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09:20:08
...

景谷位于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县内具有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高效性等特点,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热区、能源、矿藏等自然资源优势。景谷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杧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区中部偏西。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产地之一,国务院特定的晒青毛茶的代表样和制样区。是云南省重要的林浆、林板、林化产业基地。

中文名称: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中国云南省普洱市

*驻地:;威远镇

电话区号;:0879

邮政区码:;666400

面积;:7550平方公里

人口:;29万(2012年)

车牌代码:;云J

行政代码;:530824

1、行政区划

辖钟山、凤山、景谷、边江、半坡、勐班、碧安、益智8个乡和威远、永平、正兴、民乐4个镇,下设132个村委会、1929个村民小组。

2、历史沿革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建制始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景谷属益州郡哀牢地。唐(南诏)时,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设威远城,属银生节度(今景东)。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立威远州,属威楚路(今楚雄)。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制威远土知州,属楚雄府。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升为威远府,直隶省承宣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土归流”后,设威远厅,属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威远厅改属普洱府。

元年(公元1912年)改为威远县。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威远县为景谷县。1949年6月景谷县和平解放,同年6月6日成立景谷县人民*。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辖地,同年12月25日召开成立自治县庆祝大会。此后,每年12月25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

3、人口民族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总人口29170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1%,以傣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6.3%,县内居住着汉族、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布朗族、白族、瑶族、苗族、满族、普米族、壮族、纳西族、佤族、高山族、京族、基诺族、傈僳族、布依族、土族、侗族、土家族、怒族等24种民族,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64人。

4、地理概况

景谷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杧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地区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

5、地形气候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景谷县地形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地处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以山地高原为主,谷坝镶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地貌形态特征可分为澜沧江峡谷、中山丘陵盆地和侵蚀剥蚀中山山地,土壤从坝区河谷到山区半山区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等,以赤红壤面积为最大,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60.6%,土壤的特点多为偏酸缺磷少氮钾不足。属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年均相对湿度77%,年均无霜期354天。年降水量为1354毫米、蒸发量1916.4毫米、平均雨日数164.1天、平均气温20.1℃,≥10°的积温为7360.9℃;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3小时。

6、自然资源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动植物资源:有珍稀动物28种、珍稀植物23种。

矿藏资源:县内有铜、铁、铅、锌、金、石油、煤炭、岩盐等20余种。

水资源:澜沧江流入县境迂回西部,主要河流有威远江、小黑江。境内水资源总量67.2亿立方米,中小水电水能理论蕴藏量76万千瓦,初步规划可开发利用27万千瓦;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景谷最大的优势资源,全县林业用地874.9万亩,占总面积的77.5%,人均拥有林业用地30亩,是全省人均的3倍,是全国人均的10倍;森林覆盖率达74.7%,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5倍多;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514.6万立方米,人均拥有193立方米,是全省人均的5倍,全国人均的23倍;林木年生长量达210.45万立方米,其中:思茅松占88.7%;年木材消耗量为89.6万立方米,林木年净生长120.85万立方米。

7、经济概况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2012年景谷县实现生产总值615029万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2390万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0679万元,增长27.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97900万元,增长2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960万元,增长14.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9、10.9、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9%、64.1%和19%。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70572万元,增长19.5%,比重达44%,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化率38.0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9%。全县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270572万元,同比增长19.5%,占生产总值的44%。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0100户,注册资金50900万元,从业人员15120人;有私营企业483户,注册资金87960万元,从业人员9764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44户,注册资金64262万元,从业人员6157人。全县实现招商引资项目21个,签订框架协议10个,协议资金267.5亿元,其中市级以上协议资金23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11亿元。

农业: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7838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后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产值174308万元,增长15%;林业产值116180万元,下降5.4%;牧业产值55957万元,增长7.2%;渔业产值33085万元,增长29.7%。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实现全面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7.06万吨,同比增长5.5%。其中稻谷产量6.02万吨,减6.9%;玉米7.67万吨,增长13.2%;大豆3529吨,增长27.9%;小麦5811吨,增长10.4%。甘蔗、烤烟、咖啡、橡胶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幅度增长,甘蔗10.79万亩,同比增长10.4%;烤烟8.45万亩,增长24%;咖啡5.02万亩,增长70.3%;橡胶15.95万亩,增长13.5%。

