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天峻县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09:24:39
...

天峻县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东缘、属国家五类地区,是海西州唯一的牧业县,煤炭和畜牧业是主要产业。素有“骏马之乡”、“神湖之源”之美誉。

中文名称:天峻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3镇、7乡

*驻地:新源镇

电话区号:0977

邮政区码:817299

面积:2.57万平方公里(2010年)

人口:人口4.7万余人(2010年)

方言:藏语、蒙古语

车牌代码:青H

行政代码:632823

1、行政区划

天峻县辖3个镇、7个乡:新源镇、木里镇、江河镇、苏里乡、龙门乡、舟群乡、智合玛乡、快尔玛乡、生格乡、阳康乡。

2、历史沿革


天峻县

古为羌地,从汉代起,历属西海郡、吐蕃、角厮罗地*权、朵甘行都使司和硕特北前旗、都兰理事辖地。1953年由都兰自治区析置天峻藏族自治区(县级),驻唐乃亥。1955年改设天峻县(驻热那亥,1959年改名新原)。古为羌地,从汉代起,历属西海郡、吐蕃、角厮罗地*权、朵甘行都使司和硕特北前旗、都兰理事辖地。1953年由都兰自治区析置天峻藏族自治区(县级),驻唐乃亥。1955年改设天峻县(驻热那亥,1959年改名新原)。

1999年末,天峻县面积25953平方千米,人口17519人(根据青海省志),辖12个乡。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天峻县总人口18927人,其中:江河乡1865人,天棚乡1913人,阳康乡1010人,知合玛乡1357人,木里乡908人,龙门乡1125人,快尔玛乡1482人,苏里乡1132人,尕河乡104人,生格乡1102人,关角乡1044人,舟群乡1084人,新源未批镇4801人。

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青政函11号文批复:撤销天棚、关角2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新源镇(镇*设在天峻县县城);将生格乡*驻地迁至野马滩(青新公路451千米处)。

2001年末,天峻县辖1个镇、10个乡,62个村(牧)委会。新源镇驻新源,辖梅陇、茶木康、日许尔、天棚、曲陇、扎德勒、拉陇、夏尔宗、下日许尔、拉萨尔、达尔角合、赛尔雄12个牧委会。苏里乡驻豆库尔,辖措尔岗、豆库尔、登陇、曲尔追。尕河乡驻尕巴玛尔当,辖尕巴玛尔当。木里乡驻角合根,辖赛纳合让、角合根、佐陇、唐莫日4个牧委会。龙门乡驻龙门寺,辖龙门尔、扎玛尔、措芒、纳尔扎。舟群乡驻扎西君乃,辖迪尔恩、桑毛、岗东、吉陇、茫扎、浪钦。江河乡驻黑拉尼哈,辖柔丹、莫各拉、茶果尔、舟东、结盛、索德、织合干木、窦尔纳8个牧委会。智合玛乡驻智合玛龙宝,辖加吉、吉刚、加陇、多玉、曲陇、达尔那。快尔玛乡驻环仓贡玛,辖曲尔追、纳尔宗、赛尔曲、恰通、德陇、多尔则、阳陇、莫日通、参木康。生格乡驻野马滩,辖织合纳合、奥陇、阿吾嗄尔、秀陇4个牧委会。阳康乡驻赛尔娘,辖赛尔娘、曲陇、恰浩尔、果当。

2005年,天峻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尕河乡,并入苏里乡。撤销木里乡,设立木里镇,镇*驻地和镇区行政区划范围不变,实行镇管村*。撤销江河乡,设立江河镇,镇*驻地和镇区行政区划范围不变,实行镇管村*。

3、人口民族

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地区,有藏、汉、回、蒙古、撒拉等15个民族,总人口4.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98%。

4、地形气候


天峻县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6°49′42″-99°41′48″之间,北纬36°53′-48°39′12″之间,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的祁连山中段南部地区,高山纵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以山地为主,高山、中低山、山谷和山间盆地相间分布。布哈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南部,疏勒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县境北部。属高原寒带气候,年均温-1.5℃,极端最高气温25.6℃,极端最低气温-35.8℃,年降水量360毫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峻,气候寒冷。

5、区位优势

天峻县地处海西、海南、海北三州交汇处,是海西的东大门,国道315线和青藏铁路穿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更是通柴(柴达木)进藏(*)入疆(*)连甘(甘肃)和再现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天峻县东邻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和刚察县,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西毗德令哈市,西北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界。

6、自然资源


天峻县

已探明煤储量为33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66.9%,是支撑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石灰石岩矿D级储量为12.9亿吨,储量、品位居青海省前列。另外,在木里地区永久冻土层首次发现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一种纯度高、类型新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各种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的22科、37种;境内可入药的野生植物有193种,常用的有80余种;天峻的岩画群、石经院、西王母石室、喇嘛寺、天峻山、疏勒山、冰川等多处旅游秀美景色,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天峻的生态畜牧产业“梅陇”模式更是享誉省、州,走出了一条高原畜牧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7、经济概况


