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
上林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北部,大明山东麓,东经108°23′-108°52′,北纬23°12′-23°28′。上林县境东北邻来宾市兴宾区,南接宾阳县,西南毗武鸣县,西北连马山县,北靠忻城县。上林县人民*驻大丰镇,距广西首府南宁市95公里。
中文名称:上林县
别名:上林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南宁市
下辖地区:大丰镇、白圩镇、明亮镇、巷贤镇、三里镇、乔贤镇等
*驻地:大丰镇
电话区号:0771
邮政区码:530500
面积:1869.64平方千米
人口:48.77万
方言:壮语、西南官话、客话、新民话
车牌代码:桂A
行政代码:450125
1、行政区划
上林县辖7镇4乡:大丰镇、明亮镇、巷贤镇、白圩镇、三里镇、乔贤镇、西燕镇、澄泰乡、塘红乡、木山乡、镇圩瑶族乡。2008年,全县共有115个村委会,16个社区,1280个自然庄。
2、历史沿革
上林县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郡,上林县境为桂林郡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分其地为九郡。交州郁林郡下置潭中、岭(领)方等县,上林县境大部属岭(领)方县,西北部则属潭中县。
三国:吴元兴元年(264年),改岭(领)方县为临浦县。7月,分交州置广州,上林县境分属广州郁林郡临浦县及桂林郡潭中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平吴。太康年间(280年至289年),改临浦县仍名岭(领)方县。上林县境分属岭(领)方、潭中两县。东晋,于郁林郡下新设新林县。上林县境为新林县、潭中县地。宋、齐仍之。
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置龙州,新林县属龙州马平郡。又设定州(后改称南定州)岭(领)方郡,上林县境为马平郡新林县、岭(领)方郡岭(领)方县地。陈仍之。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岭(领)方郡。岭(领)方县仍属郁林郡。开皇十二年(592年)置马平县,隶始安郡,上林县境大部属岭(领)方县,西北部属马平县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于原岭(领)方县地置方州(即南方州),析岭(领)方县地置无虞、上林、止戈、岭(领)方、琅玡、思干、贺水等县隶之。县治设上林洞口(有上洞、下洞)的上洞(“上”系壮语“洞”的近音,“林”系壮语“水”的谐音,“上林”意为有泉水流出的洞,即出水之处),故此得名。是为本县得名之始。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方州为澄州(治所在今上林县城大丰镇)。天宝元年(742年)改澄州为贺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澄州,辖上林(治所在今澄泰乡古城村)、无虞(治所在今澄泰乡江那村)、止戈、贺水四县,州治设在上林县。上林、无虞二县均在今上林县境内(无虞县在今三里、澄泰乡一带)。贺水县部分地区在今上林县境内(乔贤乡的木山、古楼、那良、厂圩、琴水、黎密等村)。贞观初隶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分岭南为东、西两道。岭南西道,下分桂管、邕管、容管。上林县隶岭南西道邕管。
上林县
五代:属南汉,建置不变。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止戈、无虞、贺水三县,并入上林县。并废澄州,上林县隶邕州。开宝六年(973年)复称澄州。端拱二年(989年)又废澄州,上林县改隶于宾州。宋初隶广南路,至道三年(997年),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则隶广南西路。治平四年(1067年)拨上林县之止戈地入武缘县(今武鸣县)。
元:上林县属宾州,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下路总管府,直隶湖广行中书省广西两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升宣慰司为广西行中书省,宾州直隶之。
明:上林县初属宾州,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改隶广西行中书省柳州府。洪武四年(1371年)划上林县地述昆、白山(旧为止戈县地)二乡入武缘县(今前者属都安瑶族自治县,后者属马山县)。洪武九年(1376年),改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宾州仍属柳州府。
清:顺治初,上林县仍隶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宾州升为直隶州,以上林、迁江、来宾、武宣县属之。
雍正十二年(1734年)降宾州直隶州为散州,上林县乃改属右江道思恩府。
咸丰七年(1857年)八月,李锦贵率农民起义攻下上林县城,改上林县为澄江县。
同治元年(1862年)李锦贵病逝,不久清军攻克,复改为上林县。
中华民国成立后,上林县名沿清代不变,初属广西南宁道。
民国15年(1926年)废道,直隶广西省*。
民国29年(1940年)划属武鸣行政督察区。
民国31年(1942年)并区,属广西省第四专区。