2012年实现木材采伐118.9万立方米,同比略增3.6%;合理开发林业资源,严格执行*松脂限采令,全年松脂产量4.1万吨,同比减18.4%。

猪存栏29.19万头,同比减1.8%,出栏21.46万头,增长12.3%;家禽存栏146.54万只,增长9.01%,出栏185.16万只,增长9%。肉类总产量1.85万吨,增长5.6%。水产品产量2.6万吨,增长29.7%。

工业建筑业: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682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后比上年增长32.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九增一减。九增:纸浆157229吨,同比增长64.6%;水泥198371吨,增长26.7%;原煤159295吨,增长1.3%;食糖33325吨,增长30.7%;酒精2727千升,增长18.7%;松香42708吨,增长67.8%;发电量44741万度,增长0.4%;精炼铜1796吨,增长18.9%;机制红砖6258万块,增长2.2%。一减:人造板122919立方米,减28.1%。

全县有资质内建筑企业10户,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779万元,比上年增长27.9%。

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281760万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房地产开发29742万元,增长16.9%。

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78个,同比增加2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5个,增加24个。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477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0607万元,增长59.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3676万元,增长37.5%。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742万元,同比增长16.9%。房屋施工面积23.9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8.9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4.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9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9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1301万元。

国内贸易:2012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008万元,比上年增长18.8%。

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80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9.8%;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200万元,增长16.1%。

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6645万元,比上年增长2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363万元,增长14.1%。

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2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9.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20823万元,增长18.7%,占比90.8%,非公有制经济仍然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012年共兑付补贴资金1601万元,其中:“家电下乡”产品33878台,兑付财政补贴资金1312.7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4878辆,兑付财政补贴资金288.3万元。

财政、金融: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58385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778万元,增长28.9%,其中税收收入31293万元,增长27.1%;非税收入11485万元,增长34.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49130万元,增长8.7%。

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06149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个人存款251338万元,增长17.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2069万元,增长7.5%。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2012年完成货运量973万吨,同比增长17.4%;货运周转量115787万吨公里,增长17.9%;客运量271万人,增长17.8%;客运周转量29268万人公里,增长18.4%。年末县乡公路通车里程4356公里,其中省国道223公里,县乡(村社)道4133公里。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1656万元,同比增长18.8%。拥有固定电话2.54万户,移动电话21.2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7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13399户,报纸累计订阅165万份,杂志累计订阅10万份。

8、社会事业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文化事业:2012年共送戏下乡83场,观众达9.6万人次;农村电影放映1310场,观众36.4万余人次;图书馆综合阅览室借阅人次达8694人次,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15786人次。老年艺术团到各乡镇巡回演出21场次,乡镇文艺团体共演出36场次。参加第四届文化旅游艺术节比赛,荣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截止2012年末,已经完成了全县137个村(居)民委员会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解决农民“读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印发《景谷》36期,共3.6万份。

教育事业:截止2012年,景谷县有各级各类学校95所,在校生41915人,其中普通中学12247人,职业中学506人,小学22984人,幼儿园6178人。在编教职工2632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799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52人,小学专任教师1383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32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55%,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75.4%。2012年,免除教科书资金354万元,共发放各类助学金2110万元。教学质量逐步提高,2012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全县参加考试796人,综合上线率98.38%,一本上线人数居全市10县(区)一中第3位。

体育事业:圆满完成了景谷2012泼水采花节暨“至德杯”滑翔伞精英赛活动,本次赛事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8名滑翔伞选手参加;参加云南省少年儿童游泳冠军赛,获2000米男子组蝶泳全能第一名;举办景谷第八届“三·八”杯城区气排球比赛,男、女共61个队,660人参加;举办景谷县二十六届“五·四云景杯”足球赛,18个队,约400人参加;参加普洱市第二届少数民族门球运动会,荣获第四名和第五名;举办景谷第八届中冠门球预选赛,40个队,280人参加。以“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积极帮助指导各学校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

