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99°29′-100°35′、北纬22°01′-23°16′之间。澜沧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
中文名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云南省普洱市
下辖地区:勐朗镇、上允镇、富邦乡
*驻地:勐朗镇
电话区号:0879
邮政区码:665600
面积:8807平方公里
人口:49.48万人(2013年)
车牌代码:云J
行政代码:530828
1、行政区划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下辖5镇15乡:勐朗镇、上允镇、糯扎渡镇、惠民镇、东回镇、谦六彝族乡、东河乡、大山乡、南岭乡、酒井哈尼族乡、拉巴乡、竹塘乡、富邦乡、安康佤族乡、文东佤族乡、富东乡、雪林佤族乡、木戛乡、发展河哈尼族乡、糯福乡。
2、历史沿革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秦朝属西南夷地。
西汉为哀牢地;东汉、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南北朝属宁州永昌郡。隋属濮部。
唐南诏国属永昌节度地。
宋大理国属永昌府银沙罗甸。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属木连路;后改属银沙罗甸宣慰司。
明永乐四年(1406年)属孟连长官司(宣抚司)辖地。
清属迤西道顺宁府。光绪十四年(1888)5月,析缅宁厅猛猛土巡司之上改心、孟连宣抚司之下改心,于顺宁府圈糯置镇边直隶厅,属迤南道,此为澜沧设治之始,镇边之名,即镇摄边境之意;光绪十七年(1891)析耿马宣抚司属之猛角、猛董地方入镇边直隶厅;同年,厅治迁勐朗坝;光绪二十年(1894),猛连宣抚司划入镇边直隶厅。光绪二十九年(1903),厅治复迁回圈糯。
民国二年(1913)4月,迤南道更名为滇南道,镇边直隶厅改为镇边县,隶滇南道。
民国3年(1914)1月,因与贵州省镇边同名,乃以其地滨于澜沧江而易名为澜沧县;同年6月,滇南道更名为普洱道,澜沧县属普洱道。
民国17年(1928)析澜沧县属上改心县佐与缅宁县属四排山县佐所辖区域合,合并设立双江县。
民国18年(1929)11月,废普洱道,设立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澜沧县属之。
民国21年(1932)4月,澜沧县属第12政务视察区;
民国23年(1934)4月,澜沧县属第16政务视察区;
民国24年(1935)8月,澜沧县属第6政务视察区;
民国26年(1937)9月,澜沧县勐角、勐董、大蛮海、岩帅四土司地改设沧源设治局(以上四地于1934年改土归流);
民国27年(1938)9月,澜沧县属第9政务视察区;
民国28年(1939)第二殖办督办公署裁撤;
民国30年(1941)6月15日,澜沧县属云南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
民国31年(1942)7月,澜沧县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
民国35年(1946)10月,澜沧县属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缅宁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1949年2月澜沧解放,4月建立澜沧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澜沧、东朗、上允、孟连、溯涛(即宁江县,当时纪念解放宁江时牺牲的尹溯涛而得名)5县;12月撤销专员公署,宁江县划出,另四县复并为澜沧县。
1950年6月,成立了澜沧县人民*,属宁洱专区。
1951年4月2日,政务院批准: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澜沧县属之。
1953年3月28日,政务院批准:普洱专区更名为思茅专区,澜沧县属之。
1953年4月7日,撤销澜沧县,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级),隶属思茅专区。
1953年7月11日,内务部批准:撤销宁江县,新营盘区、雅口区划归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4年5月3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以澜沧县的孟连区、南卡区为其行政区域,6月16日正式成立。
1955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专区澜沧县的建制,将其原辖的西盟山区暂时委托澜沧拉祜族自治区人民*领导。
1956年10月,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西盟县,以澜沧县西盟区为其行政区域。在西盟县未成立前,西盟山区由思茅专区直接领导。
1959年12月10日,云南省民政厅报告:将相当于自治县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改名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仍属思茅专区。
1970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澜沧县属思茅地区。
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澜沧县属地级思茅市。
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澜沧县属地级普洱市。
3、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47.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9万人,非农业人口3.67万人。县内居住着拉祜、汉、佤、哈尼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6.29万人,占总人口的77.12%,其中主体民族拉祜族19.93万人,占总人口的42.24%。
4、地形气候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较大的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等,均属澜沧江水系。河谷坝子有上允坝、勐朗坝、勐滨坝、下允坝、回革坝、细允坝等,其中上允坝面积达6.36万亩。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澜沧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
自然资源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光热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可耕地面积240万亩,热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4%。丰厚的热区资源,使澜沧成为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茶叶、水果、咖啡、橡胶、烤烟等热区作物的沃土。全县林地面积2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4%,活立木蓄积量达l338万立方米,珍稀动植物、药材、林副产品都十分丰富。水力资源丰沛,可利用水量达1.6亿立方米。澜沧江流经县境6个乡,过境流程142千米。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探明的矿产有铅、锌、铁、锑、锡、金、银、铜、煤、石墨、水晶石等10多种,品位高,储量丰富。