民国4年(1915年)拨古零土司地27村隶上林县管辖。
民国22年(1933年)将上级乡划归隆山县(今马山县)。
上林县
民国24年(1935年)又将思陇、邹圩两乡划归宾阳县。
*成立后,上林县初隶南宁专区专员公署。
1951年改属宾阳专区。
1952年10月,上林县北部的蓝甲、古蓬、安良、北更、马蹄、思吉等6个乡划归忻城县。1953年划马山县福兰乡的弄步屯归本县管辖。
1956年,桂西壮族自治州成立,直隶自治州。
1956年划忻城县龙门乡的内释屯归本县。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改属南宁专区专员公署。
1958年冬,上林县、宾阳县合并,改称宾林县。翌年夏,上林、宾阳分开,恢复上林县建置至今。
1971年属南宁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3、面积人口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5公里,总面积1890公里。全县总人口46.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1万人,城镇人口5万人。
4、地形气候
上林县
上林县境内地层发育较全,出露较好,自寒武纪至第四纪均有沉积。从分布来看,由西往东地层的出露从老到新。最古老地层寒武系主要出露在大明山西南及大明山南部一带。县境岩浆岩出露较少。地貌表现为西部多山,东南部属丘陵和平地,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明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龙头山高1760米,为上林县西南部天然屏障。各类地貌分布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占8.62%;海拔500—800米的低山,占17.03%;海拔250—500米的山丘,占12.15%;海拔150米—250米的丘陵,占30.29%;海拔150米以下的平原,占27.9%。上林县境内有大明山、凤凰山、狮子岭山、岜仙山等四条较大的山脉;有镇圩、塘红西部、岜独和弄贬一带4片喀斯特峰林区。上林县境内岩溶地貌分布广,岩洞较多,大者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岩洞有71个。著名的岩洞有三里镇明镜岩、琴水岩、佛子岭岩,洋渡的白崖堡南岩、青狮南洞,西燕的大龙洞殿岩。上林县境内河流属红水河系。清水河是主川,有大小支流80条,均自西北向东南,最后汇集东流。此外还有兰干河,从南向北流入忻城县。
上林县境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9℃,极端最高气温40.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1摄氏度。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0℃。年平均无霜期为337天。上林县位于大明山东北部迎风坡一侧,雨量充沛,雨日偏多,是广西六大暴雨中心之一。全县各地年降水量为1400—24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76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0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相对湿度稳定在80%以上。
5、民族文化
上林县
全县聚居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其中80%以上为壮族。全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壮乡民族文化,特别是壮族多声部民歌,形成了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
6、自然资源
上林县
重要的矿产资源有黄金、滑石、石英石、锰矿、铅锌矿、红锑矿、铁矿、煤炭、大理石、石灰石、水晶、花岗岩、方解石等31种。土特产有明山牌优质大米、大明山红碎茶、绿茶、八角、果蔗等。主要旅游风景区有大明山、大龙湖、三里·洋渡和不孤村人文景观。
7、经济概况
上林县
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61亿元,增长13.60%,1996年以来首次实现超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全县财政收入在五年来保持12%以上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增速达到13.97%,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288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3亿元,增长25.30%;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05元,增长12.71%;农民人均纯收入2454元,增长10.75%,继续保持超过两位数的增速。
8、旅游景点
上林县
三里洋渡:位于上林县三里镇洋渡村内,整个景区山青水秀,奇峰竞姿,岩洞各异,清水河两岸,有著名的唐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碑》等多处文物古迹,是近年来新兴的热点旅游景区。