安全生产:2012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65起,死亡11人,受伤206人,直接经济损失374.68万元。其中:工矿商贸发生事故2起,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125.7万元。道路交通方面发生事故458起,死亡8人,受伤206人,经济损失152.5万元。消防安全方面发生火灾事故5起,直接财产损失7.5万元。

劳动就业:2012年末全县就业人员21.9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80户14895万元,“贷免扶补”小额贴息贷款254户1547万元,劳动密集型企业贴息贷款12户2400万元,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977人,带动就业608人,有力推进了全县就业工作。

社会保障:全县参加企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421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0375人,失业保险10174人,工伤保险16419人,生育保险13411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565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771人,征缴各类保险费11245.7万元。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医疗卫生:景谷县有卫生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487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81人,有床位701张。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传染病发病率为129.48%。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4.77万人,参合率达95.67%。累计报销57.97万人次,报销金额6791.85万元。新农合大病救助271人,补偿277.17万元。

计划生育:全县有已婚育龄妇女5.7万人,计划生育率达96.8%,综合节育率达87%,累计发放宣传品10万余份,宣传品入户率达96%以上。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全面实施,奖扶、特扶对象972人,兑现奖励金113.9万元。兑现农村计生“双女户”和城镇无业独生子女户家庭子女考取大学奖励对象75人,奖励金8.3万元。兑现农村独生子女奖学金小学1746人、初中1009人48.92万元;农村独生子女考取高中、中专、专科、本科207人23.2万元;确认农村计生双女户父母和独生子女、父母参加新农合减免对象17519人次兑现减免105万元。兑现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金233户15.9万元。2012年共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50万元。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全年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373户。

9、旅游景点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旅游资源景点有175处,典型的有被南传上座部佛教视为“圣地”的勐乃仙人洞;被称誉为“中国塔林一绝”的景谷“塔包树·树包塔”;道教圣地大石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迁糯佛寺;神奇的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保护得最完整的野生龙血树群落;具有集蓄水、防洪、发电、旅游、养殖、保护生态、净化环境、供水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景谷河水库、昔木水库、太平河等水库。

景谷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朝拜圣地。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多次驾临景谷,并留下26处佛迹(佛祖脚印、手掌印等),其中最具有的是永平仙人脚、训岗仙人卦、芒朵佛迹。每年从傣历年过后,有成千上万来处傣族地区和东南来信教群众前来朝拜、念经滴水、赕钱赕物、赕糯米饭。

10、地方特产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景谷大白茶: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产地及分布:原产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在当地广泛栽培。云南其他茶区有引种。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片特大,宽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缘平,叶齿浅粗,叶尖渐尖,叶质厚软。芽叶粗壮,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g。花冠直径2.6~5.3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果径2.2cm,种子褐色,种径1.5cm。特性:生长势和持嫩性均强,发芽整齐,新梢年生长6轮。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可达20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儿茶素总量15.3%、咖啡碱5.2%。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品质优良。

益智乡和平小米辣:产于益智乡和平村,具有红、小、香、辣的特点,在思茅地区享有盛名,是烹调时必不可少的调料、是制作各种腌制品必不可少的佐料、是赠送亲友的上好佳品。

干巴笋:干巴笋由益智乡的山笋经加工制成,易携带、易储藏,用开水浸泡后可煎炒、可凉拌,味道清香、鲜嫩可口。

金凤凰芒果:芒果营养丰富,食用芒果具抗癌、美化肌肤、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防治便秘、清肠胃的功效。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糖水果片、蜜饯、盐渍品等食品,此外,芒果叶的提取物还能抑制化脓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同时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芒果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又名檬果、漭果、闷果、蜜望、望果、庵波罗果等,因其果肉细腻,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素有“热带果王”之誉称。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腌牛脚筋:是傣族传统性的一道名菜。其原料是黄牛头、脚,佐料有姜、蒜、红辣椒、野花椒叶、盐等。制作时,将牛的头、脚、刮洗干净、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煮烂。将煮烂的头、脚去骨,切成短小的条状,用淘米水浸泡3小时后再用冷水洗干净,滤干。用切细的红辣椒、舂细的姜、蒜、加盐、野花椒叶一起拌拢,装入瓦罐封好。半月后即可以食用。滋味酸香,质地软嫩,清凉爽口。