天峻县

2008年天峻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亿元,同比增长20.75%。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2亿元,同比增长112.2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5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完成13.93亿元,增长171.39%;第三产业完成1.71亿元,增长28.18%。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7元,同比增长21.6%。县级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42.17%,增收3620万元。完成县级一般预算支出28573万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17亿元,同比增长34%。具有优势的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7.6:64.1:18.3调整为9.1:80.9:10。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3%、92.4%、4.3%。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3.7、103.7、4.8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2008年,天峻县全年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3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4%,全县工业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91.4%,拉动经济增长102.6个百分点;全县实现销售产值3.6624万元;原煤产量完成6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77%,完成年计划的130%。

牧业生产:2008年,共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97亿元,较去年增长7.13%;全县各类牲畜存栏69.25万头(只);适龄母畜比例61.2%;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40.85%、35.99%。新牧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整合各类资金1.29亿元,建成了一批育肥基地、防灾基地等牧业基础设施工程,县财政安排新牧区建设资金530万元,同时以财政贴息的形式,协调贷款1300万元,用于新牧区试点村建设,改善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条件。培育壮大协会组织,已成立1个全县性牧业合作社,12个以乡村为单位的牧民协会,共拥有会员571户,占全县总牧户的19.37%。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引导驻县13家企业与35个牧业社以及2个社区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引导牧民以集体入股方式参与煤炭资源开发。完善牧区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机制,缩小城乡生活差距。实施总投资100万元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695名贫困牧民直接受益。加大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鼓励牧民进城务工创业,转移劳动力3212人(次),劳务收入达998万元。

8、藏族风俗


天峻县

林卡节:藏语称“孜木林吉桑”,意为“世界欢乐日”。也有人称之为“郊宴”。是*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娱乐日。每年藏历五月一日左右举行,节期不定,有些地方长达十多天。届时,藏族群众扶老携幼,带上食品、青稞酒、酥油茶、卡垫、帐蓬,以及各种娱乐用具和乐器,来到幽雅恬静的林卡(藏语音译,意为园林、花园,其中多植柳树,所以民间又把逛林卡称之为“耍柳林子”)。在草坪上、古树下支起白色的帐蓬,围上几块床单或塑料布,铺上卡垫,一边弹六弦琴,一边喝酥油茶或青稞酒,欢聚野宴。有的打扑克,有的下棋、打克朗球或聊天谈笑,还有的在绿草地上欢歌漫舞。此外,节日期间,还要举行一些宗教仪式和赛马、射箭等文体活动。

9、地方特产


天峻县

天峻牦牛:主要有牦牛和犏牛之分,犏牛是牦牛与黄牛自然杂交所生的间种牛,毛短,体型高大,多做役用。一般成年公牛体重256.8%公斤,胴重123.98%,净肉91.83公斤,骨肉比为26:74,屠宰率为49.82%;产奶性能,无论出产、经产在7~9月份为泌乳旺季,从10月开始下降。初、经产日均产奶量为1.22和1.55公斤,经产比初产高27%。乳胎率,初、经产相同。一般2~3岁幼年牛平均绒毛产量为1.3~1.33+0.25~0.38公斤;成年母牛1.17+0.47公斤;成年犍牛1.88+0.44公斤。天峻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草原黄蘑菇: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食、药用蕈菌。生于草原,尤其喜生于高山草甸草地上,形成蘑菇圈,与牧草形成菌根。营养丰富。尤以天峻县产的黄蘑菇,肉质肥厚,细嫩脆鲜,形体硕大,味香似肉,质量最为优良。如果把新采的黄蘑菇,仅佐以酱油、味精等,清炖一下,也会溢香四壁,发人食欲,吃起来肉嫩味鲜,似鸡如鱼,令人赞叹不已。

藏西羊毛:是"青藏高原"*天然绿色产品.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于青藏高原无污染独特的生物体系.属"青海大白毛"的毛系,纤维细长,属纯天然蛋白质仟维,具有吸潮性强,回弹性好,保温性高,使用年限长的特点.经加工工艺处理.可保持原有的天然有机性能,达到洁白无味,.重量轻等特点。

牦牛绒:牦牛被称作高原之舟,是生长于中国青藏高原及高寒草原的特有牛种,我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牦牛驯养史,现有牦牛1200多万头,分布于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占世界总头数的85%以上,其余则分布于蒙古、苏联和中亚地区。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每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2.62kg;幼龄牛为1.30~1.35kg,其中粗毛和绒毛各占一半。牦牛绒很细,直径小于20微米,长度为3.4~4.5厘米,有不规则弯曲,鳞片呈环状紧密抱合,光泽柔和,弹性强,手感滑糯。牦牛绒比普通羊毛更加保暖柔软,近年来已被应用于服装生产领域。常见的产品有:牦牛绒衫,牦牛绒面料和牦牛绒大衣等。

