖,2003年天溪紫米封缸酒和天溪牌紫谷酒双双被中国企业品牌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著名品牌”称号。

10、风景名胜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墨江县原名他郎厅,清道光年间,当地的文人学士曾将境内的风景名胜,择优选出八景,并得到他郎通判的认可,一直流传至今。

九叠联珠:为县城东北的联珠山,从土地塘梁子起,迤逦至县城,共为8个山包,形如一串翠绿色珍珠,后来又在第八个山包下建了一座寺观“观音阁”,凑成九九之数,故名“九叠联珠"。九叠联珠第4、5、6、7叠上分别建有玉皇阁、三义庙、文庙、中学、县衙门。现玉皇阁、三义庙已毁。

双溪绕阁:观音阁建在天溪河和涟漪河交汇处,两河环绕观音阁交汇后向南流去,故得名双溪绕阁,阁上悬挂一幅“九叠联珠三宝地;双环玉抱小西天”的佳联,至今为人传诵。现观音阁早已拆毁,景点不复存在。

青烟古洞:位于县城西3.5千米处的埔佐村头一棵大树旁。相传此处有一岩洞,从洞口终年冒出一股袅袅青烟。人们可根据青烟而卜吉凶。后来因前往参观祈祷者络绎不绝,当地百姓不堪重负,遂用铁锅将洞口盖上,用土填实,从此再无青烟出现。现此景点已无。

双峰叠键:位于城南12千米的双龙乡五素村,指“五素尖山”和“五岗山”两山,两峰对峙、形容叠键。双峰叠键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哈尼族祖先阿基洛奇洛耶和密扎扎斯扎依为--,争取婚姻*而双双逃到他郎河边。为堵追兵,洛奇洛耶便从天下挑来两座山,要堵住他郎河水,使之变成大海,但正挑到河中,突然扁担铜销断了,两座山便掉在河两岸,长成了两座高大的尖山。

笔架连峰:指城南5千米桑田村后的山峰,三峰耸立,形如笔架,故名。旧时在山顶建有一石塔,名“文笔塔"。现文笔塔已毁,只留遗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龙泉滚珠:在城南桑田村旁龙树脚下,有一池塘,名龙泉,水从塘底向上翻涌,冲动塘底白沙,滚动如珠,故名“龙泉滚珠"。1993年拨款捐资重新修复,四周古木苍苍,水气弥漫,尤其是盛夏,人临其间,此地却凉风习习暑气顿消,是避署游玩的好地方。

碧岫灵仙:在县城西北22千米的遮碧山,古时有一石洞,常见彩云绕护。隐士余成龙曾在山上结茅庐-,山顶原建一座庙,传说庙内住有仙人,故又名“仙人城"。现无遗迹,景点亦不复存在。

墨江锦澜:位于阿墨江瞻鲁坪大桥(现忠爱桥)下的江面上,每当下午,夕阳余晖照射,清风徐来,江面上金光万道,水波粼粼,颇为壮观,故名“墨江锦澜"。

上一篇: 普洱市思茅区

下一篇: 刘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