景谷罐罐米线:罐罐米线原料:就是米线,需搭配各种蔬菜、肉、蛋和凋料,来增加营养。它在景谷县各地有卖。灌灌米线特有的风味,物美价廉,使它成为云南人喜爱的食品之一。

柠檬干巴丝:做柠檬干巴丝的步骤:首先准备好柠檬、大蒜、干辣椒、香菜、大葱丝辅料:盐、糖、醋、鸡精。干巴切丝、大蒜切末、柠檬若干个一切二,然后挤出柠檬汁(带果仁味更佳).锅内放入少许油,干巴丝放入笊篱内文火炸熟,盛入比较大的容器中冷却。往锅内剩下的油中,放入干辣椒,姜蒜末翻炒出香味,再将冷却的干巴丝倒入翻炒30秒,关火!将干巴丝放入较大的容器冷却。将大蒜末、柠檬汁倒入容器中搅拌,放少许糖、醋、盐、鸡精、香菜、葱丝搅拌均匀盛盘即可使用。

11、民族风俗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在乡土民俗方面极具开发价值的有傣族的堆沙节、采花节、朝仙、入雨安居、出雨安居、新米节和彝族的二月八、火把节等节日。全县共有82所宗教活动场所,其中佛寺78所、*4所,信教群众达5万4千人,把每年12月最后一周定为民族区域自治宣传周、泼水节定为坝区民族团结周、火把节定为山区民族团结周。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有自己的语言。各民族都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还有叙事长诗、民间音乐、和民族舞蹈艺术。特别是傣族的传统文学,都是用傣文记载下来珍存下来的。如反映善良勇敢的赞达贡玛兄弟与邪恶*作斗争,最终除灭暴君的叙事长诗《三牙象》;叙述英雄海罕与俸改之间战争的英雄史诗《厘俸》等就是杰出的代表作。

景谷各少数民族信仰神灵:原始宗教观念影响甚深。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曾在景谷大地上修建了86座缅寺(佛寺),缅寺里“啥滴”以上的僧侣,俗称大佛爷。大佛爷懂得本民族的文学,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一寺之主,是傣族文化的保留者和传播者,受到傣族群众的崇敬。历史上,傣族人民的文化传授,也是以缅寺为中心。傣族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每年除有固定的宗教节日外,还要到各地去朝仙。正兴镇帕庄河畔的勐乃仙人洞,就是一个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朝仙圣地。每年傣历的新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勐乃仙人洞进行朝仙活动。勐卧总佛寺内的塔包树、树包塔,是傣族人民悠久文化传统的标志,塔身砂石浮雕共20余层,上面刻有唐僧取经、孔雀公主等民间传说故事和傣族古代仪仗及各种飞禽走兽,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景谷的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崇拜自然神灵,其主要活动是“祭竜”。每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都有“竜林”。除“竜林”外,还有“土主”、“山神”等,都要崇敬、祭祀。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祭祀神灵活动。

各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都有各具特色的歌舞参加。各民族的歌舞都与其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人们在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精神风貌、历史故事。彝族的“开荒舞”、“撒种舞”,哈尼族的“簸米舞”、“编篱笆舞”,傣族的“白象舞”、“孔雀舞”等。在景谷最为普及的歌舞是“跳笙”,每逢农闲、节假日、喜事,男女老少,拉起手、围成圈,伴随着各种民族乐器的节奏,欢快的跳起来。“跳笙”亦歌亦舞、有领有合、节奏鲜明、形式多变,跳起来气氛相当热烈,往往通宵达旦。“跳笙”是青年男女寻找如意伴侣的重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