10、旅游景点


天峻县

疏勒的山景、冰峰:过了号称野生动物乐园,盛产中药的“曼塘”(药原之意),便看到那一座座各有奇姿,各具妙色的山峰,嶙峋叠嶂;有的插入云端,有的迤逦绵延。岗格尔雪合力皑白、尕巴玛尔当日岗丹红、硫磺山淡黄、曼塘日根靛青、岗侧吾佶山碧绿,它们各显异色,五彩缤纷。由于风雨和阳光的作用,有的像少女藏装,腰束红黄绿紫彩带,分外窈窕,有的像盘山公路,同一色砾石铺成,神奇莫测。以疏勒南山极地为主的四纪冰川438条,总面积496.42平方公里,总储量近30立方公里。是巨大的固体水库。它自西北向东南覆盖在各个山峰及峡谷之中。

扎西郡乃:座落在天峻县城东北方向,离县城48公里的扎西郡乃山,海拔4000米、高约250米、宽约600米,前面呈塔型,形状很像女性生殖器官,故当地有一习俗,牧民生小孩不活时,将后来生的小孩从上面石洞中吊下去,从“0中取出来”,这个小孩便存活了,从“0”钻爬上去约10米处有一“天洞”,天洞出去有一间约房大的岩洞,是常住僧人的“参木康”(和尚修行的住处),“参木康”前有一个直径约30厘米不知深度的小水池,旱不干,涝不溢。郡乃西侧山根有一泉水从岩缝中流出,叫“曼拉主曲”,据说此泉水能治肠胃病,郡乃北侧山亦有一泉水,叫“卓玛主曲”,散渗出来的水亦能治病。郡乃第二层有一佛塔,据传有一著名宁玛派-的法体埋在下面。山头凹的地方便是野鸽、山鹰栖息之处,群众视为神山。在山下修建了寺庙,不少僧众常去朝拜,郡乃斜对面约1公里处有一大岩洞,深奥莫测,冷风飕飕,可容纳1000人左右。


天峻县

夏日哈石经院:在县城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名叫夏日哈的地方,有一座用经石砌成的高2米,宽1米,周长320米的四方形石经院,石经墙总石方约1736立方米,-石方约488立方米,占地面积64.6平方米。在这些石板上镌刻藏文“关角尔”(即甘珠尔),藏文大藏经两个组成部分之一7108部,“沓木多”(解脱经)200部,佛像324尊,中间德科尔却付旦(佛塔)1个。石经院座北朝南,西墙长86.4米,外侧有佛龛62孔,内侧有佛龛88孔;北墙长76.4米,外侧有佛龛62孔,内侧有佛龛54孔;东墙长80.4米,外侧有佛龛58孔,内侧有佛龛55孔,南墙长79.4米,外侧有佛龛79孔,内侧有佛龛50孔。共计外侧佛龛243孔,内侧217孔,总共640孔。佛龛高0.6米,宽0.7米,深0.4米。每年农历四月举行一次诵经法会,每户必来一人参加,诵经法会由50名僧人诵经,群众转“果拉”,景象十分壮观。

布哈河:位于青海湖盆地西北部。"布哈"蒙古语意为"野牛",因昔日沿河区野牛出没而得名。发源于祁连山脉支脉疏勒南山曼滩日更峰北麓。源头海拔4600米。大致呈西北--东南流向,在刚察县泉吉乡注入中国最大咸水湖--青海湖。入湖处海拔3194米。干流长286千米,流域面积1438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5.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18亿立方米,占入湖总径流量的67%。是青海湖盆地水系中最大的河流,也是青海湖湟鱼繁殖的主要河道。流域内平均年降水量352毫米,径流以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布哈河流域是环湖草原上最早点燃人类文明火种的地区之一,著名的鲁茫沟岩画和卢森岩画,用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线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古代文明画卷。

11、著名人物

东主才让:是海西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主任、东主才让在*和省级报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22篇,其中有的在*刊物上发表,有的在省级和州级刊物上发表,他在文化广播电视领域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内多家新闻媒体,曾经多次采访他,在广播电台(*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2010年9月12日)、青海广播电视台(藏语广播电视台2011年)、报刊(《西海都市报》《中国民族影视》)、网站(中国藏族网通、藏人文化网、青海湖网站)等新闻媒体上专门介绍了他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们的认可。2009、2010、2012年度被评为“海西州对外宣传先进工作者”,2011年4月,他授予“海西州民族语文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上一篇:德令哈市

下一篇:陇川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