土地资源:全县有耕地面积318.2万亩,其中水田39.58万亩,雷响田4.55万亩,旱地273.9万亩,菜地0.11万亩,旱地中轮歇地占50%。有荒草地130.15万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49.1%,其中大部分可用于发展种植、养殖业,土地利用潜力较大。全县土壤有6个土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16个亚类,32个土属,47个土种,适宜多种作物、林术、果养和竹类生长繁育。水资源:全县年降水总量约135亿立方米,地表水总径流量6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19.2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人均为1.76万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有水2500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不含澜沧江于流)25.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8.4万千瓦,已开发1.48万千瓦。有温泉40多处,一般水温40℃~50℃,最高95℃,目前只有县城附近的两处被开发利用。在澜沧县与翠云区交界处的澜沧江上,将兴建装机容量550万千瓦的糯扎渡电站。生物资源: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780万亩,森林覆盖率53.996,活立木总蓄积量2774.4万立方米。县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林木类主要有思茅松、水冬瓜、木荷和各种栎类、竹类,以思茅松和栎类为多,珍贵树种有三棱栎、铁力木、紫袖木、红椿、樟树等。野生动物有野牛、马鹿、熊、豹、野猪、懒猴、岩羊、水獭、穿山甲、猫头鹰、孔雀、鹦鹉、白鹏、蟒蛇等。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铅、锌、银、铜、锡、锰、金、煤、石灰石、石膏、石英砂等。以铁、铅、锌、褐煤为富,仅惠明铁矿储量就达21亿吨,占全省铁矿储量的51.68%,位居第一;老厂铅铸矿储备超过30万吨;褐煤储量1.02亿吨。
5、经济概况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7.8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2元。
6、民族文化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县内拉祜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神话、诗歌、传说、舞蹈等,口头流传的诗歌以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最著名,舞蹈以芦笙舞和摆舞最具民族特色。20世纪50年代曾拍摄过反映拉祜族生产生活、婚恋习俗和英勇斗争的电影《芦笙恋歌》,其主题曲《婚誓》在全国至今广为传唱。《斑坞拣谷子》、《猎虎》等拉祜族舞蹈曾先后获全国优秀节目奖,县民族歌舞团曾被评为全国“乌兰牧骑式”先进集体。每年农历10月15~17日是拉祜族的特色节日“阿朋阿龙尼”(葫芦节)。
7、旅游景点
惠民乡景迈、芒景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富东乡邦威村属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千年古茶树,糯福基督教堂,澜沧江勤矿元代摩崖,县城的“11·6”大地震纪念碑以及竹塘、拉巴、东回等乡镇内的喀斯特地貌、暗河、溶洞等自然人文景观。
8、地方特产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古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特产。澜沧古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澜沧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茶文化悠久灿烂,境内有种植1300多年历史的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和邦崴千年过渡型大茶王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种植历史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世界茶树博物馆”和“茶叶种类活化石”。
澜沧拉祜族火灰焖鱼:火灰焖鱼是思茅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喜爱的—道独特的菜肴,拉祜族尤喜欢这种不用锅灶,胜用锅灶而焖出来的美味。其做法是,将捕到的鱼拿回来后破肚除去杂碎内脏再晾干,将葱、姜、芫荽、蒜、辣椒拌上食盐、味精和少许猪油,塞进鱼肚内,再用嫩芭蕉叶包裹起来,捂进热烫的火灰堆中,焖上半小时即可取出食用,味道醇香可口,散发出一股股浓郁的香气十分诱人。这是一道民族宴席上的珍品菜。
槟榔芋:形似椭圆,该品种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故又名“槟榔芋”。每年惊蛰、春分时节开始种植,霜降时即可收获,每株有唯一的母芋及大小不等的小芋。槟榔芋是淀粉含量颇高的优质蔬菜,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且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多种成份。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之功效,既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补身体的营养佳品,清朝年间列为大清贡品,因而享有“皇室贡品”之称。
磨黑苦瓜:苦瓜又名凉瓜,是葫芦科植物,磨黑苦瓜作为镇名优土特产而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主要种植于青山绿水的庆明村龙洞箐河岸两旁。龙洞箐深谷清幽,鸟鸣婉转,甘甜清冽的泉水自石间溢出,滋养孕育了磨黑苦瓜的独特品质。观之个大饱满、碧绿晶莹,恍若绿玉;食之,肉质纤细脆嫩,略带苦味却且回味清凉悠长,做煎、炒、蒸、煮、凉拌皆可。以其品质佳、风味独特、产量高,四季皆可种植而得名。磨黑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钙、铁和苦瓜甙、类蛋白活性物质、类胰岛素活性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具有消暑邪热、清心明目、益气壮阳、消脂减肥之功效和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病毒、防癌功效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