不孤村人文景区:位于白圩镇不孤村,不孤村是全国文明示范村,该村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以上大学生,有“岭南状元村”的美誉。村中还有“鼓岩书院”、“百亩荷塘”、“千亩油葵”等美景。每年11至12月份,这里的油葵遍地开花,引来了无数游客。
石门龙母圣殿:石门村位于上林县西北部,是上林县、马山县和忻城县的交汇处,壮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经专家论证,石门村的龙母文化传说早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就已经形成,因此,石门的龙母文化是最具原生态的龙母文化,是环大明山以及整个珠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源头,也是广西传统性节日“三月三”的发祥地。另外,石门村是明代八寨起义的最南端前沿要隘。在解放战争中,也是南下解放军首次和南宁地区工委地下武装首次会师的地点。石门的龙母文化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基础。从2006年开始,上林县在每年的“三月三”都在石门村举行龙母节活动,每次参加活动的人数都达到3至6万人不等。2007年,开工重建了华夏龙母圣殿,并于2007年国庆期间举行开光仪式,当天参加开光仪式的人数有9万余人。
龙头大峡谷景区:龙头大峡谷景区发源于桂中最高峰大明山主峰龙头山。大明山主峰龙头山海拔1760米,是我国在北回归线这一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绿色明珠,也是欧亚大陆侯鸟迁移的中转站。大峡谷内风景地貌独特,有深山幽谷的溪流,有破壁直泻的飞瀑,有裂地喷涌的清凉山泉。“山中一夜雨,到处是飞泉”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最为壮观的是一线天飞瀑,落差89米,水花飞溅30多米。景区内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藤条缠绕,鸟鸣兽叫,享有“春之岚、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的美誉,年平均气温18℃,山顶只有14℃,谷底的天然泳池水质清洌冰凉,是理想的度假避暑、回归大自然的最佳去处。
上林县
金莲湖:原名木棉水库,是大龙洞水库的二级水库。在建中的莲音寺、规划中的108幢十国风情别墅中的45幢已经全面开工。规划中的莲音寺计划投资1.5亿远,规划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地藏王阁、藏经阁和舍利塔、钟鼓楼等。目前,天王殿和钟鼓楼已经封顶,其他部份也将于今年年底封顶,天王殿在2010年春节前就可以开光接待客人。金莲湖综合旅游风景区是一个以佛文化为内涵的景区。
大龙湖:位于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湖是人工拦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属喀斯特溶岩地貌高山平湖型自然景区。以其优美的景致被游人赞为“水上桂林”。景区由大龙湖和大龙洞两部分组成,总库容为1.51亿立方米,湖的最深处达180多米。湖中有四个岛屿点缀其中,波光粼粼,曲折回环;湖面碧水连天,四周群山环抱,石峰依肩并立,青山倒影浑然一体;湖水清、静、绿无愧于漓江水,湖中鱼群随波游动。可坐船于上游览秀美的湖色风光。依傍湖岸的大龙洞,洞中钟乳石林多姿多彩,美仑美奂。洞内具有冬暖夏凉奇特功能。
9、地方特产
上林县
上林大米:产区自然条件十分优厚,境内受大明山脉西南对大气阻滞作用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上林大米以色泽光洁清亮、滋味清香、蒸煮品质柔软可口、营养丰富的特点,享誉广西区内外,畅销全国各地。上林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广西首个列入地理标志保护的大米产品。
皮革制品:是南宁的特产。南宁的皮革用品种类繁多,从手袋、行李箱,以及表带、腰带、皮鞋、皮袋和皮带等一应具全。既有世界各地进口的高级货品,也有价格相宜的本地产品,因此,来南宁旅游购买相应的皮件制品,实可谓种类齐全、品牌繁多,任您选购。南宁本地的箱包产品,首推精工包的“博爱娜”品牌。
南宁米粉饺:是南宁传统风味小吃。广西小吃。又称马蹄米粉饺、粉饺皇。以米粉制皮,包入马蹄配猪肉作馅的馅心,其皮薄色白透亮,软润而爽,馅心清甜爽脆。以南宁地区最为著名。南宁南方大酒店制的此饺,1997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凉瓜鱼羊鲜:精选新鲜凉瓜,红河鱼肉,黑山羊肉制作,把鱼肉,羊肉分别剁成泥状,再搅拌出胶质,码味后,混合捏成丸煮熟,凉瓜飞水后摆盘,倒入肉丸即可。此菜汤汁鲜香,肉质鲜嫩。
上林八角:八角是广西特有的经济树种,是制作香皂、化妆品、牙膏、甜香酒、啤酒和糖果等物品的香料,在制药上,又是合成阴性荷尔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具有驱风、健胃、祛疾、治咳等药用,是广西重要的出口物资之一。
大丰八角:大丰镇是上林县城所在地,主要农产品优质米享有盛名,盛产桑、茶,还有“八角之乡”之美誉。八角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果皮、种子、树叶等都含有丰富的芳香油,是优良的调味香料和医药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推荐阅读